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五四运动
关注
朱韵和
1个月前
ABC NEWS: 同为学生运动 “五四”和“六四”在中国的遭遇迥异 1.发生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两次群众抗议活动:1989年的抗议活动(左)及1919年的抗议活动(右)。 2.照片摄于1919年。示威者,其中大多数是各高校的学生,聚集在天安门抗议《凡尔赛条约》。 3.1989年5月17日一群记者参加天安门广场亲民主游行。 (Reuters: Carl Ho) 4.五月四日是两次重要抗议活动的纪念日。在中国,一次运动将得到纪念,而另一次运动则被从历史中抹去。 (Wikimedia Commons/Reuters)
#五四运动
#六四事件
#天安门广场
#学生抗议
#历史纪念
分享
评论 0
0
Gancheng Wang
1个月前
【老城笔记】(7) 余茂春的话你听懂了吗? “五四运动”是中共诞生的精神温床,其实质是民族主义。这个党从一开始就设定西方人欺负中国人,中国人要反抗西方压迫,中共就为此而诞生,要带领人民对抗西方帝国主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中断民主化进程,可以取缔人民的一切自由。一旦人民认同了这个逻辑,则民主没有了,自由也没有了,这就是中共诞生后百年中国史。 既然中共是这样设定其合法性的,就必须事事对抗西方,不然就失去了统治合法性。八十年代以来的改开不过是为改变经济窘境的权宜之计,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韬光养晦”。当入世二十年经济发达了,再与西方对抗就顺理成章,一点都不违和,这就是习近平时代的“东升西落”、“厉害了我的国”,狂热民族主义再次兴起。 最近四十多年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大致与西方和平相处,不是中共放弃了民族主义,而是西方转变了与中国的相处模式,从对立转变为“和平演变”,即主动包容中共,帮助中共,以至于事事迁就,寄希望于经济发展之后的制度演变,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以民族主义为灵魂的党,穷困的时候不演变,富裕以后就更不可能演变了。 由于这个逻辑,中共虽然入世,却拒不遵守世贸规范。借助发达国家的迁就,把外向型经济做到极致,即尽力压榨中国人民,尽力赚取更多外汇,然后不断扩充军备,不惜引发对外冲突。现在美国终于意识到中共的顽固性,开始脱钩断链科技围堵,让其自生自灭。这届川普政府还会继续迁就中共吗?绝对不可能了,因为中共现在规模太大了,再迁就就是以身饲虎了,这样,大老虎就必须挨饿了。 由于中共经济上是外向型模式,政治上是敌对型外交,面对美国的瘦身要求,只能先对抗后下跪,对抗必然失败,下跪丧失威势,必然引发人民的反抗,因为人民已经被压迫得无力喘息了。 余博士讲得好,中共现在是进退失据,陷入绝境。它的丧钟敲响了。
#五四运动
#民族主义
#中共历史
#西方压迫
#反抗帝国主义
#民主化进程
#自由取缔
分享
评论 0
0
Gancheng Wang
1个月前
从“五四”到“六四” ——中国人始终没有爬出文化深坑 一、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全面开放,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向欧美日本学习,故称“新文化运动”时期。但是,后来也在模仿欧洲思想逻辑,开始批判资本主义,如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跟从欧洲人宣扬欧洲衰败论,为马克思主义入中国推开门扉。 二、“五四运动”发生了大转折,以民族主义压倒民主主义。由于“一战”落幕的“巴黎和会”把德国占领的青岛移给日本,且中国是“一战”胜利方,激起全国民族主义浪潮,此后陈独秀、李大钊宣扬的马克思主义压倒了胡适宣扬的民主、自由启蒙论,鲁迅继续进行国民性批判,给出的却是民族主义药方,比如《友邦惊诧论》。国民党系统一向扬胡适贬陈、李、鲁迅,实际上胡适与他们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他们批判欧美近代制度,胡适则影响青年排斥基督教,都是以民族主义反欧美,结果,基督信仰被压制了,民主政治也就后继乏力了,最后被中共赶出中国大陆。 