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危机

现代人的家庭观念是有问题的。 问题在于绝大多数人对“为什么要构建家庭”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模糊的,或是,走偏了的。 太多人以为构建家庭仅是为了“让我自己幸福”了。 但这是个很不负责任的想法。 因为除非你婚后不生孩子,否则,“让我自己幸福”这个目标一旦和育儿过程中的艰辛、劳累相冲突, 婚姻的价值对你来说就变得虚无。 当然,在伴侣的幸福与你追求的个人幸福相冲突时也是如此。 不客气地说,以“让我自己幸福”为结婚的目标,实际上是试图把婚姻和婚姻中涉及到的别人当成工具,当成达到“让我幸福”这个目标的踏脚石。 工具不好用你就会想换,对吧? 所以结婚又离婚变得越来越普遍。 如果不从传承的角度去看待婚姻,不从孩子利益的角度去看待婚姻,人们对婚姻生活的得失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估计。 因为婚姻本是“爱的十字架”,是传承的重担,是准备好了去背负的人才担得起的。 决不是许多人想象中的“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决不是从此有一个爱你的人围着你转,为了让你幸福劳心劳力,从此有你生下的孩子对你忠心耿耿,唯命是从,你指东他不敢打西。 决不是象许多婚后对伴侣和孩子有无限怨言的男女曾以为的那样,“结了婚就可以开始享受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婚姻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脱离不完美的原生家庭进入同样不完美的新家庭后会大失所望? 因为纯正、完整的古老传承已失落,而应该能指引现代人构建起和睦稳定家庭关系的新传承还未成型。 古老传承,并不会放任两个少年男女轻率缔结婚姻关系。 在人皆早婚的时代,婚姻通常由大家长包办,相应的则是大家族会提供小家庭草创期需要的各种资源。 古人并不会等到年轻人身心都完全成熟,能承担起传承所需的一切之后再结婚。 如果说没有家族在背后支持的婚姻,是一场传承团队的草创,是一场类似创业的冒险,是一次无经验者对投入全副身家开创全新商业模式的冒险,那么有家族在背后支持的婚姻,就象在大集团的支持下开分公司,或依托于成熟的商业模式,在前辈的指导下开新连锁店。 现代的新婚夫妇往往是笨拙的,虽然他们自己在结婚之前通常都觉得自己准备好了,自己很成熟,已深思熟虑。 但当你意识到婚姻之于现代人等于创业,并用创业成功的概率去对照婚姻成功的概率,你会发现,对婚姻后悔的人绝不比对创业后悔的人少。 而能找到成功的相处之道的人,和能找到成功商业模式的人比,也绝不算多。 为什么? 因为结婚的人,没有为婚姻做充足准备。 就象许多创业的人没有为创业做充足准备,尤其是知识上、技能上、信息上、资源上的准备。 因为他们是来享受的,不是来付出的。 创业,不是让你去享受做一店之主,或一家公司的老板的“特权”,是让你在真金白银砸下去后,要凭自己的判断力、执行力、领导力,再赚回来。 而婚姻要你砸进去的,除了真金白银,还有你的人生。 赚到的则不是你的人生,是你孩子的。 传承,是人类的自我复制,是既包含生物基因的复制也包括文化基因的复制的,人类文明的完整复制。 而家庭,是传承的工具。 走入婚姻的真义是你自愿成为这工具的一个部件。 不是你作为丈夫从此就能得到一个任劳任怨的女奴和她生育的小奴隶们。 也不是许多男性正在指责的,少数女性以为的,“找到一个爱我的男人让他宠溺我给我幸福”。 关于传承的知识,实在的,是关于如何打造这工具,如何成为其部件的图纸。 各族各国均有不同的传承,差异则在于工具的款式和部件的构造及嵌配方式。 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传承。 现代人,需要弄明白这工具的用处,它的原理,然后学着造出全新的,适合于现代社会的款式。 否则文明将自我灭绝。 因为拒绝古老传承已是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而独立摸索出全新的传承模式又为许多“叛出传统家庭”的个人力所不能及。 生育危机出现了,家庭危机出现了,婚姻危机出现了,人们困惑不解,并在困惑中让自己的孩子——不计其数的孩子,成长于破碎的家庭,在成年后视婚姻为畏途,成为传承意义上的无效人口。 于是人口危机也出现了,移民,大量接收携带异质文化的移民被误当成解决之道,令传承危机继续深化。 醒醒吧,巨婴们。 逃避不是办法。 我们需要重构传承,为了文明的延续。
蔡慎坤
1个月前
