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商业化
关注
ilovelife
1周前
Minio开始割开源的韭菜了?
#MinIO
#开源
#商业化
#科技新闻
#软件管理
分享
评论 0
0
yzhclear
2周前
产品商业化有大半年时间了,月收入由最开始的$200,增长到现在的 $2000。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实并不是靠功能的大更新或社媒渠道的大力宣传,而是自然搜索流量的翻倍增长。 现在回盘这个过程,确实有不少值得分享的经验,适合给正在做出海产品、依赖内容流量获客的朋友参考。 1⃣初期流量来源:单页突破+权重积累 在产品初期,依靠一个表现非常突出的YouTube工具页面,在相关关键词下冲上了Google首页,并长期稳定在第一的位置。这个页面当时承担了超过60%的站点流量,可以说是早期流量的支柱。 得益于这个高点击率、高停留时间的页面,整个网站的权重也在逐步提升。这也为后续其他页面的SEO排名打下了基础。同时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爆款页面的价值,远比几十个平庸页面更高。 2⃣关键词内容铺设策略:从点到面扩展 当站点有了一定的基础流量后,就开始围绕核心功能,挑选了一批搜索量高、难度低的关键词,开始批量铺设功能页面,并规划好这些页面的SEO结构及内容。 在决定要做某个关键词之前,我会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竞品在这个功能上是否存在明显劣势? 📌我是否能通过某个角度,在功能或体验上做出差异化或者创新点? 📌除了搜索流量,我是否还能通过其他方式(比如社媒、工具导航、社区推荐)为这个页面引流? 这三个问题,会决定一个功能页是否值得投入内容资源去构建。因为,SEO不只是“写内容”,而是“构建能持续带来用户的流量节点”。 3⃣页面登顶后:需求裂变+深度覆盖 当某个关键词页面成功跻身首页,甚至排进前三,说明它已经满足了用户某个特定的痛点需求。这时,不能就此满足,而要开始反向拆解这个需求,寻找用户的“上下游需求”。因为用户往往是需求的集合体,找到这类用户的其他类似需求非常重要。 比如,如果一个用户搜索“Instagram hashtag generator”,他可能还需要: 🔍Instagram bio generator 🔍Instagram name ideas 🔍Instagram post scheduler 🔍Instagram growth tips 就以此为线索,继续深挖周边关键词,打造更多垂直内容。这种围绕核心用户需求展开的内容矩阵,相比于无目标的关键词堆砌,带来的流量更加精准且转化率更高。 4⃣SEO与定价策略的协同作用 SEO带来的是用户,转化的是产品本身。在这条路径中,定价策略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进入门槛和产品的体验留存。网站的一部分高频使用的核心功能是免费开放的,甚至让一些页面在无需登录的情况下也能直接体验。这个策略大幅提升了新用户的转化率,也延长了用户在站点上的平均停留时间,进而再次反馈给SEO权重。 SEO和产品之间,其实是一个闭环:流量带来用户,产品留住用户,留存反哺SEO。 5⃣成长的转折点:从模仿到被模仿 这大半年的成长过程中,最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一开始我们是模仿竞品的功能思路和页面结构,而到现在,已经能明显看到有竞品开始反向参考我们的页面布局和功能设计。 这其实也是内容SEO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你开始定义“用户心智中的标准页面”。 6⃣当前阶段:优质关键词突破与深耕 目前,那些“流量低、难度低”的关键词页面已经不再考虑去做了。虽然它们能带来一些点击,但对整体业务价值有限,属于“看起来增长了,实则没什么转化”。 而是考虑把更多资源集中到构建高搜索量、高竞争度关键词页面,这不仅考验页面内容的质量和策略设计,还要求自己把产品功能细节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排名竞争中脱颖而出。 虽然这种打法更难,需要花更多时间来打磨每一个页面,但一旦成功,带来的流量和收入回报都是成倍的。 🩸回顾整个过程,从单页突破到矩阵布局,从模仿竞品到被竞品模仿,每一个阶段都在验证一个核心逻辑:只有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内容,才能在搜索引擎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排名,也只有这样的流量才能带来真正的商业价值。 对于正在做出海产品的朋友,我的建议是:不要急于铺天盖地做内容,先找到那个能让你在细分领域站稳脚跟的"支点页面"。有了这个支点,后续的扩展才有意义;没有这个支点,再多的内容也只是无效的资源消耗。
#商业化
#自然搜索流量
#产品出海
分享
评论 0
0
Frank
3周前
apify官方维护了一个ins的爬虫工具,而且还商业化了,Meta都不告他一下的吗,这生态环境也太好了(查了下apify还是从YC走出来的。。。
#apify
#爬虫工具
#Meta
#商业化
#YC
#生态环境
分享
评论 0
0
Roger波杰克
1个月前
InfoFi = 知乎、xx等垂直/中产社媒开始商业化 生态很难平衡,随之而来的就是盛极而衰 唯一平衡的比较好的可能是小红书 看看 $Kaito 怎么选择了
#知乎
#垂直社交媒体
#中产社交媒体
#商业化
#生态平衡
#小红书
#盛极而衰
#Kaito
分享
评论 0
0
Sea 🐸
1个月前
跟以前创业时的技术搭档聊天,他在做一个眼下看起来不算性感的 app。问我怎么跟 VC 打交道,想融资。 我说既然不是性感时髦的赛道、也不是 term sheet 满天飞的万众创业时代,现在既然 app 有些用户基础,应该先验证商业化。如果当前用户愿意付费,就能「以终为始」进行反推,扩大规模,即使花钱买量也心里有数;如果用户不愿意付费,就先找到原因,优化产品更重要。 VC 这个群体,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基本面越好越赚钱的项目,VC 越想投;奄奄一息的项目,VC 也不会多看一眼。
#创业
#融资
#VC
#商业化
#用户基础
#产品优化
分享
评论 0
0
东方网-东方网
1个月前
锚定水电解业务商业化元年 旭化成以创新驱动全球绿氢产业升...
