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新加坡
关注
Colin Wu
1周前
币圈有全球影响力的只有美国和泛中文区。 感觉未来四年币圈的希望还是在美国,尤其各类 defi 和无许可产品,监管彻底放松,AI 创业大爆发带动币圈,稳定币和银行松绑想象空间打开。 中文区 CEX 势力太强阻碍创新,合规保守只适合大公司,之前香港 SFC 说不欢迎 DeFi,新加坡也开始驱逐非持牌机构,香港养大了大概率也会这么做。 但是,美国如果民主党回来,绝对要展开大清算,川普家族以及他们的币圈合作方会很惨。亚洲、香港相对政策延续性可能稳定一些。
#币圈
#美国
#泛中文区
#DeFi
#无许可产品
#监管
#AI创业
#稳定币
#银行
#CEX
#合规
#香港
#SFC
#新加坡
#民主党
#川普家族
分享
评论 0
0
AB Kuai.Dong
1周前
币圈大佬孩子们的聚集地。 新加坡:SAS 东京:BST、YIS 香港:汉基、港国际 内地:人大附、中关村各小 感叹每次参加圈内中年局,不再是聊多少比特币,而是孩子们在哪。。
币圈:信心待复苏,机构入场寻机· 1373 条信息
#币圈大佬
#孩子教育
#国际学校
#新加坡
#东京
#香港
#内地
分享
评论 0
0
郭宇 guoyu.eth
1周前
闪现新加坡✨🇸🇬
#新加坡
#旅游
#国际旅行
分享
评论 0
0
Frank
1周前
labubu搜索量按地区排名前五: 美国、墨西哥、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
#Labubu
#搜索量
#美国
#墨西哥
#菲律宾
#马来西亚
#新加坡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1周前
《企业界》杂志社: 李光耀1980年罕见视频:“新加坡的领导人必须如钢铁般坚强”
#李光耀
#新加坡
#领导力
#钢铁般坚强
#企业界
#1980年
分享
评论 0
0
StephenNY🇱🇨🇬🇩
2周前
⭕️不要再说中国人素质低,配不上自由民主! ⭕️去过2019年前的香港, 你就知道华人配得上自由; ⭕️去过新加坡, 你就知道华人配的上法治; ⭕️去过如今的台湾, 你就知道华人配得上民主; 全世界华人足足争取了100多年的自由民主,不是谁一句话就能糊弄过去的! 请不要侮辱中国人!
馆长大陆行风波:言论争议与统战质疑· 103 条信息
两岸关系:主权争议下的统独博弈· 115 条信息
#中国人
#自由
#民主
#香港
#新加坡
#台湾
#华人
#法治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2周前
在香港、澳门和新加坡过马路时,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司机一般都不会礼让要过斑马线的行人。绿灯时,司机经过斑马线时都不会减速,一啸而过,很容易酿成交通事故。 司机的这些行为,在文明社会是非常不文明的,因为人命关天。 中国大陆的做法是,汽车在斑马线撞到行人,不管什么原因,都要负全责。同时要求司机在经过斑马线和巴士站时都应要减速,现在一些城市的司机都会礼让行人 。 希望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的政府,也能出台相关的法律,强制要求汽车礼让行人,保障行人的安全。
#交通安全
#斑马线
#司机行为
#香港
#澳门
#新加坡
#交通文明
分享
评论 0
0
大宇
2周前
以前都骂香港动作太慢,结果新加坡新政一出,瞬间觉得香港慢就慢一点,但是是真支持,无非就是谨慎什么都要持牌。 其实香港什么都要持牌,这一点和国内有些不同,持牌的好处是确实带来了更规范的综合体验。 香港现在对于币圈人来说,应该是仅次于迪拜了——但对于大陆出来的人来说,可能是no.1了。
#香港
#新加坡
#持牌
#加密货币
#政策
#金融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2周前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最新文章,显示香港和新加坡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大力支持一个全面限制,争抢新加坡 Web3 公司向香港回流态度明显: “数字资产正在带动传统金融业务;将发布第二份政策宣言;稳定币体现一国两制下防火墙和试验田的功能,为国家金融提供经验与参考。”
新加坡币圈监管风暴:交易所观望,香港招手· 9 条信息
#香港
#新加坡
#Web3
#数字资产
#传统金融
#政策宣言
#稳定币
#一国两制
#金融经验
分享
评论 0
0
很大很大的橙子
2周前
挺想认识这位兄弟,币安合约联赛第一名,在大赛期间通过ETH(以太坊)合约交易,单笔止盈金额高达约五千万元人民币。 能把以太坊拿捏的那么好不是一般人,我在新加坡可能地区合规原因,参加不了这次比赛,下次用vpn也来试试看。
比特币震荡,以太坊承压,Solana崛起?· 696 条信息
币圈:信心待复苏,机构入场寻机· 1373 条信息
#币安合约联赛
#以太坊
#合约交易
#新加坡
#止盈
#VPN
分享
评论 0
0
很大很大的橙子
2周前
新加坡怎么封路哦,都是坦克?是军演吗???
