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工程师

【AI热下百万年薪“抢人”:投机者涌入 企业“掐尖”】AI潮涌,同样点燃了求职热。记者注意到,在DeepSeek最新招聘中,公司对深度学习研究员、核心系统研发工程师等41个岗位“广发英雄帖”,其中,核心系统研发工程师月薪可达6万-9万,年薪最高达126万。此外,“AGI大模型-数据百晓生实习生”的招聘岗位月薪破万。AI岗位往往意味着高薪。招聘平台数据显示,算法工程师平均招聘月薪23055元。不过,一名外企风控算法岗位面试官李成(化名)告诉记者,当前企业对顶尖人才需求持续扩大,而对底层人才的需求在收缩。“985学校的学生面都面不过来。”李成眼中,求职者跟风涌入AI赛道,质量却在走下坡路。不仅是人才竞争的加剧,企业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当下不少初创公司正借助AI发展的东风,在应用层开展创业活动,这对众多求职者而言,不失为一个机会。”不少面试官表示,当前AI领域的求职氛围较为浮躁,既涌现出盲目跟风的狂热者,也出现了追逐高薪的投机者。作为一名AI创作工具的创业者,王明(化名)在招聘中发现,不少人在求职过程中缺乏AI从业经验,“仅仅是因为觉得现在AI很火,所以想加入,但这些人很难说是真正看好AI的人,只是为了赶上风口,且行动力往往都不强。”多名面试官告诉记者,高校学生可在学习阶段积极参与实习,积累实践经验。王明鼓励应届生在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中锻炼,“在创业公司工作的成长速度可能比在大厂更快,即使创业失败,也能积累丰富经验。如果创业成功,还能与公司共同成长,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不必过于在意短期内的工资差异。”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73743615?serialId=46825d302a0f2fabcb19f2f39783451f&showType=news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jBuXkcwt#搜狐新闻
4个月前
收到一位新手算法工程师的来信,咨询我: >“在 AI 时代,既然 AI 能生成高效的算法实现,那么新手该如何有效进行代码的设计和验证?” 这确实是当下新手工程师特别关心的问题。毕竟,AI 现在能轻松产出高质量的实现代码,可新人既缺乏“拆解需求”和“设计方案”的经验,又需要面对迅速变动的技术场景,难免会容易焦虑着急。 很多人会设想一种“理想状态”:我们先把需求细分成相对独立且定义明确的模块,然后把接口、数据结构、边界条件等都告诉 AI,AI 再自动完成这个模块的实现。最后,只要进行验证,就大功告成了。但现实中,别说新手,就算是已经有了几年开发经验的工程师而言,要掌握从需求到模块的拆分,再到最后测试和调优,这条链路很长,也很考验“工程能力”。 所以我对于 AI 时代的工程师的建议是:: > AI 时代,工程师仍需要掌握两大基础能力:编程技能和工程能力。 --- ** 编程技能:AI 时代仍需“做中学” 很多人会问:既然 AI 能写代码了,那我是不是就不用苦练“自己写”这件事?答案并不绝对。 - 编程是技能 就像学游泳或学骑车,如果你从头到尾都不下水,只是在岸上看视频或让别人代替你游,你自己很难真正学会。编程同理,需要动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 AI 帮你加速,但不能完全取代你的动手实践 比如,你遇到一个功能需求,不妨先自行思考一下可能的实现思路,然后让 AI 生成一个方案。接着,你可以亲手去改动、调试,甚至故意“手写一遍”看是否顺畅,或者是否能够理解 AI 生成的关键逻辑。只有这样,你才能更熟练地掌握编程能力,真正知道代码在做什么,而不只是“让 AI 代写”。 - 写得快已不再是全部目标 过去我们常常追求写代码又快又好,可是在 AI 的帮助下,“写得快”可以部分交给 AI,我们更多精力应投入到结构设计、逻辑思考、验证测试等更具价值的工作上。 --- ** 工程能力:从需求到可持续维护的系统 要想真正把需求落地成一套可运行、可维护、可演进的软件系统,工程能力就尤其关键了。它涉及到从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实现编码、验证测试、运维部署到持续迭代的一整个流程,也可以理解为把需求变成可持续维护系统的综合能力。 