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go
2个月前
这趟回亚洲呆了两个月,疫情后最久的一次!途经京都、东京、北京、上海、香港、曼谷、台北,最后再从东京回温哥华,日本每年都去,但有六年没回大陆,台湾和泰国则是十多年没去了,因此时间带来的体感变化很强烈!其实离开美西,特别是硅谷,就等于离开了科技泡沫区 。。 先说日本: 十多年前在日本做有一居 最大的感受就是游客越来越多 现在实体商业发达 人流量大 通胀在发生 年轻劳动力的工资在上涨,缺人 大城市核心区域公寓价格泡沫严重 政府随时会收紧海外投资和提高经营门槛 感受不到科技的变化 但 Taxi 上全是 AI广告 日本依旧不适合科技创业,从人才到社会结构都不支持,炒地皮和实体服务业才是适合日本的经营投资模式 再看台湾和泰国: 台北的基建感觉停在了二十多年前 除了芯片和周边科技 其它行业差距太大 曼谷挺意外 多元化有活力 购物中心卷出了天际 虽然贫富差距巨大 但大家都过的挺开心的 适合创意人士 Digital Nomad 和城市探险 但这两个城市完全感觉不到 AI 的存在 。。。 北京、上海和香港: 最大的感受 EV 过于发达行业太卷 要是能无阻碍的出口到全球 就太有竞争力了 对经济和消费的感觉 上海明显好于北京 我没有在上海感觉到经济下行 朋友说我住的地方有假象 。。。 但消费领域的各种内卷 我是深刻感受到了 这样怎么赚钱😆 香港的经济在复苏 不过人口结构有很大变化 曾经的亚洲金融中心 现在聊天的主题只剩下稳定币 以及如何投资美国科技公司 感觉所有城市的贫富差距都在变大 而且对科技和世界的认知差距 也在快速拉大 可能大家都生活在各自的信息泡泡里 也许是社交网络 也许是刻意宣传 中国的焦虑感明显要高于其它地方 --- 回国这趟做了十几场关于科技加速的分享 有公开的也有给企业定制的私密分享 老板们都想用 AI 降本增效 员工考虑的是工作别被 AI 替代 但这是迟早的事情 。。。 在中国 搞钱的气氛最浓烈 聊天好像只有这一个主题 有点无聊 我的结论是 AI 时代创业只属于超级个体 科技巨头继续垄断一切 中型公司没有活路 就像全世界的中产都在坍塌一样 下一次大型经济 or 政治危机 会发生在 AI 显著影响就业的时候 资本的力量在这个时代更加强大 你有钱就能通过投资最好的 AI 公司来赚钱 如果没钱 那用好 AI 就是这个时代唯一的杠杆 AI 时代人的连接和社群的意义更加重要 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连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 信仰“科技加速、AI 共生与主权个人”的伙伴们 一同迎接人类社会即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以及抓住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机会⏩
indigo
2个月前
INDIGO 月末直播七月线下特别版「科技加速主义」的完整回放!从我自己的这场分享中提取了关键洞察和行动建议,妥妥的未来发展与投资指南😃 完整视频见评论 改变认知的关键洞察 1. 大停滞的终结与平台爆发: 我们已经走出了长达数十年的基础技术停滞期。2020年以来,AI、生物技术、新能源、航天等平台型技术的集中爆发,标志着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开启; 2. AI 是新的工业革命: AI革命的规模和深度应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革命)类比,而非互联网革命。GPU是新的发电机,Token(智能)是新的电力,数据中心是新的AI工厂; 3. 智能爆炸的指数效应: DeepMind 等机构正致力于解决“智能”这一元问题。AGI 的实现将带来指数级的增长,但也可能伴随巨大的社会动荡和不平衡; 4. 劳动力市场的 SaaS 化: 未来劳动力将被“即插即用”的AI 和机器人大规模替代,人类劳动力将被集中化、按需化和 SaaS 化。社会可能分裂为高效的“科技公司”和昂贵的“人类公司”; 5. 能源与算力的瓶颈博弈: 能源和算力是 AI 时代的核心资源。美国面临电力瓶颈,中国面临算力(芯片)瓶颈,这构成了当前地缘政治竞争的核心。小型核能和核聚变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 6. 迈向一级文明与太空经济: 人类正向一级文明迈进(当前0.73级)。在AI和低成本航天技术的推动下,太空经济(近地轨道开发、火星殖民)正在成为现实; 7. 硅谷的政治哲学崛起: 有效加速主义(E/ACC)已成为硅谷的主流思潮,推动硬科技发展。更激进的新反动主义(NRX)则主张用企业化治理(CEO 制)和算法决策挑战传统民主制度; 8. 碎片化的未来图景: 未来世界可能是高度碎片化的,AI主导的超级帝国与选择禁止AI的“纯人类国家”可能并存。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治理模式; 可行动的建议与策略 1. 拥抱并投资科技增量: 投资的核心逻辑是寻找被AI加速的领域。应重点关注科技行业(特别是AI、半导体、生物科技、能源和航天),而非周期性行业(如传统地产); 2. 建立长期信仰: 理解宏观技术趋势和周期对于长期投资至关重要,需要建立“信仰”才能在市场波动中拿住优质标的; 3. 关注基础设施建设: 算力基础设施(Nvidia、云巨头)和能源基础设施(核能、储能、智能电网)是当前最确定的投资机会; 4. 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 认识到知识工作者被替代的趋势,提升自身的监督、协调和创造性能力; 5. 重塑个人价值: 在后劳动时代,应尽早思考如何从劳动之外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发展独特的、Organic 的(非AI生成的)技能和创造力将变得尤为重要; 6. 调整教育理念: 教育下一代不应只关注特定技能,更应培养他们寻找目标、创造价值和适应碎片化未来的能力。 改变认知的关键点 1. 体感震撼的意义: 亲身体验前沿技术(如 FSD)带来的震撼,是理解未来已经到来的第一步。很多变化的速度远超直觉; 2. 技术背后的政治哲学: 科技发展不是真空中的,它与政治哲学(如E/ACC、NRX)紧密交织。硅谷精英正试图用工程师思维和企业模式重塑政府治理; 3. 价值来源的转变: 在后劳动时代,人类的价值来源将从“劳动贡献”转变为“存在本身”的意义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