#新加坡
#封路
#坦克
#军演
分享
评论 0
0
小径残雪
2周前
heyheytommy:我在新加坡受鞭刑的记录。/1
#新加坡
#鞭刑
#个人经历
分享
评论 0
0
联合早报 Lianhe Zaobao
2周前
中国微短剧热潮延烧至狮城,新加坡影视业者有的蠢蠢欲动,有者赶潮流当先锋。新传媒重头剧《小娘惹之翡翠山》(简称《翡翠山》)罕见地与Netflix同步播出,这是否将成为日后的模式?本地电视圈要如何迎战微短剧和串流平台的双面夹攻?
#微短剧
#新加坡
#影视行业
#Netflix
#串流平台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时报
3周前
新加坡媒体:让孩子远离死亡话题弊大于利
不必等到家人离世才谈死亡,宠物死亡、公众人物去世甚至路边的死鸟,都可作为教育契机。
#新加坡
#孩子
#死亡话题
#教育
#心理健康
分享
评论 0
0
Wang xin
3周前
狮城之界:在监管与自由之间,新加坡再划一条线 2025年6月6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发布了一项看似技术性的澄清,却在Web3圈内投下了一枚监管震撼弹。根据这份声明,自2025年6月30日起,仅为境外客户提供数字支付代币(DPt)或资本市场产品代币(CMPT)相关服务的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s),必须申请新加坡牌照,否则必须停止相关活动。 简而言之,新加坡再次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界线——而这一次,不再是地铁站台上的黄线,而是加密金融的“监管边界”。 一、这条“界线”划在哪里? MAS的核心信息如下: ✅ 继续受监管: 已在新加坡持牌的服务商(即为新加坡本地客户服务的)业务不变,也可继续为境外客户服务; ⛔ 新增监管: 那些“只服务境外客户”的服务商,如果其服务涉及支付代币(如USDT、USDC)或CMPT(如证券型代币),则需强制持牌; 🟢 无需担忧: 实用型代币(Utility Token)、治理代币(Governance Token)等相关服务商不受此次新规影响。 表面上这是一次“澄清”,实则是MAS以“反洗钱、监管有效性”为名,对“只做境外”的服务模式下了清场令。 二、“资本市场产品代币”是个什么鬼? 这是本次事件的关键词,很多人没搞明白什么叫“Capital Markets Products Tokens”。 根据MAS定义,这类代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类似证券(如股权、债券); 代表某种资产或投资契约; 在新加坡证券及期货法(SFA)框架下,属于“证券化资产”。 举个例子: 如果你发行一个代表未来现金流分红的token,它可能就落入这个监管范围; 如果你做的是一个基于DAO治理、没有投资回报承诺的实用型token,则不受影响。 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对“类证券型代币融资”项目的围剿。 三、为什么要“杀鸡”给谁看? 监管逻辑其实很清楚: 1. “影子银行”式运营不可接受。 有些服务商明明以新加坡为注册地,却只做海外客户,试图“吃监管红利”却不承担监管责任。 2. 防洗钱风险极高。 支付类和证券类token的跨境流动,本身容易被用作非法资金通道。MAS难以监控境外行为,只能“一刀切”。 3. 提高金融声誉门槛。 新加坡希望在Web3世界里保持“可信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不是“监管套利者的天堂”。 这条线,划给了整个Web3世界看:你想借狮城名义做全球生意,必须真诚纳管。 四、事件影响几何? ✅ DeFi原生项目、纯DAO治理项目基本不受影响。 🟡 CeFi项目、发证券型代币、发行可交易收益代币的项目要非常小心。 ❌ 纯面向海外客户的灰色代币服务商,基本被请出游戏。 更深一层,这是一次对“互联网资本市场(ICM)”概念的侧面回应。 当前火热的 ICM 叙事主张“绕过VC、直接上链发行”,但一旦涉及投资属性(即CMPT),MAS这条界线就会起作用。 五、狮城之界,不止于一城 这不是第一次,新加坡在加密世界画线。 2022年,MAS禁止加密广告面向公众; 2023年,限制散户高杠杆衍生品; 2024年,对稳定币推出法案并强制储备披露; 2025年,如今再对“仅服务境外客户”开刀。 