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发展

Y11
1周前
Y11
1个月前
我们来聊聊企业出售这件事。很多企业家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的公司打拼,从商业营销到人才管理,每一次经验积累都像是在打磨一把利剑。 有时候,早年犯的错误,后来反而成了成功的垫脚石。 但企业出售这件事,对大多企业家来说,可能一辈子就这么一次机会。 而且,这往往是在各种压力和情绪交织下进行的,不像平时做生意有很多试错的机会。 这里面有个关键,就是交易经纪人。他们的收入直接和交易是否成功挂钩,所以可能不会太在意买卖双方后续的感受。这种时候,卖家特别容易在财务或者个人情感上做出不理性的决定,一旦错了,就很难挽回。 说到交易,价格固然重要,但对卖家来说,更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买家。假设你和家族辛苦经营了一家优秀的公司,买家也认可它的价值,未来它还有增值的可能。如果你现在不卖,以后可能会有更多价值。这时候,拿出时间好好选买家,比单纯追求高价更重要。 如果决定出售,市面上的买家大概分两类。第一类是同行或者类似行业的公司,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很懂你的业务,就算你的公司运营得很好,他们也可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改造”它。很多企业主把公司卖给大公司后,发现自己成了子公司,母公司反而会插手日常运营,这不是个好现象。 第二类是金融投资公司。他们通常会用大量贷款来收购企业,然后想办法把短期利润做得漂亮,再在合适的时候卖给公众或者其他公司。这种买家可能更关注短期利益,而不是公司长远的健康发展。 如果卖家只是想把企业变现,这两类买家可能都能满足需求。但如果这家公司是你毕生的心血,是你人格的一部分,那这两类买家就可能带来问题。同行可能会打乱你多年的经营方式,金融投资公司则可能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期发展。
勃勃OC
10个月前
刚才在群里不小心又和人争论起来,是关于特斯拉Magapack产品未来的问题。 有人说,国内电池厂的成本优势迟早要把TSLA卷死。特斯拉的好日子不久了,能源产品对股价只是短期刺激,长期来看肯定完蛋。 对于此我确实没啥好说的,我只能说我的观点如下: 那些认为国产电池便宜所以就能打败高溢价MagaPack的脑回路,和多年之前便宜Andriod打败昂贵iOS的逻辑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都2025年了,为什么还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失败的次数还不够多吗? 10年过去了,面对安卓国产的猛烈攻击,iPhone是涨价了还是降价了?苹果的收入是增加 了还是减少了,股价是崩盘了还是历史新高? 现在其实都不是特斯拉长期会不会被国产取代的问题,而是如果特斯拉再忍2年,国产汽车厂包括电池厂会不会都被自己玩死——这些企业根本没有Positive Unit Economy 作为唯一一个有正利润率的公司,TSLA的地位不可动摇。他只要再等等,那些自废武功自损800的竞争者自己会把自己卷死 低人权虽然在生产端是优势,但在消费端则是绝对的劣势 企业存在的价值是把利润率做高,而不是做低——这事实上也是现代经济学存在的基础 “通缩是好事,降价是好事,便宜是好事”,地球上只有中国人会有这样奇葩的想法,而这种想法基本上也只会等到他必然的悲惨结局 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看,这些中国廉价内卷公司,最终都只不过是成就美国企业的垫脚石。他们为了一口活路,竞相做自己的掘墓人,如同饮鸩止渴。 我认为这是常识,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