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韵和
6个月前
三峡出事要铸三个历史罪人跪像 李锐:别提了,最近找我的人多,都是为了三峡。温家宝五月十八日开会,提出三峡有问题了。三峡的种种问题,特别是水库各县的泥石流、山洪问题,泥沙淤泥巴等问题,以及对下流的影响等,过去论证时,反对者都再三提出过。对长江河床的变动和影响等,过去也都关心过, 下游几个大湖出现的干涸等,是否有关? 裴毅然(插话):最近报道沉入水底三百三十年的江苏盱眙洪泽湖西岸明祖陵旱露,洪湖等湖泊比历史同期减少四成水量,上千座水库低于“死水位”运行,鄱阳湖水量为历史同期均值的百分之十三。 李锐:水利大专家黄万里来我家两次,我总记得他说的愤慨话:“三峡建成出了事,在白帝城头(如岳王庙一样)也将铸三个跪着的历史罪人:中间钱正英,两边张光斗、李鹏。”黄万里了不起,黄炎培的五个儿女都被打成右派。 裴毅然:让人大代表投票表决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则历史笑话。这种需要高度专业基础为判断前提的活儿,怎么能让一大帮外行来搞最高决策的投票呢? 李锐:当时发给人大代表的都是赞成三峡工程一方的材料,负面意见一律隐匿,不提供。大会投票时,不让反对的人发言;投反对和弃权票的人八百多,这是历史上没有的。我知道最后决策人邓小平也有责任。他去三峡,陪他的是长江水利委员会原负责人林一山的秘书,对他说三峡大坝修起来后,万吨轮船可直达重庆。邓小平听进去了,他是四川人嘛,便坚决主张修。其实南京和武汉长江大桥都只能通过五千吨的轮船,于是后来将万吨轮船改为“万吨船队”,这真可以当笑话了。 ---李锐谈中国革命、毛泽东、三峡 作者: 裴毅然
朱韵和
6个月前
1958年11月25日,三门峡工程开始黄河截流。1960年6月高坝筑至340米,开始拦洪,同年9月关闸蓄水拦沙,是年潼关以上渭河大淤,淹毁良田80万亩,一个县城被迫撤离,西安也受到严重威胁。淤沙问题日渐严重。从1972年起黄河开始断流,20世纪90年代则每年平均断流100多天。黄万里的分析和预见都一一验证了 。 1962年3月,水利部在郑州召开会议,将三门峡水库的运作方式由当初定的“拦蓄上游全部来沙”改为“滞洪排沙”。尽管泥沙淤积有所减缓,但因泄水底洞底槛高,泄流量还是太小,造成渭河、洛河、黄河淤积连锁反应。三门峡工程被迫进行多次改建。 改建后的三门峡,与没有修建水库前的自然情况并无太大区别。三门峡努力要恢复的,是力求入库泥沙全部下排,与最早兴建三门峡工程的初衷“拦蓄上游全部来沙,下泄清水”完全南辕北辙。折腾了30多年,花了不知多少人力、物力与财力,又回到了初始点——力争变成无库自然情况! 然而,更为悲惨的是,正是由于三门峡工程,在其建成后的40多年里几十万人口被迫离开原本富裕的家园,迁移到土地贫瘠的偏远地区,其中一些人来回迁徙几十次,最终生活是一贫如洗。后来连国务院派去视察的高官都为之落泪,说:“国家真对不起你们!” 旅居德国的水利专家王维洛曾算了一笔账,三门峡工程总结算时耗资达40亿元,相当于40座武汉长江大桥的造价,而之后改建费用(如打开一个底孔需1000万元)和因之受灾地区所遭受的损失更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数字。要知道,当时因为毛的“大跃进”所导致的大饥荒正在全国蔓延,如果拿这些钱购买粮食,或许就不会有几千万人被饿死的惨剧发生了吧。 ---三门峡工程上马后带来的灾难 作者: 林辉
朱韵和
6个月前
