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尔茨

4个月前
梅尔茨近年批评中国的意见很大,比如说中国是21世纪的核心挑战,批评北京寻求建立由自己主导的新的霸权秩序,批评中国是独裁轴心国家等等。不少评论者都认为梅尔茨上台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但是我的看法与这个不一样。我认为梅尔茨缺少转变对华立场的空间:他没有多少选项可以选。 首先是梅尔茨更可能与中左翼政党结盟,这可能导致梅尔茨政府大体延续中左翼对华政策路线。其次是梅尔茨政府要解决经济衰退的问题,还要面对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压力,还有来自乌克兰战争的压力。第三德国与中国工业竞争加剧,梅尔茨必须对此采取有力应对措施保护德国利益。第四美国和中国关系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尤其斗争究竟会不会升级还普遍停留在假想阶段(眼下贸易战开打双方也没有反应很激烈)。第五德国对华政策也受到美国对欧政策和对德政策的影响。 诸多因素都在制约德国对华政策的弹性空间。如果美国和中国斗争升级(这种情况不一定会发生),同时美国也加大力度对付欧洲和德国(这种情况大概率会发生),甚至有意挑起欧洲分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可能会更倾向中国一些,但柏林也会一边支持布鲁塞尔对华强硬政策,一边在中国关心的事务上向中国妥协,以换取与中国加强经济关系。 在中美关系并不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德国处境将更加孤立无援。如果北京可以跟美国达成交易共识,显然就不会把欧洲放在优先位置;欧洲要向中国做出更大让步,才可能换取北京支持,这不但让欧洲进退两难,还可能加剧欧洲内部分裂。柏林不管跟不跟布鲁塞尔对抗,都会促使柏林拉拢对华关系,这意味着柏林会做出重大让步。 但是不论哪种情况,柏林受到诸多条件制约,很难在对华关系上掉头,总体来说还是会像前任政府那样,保持一边拉拢一边对抗的态势,差别只在于在压力不同的情况下,亲华程度和拒华程度都会有所变化。也就是说,德国不大可能会出现美国那种外交路线急剧转变的情况。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欧洲处境越糟糕、越孤立,就越可能向北京妥协来减轻压力。这种情况是美国和俄国媾和导致欧洲不安全因素剧增造成的,并不一定是由欧洲自身原因造成的。欧洲在意识形态上同时对抗俄国和中国,但依据紧迫性原则,向中国让步对欧洲伤害没有那么紧迫,这时俄国事务就会被放在优先顺序。 一些人批评欧洲的对华政策是膝盖软,这是非常不正确的看法。欧洲的对华政策是一系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如果美国加强跟欧洲的盟友关系,去除俄国威胁之后,欧洲对华政策才可能真正强硬起来。你如果要欧洲同时对抗美国、俄国和中国,欧洲肯定会排一个紧迫顺序来给自己解压。在这个排序中,俄国是欧洲最不可能让步的选项,美国是比较可能让步的选项,中国是最可能让步的选项。
4个月前
德国中右翼政党基民盟领导人梅尔茨赢得大选,有望成为下一任德国总理。此前有消息传出,基民盟可能与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组成联合政府,但梅尔茨近期予以否认。假如中右翼和中左翼政党结盟,这对德国和欧洲来说都是最优选择。 梅尔茨当选会给德国和欧洲带来什么新变化? 首先,梅尔茨并不是特朗普盲目支持者。尽管选前梅尔茨曾夸耀说自己的商人身份有助于跟美国特朗普政府谈判,但随着特朗普政府在乌克兰和欧洲问题上,对欧洲表现出强烈敌意,梅尔茨已经转变态度,不但会主动强化德国的国防工业,还表态坚持支持乌克兰和加强欧盟团结,以及坚持疏远美国。 梅尔茨有意向英国和法国寻求核保护伞,来补偿美国退出欧洲给德国造成的国防安全危机。在英国和法国核保护伞支持下,德国不但可能更加疏远美国,还会坚持对俄采取强硬措施,这一点也会有别于优柔寡断的舒尔茨政府以及亲俄立场明显的默克尔政府。 另一方面,梅尔茨可能会考虑在北约之外,重新缔结没有美国的、新的政治军事同盟来保障欧洲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梅尔茨2018年曾提议组建欧洲联军。在欧洲同时遭受美国、俄国和中国三重威胁之下,梅尔茨政府可能会寻求建立新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同盟,来重新强化欧洲与其他盟友关系,以及加强欧洲内部团结。 尽管梅尔茨选前声称逆转默克尔制定的去核能化政策已经不太现实,眼下德国几乎全部淘汰了核能(这是造成德国严重依赖俄国能源的直接原因),但梅尔茨会采取跟前任政府相比更加温和的核能立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核能或升级核能开发。 如果梅尔茨政府重启核能源议题,有助于德国摆脱对俄国能源依赖,在欧洲事务上更少掣肘,但是重启核能源可能触犯德国社会共识,尤其是还可能激怒中左翼和其他左翼政党,甚至危及自身执政根基。 尽管特朗普和马斯克对德国中右翼政党获胜持欢迎态度,但是梅尔茨在竞选期间对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有许多直言不讳的批评。如果梅尔茨将坚持疏远特朗普倾向,大概率不会与德国极右翼政党组成执政联盟,后者受到马斯克的大力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