靠武力炫耀威慑的时代已经过去,全球正从君主或政治强人你死我活称王称霸的时代,过渡到另一场无声无息的战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提供更多的人权、尊严、自由以及社会安全、社会福利和养老保障,哪个国家和地方才有未来。未来的胜负不是靠枪炮与权谋,而在于制度的优劣和拥抱文明的程度。 一个国家和地区若能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移民与资本必将趋之若鹜;反之,必然走向颓势和衰败。最重要的是人都跑了,或者说人口大幅减少,啥都玩不转了。当人们选择用脚投票,哪里有面包和工作,哪里能够依照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契约精神,提供安全、合法、自由、平等、透明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哪里就是家园,哪里就是自己的祖国。 不能提供公共服务远离国际文明的政府以及背后的统治集团,终将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失去未来。靠权谋、压榨、剥削、欺骗、掠夺、恐吓维持统治的伎俩,最终都将被越来越多觉醒的“双脚羊”戳穿。所谓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口号再怎么呼喊,也无人再理会——那就是独裁者与政治伟人的末日! 中国人口危机中共政权来说,是迫在眉睫的现实威胁,即使国家统计局不再公布生育率数据,根据深圳市政府公布的生育率、出生率数据,也能推算出中国总和生育率已跌至0.85区间。一线城市上海的生育率已经降到0.7,中国东北整体生育率已经滑至0.6。 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出生人口四年下降25.25%,出生率也是持续走低:2021年10.37‰,2022年9.23‰ ,2023年8.46‰……深圳的生育率,也就是每个妇女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数量为1.16。深圳生育率高于全国35%以上。那么全国的总和生育率是多少?0.859,国家统计局当然不敢公布了。中国官方最后一次公布生育率是2022年1.07。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贺丹,2023年发表《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注重加强一孩生育支持》一文,指出一孩生育支持政策的重要性。在该文中,贺丹指出,一孩生育的萎缩和推迟是拉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中国总和生育率从2019年的1.52下降至2022年的1.07。分孩次看,一孩生育率从0.7跌至0.5,一孩平均生育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能生且愿意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数量明显减少。一孩生育率下降进一步降低二孩和三孩生育率,加剧生育水平下降趋势。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是卫健委的一级事业单位,其领导是全国政协委员,发布的数据可以被视为官方数据。中国大陆一孩儿生育率2022年就跌至0.5,预示着2030年代中期总和生育率会降到0.5,可谓人类历史最低。
传承竞择要问的,是这一类人能否生出这一类人,那一类人能否生出那一类人。 在民主政治条件下,你可以提出的问题是,美国的共和党人能否生出共和党人,民主党人能否生出民主党人?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民主社会培养出的下一代,是能继续维持这套制度运转的“公民”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下一代 是什么人,下一个世代,接下来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如果民主的传承输了,如果公民的传承输了,如果欧美国家的下一代人口主体秉承的是另一套价值观,是另一种传承,如果产业链逻辑主导的现代文明没能在这场传承竞择中取胜,世界就会回归伤害链逻辑。 而且兵不血刃。 因为将把无法留下传承的公民们淘洗净尽的不是武力,不是伤害链阵营没有能力掌握的比欧美更先进的军事科技,是地表第一军事强国也没法抵御的,是全球首富也战胜不了的——时间。 讽刺的是,令欧美创建的现代文明传承可能输掉这一仗的许多做法,正是专家学者为挽救“人口危机”做出的努力,是敞开怀抱吸纳异质文化的传承者,是把各种资源向传承意义上的无效人口倾斜。 