革命运动,剥夺了她的暗恋 经过历次政治运动的人都知道,运动进行时是不能谈恋爱的。你不知道你中意的人明天是不是被整肃的敌人。如果你爱上了一个潜在的敌人,不是一起被整肃毁了一生,就是面临揭发批判对方的特殊压力。我就在毫不知觉的情况下,遭遇了古代爱情小说中都设想不到的困扰。 按照毛主 席的指示,中小学要复课闹革命,那是1967年春天。 我们学校只分到了一个中专师范学生,姓杨。工人出身,团员。因为消瘦,她个子显得比较高,短发,牙齿有点龅,全身罩在褪色的军装里,如果从背后看,你不会以为是个18岁的大姑娘。 我当时是三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杨老师其实只上过一年中专师范就赶上文革了,干不了班主任的工作,革委会就叫她给我当副手,两个人搞一个班。我很高兴,私心是我可以把语文课推给她,我只教少一些政治色彩的算术。她倒还认真备课,和我相安无事。那时课不多,一天就两堂,复课全在上午,下午是闹革命,即:学“毛选”和搞大批判。 很快我就出事了,进了牛棚,被老师和学生揭发批判。 一天,我被带回原来担任班主任的那个班接受揭发批判。会议室由杨老师主持。她的发言声嘶力竭,有一股仇恨的意味。在她的控制下,班长,一个10岁的女孩指控我在课堂上把毛主席语录愤然扔到了地上,又上去狠狠跺了一脚。这简直太离奇了,要知道,当时这样做,学生会马上跑到军宣队揭发;而且敢这样干的人是会被枪毙的。 我当然否认,说:“班上那么多革命小将,谁看见了?”不料,一排革命小将,全是我当年选择的班干部,齐齐地站起来,手捧毛泽东语录异口同声说:“我们看见了!”我顿时哑口无言,不知所措。 从那之后,在杨老师的带领下,我被自己班的学生反复批判,多到几十次。我无法承认指控,但我很害怕,因为有这样多的学生做目击证人。我只好承认是语录掉在地上,我没看见踩了。 不知为什么,这件事后来没有作为我的罪行。我想也许是同事、军代表、工宣队全认为太离奇不可信吧。 到我恢复了自由,当时叫“解放”了。我在下班的公共汽车上碰到了杨老师。她尴尬地打了个招呼,就匆匆下车了。我不解地问我的朋友董老师:“我没有得罪她呀,为什么她对我那么狠?”董老师笑了:“她爱上了你呀!她曾在办公室和大家说她睡不着觉,老想你。哪知这话说出来没有一个月,你就被揪了出来。” 原来她是为了避嫌才对我那么狠。这可真是爱死我了。不过想想,她当时才20岁,还是个孩子,革命就恐怖地剥夺了她的暗恋,所以我并不怪她。 图:文革中我的小学教师工作证 ---作者: 潘士弘
朱韵和
6个月前
“我能骗得了邓小平?” 姚监复对记者回忆,“我曾经在探望被软禁中的赵紫阳时,问过他一个问题:学潮中是不是陈希同、李锡铭他们合伙欺骗了邓小平,所以邓才决定戒严?赵紫阳当时回答我说:如果邓小平能被他们这些人欺骗,那就不是邓小平了!我去年见陈希同的时候,就向他转述了赵紫阳的这句话。这句话 说到陈希同心里去了!他一拍大腿:对呀!我完全同意紫阳同志的意见!像我这样的人能骗过了邓小平,那岂不是贬低邓小平、把邓小平说成一个昏君、庸君了嘛!” 姚监复获得了陈希同的信任,陈希同同意谈出自己的经历和许多想法,由姚监复记录整理。据姚监复看来,陈希同并没有要洗刷自己“六四”责任的想法,他说“我做了‘六四’的报告,是上面让我做,我就做,我承担责任”。陈希同澄清的只是“李鹏日记”中说他是“北京戒严部总指挥”,他说自己并没有担任过这个职务。 姚监复认为,陈希同作为“六四”当事人之一,尽可能将他认为的历史事实讲出来,讲清楚,然后由读者判断是否真实,是否可信,该如何评价,“我赞成他这种态度”。 陈希同在《亲述》中,对判决书加给他的几乎所有罪状都给予反驳,他说:“陈良宇认罪,我不认罪”。他自己的案子,是“1、文革后最大的冤案”,“2、最荒唐的错案”,“3、最不得人心的假案”,“4、最不人道的大案”。 ---如果邓小平能被骗,就不是邓小平了! 作者: 高伐林 图:新加坡漫画师笔下的坦克人。
朱韵和
6个月前
