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

兄弟们,交易本是一场漫长征途,别总想着靠运气走捷径,更不能出现一次失误就满盘皆输。 核心是稳步向前,终达目标。 沉舟莫救账,舟已渐沉,救无可救,惟有止损而已。 币圈里的钱是一种很骄傲的东西,它会精准看穿你内心深处的弱点,再化作各种能诱惑你、让你恐慌的样子反复试探。 这种试探既关乎你后天积累的学识,也牵扯到你天生的性格底色。 只有闯过层层考验,它才会认你做主人;通不过的人,反倒会被它牵制,最后连本带利都赔进去。 在交易框架内,技术要从属于策略,策略要从属战略,战略最终从属于信念和价值观。 交易的成败,技术能起到的作用其实很小,策略的影响也不算大,最终结果更多要看战略对不对、核心信念够不够稳。 可大部分人每天只盯着技术指标,几天换一个策略,从来不去想长远战略,更别说理解和守住自己的信念了。 假如我们要实现稳定,应该多从纵向去跟踪研究,而不是横向凑个热闹。横着看,天天都能看到 “高手” 和牛谷;可纵向看,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只不过有人管得住自己,行情好时多赚点,行情一般就少亏点,没把握的时候就尽量空仓。这才是真正交易者该有的样子。 丁元英的交易观点,放到今天依然适用:  交易并不创造财富,而是高认知收割低认知,本质是财富的再分配; 判断宏观趋势与消息面的支撑方向,学会在行情刚开始启动时进场, 即买在无人问津时; 当所有人都蜂拥而入时果断离场, 即卖在人声鼎沸处, 之后的走势与自己无关。 共勉!!
Y11
4周前
战略与规划,这两个词常被混为一谈,但它们其实大不相同。 规划是对已有目标的细致安排,比如建工厂、招人才、推新品,这些都是企业能直接掌控的成本投入。 而战略,是在竞争环境中找到独特优势的有机选择,它需要一套连贯且可行的理论,能转化为具体行动,最终让客户为你买单。 很多公司的“战略规划”其实只是规划的堆砌。 比如航空公司都在忙着扩张航线、增加机队,却没意识到西南航空的崛起——它专注于点对点短途飞行,只用波音737一种机型,不提供餐食、鼓励网订,把运营成本压到最低,用低价成为美国最大航司。 这说明真正的战略,是找到别人没看到的“最优解”,而不是简单复制别人的成功。 战略的难点在于,你无法完全控制市场。 你可以规划招人、建厂,但客户是否认可你的产品,这是个未知数。这就需要领导者敢于说:“我们相信这样做会成功,虽然现在无法证明,但我们愿意尝试。”就像西南航空坚信“做巴士替代品”的策略,即使一开始规模小,也坚持走差异化路线。 制定战略时,要先想清楚“为什么”:我们要在哪个竞争环境里立足?凭什么比对手做得好?然后把战略逻辑写在纸上,越简单越好,因为复杂的东西容易偏离核心。更重要的是,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调整。就像西南航空在发展中,始终围绕“低成本、便捷”的核心优化,而不是被最初的计划束缚。 记住,规划能给你安全感,但真正决定成败的是战略。如果你只盯着计划里的每一项任务,可能会在竞争中输给那些敢于用战略突破的对手。好的领导者,会让组织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的方向,用战略的眼光去布局,用灵活的调整去完善——这才是持续获胜的关键。
Y11
1个月前
对创业者而言,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创始人的核心工作就会从直接做产品,逐渐转向打造整个公司。 有段时间,我也曾因无法再亲手打磨产品而感到迷茫——直到后来才明白,对创始人来说,"公司本身"才是最根本的"产品"。 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理解公司的本质。 一个产品可能有明确的功能边界,而公司是由无数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从战略方向的判断,到团队能力的培养,再到组织文化的塑造,甚至包括如何让客户、员工、投资人形成价值闭环。 就像造一艘船,初期需要亲自设计船帆和龙骨,但当船要驶向远洋时,船长的职责就变成了把握航向、调配资源、应对风浪,而不是自己动手打造每一块木板。 这种转变的难点,在于放下对细节的执念。 很多创始人习惯了从0到1的创造,突然要从具体事务中抽离出来,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应。 但真正的高手,懂得在放手的过程中建立更强大的系统。就像马云创办阿里巴巴时,早期亲自和团队一起敲代码、跑市场,但随着公司规模扩大,他逐渐把重心放在搭建平台、培养人才上——正是这种从"做产品"到"建公司"的思维升级,让阿里从一个小团队成长为生态型企业。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公司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远比单一产品长得多。一个App可能会过时,但一个有生命力的公司,能持续创造价值、积累资源、应对变化。张一鸣在字节跳动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永远创业"的心态,这种心态的本质,就是把公司当作需要持续迭代的产品,不断优化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和文化基因,让它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所以,创始人的角色,本质上是公司的"首席架构师"。他不必事必躬亲,但必须对公司的"底层逻辑"负责:如何让组织高效运转?如何让价值观驱动行为?如何让公司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保持对社会的价值?当你意识到公司本身就是最核心的产品时,那些曾经让你焦虑的"不直接做产品"的日子,反而会成为公司真正起飞的开始。这大概就是优秀创业者与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