三、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中国社会思潮长成了两头怪,民族主义压倒民主主义。“五四精神”越强烈,反欧美的劲头就越疯狂,最后自燃于苏联送过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瓢汽油,直至“十年文革”,走入绝境。 四、七十年代,从蒋介石重庆侍从室走出来的历史学家周策纵勘破了这个“民族主义压倒民主主义”的秘密,写了部《五四运动史》,成为那个时代五四运动研究的经典,但没反思到胡适等自由主义者反对基督教的问题。 五、八十年代,大陆哲学家李泽厚接过这杆反思五四运动的旗帜,提出“救亡压倒启蒙”、“从启蒙到蒙启”等新论,成思想领袖,胡适式自由主义再起,但同胡适、周策纵一样,并未意识到只要反对基督教,反思就不到位,就不足以压倒民族主义鬼火,民主主义就不可能重生。 六、结果就是如此,受李泽厚那些思想领袖们影响的又一代青年走上街头,呼唤政治民主,却不及基督信仰,缺乏沉潜的精神更新,结果招致“六四屠杀”,第二轮民主运动就此终结。 李泽厚并非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局限,但他自“六四”后长期生活在美国,至死也没有走出自己的局限。 七、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六四”一代往矣,或流亡海外,或流散国内,三十多年来波澜不兴,又一代公知成长起来,如同一百年前的陈、李、胡、周。但是,他们并没有爬出前辈的文化陷阱,仍然鼓吹民主主义同时强烈敌视基督信仰,这样的新一代公知显然会重蹈前辈的覆辙,把又一代青年导向狂热民族主义,烧掉他们的民主主义梦想。 八、陈李胡诌陷深坑,秦贺三张梦未醒。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籍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 著名神学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生于鸦片战争的1840年,死于抗日战争中期的1939年,遗言说:“我像条老狗,叫了一百年,却没能把中国人叫醒。” 但愿中国人能够早日醒来。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民族主义
#民主主义
#辛亥革命
#马克思主义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个月前
编程随想:五·四大游行 1.这张是当年“五四游行”的标志性照片,从拍摄视角看,应该是在长安街的某个天桥上 2.这张照片上的军警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附近待命,随时准备拦截游行队伍 3.这张是北师大队伍在突破军警的人墙,被人抬着的旗手是吾尔开希 4.这张是军警构筑了多层的人墙,从照片上看,人墙即将被游行队伍突破
#五四运动
#游行示威
#长安街
#劳工文化宫
#北师大
#吾尔开希
分享
评论 0
0
xiaokang su
1个月前
五四新文學獨尊白話,斬斷古典文學,其實並未斬斷古漢語裡的白話文;毋寧說唯有白話古語,成為後來白話文的一個資源,所以至少如魯迅、知堂乃至張愛玲的小說文字,是相當地繼承了古典小說中的白話文的,其中張愛玲可能尤其模仿『紅樓夢』白話風格而自成一體,乃又成現代文學之一端緒,備受後代景仰。
#五四运动
#新文学
#白话文
#古典文学
#鲁迅
#张爱玲
#红楼梦
#现代文学
分享
评论 0
0
叶兵 YE BING
1个月前
北大人,还记得五四启蒙运动提出的重要思想内容吗?六年前,我和VOA北京分社摄影记者艾伦在北京大学校门外随机采访了几名在校生。记者与他们的互动和问答似乎反映出,一百年前北大先驱们的忧国忧民思想和开拓奉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务实追求呈现脱节趋势。有视频为证,分享链接
#北京大学
#五四运动
#大学生思想
#历史反思
#现代教育
分享
评论 0
0
高瑜
1个月前