文革期间云南通海灾区“三不要”,堵住外部救援 1970年1月5日,位于蛾山、曲江之间的通海发生7.7级地震。受灾区有建水、蛾山、玉溪、石屏、华宁、江川等县。资料显示,倒塌房屋338456间,占灾区房屋总数的32.1%;死亡15621人,占灾区总人口的1.3%,其中90%为农民,受伤26783人。一些村寨房屋尽毁。区内 老、旧公路、桥梁破坏较重。有30余处较大规模的山崩,毁坏农田、水渠、公路。地面滑坡或裂或崩,陵谷纵横,局部地陷达6—8米。 中央于震后提出了十六字方针:“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在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情况下,灾区人民提出:“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在此种思潮下,直接的经济和物质援助几乎不被接收。当时最响亮的宣传口号是:“千支援,万支援,送来毛泽东思想是最大的支援。” 因此,《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和毛主席像章,一车一车地不断运来。同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也是铺天盖地寄来。当时,通海有16万人,仅慰问信就收到了143000多封,几乎每个人都能得到一封。那时的灾区人民认为只需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所以除了“红宝书”和慰问信之外的其他东西几乎不收。这样一来,这场大地震的灾情不仅被遮蔽,而且完全拒绝了国际援助,甚至堵住了内援。
朱韵和
6个月前
严慰冰信案 此案1966年初震动中共高层。1960~1966年1月,中共领导人及林彪一家,不时接到匿名信,揭发叶群历史与生活问题,如婚前风流绯闻、生活上资产阶级倾向、冷遇林彪前妻孩子……,前后五十余封,90%写给叶群,其中一封最恶毒的寄给上海市长曹荻秋转林彪,内容为一首“1~10”打油诗: 搂了一个 骚婆子,生了两个兔崽子;封官晋爵升三级,终年四季怕光照;五官不正双眉倒,六神无主乱当朝;七孔生烟抽鸦片,拔(八)光了头上毛;机关算尽九头鸟(林彪为鄂人),十殿阎罗把魂招。 署名:基督山。 1966年5月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林彪特意宣读医生证明:叶群与自己结婚前是处女。会上,陆定一说自己不知情,林彪拍桌质问:“你们两口子天天在床上,能不知道吗?”[③] 几十封匿名信有些还用明信片,等于“公开信”了。林彪一家长年不安。邱会作: 严慰冰在匿名信中谩骂叶群,给叶群造谣,总之,信的内容恶毒下流。 匿名信作者严慰冰(1918~1986),在延安就看不惯叶群一些做派,加上陆定一在延安追求过叶群。1960年代初大饥饿,中共领导人伙食标准减为每月三斤肉、十余公斤粮食,叶群还在用牛奶洗脸。随着林彪职务步步高升,叶群的级别也跳跃式攀升,当上林办主任。严慰冰不服气,开始写匿名信方式揭发叶群,一封封投送高层领导人的同时,必投林家,每次弄得林家阵阵惊悸,林、叶恨得直咬牙。但苦于当年破案能力低下,一直找不到作案人。公安部长罗瑞卿只能一次次向林总示歉。 信案破获,竟是严慰冰“自投罗网”。1966年初,严慰冰上王府井购物,钱包被偷,她找到商楼经理,对方得知中宣部长陆定一夫人,便告诉他对面98号设有一家专门为出国人员和首长家属服务的内部门巿部,她可上那儿购物。严慰冰一进98号,迎面与人撞一满怀,踩了对方的脚,那人尖嗓嚷起来:“你没有长眼睛吗?”严慰冰回了一句:“我没看见”,刚想道歉,一看是叶群!叶群摆出贵夫人派头,说了很多盛气凌人的话,严慰冰忍不住回敬:“你有什么了不起?!谁不知道谁!” 严慰冰一气之下找到总政领导,反映叶群仗势欺人的言行。这位领导乃江西人,严慰冰讲上海方言,这位领导都听不懂,要她写下经过。事后,这位领导拿着去找林彪。林彪一看,字迹眼熟,马上想到匿名信。经公安部笔迹查对,判定匿名信作者为严慰冰,以“现反”逮捕,株连陆定一,理所当然怀疑陆为“黑后台”。陆定一为包庇老婆,逼迫中央保健局长史书翰给严慰冰出具精神病伪证,史书翰为此含冤而死。 ---周恩来杯掷陆定一——严慰冰信案 作者: 裴毅然
