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1
3周前
如何更快、更真实地发现用户需求?分享一个我亲测有效的方法 自媒体是个很好的方式去发现用户需求,因为你在不断输出内容、互动的过程中,会慢慢对读者的困惑、兴趣点有感知。 但如果你不是做自媒体的,或者你根本不属于目标用户群体,怎么办?要怎么快速发现别人真正想要的东西? 先说一句“废话”:最真实的用户需求,其实就是来自用户自己。但问题是——你不是他们,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甚至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我之前看《小而美》这本书里提到,做生意最好的起点就是从身边的社区开始,慢慢积累一群信任你、愿意买单的忠实用户。这种方式确实很棒,但要花很长时间,不适合想快速验证需求的人。 那有没有“捷径”?有的,就是去**“偷听”用户在社区里说了啥**。 Reddit:被忽视的“用户需求金矿” 在海外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Reddit,它就像是国外的“知乎 + 豆瓣小组”,而且因为管理严格、投票机制完善,所以用户发的帖子和评论,很多都是真情实感的分享,不是广告。 尤其是它的子版块(Subreddit),一个子版块就聚焦一个话题,比如 ChatGPT、AI绘画、AI代理人等等,用户非常集中,讨论很有深度。 我怎么用它来“挖金矿”? 站内搜索关键词 比如我最近关注AI Agent,那我就直接在 Reddit 里搜索“AI Agent”,然后点进去看“Hot”(热门)帖子。 筛选高互动的帖子 排名靠前的帖子通常有真实的问题、讨论或吐槽,看完帖子再去看评论区,很多人会提到他们的痛点、使用场景、困惑、需求等等。 记录线索、积累灵感池 如果我觉得某个点有意思、有市场潜力,我就把它记进我自己的“用户需求池”,之后可以慢慢分析它的商业可行性。 Google + Reddit:组合拳更高效 其实你也可以用 Google 直接搜,比如: site: AI Agent 问题 或者加上时间限制,只看最近一周的发帖。Google 对 Reddit 抓取非常快,能帮你补充 Reddit 自身搜索功能的不足。 真正能帮上忙的是——用户没想清楚但已经在表达的“痛点” 很多用户其实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他们在表达不满、寻求帮助的时候,已经在无意识地泄露了需求。 比如: “有没有什么工具能自动整理这些对话?” “这个功能太难用了,有没有替代方案?” “我试过几个都不满意,有没有好用一点的?” 这些就是机会。如果你能比他们自己更早一步看清问题所在,你就可能比别人更早找到解决方案。 工具推荐:AI 来帮你“读评论、挖需求” 我目前也在测试一套自动化的方式,让 AI 去批量分析 Reddit 的帖子和评论内容,从中筛选出可能有需求的地方——比如频繁提及的问题、负面反馈或者高频的“有没有办法”类语句。 等我测试稳定了,会再来分享实践经验,帮助大家用更高效的方式发现市场机会。 附:AI 领域活跃的 Reddit 子板块推荐 下面这些 subreddit 是我收藏的,基本每天都有新内容,适合围观“需求原矿”: r/ChatGPT — ≈ 997 万成员 r/OpenAI — ≈ 231 万成员 r/artificial — ≈ 108 万成员 r/midjourney — ≈ 175 万成员(AI 绘画) r/StableDiffusion — ≈ 68 万成员(AI 绘画) r/MachineLearning — ≈ 296 万成员(科研 & 工具) r/LocalLLaMA — ≈ 44 万成员(本地部署大模型) r/PromptEngineering — ≈ 13 万成员(提示词技巧) r/AI_Agents — ≈ 12 万成员(多工具 agent / 自动化) r/comfyui — ≈ 8 万成员(AI 工作流工具) 写在最后 说到底,用户不会直接告诉你他们想买什么,但他们会表达“不爽”“焦虑”“卡住”的瞬间。 你要做的,是换个姿态站在他们身后——听、看、想,然后动手验证。慢慢你就会发现,其实用户需求就藏在细节里,关键是你有没有花时间去“听见”。 如果你也在寻找产品方向、在探索副业机会,不妨从这些真实社区里多走走看看,说不定哪句话就点醒了你。
Y11
1个月前
今天是2025年06月15日,简单说说今日通过 首页的观察: 1. 国产大模型在国内全面大爆发,各个环节都很缺人,大中小互联网厂游戏厂以及银行、保险、消费金融等公司随随便便就无限HC地招人,要求极低,工资很高。 2. 随着国产大模型的发展,文科生的就业可选择面大幅缩减,只有极少数公司还接受文学专业的人才(譬如设计故事的世界观、HRBP、平台运营、游戏中AGI故事线角色个性化设计、银行柜员),如果大家有机会,劝大家都转大模型(这东西很简单的,随便学几个prompt就能上岗了) 3. 从地理位置上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还是吸纳人才最多的城市。再往后就是重庆、长沙、武汉、南京招人的岗位也多。想要转行的朋友可以多看看不同的城市,不要只在一个招聘软件找工作,以防信息茧房。 4. 即使大家都说外贸不好,但出海的人才也很缺。安克创新、海尔、以及新能源车企(如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都大量招人,各个细分领域的人才都要。对机械工业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虽然大家都喊着25年就业大环境不好,但是本质上还是有着极大的信息差。大部分人只知道那么几个老牌的招聘软件,因信息渠道被垄断而企业招不到人才,大家找不到工作,平台赚得盆满钵满。 以上信息,同样也适用于高考完毕正在选专业的家长和孩子,大家可以用的移动端里的‘问问’功能,输入孩子的个人偏好或者相关大学专业,然后系统就能给他提供特定的高考专业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去向,行业平均工资范围。毕竟大家都希望给孩子一个宽松好就业高薪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