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雨融

6月6日,凤凰网发布蒋雨融独家专访《拼爹进哈佛,演讲假大空?蒋雨融独家回应质疑》,在当中回应了诸多争议。 然而,这篇中立温和的深度采访文章却很快遭到全网删除。 《拼爹进哈佛,演讲假大空?蒋雨融独家回应质疑》 25岁的中国青岛女孩蒋雨融,现居在距离哈佛大学步行15分钟左右的合租房里。说起目前的处境,她坦言,不知道自己近日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的波澜,是否会引起美国当局注意。“我现在能做的是在家里不要穿得破破烂烂,以免被(移民执法局)上门抓的时候显得太难看。”她半开玩笑说道。 作为哈佛400年校史上首位登上毕业讲台的中国女生,当地时间5月29日那天,蒋雨融看到了台下4万多名师生的鼓掌欢呼,她说自己当时“感受到了全哈佛的鼓励和祝福”。 一天之后,情况急转直下,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对她的负面评论乃至谩骂。有人说她的演讲“通篇谎言”,有人说是“道德表演”“假大空,高高在上,带着浓浓的‘圣母’气息”,还有人说她“一因为‘中国’,而因为‘女生’”、是哈佛向特朗普传递信息的“工具人”。围绕演讲争议很快演变成针对她个人海啸般的“人肉”,她的英语口音被嘲笑,还被质疑拼爹、履历造假…… 争议的焦点之一来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发会”)曾发布的一条与蒋雨融相关的内容。据历史截图显示,时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的周晋峰推荐了长期志愿者蒋雨融进入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其父亲蒋志明对此表示感谢。另据百度百科显示,蒋志明目前担任中国绿发会绿色未来科技发展基金的执行主任。诸多线索让网友猜测:蒋雨融进哈佛是走了绿发会的后门。 “现在推特上保守派的媒体说她是哈佛精心推出来的中国间谍,2W点赞8K转发,要求把她吊销签证驱逐了;国内铺天盖地的喷子说她是海外走狗、白左圣母、豪门败类……”蒋雨融的男朋友在朋友圈里如此形容她的腹背受敌。 很多朋友劝她“算了”,但她选择了在中文世界的微博、小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开启个人账号,表示“我们偏要去和那些人对峙”,而且“不会关评论”。 在蒋雨融看来,这是对公共话语空间的争取:网上“劣质流量很多”,“如果你相信你是在发该发的声音,做正确的事情,那么就去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争取”。 但她也渐渐意识到,站出来发声意味着“要放弃很多东西”,甚至意味着背叛——这些天,母亲第一次从微博上得知了她被霸凌,给她打来电话,第一句话是,“这样写,你让我和弟弟、我们家里人怎么办?你这样是放弃了我和弟弟……” 即便她说自己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很好的精神状态,对网上的恶评也多是感觉“这太好笑了”,但谈到不得不在社交媒体上以揭开隐私为代价,澄清包括爸爸和绿发会的关系、升学经历、家庭背景、生活创伤时,她感觉到煎熬。 演讲后的几天,蒋雨融说自己像过了漫长的好几年,她逐个阅读演讲视频下的评论,浏览社交媒体上的谩骂或者鼓励她的私信,和毕业的同学告别,与关系要好的哲学教授夫妇划船,回忆起初中时被霸凌的细节依然会蜷缩在床上止不住哭泣。 以下是她对凤凰网的讲述:
哈佛演讲女还有一点被大家忽视了。 她很有可能早就拿到绿卡了。 蒋雨融的身份有三种可能: 第一,之前通过某种途径拿到绿卡了 第二,通过公司申请拿到绿卡 第三,至今没有拿到绿卡,始终是h1b和学生身份。 在美国上学工作过的都知道,要拿美国身份,毕业之后要走opt-h1b-perm-485-绿卡,这样一个非常冗长的过程,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 根据蒋羽融的自述,杜克大学毕业之后,在瑞士信贷工作了四年,就去了哈佛读研究生,是绝对无法通过工作签证拿到绿卡。 OPT一年,进入H1b之后,就算公司立刻为你申请perm,也需要一年时间;等985又需要五年时间, 985到绿卡又是一年时间,最快也需要八年时间。 所以,蒋绝无可能通过公司申请拿到绿卡。那她有没有可能至今为止仍然使用工作和学生签证身份。 美国绿卡是一个非常长的周期,如果你放弃工作,前去哈佛上学,这就意味着你之前所有申请绿卡的努力全部作废,下次要从头再来。 就我身边的例子,没有朋友在拿到绿卡之前,放弃绿卡申请,跑去全职上学。我有几个朋友,选择的是在职上学。就是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有朋友读的是佐治亚理工的计算机学位,还有朋友读的是CMU的数据科学学位。 也就是说,蒋羽融工作三四年,跑去哈佛读全职硕士,就意味着他早就拿到了美国绿卡。 我就想问一句,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拿到美国绿卡?中国千千万万的平民能够通过这样的途径拿到绿卡吗?