朱韵和
6个月前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经济犯罪这么严重,而一些民主国家、一些法治国家没有那么多的经济犯罪?因为我们在前期没有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以使官员们在前期不敢犯罪。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经济犯罪?美国的官员也不少,为什么很少听说美国的官员因贪污受贿而被判处死刑?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贪污受贿, 他们的政治制度中有三个因素使官员们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去工作而不敢贪污腐败。 第一个是他们的议会制度。 议会是干什么的呢?民选代表组成这样一个机构天天监控政府官员,,, 第二个是司法制度。 独立的司法制度,独立的司法体系构成了官员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巨大的震慑。,, 第三个监控手段是新闻媒体。 自由的媒体是官员们廉洁最重要的制度性的保障之一。,, 人性这个东西你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只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你就看这几年来涉案的金额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涉案官员级别越来越高。坦率地说现在不敢彻底地去追究,如果彻底追究,如果我们国家司法真变成独立了,那这个国家绝大多数官员都将面临死刑——要知道贪污受贿判处死刑的起征点很低啊,十几万就可以判死刑了,如果这样的话,恐怕计划生育也不用搞了,(笑声)几千万官员瞬间就没有了。这倒好,但是我们更应当加强制度建设,,, ---贺卫方关于官员犯罪的精彩演讲
朱韵和
6个月前
1966年8 月24日,北京的中学生红卫兵在东单三条“斗争”了玛丽亚方济格修女会的八名外国修女(见照片)。这是在修女会门前的台阶上,只看见修女的白色袍子和头巾却看不到她们的脸,因为他们都被迫弯腰90度作“认罪”姿势。他们随即被驱逐出境,其中一人在到香港的路上去世。他们在北京为外交官子女办学校 ,却被指控为进行 “反革命活动”。她们是文革前北京最后的既不是为中国政府工作的外国专家也不是外国驻华使馆外交人员的 外国人。《人民日报》赞扬了红卫兵的这一行动。一名当时初中二年级(北 京第二中学)的受访者说,他没有去 抄修女会,但是吃到了同学从修女那 里抄来的巧克力糖。 (1966年9月1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件事情,大标题是《取缔反动修女会,驱逐八个外国修女》。) 在远离北京上海的西藏拉萨,也并不在时间上滞后多少。8月24日,拉萨中学的红卫兵开始破坏寺庙,包括著名的“大昭寺”。红卫兵砸坏寺庙建筑和佛像,焚烧佛教典籍。像北京一样,拉萨红卫兵也对“阶级敌人”实行“斗争”和“游街”,其中包括僧侣。据有关资料,西藏境内原有的2700座寺庙到1976年剩下了八座。(《杀劫》,台北:大块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作者:泽仁多吉,唯色) ---文革“斗争会” 文/王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