是让移民生养更多,是让弱者生养更多,是增加无法生下孙辈的子辈的数量。 是只关注了肉体的复制,忽略了精神的复制,只关注了个体的生育,忽略了群体的、族群的“生育”。 在双链争持的大局中,传承之战,发生在打工人与牲人的传承之间。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在传承层面,必须落实于下一代人的财富创造能力高于上一代人,下一代人的消费力强于上一代人。 产业链国家的传承,需要以大多数打工人家庭能稳定、可持续地培养出收入更高的后代为基础来实现。为此,产业链国家需要为打工人父母们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足够的就业机会,需要提供种种条件保证人口升级的顺利进行。 反过来,想让民主政治的传承延续,这一代公民也需要生出下一代公民,生出能维护稳定的社会环境、足够的就业机会的下一代政治人才和商业人才。 他们做得到吗? 让我们看看中华沦陷区的现实。 “白纸一代”现在正被拿来与“八九一代”并称,但“白纸一代”不是“八九一代”的孩子,他们是改开受益者的孩子。 “八九一代”是牲人传承中的叛逆者,他们,这些曾经的体制内或体制内父母的孩子,如果不是因为强烈的道德感,不因道德偏好放弃了在牲人体系里向上攀爬的机会,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可以象李克强那样晋升至高位的。 我非常尊重“八九一代”,因为我知道从他们的角度看,为了道德感他们放弃了多少利益,作出了多大的个人牺牲。 他们中的许多人至今仍然没法完全改变由中共体制塑造出的思维习惯,有些人的言行被指为“小共产党”,中共在他们身上打下的烙印,终身无法消退。 在他们中的至少一部分人心里,“革命”也只是用一个更好、更道德的党,代替现在这个过于腐败的党执掌政权。 对这些人来说,跳出专制政权的思维框架是太难了。 因为他们曾是“红色中国”的天之骄子,他们毕竟接受的是牲人的传承,伤害链系统中属于特权阶层的传承。 但“白纸一代”不同,他们是改开受益者的孩子,他们是生于改开时代,长于改开时代,从小把人生规划放在改开背景内,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人生愿景,天然倾向于维护“改开中国”的存在的一代人。 “八九一代”是背叛了自身利益的一群人。他们背叛了自己的传承,因此在接受同样传承的群体中他们注定是孤单的。 “白纸一代”却是试图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群人,在接受同样传承的群体中,他们决不会孤独,不会一直孤独。 他们接受的是“改开中国”的传承,他们必然会为“改开中国”而战,和他们并肩作战的将是所有改开受益者的后代,将是所有把人生愿景放置在改开时代背景之内,并为实现这愿景已经投下了巨量成本的所有年轻人。 将是在整个中华沦陷区逐渐变成“红色中国”时,陷入失业困境,最终只能象中国历史上的牲人那样死去的,所有年轻人。 这些人,不在中华沦陷区里开辟出一片属于“改开中国”的地盘,就没法活得象个改开时代打工人。但他们只能想方设法活得象个改开时代的打工人,这是他们仅有的传承,这是他们唯一知道的活法。 双链争持,中华沦陷区的未来,将决定于传承之战的结果。 牲人的传承,和打工人的传承,将决出最终的胜负。 “红色中国”如果想维持下去,就必须想方设法重建自身的传承,重建自己的人口基础,必须让现存的底层牲人大量生育,生下大量愚昧、麻木的后代。 但下一代人口以打工人的后代为主体,这些人为实现人生愿景的努力,只能指向对“改开中国”的继承和强化。 如果“白纸一代”作为新的传承,成功取代了红色中国留下的牲人传承,沦陷区的未来将没有悬念。 但“白纸一代”能形成新的传承吗? 他们的口号,是“我们是最后一代”。 传承危机在欧美和中华沦陷区同时浮现。 太多简中圈网友曾发问“我该怎么教育我的孩子”了。 旧时代的“大力神”在新时代显得那么笨重臃肿,但新时代的“大力神”还没有打磨成型。 文明的传承危机,甚至还普遍被误读为人口危机,然后,为了解决人口危机推出的种种政策,指向了牲人传承的复苏。
技术升级,人口就会升级,最后政治秩序就不得不随之升级。 那么技术降级会带来什么?制造业的空洞化会给欧美国家带来怎样的危机? 会带来人口危机。 不是人口数量上的危机,是人口质量上的危机! 是能理解作为工业文明的“配套技术”的政治秩序之建构和维护机制的公民,不再是本国本族人口主体的危机! 技术需要以高质量人口为载体,为维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口也一样,也需要在工作场景中保持与技术的接触才能一代又一代保持“工程思维”,保持技术思维能力。 而民主是什么?法治又是什么? 是社科领域的技术,是没有技术思维的头脑难以理解和运用的技术。 