#水电解
#绿氢
#旭化成
#商业化
#创新
#全球产业
分享
评论 0
0
张禹
1个月前
PDF2MD工具正式开源啦!!!代码100%开源,基于AI将PDF转换成Markdown,保留原文格式与样式,支持注册登录系统,Stripe支付系统等。 这是我开源的第三款商业化项目,也是我用AI写的第三款项目,持续走开源路线。 在线体验与开源地址请见评论区👇👇👇
#PDF2MD
#开源
#AI
#Markdown
#支付系统
#商业化
分享
评论 0
0
Silent Bird
1个月前
把出家人做成了生意,全世界都絕無僅有
#出家人
#商业化
#全球唯一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3个月前
提示词分两种 一种是写给 LLM 的,一种是写给 Human 的 “懂 AI” 但是不能把这种 “懂” 表达出来的人 只会写第一种提示词,不会写第二种 就会变成了商业化受阻的 AI 懂王
#AI
#提示词
#商业化
#LLM
分享
评论 0
0
Justin
4个月前
与其说使用国际大厂的 AI 模型,比如 GPT、Claude,跟使用 DeepSeek 是信息差的区别,不如说是受众的区别 以前有各路 AI,可是很多人需要解决翻墙问题、支付问题、封号问题,再不济也是需要买个中转服务或者套壳服务 作为个人干起来是容易的,但涉及商业行为就需要面对更加广泛而下沉的群体,各种操作阻力重重,还要面对各种服务交付的不确定性 所以 DeepSeek 打开了一扇门,使原先在国内属于小众的事情突然变成了一种像刷抖音看公众号一样最下沉的用户也触手可及的东西,可以覆盖所有中国用户的各路需求,并且价格不高、效果也在线 这就是为什么他这么热的核心原因
#AI模型
#信息差
#DeepSeek
#国际大厂
#商业化
#翻墙问题
#支付问题
#封号问题
#中转服务
#套壳服务
分享
评论 0
0
网易新闻-界面新闻
5个月前
追踪WTT商业化之路:雷姓神秘商人与一宗隐秘的股权变更
追踪WTT商业化之路
#WTT
#商业化
#股权变更
分享
评论 0
0
开眼实验室
5个月前
1月9日 泛滥的大学生水赛,大学生试图借此拿奖学金、保研,报名费60元,人人获奖,获奖名单一千多行,这类水赛已成生意
#大学生
#水赛
#奖学金
#保研
#商业化
分享
评论 0
0
新浪新闻-界面新闻
5个月前
追踪WTT商业化之路:雷姓神秘商人与一宗隐秘的股权变更
界面新闻记者|武冰聪界面新闻编辑|任雪松WTT最新公布的一期世界排名上已经没有了樊振东和陈梦的名字。2025年,顶尖球星..._新浪网
#WTT
#商业化
#股权变更
#雷姓神秘商人
分享
评论 0
0
九原客
6个月前
Things we learned about LLMs in 2024 中我深有同感的: 1. GPT-4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2. LLM 价格指数式下降。 3. Prompt驱动的应用已经可以商业化。 4. Agents 还没有出现(出现的只是Prompt驱动的Workflow)。 5. 以o1为代表的推理模型开始出现。 6. 合成数据效果很好,事实上目前大部分模型的SFT数据都是合成的,预训练数据也经过了精心过滤。 7. 社会上不同的人群对大模型的认知差距十分巨大,可能会带来新的数字鸿沟。 8. 长上下文很重要,激发了很多可能性。(没有长上下文,cursor 是不会出现的,只有代码补全)
#GPT-4
#垄断地位
#价格下降
#Prompt驱动
#商业化
#Agents
#推理模型
#合成数据
#SFT数据
分享
评论 0
0
腾讯新闻-观察者网
6个月前
NASA推进空间站商业化,美媒担忧:若延误,中国将是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文/观察者网 齐倩】1998年,美俄日等16个国家联合建设国际空间站项目,却将中国排除在外。2011年,美国国会批准“沃尔夫条款”,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美太空科研合作。面对美国的“太空封杀令”,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在空间站领域“杀出一条血路”。14年后,中国天宫空间站正在太空遨游。国际空间站已垂垂老矣,...
#NASA
#空间站
#国际空间合作
#中国空间站
#商业化
#太空科技
#中美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小径残雪
6个月前
有偿出片,给一生都在出片的网红们。
#网红
#内容创作
#商业化
#出片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