#网络暴力

刚看到一个让人愤怒而悲凉的新闻:22岁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突发羊水栓塞,这种死亡率高达80%。经家属签字同意,河南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邵晓蓓医生以高超医术紧急切除子宫,术后“母女平安” 。 本是救了两条人命的大好事。但产妇一家反悔,以医生误诊“切除了子宫导致没有生育能力“为由,起诉并索赔高达 100 万元人民币。 经司法鉴定,判定邵医生手术符合规范、诊断正确 。 败诉后,产妇及其家属在多个网络平台开设账号,如“周口六院受害者”等,发布大量抹黑、侮辱性内容,内容包括“财务利益驱动”“篡改病历”等污蔑和个人信息暴露 。 网络上那些根本不管真相的王八蛋们就扑上来撕咬。邵医生长期受到网络攻击和骚扰,其个人信息(住址、电话等)被曝光。她多次报案求助:7月30日首次报警未立案,7月31日再次报警,虽得到立案,但网暴内容未被及时处置 。 8月1日,饱受折磨的邵医生在个人账号发布告别视频,并留下遗书说明希望“为自己正名”,随后从医院六楼跳楼,不治死亡 。 值得一提的是,她自杀前,还做了六台手术。 这世道,你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有的人,不值得救,它们根本就不是人。它活过来反咬你一口时,你得用生命作代价。 邵医生的家属应该以诽谤罪起诉产妇一家,以及网络平台。对恶人,一定要用最强硬的手段。
【网络暴力下的两败俱伤: #武大图书馆事件涉事双方皆被开盒 】7月25日,备受关注的“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一审宣判。法院审理认为,肖某某当时的行为无法被认定为“自慰”,无法认定男生有性暗示或性挑逗行为,不能认定其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杨某的全部指控。判决一出,立即在网络引发热议,不少人称之为“反转”。这场风波成为舆论焦点,始自2023年10月。彼时,杨某某认为自己在图书馆遭遇性骚扰,拍视频取证、要求肖某某写下道歉信后,杨某某将其举报到学校。根据女生举报帖,武大在10月10日通过辅导员告知其:学院对事件定性仍存疑,无法确定性骚扰。不满于学校的回复,杨某某于翌日在网上发帖陈述自己的遭遇。舆情高涨3天后,武汉大学迅速公布称已对肖某某的“不雅行为”给予记过处分。其后,肖某某遭网暴“开盒”:个人信息被泄露,照片被制作成花圈、遗像在网络传播。本人罹患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被精神病院建议收治入院。肖某某的家人也遭遇网暴,据肖家称年迈祖父受刺激后离世。2024年2月,肖母替儿子公开发声称“不是性骚扰”并晒出湿疹病史、5份与医护咨询湿疹治疗购药的微信聊天记录公证书、事发当天购药记录等证据,网络舆情转向分化。一部分网友转向,对杨某某的“诬告”表达质疑和辱骂;还有一部分网友,持续传播有关肖某某及其家人的不实、辱骂信息。2024年6月20日,杨某某自武大领取到毕业证书后,在武汉市经开区法院就性骚扰一事提起民事诉讼。日前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就“是否为性骚扰”作出了法律层面的认定,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的网暴。作为性骚扰纠纷,该案为不公开审理案件。在等待法院判决前夕,女生杨某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了大量涉案证据以及情绪化言论。法院判其败诉后,杨某某一度在网络平台贴出判决书,曝光男生肖某某和自己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曝光了该案的相关证人、代理律师信息。而当杨某某在网络平台发布自己“已美美保研”“将继续举报阻止肖某某升学”的言论后,网友被“触怒”,有网友举报杨某某毕业论文错漏造假,对武汉大学、及其当前所在的香港浸会大学进行“轰炸式”投诉。针对杨某某的网暴也进一步升级:有网友“开盒”了杨某某的手机号、家庭住址、社交媒体账号、求学履历、手机IMEI等个人信息;还有网友甚至公布了声称是其父母、同户人、大学室友的个人信息。正如肖母所说,“在这场舆论风波中我们两败俱伤”。只是这“两败俱伤”,真的没必要再继续了。作为事发地同时也是仲裁者之一的学校,不必也不应该再保持沉默。很多被撕裂的伤口,都等待一个公平公正的结果来愈合。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19202004_161795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19343737_120546417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DCCHpa0x#搜狐新闻
