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广

Shelly
1周前
这两天又看到几波产品发布。 timeline 上同时出现整齐划一的震惊体推广。我知道这是常规操作,就是还是有点不适应。 大模型和 agent 特别容易这样推。 因为能力太抽象,你说它 “理解更深” “推理更强”,谁也没法立刻验证。所以 “颠覆性” “革命性” 这些词就很好用。 工具型产品会好一点。至少会有人写使用反馈。 但仔细看,这些反馈都在讲品牌方预设的卖点。 “提升效率” “节省时间” “优化流程” “完成了不可能任务”。 说的都对,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我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行业太挤了。大家在做类似的事,不喊大声点,谁看得到你?投资人要数字,团队要增长,产品还没完全 ready 但窗口期不等人。 仿佛诞生于大力出奇迹的模型自己也被训练出这种焦躁,希望立刻获取用户注意力的文字输出,急切希望能讨好一切。 都急。都没错。 但用户也会累。 今天你说突破,明天他说革命,下周又有新的突破。看多了,就麻木了。最后大家都在喊,但没人在听。 而且这样推,会错过一些东西。 你知道 Excel 刚出来时,没人想到会有人用它画画、做游戏。 Notion 最初只是笔记工具,现在有人用它管公司、建数据库。 很多工具最有价值的用法,是用户自己发现的。 有人把自动化工具串起来做了个意想不到的流程。 有人发现某个功能组合起来,能解决一个从没被正视过的痛点。 有人用你完全没想到的方式,把产品用到了另一个领域。 这些才是真实的惊喜。 但它们很难被 “设计” 出来,只能被 “发现”。 现在的推广都在说 “你应该这样用”。 但如果每个人都按同一套话术在用,其实挺无聊的。 产品真正活起来,是用户开始玩出花样的时候。 所以也许可以换个思路: 别急着告诉用户答案。 而是给他们空间去探索。 那些不在计划内的尝试,那些 “哎,原来还能这么用”的发现,可能才是产品真正的潜力。最近也看到几个挺好的用心使用产品的推广例子。 不知道行业会往哪走。 但我希望,几年后回头看,timeline 上不只是一波波整齐划一的发布。 还能看到很多乱七八糟的尝试。 看到用户说 “我用它做了个奇怪的东西”。 看到那些完全没被预设的用法。 那才是真正的生长。
Yangyi
5个月前
最好的AI出海广告,是最佳实践演示视频 如果你能做出20-30个细分场景的最佳实践演示 那么这些资产将发挥巨大的杠杆效应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AI产品都要做演示过程回放 1、将最佳实践演示,做成youtube视频进行发布,覆盖用户需求keywords,通过youtube高权重覆盖SEO 2、每做一个最佳实践演示,发布文章和Post 文章可以用于网站内部的Resources article 同时可以发布不同的平台进行投稿建设外链 甚至利用类似Medium,Reddit的平台做SEO引流 Post可以发布到X或Facebook引发二次传播 3、当你有10个以上最佳实践时,将这些最佳实践混合聚合,开始发布例如: - 世界第一个能为你赚钱的AI Agents,以下是关于它的十个演示: - 不得不知的10个使用AI赚钱的技巧 - xxxxxxxx 当然,仍然可以将这些内容重复2 4、当你有这些内容后,可以找到对应的influencer来发布,增加杠杆 5、当你在一个平台寻找到了爆款内容,可以开始多模态分发这个内容,用不同形式演绎这个痛点,来分发不同平台,这个杠杆率将越来越高 所以说,增长的秘密并不是在于你使用了什么渠道,做了什么广告投放,花了多少钱 而是你构建了怎样的内容营销系统,如何低成本快速量产素材,通过分发快速定位爆款选题,识别到用户的痛点,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加杠杆 当你找到杠杆支点的时候,恭喜你,已经突破了增长的第一课 在这以前,你要历经的过程,就是忍受无法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