从“开放港口”到“高质量筛选器”,新加坡不断微调姿态:不是关上大门,而是只欢迎真正有长期价值和治理能力的项目留下来。 这正是它的“狮城气质”:边界清晰、规则优先,但你若足够诚实、合规,它会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六、写在最后:《狮城之界》 地铁黄线之外,是自由与危险并存的站台边缘;监管红线之外,是创业者和投机者共舞的链上荒野。 新加坡,这个被誉为“东南亚链都”的城市,用一次次“澄清”,划出它对Web3未来的想象—— 不迎合炒作,不纵容模糊。 而是用一条条规则线,维护一座城市的长期信誉。
新加坡币圈监管风暴:交易所观望,香港招手· 9 条信息
#新加坡
#金融监管
#Web3
#数字支付代币
#资本市场产品代币
#数字代币服务
分享
评论 0
0
平壤崔纽毕
3周前
据报道,十几条中国籍母支在新加坡地标鱼尾狮相前歌唱「祖国」,表示新加坡自古以来……
#中国籍
#母支
#鱼尾狮
#新加坡
#歌唱祖国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3周前
新加坡估计被恐慌吓到了,紧急发了澄清,核心两点: 第一,监管主要对象是支付型和股权型代币,对于治理型功能型代币不受影响,无需申请牌照。 第二,MAS 表示根据现有信息,受到影响的数量非常少。 可是问题来了,哪个 CEX DEX MM 不涉及 U 呢?
新加坡币圈监管风暴:交易所观望,香港招手· 9 条信息
#新加坡
#监管
#代币
#加密货币
#CEX
#DEX
#MM
#MAS
分享
评论 0
0
Bruce J
3周前
马斯克在美国成立新党难度太大 还不如去缅甸先买一个殖民地 凭借自己的财富和星链/星舰组建一只部队 降维打击,很快就能统一缅甸 然后扶持一个本地的“政权” 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一颗东南亚新星冉冉升起 把缅甸发展成世界Web3中心 承接新加坡/香港/日本/迪拜的币圈游子们 来你们接着往下编:
#马斯克
#美国新党
#缅甸
#殖民地
#财富
#星链
#星舰
#部队
#缅甸统一
#改革开放
#东南亚新星
#Web3中心
#币圈游子
#新加坡
#香港
#日本
#迪拜
分享
评论 0
0
Rui
3周前
大型做市商和交易所的老板们和核心员工都大多住在新加坡,去年没给这批人批PR,今年直接下命令赶人……日子是真不好过 现在看Wintermute会怎么样,毕竟他们是去年搬到新加坡才起飞的,这里算是他们的风水宝地,搬走了对他们损失很大。
#大型做市商
#交易所
#新加坡
#PR政策
#Wintermute
分享
评论 0
0
Bruce J
3周前
新加坡这波操作也是典型的“不吃鱼尾” 坡县领导是懂投资的
#新加坡
#投资
#金融
#经济
#商业
分享
评论 0
0
很大很大的橙子
3周前
卖了我的破二手,今天去问了下新加坡特斯拉价格,ModelY两款,便宜的199999新,排除十年车牌费,裸车实际是103476-12422=91054*5.65=514455人民币,也就比国内翻倍多吧。 12422新是十年后你把车还给政府,政府会退给你的,没错,你只能开十年,这样一看又觉得贵了不止一倍。。。
#新加坡
#特斯拉
#二手车
#车牌费
#进口车价格
分享
评论 0
0
很大很大的橙子
3周前
我觉得大家对于新加坡新规有点过度解读了,不过要说新加坡哪天住不下去了,去哪里住,那肯定是日本,打死不去香港和迪拜。
#新加坡
#新规
#住宿选择
#日本
#香港
#迪拜
分享
评论 0
0
AB Kuai.Dong
3周前
问了几个坡县币圈同行,目前大家都处于观望状态,确实一些做好了准备撤离的打算。 简单来说,金管局新规之下: · 无论是否注册公司,服务用户即使是海外,只要在新加坡从事代币相关工作,就要持牌。 · 而这个营业场所定义极广,连移动工位与共享办公室都算,哪怕是带着电脑开会的咖啡馆。 · 此外在当地的内容创作者、KOL 发布任何代币投资建议或研究,都可能被纳入监管,需持 DTSP 牌照。 · 常见的那种居家办公,仅限于受雇于海外公司,然后来新加坡出差的那种,才能不算监管范围内。 · 新规明确没有缓冲期:2025 年 6 月 30 日之后立即生效。 PS:问了几个同行,都订的 28、29 日的机票,准备日本接待大家一波了。
新加坡币圈监管风暴:交易所观望,香港招手· 9 条信息
#坡县币圈
#金管局新规
#新加坡
#代币相关工作
#监管
#DTSP牌照
分享
评论 0
0
菠菜菠菜|bocaibocai