#蹭網發推之一0一 今天是“五四”106週年,忽然想起一位集郵愛好者收集的“五四”首日封,她蒐集的重點一個在1989的“五四70週年”,一個在2019年的“五四百年”。 1989年5月4日買到首日封,她就趕到天安門廣場,正好趕上首都新聞界聲援上海世經導報大遊行,所以能徵集到很多記者的簽名。我那天也正參加這場大遊行,遺憾我們沒有碰面。70週年首日封的簽名延續很長時間,一幀首日封上擠着李銳、胡績偉、戴煌、李普、楊繼繩、揚天石、姚監复……的名字。于光遠在另一幀首日封上提了一句話“共和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天”,這顯然是指1989年的5月4日。 我在70週年首日封上簽字已經忘記是什麼時候了,我只告訴大家“這天我和首都記者走上長安街。” “五四百年”首日封發行當天,這個朋友有幸找到鮑彤,鮑彤在百年首日封上題字“不要皇帝、不做奴隸——這是我心目中的五四精神!” 歷史的車輪又滾動了六年,我們距離鮑彤先生心目中的“五四精神”彷彿更加遙遠,這六年真不知道歷史的車輪是向前滾,還是向後滾。 紀念五四,一定會聯繫到新文化運動口號“科學與民主”。18年前溫家寶總理為上海同濟大學校慶做過一首詩”仰望星空“,譜成了電影主題歌。 8年前人民日報刊登了這首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把它作為校歌,今天還有誰作詩鼓勵中國人向星空仰望?百年過去,中國人只能仰望?
#五四运动
#1989年天安门事件
#集邮
分享
评论 0
0
东方网-上观新闻
2个月前
青春先锋勇立潮头,浦东共青团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主题活...
#青春先锋
#五四运动
#浦东共青团
#纪念活动
#106周年
分享
评论 0
0
Gancheng Wang
3个月前
中共军队再次搞起“五四运动”,这样的军队能武统台湾吗? [五个整顿,四个讲清] 为肃清苗华及其宗派团体主要成员的流毒,全军开展五个整顿: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用人、整顿纪律、整顿作风。 尤其强调少将以上军官,逐个一一甄别,一个都不能少。 四个讲清:①讲清与被查处的人交往情况;②讲清个人成长进步有无搭天线搞小圈子;③讲清巡视,审计、约淡反馈、整改情况;④讲清个人重大问题。
#中共军队
#五四运动
#肃清流毒
#武统台湾
#整顿军队
#政治整肃
分享
评论 0
0
Gancheng Wang
3个月前
中共军队再次搞起“五四运动”,这种的军队能武统台湾吗? [五个整顿,四个讲清] 为肃清苗华及其宗派团体主要成员的流毒,全军开展五个整顿: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用人、整顿纪律、整顿作风。 尤其强调少将以上军官,逐个一一甄别,一个都不能少。 四个讲清:①讲清与被查处的人交往情况;②讲清个人成长进步有无搭天线搞小圈子;③讲清巡视,审计、约淡反馈、整改情况;④讲清个人重大问题。
#中共军队
#五四运动
#台湾
#苗华肃清
#军队整顿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4个月前
曹汝霖和章宗祥(中国驻日公使)离开总统府以后,因为没有其他去处,只好回家躲避。当汽车抵达崇文门附近的曹宅时,警察厅派来的三四十名警察已经在门口守候。看到曹总长回来,为首的警察队长立刻上前行礼,并请示如何保护?曹汝霖心中无数,便没好气地说:“这是你们的事,怎么反来问我?”警察队长知 道事态比预想的更为严重,便解释说:“上司命令要文明对待,因此我们连警棍也没有带。”听到这话以后曹汝霖也很无奈,他苦笑着说:“你们看怎么好,就怎么办吧。”于是,在队长的指挥下,警察们只好找了些木板和石块将曹家大门堵上。 不一会儿,只听得外面人声嘈杂且越来越近。曹家上下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阵势,一时间方寸大乱。正在这时,一块石头越墙而过,砸在一位女仆身上。眼看学生就要冲进来了,曹汝霖只好躲进一间有通道的小屋子,而章宗祥则在仆人引领下藏到又小又黑的地下锅炉房。二人刚刚藏好,学生便破门而入。只听得闯进来的人们一面问“曹汝霖哪里去了?”一面将门窗玻璃、家俱器皿、古玩瓷器等等砸得粉碎。