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人才选择
关注
Y11
1个月前
在初创企业的人才选择上,我们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与其简单将实习生归为"无用"标签,不如更关注人本身的特质。 真正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往往不是资历的深浅,而是那份对事业的热忱与行动力。 20岁的年轻人,只要他们对工作有发自内心的投入,愿意主动思考并付诸行动,就值得被重视。 他们可能没有丰富的经验,但往往拥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灵活的创造力。 比起看履历表上的数字,不如观察他们解决问题时的专注度,以及面对挑战时的韧性。 一个真正"在乎"工作的人,不需要过多的监督和指令。 他们会主动承担责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这样的人才,无论年龄大小,都能成为初创团队的核心力量。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执行力,更是推动企业创新的火花。 初创公司的价值,在于发掘每个个体的独特潜能。与其纠结于"是否有经验",不如寻找那些有热情、敢尝试、能落地的人。年龄从来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真正的人才,永远是那些能为团队带来价值、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人。
#初创企业
#人才选择
#热情
#行动力
#潜力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在创业初期招人的时候,有个经验我琢磨了很久才明白:如果一个候选人同时在面试大公司,那就别继续聊了,对谁都好。 我见过不少这样的情况:一个刚起步的团队,好不容易遇到个有经验的候选人,双方聊得也还行。 结果聊着聊着发现,对方手里还捏着大公司的offer,面试机会也都在推进。这时候团队往往会想,要不先把人留下,等大公司那边没影了再说? 但后来我才发现,这种想法其实挺危险的。大公司资源多、体系成熟,对很多人来说,那是安全感的象征。如果一个人心里已经有了“退路”,哪怕进了小公司,也很难真正沉下心来。他会不自觉地拿小公司和大公司比,一旦大公司那边有了动静,很可能就动摇了。 反过来想,如果一个人真心想加入小团队,就不会同时在面试大公司。这背后反映的,可能是他对小公司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是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没理顺。这时候硬把他拉进来,不仅可能浪费团队的时间和精力,更可能让他带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工作,反而影响团队氛围。 其实,好的人才就像好的伴侣,讲究的是“双向奔赴”。如果一方心里已经有了别的选择,那无论你多努力,都很难真正留住他。与其勉强凑活,不如及时止损,把机会留给真正想和你一起拼的人。 后来我们团队调整了策略:如果候选人同时在面试大公司,我们会直接坦诚地说:“我理解你有其他机会,但我们希望找一个能全身心投入的伙伴。如果最后你选择了大公司,我们也会为你祝福。但如果现在就决定留下,希望你能想清楚,我们也会全力以赴给你支持。” 这样一来,反而筛选掉了很多摇摆不定的人,留下的都是真正认可小团队价值的人。虽然初期可能会觉得人手紧张,但团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反而更强了。 所以,有时候“放手”比“挽留”更重要。创业初期,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凑数”的人,而是愿意和你一起面对未知的“战友”。与其纠结于一个可能随时离开的人,不如花时间去寻找那个真正和你同频的人。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创业
#招聘
#人才选择
#双向奔赴
#团队建设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