【独家|开盒少年自白:开盒是刀 “谁骂我开谁”】去年九月,“龙帝”注销账户。他本是“开盒圈”内稀少的技术人,曾运营一个信息查询库,还搭建过数据库,在江湖留有威名。官方发起“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行动后,圈里不少有名的前辈注销了账号。他自己开设的频道也被关停,考虑才刚满18岁,他“不敢玩了”,决定主动退圈。这个暑假,他做回现实中的自己——一名即将踏入大学的新生高义。他是高高瘦瘦的少年,皮肤白,成绩好,常被作为老师的亲戚夸奖。后来因为迷上打台球,初二时高义成绩跌落到中等。母亲在家里装了监控,打发走来找他玩耍的同村伙伴,要他专心学习。高中时告白被拒,让他一下觉得,好像现实生活里,再没有什么让自己更有信心的事情。QQ交流群里,出现了“开盒”广告,高义发现自己擅长的网络技术有了用武之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线上,放学回家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5点又起来上学。跟他合作的是一名20多岁的成年网友,混圈多年,是“写代码的高手”。两人配合开发和运营,短短三个月,用户交流的频道订阅量达到5万。高义成为虚拟世界小有名气的“龙帝”。同样在青春期入圈的郭子天很清楚,混圈子的大多现实过得不如意。郭子天进入圈子时14岁,刚从初中辍学。找不到玩伴,网络成了游乐场。开盒是他的刀,“谁骂我开谁”。川烈原是一名游戏博主,他做了一系列相关反诈科普内容,在全网吸引到530多万粉丝,同时也招来不满。2022年,他第一次被开盒,之后自己的私密信息时常被挂到网上。他说,最严重的一次,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证号、证件照、生活照、住址等信息被公布,累计十几万浏览量,账号也被封——对方用他的个人信息实名举报,等于“我自己举报自己”。去年,家人信息又被挂在一处电报聊天群里,出嫁妹妹照片被打上羞辱性词汇,全家接到的辱骂电话不断,甚至打到妹妹的婆家。那名开盒川烈的少年只有13岁。他告诉川烈,自己跟他并没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彰显我们的实力,可以用来引流”。律师陈伟杰接手过近百起网络侵权类案件,他观察到,无论受害人还是加害人都呈现出年轻化的状态,而他们之间的矛盾大多都是因“饭圈”“二次元圈”“游戏圈”等圈类文化的冲突而起,但很少有案件能被立案到判决。最大的困难在于,一方面是网络侵权案件中,民事管辖和行政管辖的界限不够清晰;再是只有获取加害人的个人信息才能够进行民事立案。陈伟杰说,很多人都卡在后一关——不少开盒者都是用父母的手机号注册的社交账号,而追寻到开盒者,发现对方未满16周岁,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即使被判决,对方也最多愿意道歉,说家里困难没有钱——陈伟杰通过当事人了解到,开盒圈里流传着一份教程,指导被起诉之后怎么说怎么做,“这也导致未成年人的开盒行为越加肆无忌惮。”(除陈伟杰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洞见计划”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17525617_120146415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DkngfeSn#搜狐新闻
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后续:男方患PTSD,女方败诉后称“不想活了” 武汉大学 “性骚扰事件”时隔2年后迎来后续:法院判决不能认定当事男生存在性骚扰行为,而被诬告的男生被确诊创伤后应激障碍,已被精神病院建议收治入院。幽默的是女方败诉后被网友开盒疑似玉玉症发作,并表示“我不想活了,说实话这判决也没给我留活路”。 简单复盘一下这件事:武大一位男同学因为自小患有皮炎经常得湿疹,当他在图书馆自习时忍不住抓痒被邻座女生拍下来并指控其“性骚扰”,但学校根据视频无法认定其存在性骚扰行为。而女生以“男生是武汉本地人,有权有势”、“不信任外院领导”为由拒绝沟通,坚持在网上制造热度,在多个平台发布未定论的内容,并引导男生写了一篇意味不明的道歉书,最终触发舆情,让男生及其家人遭到了大规模的网络暴力。 