后来不知什么人从车库里取来汽油,浇在客厅和书房等处用火点燃。 这时,躲在锅炉房的章宗祥看到院里起火,害怕无法逃生,就跑了出来。学生们看到他西装革履,以为这就是曹汝霖,便一哄而上,按倒就打。正在这时,一个名叫中江丑吉的日本人赶到,才推开学生将他救出。随后,警察总监吴炳湘也赶到现场,当他下令抓人时,大部分学生已经逃之夭夭。紧接着消防队也前来灭火,但东院的一排房子已经烧成灰烬。 事后吴炳湘向曹汝霖道歉,并将他们全家送到六国饭店,将章宗祥送到同仁医院。据医生说,章氏全身受伤56处,幸好没有危及要害。为此,身为交通总长的曹汝霖派专车从天津将章夫人接来,而徐世昌也把曹汝霖安置到北海附近的团城居住,并派一连士兵保护。 五四运动最终以罢免曹汝霖等人而归于平息,但是曹却认为他是替人受过,因为这一切都与当时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有关。所以他晚年有诗曰:八十九年一瞬间,一生事事总堪惭。惟存笔墨情犹在,留于人间做笑谈。 ---曹汝霖:五四运动是打砸抢烧的乌合之众 作者: 智效民 图:曹汝霖
#曹汝霖
#中国近代史
#五四运动
#北京政府
#民国时期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学生示威 1919 年 Students demonstrate in Tiananmen Square Beijing China 1919
#北京
#天安门广场
#学生示威
#1919
#五四运动
#中国历史
#社会运动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北大啊!北大! 至于北大,那更是心中永远的痛,也永远的恨。不过“北大”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校。只能心情复杂地“啊!北大啊!北大!” 1949年毛进京后,到过清华好多次,一次也没有去过北大。 1949年4月30日,北大邀请他参加五四纪念会,毛拒绝了。他说:“感谢你们的邀请。因为工作的原故,我不能到 你们的会,请予原谅。庆祝北大的进步。”显然,“工作的原故”,是一个明显的托词。 后来,北大校长马寅初自以为与毛有老交情(当然是被批前),想请毛到北大给师生做一次报告,但毛不肯去。1951年9月11日,毛在马致周恩来的一封信上批示:“这种学习很好,可请几个同志去讲演。我不能去。” 为什么“我不能去”?仍然是那个旧伤疤作怪。我去了,师生们会怎样想?就会想眼前这位伟大领袖原来当年只不过是我们校的一个图书管理员。丢不起这个人啊! 不去北大,但心中有北大。每逢运动,他对北大是“关爱”有加的。 1957年,北大教职工打成右派的90人,学生右派421人,共计511人。毛很不满意,认为北大当时的校党委书记江隆基手太软,就把铁道部的陆平派来担任校党委书记。到了这年十月以及来年春季,不少的单位已开始对右派进行甄别,给一些所谓搞错的人摘帽,可北大却反其道而行之,又搞了一场“右派补课”,补划右派173人,总数达到了699人,其中教职工110人,学生589人。 文革初起,毛又偏偏选定了北大作为文革策源地。当时,北大历史系贴出一副对联:“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李讷回家说给她老爸听,毛说:“什么池浅王八多,要改一个字,明明是池深王八多嘛!” 也许读者会认为这只不过是“伟大领袖”对自己的女儿随口说的一句戏话而已。可事实上毛对自己脱口而出的这句话很重视,特别关照李讷向聂元梓传达。一个“深”字不打紧,运动又火上浇油似地升级了。 尽管如此,毛还是不满意。 1968年7月28日,毛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聂蒯韩谭王“五大学生领袖”,直接对聂元梓说:“最近有些学校斗了些黑帮,画了像,新北大才搞了十几个,就那么点黑帮?我看不止那一点吧。”于是又有无数北大的教授和干部遭了殃。北大副校长、历史系主任翦伯赞夫妻就在这年年底的12月18日夜,双双吃下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凭什么说北大的右派不止这么多? 凭什么说北大“池深王八多”? 凭什么说北大的黑帮“不止那一点吧”? 还不都是起源于1918年的那一点刻骨铭心、小鸡肚肠的感受吗。 ---当年的北大图书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 三月云淡风清
