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环境压力

这段时间我回国,紧急处理父亲脑出血的问题。 他独居了十几年,一个人生活早已变成习惯,甚至变成他捍卫的一种生活方式。 但我现在慢慢意识到,这种独居,其实不一定是“选择”,而可能是一种“局限”。 表面上看,是他自己决定的; 但深层一点看,或许只是他以为自己有选择,实际上是在有限条件下的无奈结果。 怎么理解? 就像有人说“自由意志”其实并不存在,你的命运早已被写好。 人以为自己在做选择,实际只是走在某条看不见的轨道上。 我在照顾他这段时间发现, 当生命面临风险,或者有可能真的“走到尽头”时, 他表现出来的,其实不是那种看破生死、洒脱如风的样子, 而是对生命的留恋,对死亡的恐惧,甚至希望能有更多陪伴。 而这,和他之前几十年的“独居习惯”,其实是冲突的。 这说明,那个“一个人过挺好”的状态, 可能只是当年信息匮乏、社会限制、认知边界下的一种“被动适应”, 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选择。 ⸻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触动: 我们这代人一直在谈“原生家庭”“情绪价值”“自我实现”, 但对于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人,他们在那样的环境和时代背景里, 很多东西根本没条件去意识到,更谈不上选择。 他们活得可能很“理性”,很“吃苦耐劳”, 但其实很多人根本没学过怎么去爱,怎么表达,怎么亲密。 我当然不是说这能原谅一切问题, 只是让我更能理解:他们所做的很多决定,在当年是最优解, 但这个最优解,可能过了十年、二十年,就不再适用了。 但人会一直活在那个旧逻辑里,直到被生活狠狠撞醒。 ⸻ 理解了这一点,我觉得我心里多了些包容感。 不仅是对父亲,也包括对其他长辈,甚至对下一代。 有时候你听到一句话,不再只是简单地觉得“他说错了”“他说得过分了”。 你会更容易意识到: “他说的这句话,不是他‘这个当下的自己’说的, 而是他的童年、家庭、环境、时代共同塑造下的反应。” ⸻ 比如说,前几天碰到一个滴滴司机特别粗鲁,态度很差。 我当时真的很不爽,甚至想打差评、举报。 但后来想想,也许他的“粗鲁”,也不是“这个人”本身的错, 而是他的生活环境、他的家庭背景、他所承受的压力,长期作用下的结果。 当然我也不是说我从此就不生气、不投诉、不反抗了, 我不是圣人,我也会愤怒、会受不了。 但我觉得——我看事情的角度,好像又多了一层。 ⸻ 这可能就是年龄带来的改变。 年龄带来的,不一定是更多“知识”,而是更深的“理解”和“感应”。 换句话说, 智慧,是你开始明白:人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 而那条线,背后有无数段时间、事件和环境在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