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徐贲
关注
中国民主转型研究所(ICDT)
3周前
徐贲 | 集中营的囚犯人格和专制极权的臣民人格 本文为徐贲最新专栏文章,原发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贝特尔海姆和弗兰克是两位亲身经历过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心理学家,他们分别留下了关于集中营囚犯心理的见证著作:《知情的心》和《活出意义来》。可以通过讨论这两部著作来探讨集中营对囚犯的非人格化摧残及其严重后果:受害者失去了尊严感和自主意识。贝特尔海姆和弗兰克都认为,自由、意志自主和尊严等术语或多或少是同义词。没有任何权力可以剥夺个人行为的最终选择,也不能剥夺一个人的自由。正是这种自由定义了每个人的人性。任何对人的绝对限制,即使是在集中营或极权国家里,最终都不可能彻底有效地消除人性。但是贝特尔海姆和弗兰克对集中营中的人性有不同的观察和分析角度,形成了他们在理解人在极端环境下的个体意识、生存意义和抵抗可能等方面的差异。我们需要把他们放在一起,以更好地获得关于非人化人格的完整理解。
#集中营
#囚犯人格
#极权专制
#徐贲
#心理学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6个月前
徐贲教授鞭辟入里地说: 专家说假话,不仅是个人操守的问题,而且更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一个人敢于对另一个人说假话,是因为他知道那个人不清楚事实,而无法揭穿他;一个人敢当众向所有人说假话,是因为他知道没有人敢揭穿他,就算有人敢揭穿,也没有用。后面这种假话也就是我们今天后真相社会的假话。
#徐贲
#后真相社会
#专家责任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