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

sitin
1个月前
最近体验了 Wispr Flow(),对比了一下豆包的使用感受。两个产品各有优势: 豆包的优势 实时预览功能:这是豆包最大的亮点,用户体验非常舒适 语音识别和处理体验整体不错 豆包的不足 无法在微信中进行语音输入,使用场景受限 只作为输入工具,不会留存聊天数据 Wispr Flow 的优势 跨应用切换:可以在不同App之间无缝切换使用 移动端体验:手机端使用体验良好 数据同步功能:将所有AI聊天记录同步到统一APP中 语音识别精准:识别率甚至比豆包更高,基本不需要手动修改 内容分段处理:自动分段和内容处理做得很好 核心价值分析 内容留存的重要性 Wispr Flow 最大的价值在于内容留存和整合: 将与AI的所有对话内容统一保存 所有聊天记录都可以作为创作素材 适合自媒体工作者进行内容管理 对自媒体创作的意义 素材价值最大化:日常与AI的对话都能转化为创作素材 多平台分发:内容可以二次加工后分发到各大平台 突破单一场景限制:不再局限于微信群或单一交付场景 使用场景建议 适用情况 长内容创作:语音输入比打字更高效 素材收集:随时记录灵感和想法 移动办公:手机端随时操作很方便 内容管理:需要统一管理各平台AI对话记录 目前Wispr Flow提供半个月免费试用 (推荐链接:) 语音输入体验优秀,识别准确,内容管理功能解决了多平台分散的痛点 总之,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Wispr Flow 在内容留存和管理方面的价值可能比豆包更大。特别是需要将AI对话转化为创作素材的用户,这个功能非常实用。准备购买VIP版本,用于日常的内容素材准备和管理。
阑夕
1个月前
QuestMobile的2025AI半年报出来了,国内的AI产业从统计数据来看不太理想: - 移动端和PC端两大场景AI产品的活跃用户规模双双下滑,分别少了2000万和3000万,原生App的大盘增长完全停掉了,相比之下,隔壁ChatGPT已经7亿周活,还忙着出防沉迷模式; - 为了挽尊,QuestMobile发明了一个还有增长的插件市场,比如在百度搜索时用到了AI摘要就算一个活跃,这种功能化的场景,还有5000万的增量用户; - 11亿网民,PC端的AI用户顶天也就1.8亿,这太萎靡了,这意味着基于Web的产品创新完全没有回报,只有出海一条路可走,最后大概率要在避险策略下迁址新加坡; - Kimi、文小言、纳米、星野、智谱清言、讯飞星火都上榜了用户流失的重灾区,猫箱更是跌了55%,陪伴产品的留存不忍直视; - DeepSeek的流失用户里,超过一半去了百度,AI搜索目前还是被验证的最主流需求,QQ浏览器和夸克也都是接盘DeepSeek的剩余赢家; - 夸克的月活用户平均每月打开65次,断层领先,是百度的6倍以上,微博智搜排在第2,表现同样突出; - 6月全网Token消耗量116.3万亿,差不多是去年公有云全年的量级,涨得很快,也符合预期,不过对比的话,光是Google一家今年6月就消耗了980万亿Token,口径或有差别,参考即可; - 在过亿月活级别的AI应用里,豆包是唯一一个还能有2位数增长的,11.4%的复合增长率,足够吊打所有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