#北京大学
#毛泽东
#五四运动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章士钊筹给毛泽东的两万银元哪去了? 毛张罗一大气儿让别人去法国他不去了也没什么,但有人为赴法勤工俭学的各地学生筹措的两万银元交给毛泽东,毛都怎么花得呀? 两万银元不是笔小钱,毛在北大红楼每月才八块银元,他得干200多年才能挣到这些钱。可是,这笔钱毛都交给他的同学和老乡们了吗? “我 们在北京,一边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一边积极准备赴法勤工俭学,每天的生活都很紧张。我们都是些离乡背井的穷学生,家里无法接济,时间拖长了,吃饭就成了大问题。我们只好一面继续交涉,一面自己找点工作做……大约在1920年初,我同肖子璋等同志一起到了上海。因为还没有弄到赴法的路费,还是没有法子出国,只好在上海又进了一个湖南资本家开办的恒丰纱厂去作工。直到这一年的四月,熊希龄才在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同意贷款给湖南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此外还规定,到法国以后,要以勤工俭学之所得,于三年内储款还清。尽管如此,旅费问题总算是解决了,我们是非常高兴的。这次得到贷款的湖南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共有四十人。”(唐铎《回忆五四时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这段回忆看出问题了,这里怎么压根没提毛泽东手里的两万筹款呀?毛泽东手里的两万筹款都给谁了?是不是唐铎和肖子璋等四十人先出国了,毛后筹到的钱呀? 让我们再来看一段回忆。 “当时,大多留学生都从上海出发。为送别赴法留学人员,毛泽东先后在1919年3月、12月和1920年5月三赴上海。其间,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了著名的新民学会半松园会议……在上海期间,毛泽东曾找章士钊帮忙,经章士钊热情相助,发动社会各界名流捐款,共筹集两万银元。”(廖冲绪《浅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毛泽东的影响》) 这段回忆谈到两个问题:一是毛1920年5月最后一次赴上海。二是毛确实经章士钊帮忙,筹集到两万银元。 那么,1920年5月最后一次赴上海送走的是哪些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呢?是唐铎和肖子璋等四十人吗? “1920年5月9日,我和肖子璋、肖拔、孙发力等同志一起,乘法国邮船‘阿芒伯西号’,离开熙熙攘攘的上海,踏上了赴法留学的航程。我们这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生约有一百三十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湖南、广东、四川的较多。这些人中除少数家庭经济宽裕的是自筹款项,大部分都是向华工局或省教育会贷款解决旅费问题的。同船前往法国的,还有赵世炎和傅钟等同志。” 这里可以看出,唐铎和肖子璋等一百三十多人就是毛最后送走的一批人,但这里依然没有提到毛泽东手里的两万筹款。那么,毛泽东手里的筹款都给谁了? 这个问题几十年后毛自已作了解释,这个解释是章含之说的,相信章不会丑化毛泽东。 “1963年起,毛主席以‘还债’为由,每年春节送父亲两千元,父亲坚决不要。我转达他的意思,对主席说父亲当年为他征集的两万银元不是他个人的钱,是社会各界响应他的呼吁,为青年学生赴欧洲深造而募集的,所以他不能接受主席的还款。毛主席听后大笑,说‘行老就是这个脾气!他这个人真是两袖清风啊!’随即,毛主席对我说:‘你这个共产党员也不懂我的意思吗?我哪里是真的还钱嘛!这钱是还不清的!那时候,党刚成立,经费非常紧张。行老这笔钱,我们派了大用场。一部分同志用这个钱去了欧洲,另一部分钱,我拿到湖南搞秋收起义,后来上了井冈山。这哪里是用钱还得清的?我是要给行老一点补贴。解放了,他没有那些财主给他钱花了,全靠工资。