3周前
《新加坡对Web3“赶尽杀绝”,监管套利时代结束,一场Web3“大撤退”正在来临》 新加坡金管局MAS在2025年5月30日发布了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 DTSP 的新规的回应文件,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将影响整个亚洲 Web3 行业的格局。 新规于2025年6月30日正式实施,MAS明确表示没有任何缓冲期!一场大规模的"新加坡Web3大撤退"或许已经悄然开始。 "We will be extremely cautious." 当MAS在这份措辞严厉的咨询文件中毫不掩饰地表达这种态度时,那个曾经被全球Web3从业者誉为"亚洲加密友好天堂"的新加坡,正在以一种令人意外的方式告别过去 ——不是渐进式的政策调整,而是近乎"断崖式"的监管收紧。 对于那些仍在观望的项目方和机构而言,这或许不再是一个"要不要离开"的问题,而是"何时离开"以及"去往何处"的抉择。 昔日荣光:监管套利的黄金时代 还记得2021年的新加坡吗?当中国全面禁止加密货币交易,美国SEC四处挥舞监管大棒时,这个小岛国却张开怀抱欢迎Web3创业者。Three Arrows Capital、Alameda Research、FTX亚洲总部...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选择在这里安家,不仅仅是因为0%的资本利得税,更是因为那时的MAS展现出的"拥抱创新"姿态。 彼时的新加坡,堪称Web3行业的"监管套利圣地"。在这里注册一家公司,就能合法合规地向除新加坡外的全球用户提供数字资产服务,同时享受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声誉加持。 这种"身在新加坡,心系全球"的商业模式,一度让无数Web3从业者趋之若鹜。 而如今,新加坡的DTSP新规意味着新加坡彻底关上监管友好的大门,其态度简单来说一句话就是: -- 把Web3行业没有牌照的人全部轰出新加坡。 什么是DTSP?让人"细思极恐"的定义 DTSP全称为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按照FSM Act第137条的定义以及文件3.10的内容,DTSP包括两类主体: 一. 在新加坡营业场所运营的个人或合伙企业; 二. 在新加坡境外开展数字代币服务业务的新加坡公司(无论该公司来自新加坡还是其他地方) 这个定义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 首先,新加坡对于“营业场所”的定义是什么?MAS给出的"营业场所"定义是"在新加坡由持证人用于开展业务的任何地点(包括可以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摊位)"。 注意这个定义中的几个关键点: "任何地点":没有限制必须是正式的商业场所 "包括摊位":连移动摊位都被纳入,显示监管范围之广 "用于开展业务":关键在于是否在该地点进行业务活动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你在新加坡没有持牌,在任何场所展开任何涉及数字资产的业务都会有触犯法律的风险,不管你是新加坡当地公司,还是海外公司,不管你是在针对新加坡本地,还是境外客户。 那么居家办公会不会犯法呢? 针对这个问题,Baker McKenzie律所在文件中向MAS提交了反馈 Baker McKenzie律所专门就这个问题向MAS寻求澄清: "考虑到远程工作的普遍性,MAS的政策意图是否要覆盖受雇于海外实体但在新加坡的家中或住宅场所工作的个人?" 律所的担忧很现实。他们列出了几种可能踩雷的情况: 从家中为海外公司提供DT服务的个人(可能是咨询性质) 海外公司的员工或董事,在远程工作安排下于新加坡工作 但同时,律所也试图为居家办公者提供一些"护身符": "基于现行立法的起草,可以论证家庭或住宅场所不应被纳入,因为家庭或住宅场所通常不被理解为许可方开展业务的场所。" 然而,MAS针对这个问题泼了盆冷水: “根据《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第137(1)条的规定,所有在新加坡营业场所从事向新加坡境外提供数字代币服务业务的个人都需要获得DTSP许可证,除非该个人属于《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第137(5)条规定的某一类人员。