从技术角度出发,在欧美这样的国家,由政界各方势力经过反复博弈推出某项政策,实际上进行的是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研发”,政策讨论同时也是技术讨论,政治共识本身也是技术共识。 因此要推出切实可行的政策,“研发团队”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是不行的。 在一个成熟的工业文明内部,在技术思维能力成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门槛”之后,不管你选出什么立场的人做议员、总统,理论上他都应具备一定水准的技术思维能力,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在成熟的工业文明内部,按理说,经过重重筛选机制过滤,不管你选谁当总统,你都不会选出一个“科盲”,不会让一个无力主持研发工作的人成为研发团队的首领。 如果这件事发生了,那就说明这个成熟的工业文明在人口基础上发生了退化,因某些原因,社会退失了本应具备的技术思维能力。 于是,社会中的各派虽然都有善良的愿望,却无力为实现愿望设计合理可行,能导出技术共识的行动方案。 你们参加过技术人员在研发阶段开的讨论会么?你们见过因观点分歧争得面红耳赤的技术员么? 散会去食堂的时候他们仍会是好哥们。 在达成技术共识之后他们仍会是好哥们。 一切争论都对事而不对人。 这不是依靠道德规训形成的“素质”,这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技术人员自然而然的思维习惯,是因为技术人员知道,你可以压服对手但不可能压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技术议题上,“解决人”毫无意义。 是的,制造业岗位尤其是低端制造业岗位很可能无法回流欧美,但那就意味着欧美国家需要找到其他方式来维系自身的人口基础,维持普遍的技术理解能力。 越是深入思考,越是深入了解“民主的细节”,我就越是意识到民主的技术属性。而越是现代化的国家,越是在治理上趋于复杂、精细的国家,就越需要在推出任一政策前考虑得更多更全面,令“决策施政”有如一次次社科领域新产品的研发。 参与研发的每个人显然都需要一点技术思维能力。 于是你可以看到,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公民意识和现代化国家政治秩序三者的结合象什么? 象在同一棵技能树上,只能依次点亮的技能。 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是基础技能,现代化的公民意识在前者点亮后才能点亮,最后的政治秩序,作为配套技术,则需要以前二者为依托才能在一个社会长期平稳运转。 工业文明是技术文明。 我们,是时候意识到文明的技术属性了。 是时候意识到想让社会保持一定的文明程度就需要令社会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了。是时候意识到,想让某一族群“文明”起来,就要令这些人拥有技术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在最低限度理解和运用社科领域的“技术”,在家庭内部、工作场景中,保持就事论事,不一心想着“解决人”而不是去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了。 走向文明、维护文明,要求我们更智慧。 而打造一个更文明的制度环境,需要我们能以务实的态度,认真考虑我们现有的人口基础,我们现有的技术能力,从成功的希望最大的地区开始,一点一点,一步一步,把道路开辟出来。 在改开时期,中共设置了“试点”。 当年的深圳特区曾汇聚了无数各地英才,通过不拘一格广纳贤士,快速形成了足以推进当地改革进程的人口基础。 未来,这件事将同样发生在上海。 这一次,我们会招纳在政治秩序的开创上更具勇气、见识的各路人才。 会令新生的上海共和国拥有与沦陷区其他地区差异极大的人口基础。 上海将是一个起点。 也是打造给所有具备技术思维的沦陷区人才的“研发基地”。 她会是沦陷区第一个从生产生活方式到人口基础,最终到政治秩序都完全现代化、文明化的新兴国家。 并会致力于推广自己研发出的全套技术,令周边江浙长三角地区,令沿海已拥有成熟制造业,具备人口基础的地区都能快速跟进,成为上海共和国的好邻居,战略伙伴。 在伤害链与产业链之间,技术逻辑是偏向产业链的。 在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要如何选择阵营,要如何配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就是每个人都该凭自己的智慧作出的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