蒋雨融的哈佛演讲被中文圈群嘲了。 但这算不了什么。 和她以及同样有海外留学经历,家族资源又主要在中共国内的年轻人即将遭遇的挫折比起来,这点风波真算不了什么。 这些年轻人的人生规划是由家长在中共国改开时代早早做好的。 如果时代没变,哈佛学历+家族人脉会是她左右逢源平步青云的资本。 我相信她努力学习了,我也相信她对演讲内容的真诚,我相信她自己和她的家人都为培养出这样一个孩子,铺平这样一条看似光明的人生道路付出了许多。 但时代变了。 为“左右逢源”做的一切努力,在新的时代都变成了“里外不是人”的尴尬。 受影响的不止是蒋雨融,还有所有的留学生,所有在家长精心设计规划下已经走上了通往“技术官僚”、“技术骨干”、“精英人才”道路,为这条道路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年轻人。 现在最绝望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在她们面前,看似还有很多选择,世界的大门仍向她们敞开着。 但真正的抉择机会就快过去了。 如果她们不能及时选边站,不能在中共和美国之间选定其一。 如果她们不能尽快在伤害链阵营和产业链阵营中择定其一,不能在未来事业和原生家庭之间择定其一,她们会落入既被伤害链阵营视为“有海外关系的可疑分子”,又被产业链阵营当成“习那边的人”的尴尬境地。 而且这两方面的怀疑都有理有据。 我们当然不能相信蒋雨融对产业链阵营的忠诚,她还年轻,从演讲内容看,还既天真又热情,对这世界的苦难,对底层的处境知之甚少。 她可能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拥有多少特权,意识不到从小滋养她的伤害链系统有多么邪恶,意识不到她声称要关怀的苦难正是因要供养象她这样的二代三代们,让她们优秀,让她们精英而如此深重。 她大约是真诚地爱着中共国,爱着中共政权,爱着习近平统领的整个伤害链维稳系统和中共宣传部门灌输的那套论调的。 就象董袭莹一样。 就象无数靠家里在改开时代积攒的财富到欧美国家留学,并一心想着未来怎样凭名校学历和家族在国内的关系,或是回国进入体制,进入父母能“罩”着自己的单位,或是在海外借助家族背景进入需要在中共国开展业务的大企业,进入某些国际机构任职,从此过上光鲜亮丽的“中产”生活的年轻留学生一样。 她们爱伤害链系统,爱自己从小就拥有的特权。 但伤害链系统并不爱她们。 她们的人生道路是父母在改开时代精心规划的,但只有在改开时代,这样的道路才是走得通的光明坦途。 因为她们并不是“真赵”。 如果董袭莹家里真有足够大的“能量”,董袭莹就不需要在“4+4”里一点点的卡合规,更不会在事发后得不到“压热度”的全套维稳服务。 我说过,伤害链系统是由牛马和蛆虫构成的,而成为蛆虫,是底层牛马唯一可以想望的阶层跃升通道。 那么请你们想想,董袭莹也好,蒋雨融也好,她们父母为其规划的道路是“牛马之道”还是“蛆虫之道”? 都不是。 是尴尬的中间道路,是试图通过为蛆虫当高级牛马成为牛马中最接近蛆虫的存在,是在一个依靠伤害力落差也就是掌握暴力维持地位的系统里牢牢占据“技术人才”、“专业人才”的地位。 蒋雨融的父母显然是在把她向“技术官僚”的方向培养。 有哈佛学历,流利的英语和家族的资源,如果中共国仍然停留在改开时代,她显然适合担任某些在国际社会上为中共发声,为中共争取利益的职位,是党国不可或缺的,也能够信任的人才。 不止是蒋家,无数不惜花费高昂学费供孩子“爬藤”的体制内留学生家长都是这么想的。他们想把孩子培养成能凭亮眼学历在回国后为党服务的,党国需要的技术官僚、技术骨干。 他们唯一没有算到的是,党国的底层逻辑与技术逻辑是冲突的。 因此改开时代只能黯然结束。 技术人才、技术官僚因此也只能成为党国不需要的人,不信任的人,成为没有前途的人。 为什么? 因为技术逻辑与伤害链逻辑有着根本性的冲突,因为这些年轻人接受过的逻辑思维训练,接受过的学术训练,会令她们不可能长期保持对中共宣传论调的迷信,更会令她们在每一次“服从领导指示”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冲突中,陷入徬徨。 “知识越多越反动”仅仅是一个口号么? 不,这是经验之谈。 伤害链主不会信任知识分子。 想想束星北的下场,想想方励之的选择。 再想想千百年来中国历朝历代伤害链系统对技术发展对民间创造力的压制。 太聪明的牛马就不再是合格的牛马。 哪怕你所有的聪明才智都是为主人服务的。 蒋雨融是尴尬的。 所有被父母引上了“提高技术能力”发展道路的伪中产子女,学业有成含赵量却不足的留学生们,都是尴尬的。 尴尬在于,只要她们最终的选择是回到伤害链阵营里发展,她们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牛马,但又没有资格成为真正的蛆虫。 而留下来,就会丧失在家长的规划中原本可托举这些孩子的中共国内家族资源,就会失去特权的荫庇沦为一个个普通的“美漂”、“欧漂”。而且留下来还意味着让留在国内的家长丧失伤害链主的信任,成为“政治上不可靠”的裸官。 我并不想嘲讽蒋雨融们。 我只想指出,因哈佛演讲被群嘲恐怕是她和她的同类们未来人生诸多挫折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项。因为家长为改开时代量身定做的人生规划已经失效了。 伪中产的孩子们,已是时代的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