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

今天的热搜是王健林终于被限高。导火索是其下属公司未履行1.86亿元债务。 离他自豪地说“先完成一个亿的小目标”,才八年。离他资产最高时的1480亿,九牛一毛。 人们说:人家有私人飞机,有五星级酒店,不怕。也有人说:王健林未转移资产、未拖欠员工工资,坚持“砸锅卖铁还债”,对比起许家印,还是有担当。 想起当年王健林及代表的那一代创业富豪的豪情万丈,唏嘘不已。当初大连万达打比赛,随队出征的王健林,根本不做战前动员,只对机舱里的队员们拍一拍装满现金的黑色考克箱,说:哥几个,都在里面了啊。 万达奖金是别的球队三倍且从不拖欠,然后队员就热血上头嗷嗷直叫,然后大连万达就五十四场不败。时间段:1995 年 9 月 3 日 – 1997 年 5 月 31 日。 王健林不满足于足球场,他要拿下更大的天地。一开始确实成功,三届首富,进军全世界买买买,王健林彼时最爱念叨那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有一件事,中国富豪一直在侥幸心理下不愿意想明白:中国没有创业型富豪,你的创业成功,只是核心权力层让你成功,钱暂时让你保管,稍微站错队,钱没了命也可能没了。即使你对新权利核心层大表忠心,也没用,还是那句话,“谁愿意带着一条老狗去打猎啊”。 想想邓通,得汉文帝宠信,赐蜀地铜山,竟然可以自铸钱币。结局是:文帝死后,失宠,被夺产,贫困而死。依附权力来的财富,一旦失势就彻底崩塌。 还是潘石屹聪明,真理是:挣多少钱不重要,跑多快才重要。 帝国没有穷人,只有待富群体。帝国也没有富人,只有待抄家者。 各位切记。
大宇
4周前
房地产杠杆曾是合法暴富神器,可惜如今时代不同了。 在房地产的黄金年代富了很多人,代表人物是炒房的欧神,从上班族到加杠杆炒房,再到财富自由,发展非常快。 他的杠杆是想办法上到极限,比如借光所有钱买房,买了抵押出来,继续付几套首付。 其间,各种房子拿到后用房子作为资质去办信用卡,办几十张,然后用尽办法搞成大额,全部互相刷、互相还。 最后,他的杠杆有人估计说高达上百倍。他这种打法在上涨期确实猛,从屌丝到亿万富翁就是在数年间。 在下跌期就很惨了,不但信用卡可能套不出钱,房贷还不了可能被法拍,其实下跌了房子还要求提前还贷(抵押贷)等等。 如今,他仍然在抖音讲房,事业仍然是研究房子,但是无论是赚钱的速度,还是赚钱的难度,和过去是完全不同了,他的口碑也随着一些骚操作被人嫌弃了。 这里也给人一个启发是:趋势和风口才是翻身的关键,趋势和风口不在了,越努力越不幸;趋势和风口来了,敢赌就会赢…… 现在的币圈好像不是很适合猛赌了? 再说回房子的杠杆,现在事后马后炮去看,这是国家允许的唯一高杠杆?人人可用,永不爆仓,费率不高。这确实是一件无敌的工具。 想象一下,假如N年前在深圳,靠工作存了200万元,买一套贷款房1000万,最后涨到3000万出手,赚15倍,比什么都强。而这里面的关键其实就是200万的本金撬动了1000万的资产。 但是这里面很多点: 1、是否懂用敢用杠杆?比如判断房地产要爆发。 2、是否有现金流能维持杠杆? 3、涨到一定程度后是否愿意平仓落袋为安,然后租房住? 4、是否知道什么地方的房子,不贵又有空间? 很可惜,现在好像全世界找不到当年房贷这样好的杠杆了,比如用按揭贷款,即使房价跌了,也不用补资金,继续慢慢还就行,根本没有爆仓这个说法。 30年的贷款,考虑法币的增发,可以认为30年这些支付的利息不算啥了,但理想的前提是房子能涨,而且自己需要房子作为资产种类的对冲。 现在国内的房子大势所趋是不行了,唯一不确定的是,那些在上海、深圳的核心CBD啥的,会在何时见底,将来他们还有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