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挖掘

Y11
4周前
对于有经验的创业者而言,与其执着于追逐所谓“大市场”的宏大叙事,不如沉下心观察身边的真实需求。 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机会其实无处不在——只要学会用简单的逻辑去拆解问题,就能发现为特定人群(比如“代理商”,我们称之为“Agents”)提供工具解决方案的巨大潜力。 不妨以“Agents”群体为例。 他们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事务,从支付结算到系统安全,从权限管理到数据同步,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效率痛点。 这些痛点,如果能通过标准化工具解决,就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工作质量。 举两个具体的场景: 第一个是支付工具。 很多Agents在处理业务时,需要频繁进行各类付费操作,比如采购物料、缴纳费用等。如果能为他们提供一个集成支付功能的工具,让他们在统一平台上完成所有支付流程,省去切换不同支付渠道的麻烦,就能大幅提升效率。 第二个是密钥管理。 Agents在对接不同系统时,往往需要管理大量的密钥和API接口。如果这些信息分散在各个系统中,不仅查找困难,还存在安全隐患。如果能构建一个集中化的密钥管理工具,让他们可以统一存储、调用和更新密钥,就能同时解决效率和安全问题。 更进一步,这些工具还可以融入权限管理功能。 不同层级的Agents,在工具中需要的功能权限是不同的。通过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既能保证数据安全,又能让每个Agents只看到自己需要的功能,避免界面混乱。 其实,这个思路可以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 Agents使用的工具,本质上和普通人使用的工具既有区别,又有共通之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二维矩阵来梳理:纵轴可以是“工具的通用性”,横轴可以是“使用频率”。在这个矩阵中,那些位于“高通用、高频率”区域的工具,往往就是Agents的核心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需求目前大多还处于空白状态,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它们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因为当一个群体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对标准化工具的需求就会变得迫切。现在进入这片蓝海,不仅能抢占先机,更能在用户需求真正爆发前,建立起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商业的本质,是解决问题。那些看似微小的痛点,往往藏着最真实的机会。对于有经验的创业者来说,与其追逐虚无缥缈的“大风口”,不如聚焦身边的具体人群,用简单的逻辑拆解他们的需求,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赛道。
sitin
1个月前
在我的AI出海编程群里,我发现有些同学反馈说,对一些内容还不太理解。我就给群里的小伙伴分享了几句,这里也给大家分享一个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建议: 一定要养成随时向 ChatGPT 提问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先去问它。 每天保持提 20~50 个问题,持续交流,坚持十天半个月,很多概念和操作你就能摸清楚了。目前真正需要掌握的关键词总共也就 200 个左右,高频提问能帮你快速掌握。 一些基础类、流程化或特别细节的问题,除了问 AI,也非常欢迎发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那网上总有不少实战经验丰富的高手,很多疑问其实一句话就能点透。 有了 AI 加持之后,AI 编程和出海项目的门槛已经大幅降低。 在我看来,目前非技术人员一样的可以玩, 我们可以大致把一个产品开发流程拆解成: ·40% 需求挖掘 ·20% 研发 ·40% 营销推广 也就是说,只有 20% 左右涉及技术实现,剩下 80% 都是非技术环节——比如挖掘一个需求有没有市场、怎么做推广、如何分析竞争对手的流量(比如用 SimilarWeb/Semrush)、怎样做社交媒体冷启动等等。 大多数人真正的卡点,其实是在“需求挖掘”和“营销推广”上。 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有效向 AI 提问,或者在技术细节上不太有信心,可以先观望一下别人的讨论,或者直接提问。 另外在起步阶段,很多同学对技术流程不熟,这时候可以借助像 v0 这类工具(比如购买 VIP 会员)。 很多标准网站甚至稍微复杂一点的站点,通过跟 v0 沟通就能搭建得八九不离十,最后再稍微微调就行——尤其早期对技术不太熟悉时,这类工具能帮你更轻松地度过启动期。 当然长期来说,如果你想真正打磨一个好网站、好产品,仍然需要持续深入每个环节、理解更多细节。 但一开始,不妨借助好用的工具降低门槛,先做起来,再在过程中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