在这方面,如果个人位于新加坡并从事向新加坡境外人员(即个人和非个人)提供数字代币服务的业务,则该个人需要根据《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第137(1)条申请许可。 但是,如果个人是向新加坡境外提供数字代币服务的外国注册公司的雇员,该个人作为其在外国注册公司就业的一部分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不会触发《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第137(1)条下的许可要求。” 以及 "但是,如果这些个人在共享办公空间工作或在海外实体的关联公司办公室工作,那么他们显然更容易被纳入范围。" 总结一下新规就是: - 没有牌照,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都不可以在新加坡任何营业场所开展针对新加坡本地或海外客户的业务 - 如果你是海外员工的雇员,在家办公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是新规也有很多模糊的地方: - MAS对于雇员的定义非常模糊,项目创始人是否算雇员,持有股份是否算雇员?都是MAS说了算 - 如果你是海外公司的BD、销售,你去了别人的共享办公室谈业务,算不算在营业场所开展业务?MAS说了算 模糊的数字代币服务定义,KOL或许也将波及? MAS对于数字代币服务的定义覆盖范围广得令人咋舌,几乎涵盖了所有相关的token类型和服务。而其中甚至连发布研究报告都被包含其中? 根据FSM Act第一附表第(j)项的规定,监管范围包括: "任何与数字代币销售或要约相关的服务,包括: (1) 直接或通过出版物、文章等任何形式(电子、印刷或其他形式)提供与数字代币相关的建议。 或 (2) 通过发布或传播研究分析或研究报告(电子、印刷或其他形式)提供与数字代币相关的建议" 这可能意味着,如果你作为一个KOL或者机构在新加坡发布一份分析某个代币投资价值的报告,理论上就可能需要DTSP许可,不然就有可能被判定为违法。 Blockchain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在反馈中就这个问题向MAS发出了灵魂拷问: "传统研究报告是否会被认定为与代币销售或要约相关?参与者应该如何区分与代币销售或要约相关的研究报告?" MAS并未给出明确答复,这种模糊性可以说让所有内容创作者都如履薄冰。 哪些群体可能受到波及? 🔴 个人身份类型(高风险) 独立从业者:包含开发者、项目顾问、做市商、矿工等等 内容创作者和KOL:包含分析师、KOL、社群运营等等 项目核心人员:包含创始人、BD、销售等核心业务人员 🟠 机构类型(高风险) 未持牌交易所:CEX、DEX 项目方:DeFi、钱包、NFT等等 结语:新加坡监管套利时代的结束 一个恐怖的现实浮现出来:新加坡这次是来真的了,要把所有不合规的人全部“轰出”新加坡,只要不合规,几乎任何与数字代币相关的活动都可能被纳入监管范围。 无论你是在豪华写字楼还是在家里的沙发上,无论你是大公司的CEO还是自由职业,只要涉及数字代币服务。 而由于"营业场所"和"开展业务"的定义存在大量灰色地带和模糊定义,MAS很可能会采用"案例导向"的执法策略——先杀几只鸡,再儆猴子。 想临时抱佛脚拥抱合规?不好意思,MAS明确表示将以"极其谨慎"的方式审批DTSP牌照,只有在"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才会批准申请。 在新加坡,监管套利时代正式结束,大鱼吃小鱼的时代来临了。 MAS文件来源:
#新加坡
#Web3
#监管
#金管局
#数字代币
#行业格局
分享
评论 0
0
联合早报 Lianhe Zaobao
4周前
新加坡两位重量级学者对中国是否有领导世界的意图,看法不一。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王赓武认为,中国没有成为世界领袖的野心和兴趣,北京只想集中精力对内“让中国变得更伟大”;新加坡巡回大使陈庆珠教授则认为,中国一旦有机会必将寻求全球领导力。
#中国
#世界领导力
#新加坡
#学者观点
#北京政策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