试着想象一下,一个合格的(也可以说是“专业的”)工程师在日常开发中都要做些什么: 1. 需求和场景理解 - 与需求方沟通,确认数据规模、并发量、安全合规要求等,这能避免后续返工或踩坑。 2. 架构设计与技术选型 - 考虑技术栈、模块划分、API 设计等,并兼顾成本、性能、可扩展性,才能保证后面不会“撞墙”。 3. 测试与质量保证 - 包含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等,各类测试在不同层面保障质量。 - 通过持续集成(CI),快速发现改动对已有功能的影响。 - 新手尤其要培养“多写单元测试、用测试验证逻辑”的习惯,这对识别 AI 生成代码的缺陷非常有效。 4. 运维与监控 - 上线后如何发现错误、记录日志并快速定位问题,如何保障系统稳定运行,都需要事先规划。 5. 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 - 多人协作怎么做 Code Review?版本管理和需求排期如何安排?这些都属于工程能力的一部分,也是让团队高效协作的关键。 --- ** AI 时代下,工程能力的新挑战与机遇 虽然 AI 在编程层面突飞猛进,可以生成各种模块、自动化测试脚本,但在以下这些方面依旧需要人类发挥主导作用: 1. 掌控需求到实现的链路 - AI 只能依据你给的描述去生成实现。若需求描述和拆分不到位,AI 写出的代码很可能在后期难以集成或维护。 - 只有具备扎实的工程能力,才能确保需求、设计、实现三位一体。 2. 审阅与调试 AI 生成代码 - AI 写的实现并不总是完善,它可能忽略边界条件,也可能在性能或安全合规上欠考虑。 - 需要工程经验去审阅、调试,并结合单元测试、日志监控等手段,验证代码的正确性和鲁棒性。 3. 架构与模块拆分 - 哪些部分适合让 AI 来生成?哪些部分需资深工程师自己写? - 整个系统的版本、模块管理如何协调?在这些领域里,工程师对系统全局的把控能力非常重要。 4. 数据与安全合规 - 特别是算法工程师,常常涉及数据管线、数据隐私与合规等复杂场景。 - AI 生成一段跑模型的代码很容易,但若要兼顾隐私合规、合理负载、监控报警,就离不开工程化的思维。 --- ** 如何提升工程能力:实战中历练,持续总结 既然工程能力如此重要,该如何让自己成长得更快?以下几点建议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1. 多动手维护实际项目 - 读书和看文档可以打基础,但实际开发的踩坑和复盘最能帮你快速建立认知。小到个人开源项目,大到公司内部复杂系统,都能让你看到“设计-实现-测试-部署”的全流程。 2. 吸收业界最佳实践 - 去读优秀开源项目的源码,仔细观察他们如何组织目录结构、如何写测试、如何做持续集成;或者在团队里多参与 Code Review,学习他人写码和思考的方式。 3. 熟悉工具链与自动化 - 尝试了解并实践 CI/CD 流程,掌握单元测试框架、配置管理、运维监控工具等。这些在实际工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4. 主动思考架构与性能 - 无论是后端服务的分布式架构,前端的工程化,还是机器学习训练管线等,都有相应的设计模式和性能优化思路。多思考如何在逻辑与工程层面做得更好,而不是单纯依赖 AI 给出的实现。 5. 培养文档与沟通习惯 - 工程并非个人英雄主义。“写在你脑海里”的想法也需要变成清晰的文档、需求说明、接口规范、部署指南,这样不仅帮助团队,也有利于自我总结。 --- 总结一下: - 在 AI 时代,能帮我们写代码的“工具”越来越多,但“如何保证写得对”“如何把需求从无到有构建成高可维护、高可靠的系统”才是人类工程师真正的价值所在。 - 编程技能仍需“做中学”:AI 辅助写代码并不能完全替代亲自动手,不然难以真正掌握技术本质。通过实际项目增强经验:多踩坑、多总结,是积累工程思维的关键。 - 对于新手工程师,首先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编程技能,要能理解代码、能手写关键逻辑,另一方面,更要把精力放在工程能力上: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模块拆分、测试与持续集成等。 - AI 不能替你做“架构设计与技术选型”:它只能在给定的框架内去编程,如何拆分、怎么确保安全与性能,依旧仰赖工程师的决策。 希望以上这些思路对你有所启发,也祝你能在 AI 时代下,快速成长为一名具备强大工程能力的算法工程师。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