我知道他缺钱,他爱帮人忙,替共产党接济了不少我们照顾不到的人。我很谢谢他,要给他一点补贴才好。’”(章含之《跨过厚厚的大红门》) 这里毛泽东说“那时候,党刚成立,经费非常紧张。行老这笔钱,我们派了大用场。一部分同志用这个钱去了欧洲,另一部分钱,我拿到湖南搞秋收起义,后来上了井冈山。” 毛泽东的这个解释有没有问题?有问题。1920年中共成立了吗? 其实,1921年中共“一大”时,毛还不是中共党员。中共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李达后来曾回忆一大召开的情景时说:“毛泽东接到他的通知后,便邀上何叔衡来到上海。他俩找到李达后,李达问:‘你们是C.P.还是S.Y.?’毛泽东说:‘我们是S.Y.。’(C.P.是共产党的英文缩写,S.Y.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英文缩写)李达说:‘我们是开C.P.的会,你们既然来了,就参加C.P.开会吧,会后回湖南就组织C.P。’”(王炯华着《李达评传》,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第465页。) 1921年中共成立,1920年毛还不是党员,怎么能说党的经费非常紧张云云?毛的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那么毛手里的钱到底给了哪“部分同志”?即使湖南籍的赴法学生不会都拿到你手里的钱,(四川籍的赵世炎、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更不会拿到了)你的密友萧子璋(萧三)怎么也拿得是贷款呀?蔡和森不说了,蔡畅、李富春、李维汉这些你的密友怎么无一人回忆你手里曾有过两万筹款? 另外,留法勤工俭学的筹款你留了一部分同谁商量过,又是谁同意让你拿走的呢?对了,蔡和森上船了,你也不必同谁商量了。问题是:1920年你就知道七年后你得用这笔钱秋收起义吗?1921年你参加“一大”后,前苏俄没月月给中共经费吗?几年里湖南党组织的经费用得是你毛泽东手里的钱吗?国民党宣传部任职期间你没每月一百多大洋吗?你和党组织说过你手里尚有多少勤工俭学剩下的筹款吗? 毛泽东应该这样对章含之说:这笔钱改变了我窘迫的生活,为我后来的革命活动,如走遍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提供了很大帮助。 但这么说似乎也有问题,那些湖南籍赴法学生如果知道毛拿走了本该分给他们的钱会同意吗? 好了好了,历史上的一些人和事最怕细心和考证,你一细心看,总会看出一些问题出来。即使看出一些问题你不说不写不问也就罢了,一说一写一问,遭人烦了! ---作者: 大山无言
#毛泽东
#章士钊
#留学
#五四运动
#银元
#北大红楼
分享
评论 0
0
Jacobson🌎🌸贴贴BOT
6个月前
网友分享:啊?这就是中国怀念的伟大的五四民主运动吗?
#五四运动
#民主
#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10年前
89年5月12日北大民主沙龍,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学者包遵信(右立者)演講:四二七大遊行有特殊意義,中國人已站起來。這次学运影響將超過五四運動。知識份子別怕,要承擔歷史使命。包后来任北京知识界联合会和首都各界联席会议召集人。#图说八九六四 http://t.co/002B1leDdw
#八九六四
#北京知识界联合会
#民主沙龙
#四二七大游行
#五四运动
#历史使命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10年前
89年5月4日,北京高校数万名学生游行,吾尔开希由学生们抬着,挥舞旗帜,冲击军警拦截线。吴仁华曾评论:在专制国家最先站出来成为领袖的首要条件是勇气,而不是才能等其他东西。王丹、吾尔开希当年都只是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已。#图说八九六四 http://t.co/8bKJJObMA6
#1989年
#五四运动
#北京高校游行
#吾尔开希
#王丹
#学生运动
#天安门事件
#政治勇气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