荒唐的是在男生母亲积极应对舆情,并且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下男生存在不雅行为的情况下,校方最终下了红头文件,给予男生记过处分,原因是为当时的舆情降温,是“应急处理措施”。 可见这是一起标准的利用舆情恶意害人的经典案例,女生处心积虑把事闹大,不明真相的网友被利用,男生老实巴交被人牵着鼻子走,校方则为了息事宁人和稀泥,共同上演了一出网络闹剧。 当初那篇阅读10W+的小作文就让我觉得女方的目的根本不是维权,而是添油加醋无中生有刻意炒作舆情把事闹大,来达到她不可告人的目的。 现在法院的判决下来了,虽然我不认可“迟到的正义”,但“迟到的惩罚”一定不能缺席,既然男生没有过错,那么由谁来承担他的精神和名誉损失?没错,写小作文诬告男生的那位女生难辞其咎,说到这各位也就明白她为什么会在败诉后“玉玉症”了吧。 靠撒谎编故事来陷害别人,还想靠装疯卖傻逃避法律制裁? 现在网传女生也被网暴了,一些无良媒体竟然形容她也是“受害者”,更用“两败俱伤”来定义这起单方面引发的网络暴行。 只可惜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是两年前的样子了,网民没那么好骗了。 当然这件事还需要更多热度,请告诫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引以为戒,要让利用舆论害人的人知道,它们最终也躲不掉来自舆论的审判。
公共事件的争议性与党同伐异 我们经常看见简中社区有些人有这种习性:非要逼别人在一些具体的人物和事件表态,哪怕其他人并没有义务必须凡事选边站,也会被这些戾气过重的人当成敌人上纲上线对待。 依照这种按具体人物和事件划分敌我矛盾的标准,所有人都没办法合作。今天你支持A我反对A,我们是敌人;明天我支持B他反对B,我们又是敌人……这是一种没完没了的政治幼稚病。 逼迫所有人在具体人物和事件上选边站,选到我对立面,你是敌人;不选边站,你也是敌人。这种四面树敌和强迫与我意见统一的倾向,却自以为自己又聪明又道德高尚。但其实这种做法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群氓政治,其中充满了暴民社会的愚昧。 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有折衷空间,而不是凡事上纲上线。社会上肯定有极端思想,极端思想是要区别对待,但以在一些具体人物和事件上选边站为划分敌我矛盾和展开道德攻击的标准,这种事情是在加剧社会仇恨泛滥和扩大社会冲突,其自身言行与极端主义无异。 这种以具体人物和事件选边站为划分敌我矛盾和展开道德攻击的标准,就是典型的党同伐异和无穷无尽的猎巫。 哪怕现在跟你称兄道弟的朋友,转天也可能在另一个议题上跟你争执不下,进而反目成仇。我们看到简中互联网上频繁割席断交就是这么来的。因为总会有一个议题别人跟你意见不一样,那就是所有人都会有机会被你当成敌人和道德败坏来贬低。 你们双方都给对方打成敌人,都在道德上贬低对方,极尽侮辱对方之能事。你们尤其沉迷于这种幼稚的政治游戏。每个党同伐异的人一边装老练和装大义凛然,一边还觉得自己无比高尚、无比正确,而你的敌人是又邪恶又愚蠢……每个人都像你这样,然后你们却埋怨我们没有改变社会,而我们没能改变社会全怪我们道德败坏、无耻无能…… 想必这些党同伐异的人不但道德上坚不可摧,甚至有能力改变社会了,那请他一个人去改变社会。 这种以具体人物和事件争议为借口党同伐异的人,有一种严重闭塞的观念和封闭的知识系统:他们认定对的事情就一定绝对正确;他们认定错的事情就一定绝对错误。 他们不承认现代社会公共事件本身具有争议性(风险社会典型特点就是争议性),争议性是什么东西呢?你觉得对的事情,别人觉得不对,这就是争议性。但观念闭塞、知识系统封闭的人怎么看争议性呢?在他眼中所有人和事件都没有争议性,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不是正义就是邪恶。凡是不照顾这种巨婴思维就是道德败坏。 世界上当然有邪恶的东西,但邪恶也是按照争议性程度来划分的。比如极端男权和极端女权之所以被认为有争议性是因为它们有支持者,但之所以它们是极端思想,是因为它们的支持者极少、反对者极多。 但是假如一个男人勇救一个落水女人,因为抱住女性胸部游水和托举女性臀部上岸就引起巨大争议,这时候支持者和反对者不相上下,这种争议性事件才是社会常态。但你不能因为你反对,就把另一半人说成是愚蠢和道德败坏,进而把你反对的人(和甚至不表态的人都)说成是敌人。你不能因为你支持,就把你这边的人都说成天使和义人。你必须承认事件本身争议性已经达到正反双方不相上下的地步,你不能把你自己当成独裁者来独断一切社会事务。 从根本上讲观念闭塞和知识体系封闭就是一种独裁土壤。你扒开任何一个喜欢党同伐异的人的皮囊,在里面都住着一个喜怒无常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