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六四

郝芳芳
1个月前
今天和朋友一起去了纽约中央公园刻有刘小波先生名字的长椅。献上了我们诚挚的问候。刘小波先生说过:表达自由,人权之基,人性之本,真理之母。封杀言论自由,践踏人权,窒息人性,压抑真理。 7月13日是先生的祭日,他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死在监狱里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曾发起了八九六四天安门绝食抗议,也是《08宪章》的起草者和签署者。他终其一生都在为了中国的自由民主而奋斗。 正所谓 “为众人报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我们不会遗忘他为了我们所做的奉献,更不会遗忘共产党对他所进行的迫害!Today, I went to the bench with Mr. Liu Xiaobo's name in New York's Central Park with my friends. We offered our sincere greetings. Mr. Liu Xiaobo said: Freedom of express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rights, the basis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mother of truth. Blocking freedom of speech tramples on human rights, suffocates humanity, and suppresses truth. July 13 is Mr. Liu's memorial day. He is the only Nobel Peace Prize winner in the world who died in prison. He initiated the Tiananmen hunger strike in 1989 and was also the drafter and signatory of the "Charter 08". He fought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 in China all his life. As the saying goes, "Those who pay wages for the public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freeze to death in the wind and snow"! We will not forget his dedication to us, nor will we forget the persecution of him by the Communist Party!
Suyutong
2个月前
《解放军报》前记者江林亲历六四屠城,2021年5月24日,,她在Clubhouse 「八九六四空间」的回顾。 江林老师说:她目睹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 从拉萨归来的江林老师在广场上看到绝食的学生、招展的旗帜,和声援的民众,看到38军的几辆军车被学生围住,三辆军车就像三个孤岛一样,场面平和感人。士兵们有些尴尬 ,因为当时的场景像在告诉士兵:百姓不需要你。 江林说,她不希望看到拉萨戒严重演,江林想告诉好友张胜在拉萨和北京的所见所闻,也希望张胜告诉他的父亲——开国上将张爱萍,不要让部队干涉地方事务 张胜告诉江林,在5月21日,张爱萍上将联合其他六位将军 萧克、杨得志、李聚奎、叶飞、陈再道、宋时轮,联名上书中共中央军委,呼吁军队不能镇压民众。 实际上当时有八位将军,另一位是王平上将,他单独上书军委。 体制内尚有一丝良知的几位将军在这封简短的信中写道: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军队,绝对不能向人民开枪。绝对不能让军队进城。 张胜把这封信送到中央军委办公厅,江林随手拿笔纪录下来 并思考如何把这封信传递出去,很遗憾,这封信最后因为一位将军没有同意,未被《人民日报》发表。(关键时刻,体制内人士终究还是捍卫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基本盘) 多年以后,这封信流传于网上,也收在吴仁华老师的书中。 六四屠杀之后,江林在张爱萍家中,听他亲口讲述,除这封信外,他还有另外一封给国务院的三页纸的信,他希望中共领导到广场上与学生对话,要求中共领导人不要与学生对立,而是对话,他说:为什么要把他们当成敌人?看到学生在广场绝食,生病,我们为何置之不理? 没有人能够阻挡邓小平下令屠城,在江林的记忆中,这是一个「犹如母亲被强暴的夜晚」:六月三号的天安门,已经和两个星期前的天安门有所不同,广场上的人少了很多,但还是有人在散发传单,江林捡了一些传单,他想如果没什么大事发生的话,可能广场上的学生会回去复课,他从未想到当晚中共就会开枪杀人。他到张胜家中,想和他分享这些传单 当晚七八点钟时,张胜接到友人电话,这位友人已亲眼目睹军队进城开枪,张胜脸色凝重,说开枪了,江林说:我要去天安门,张胜说:很危险啊,但江林说我是记者,必须见证这个事。 张胜决定陪同他一起,他们骑着自行车,这一路已经完全不是江林下午经过时的路了。 北京市民尽管接到通告要他们躲在家中,否则后果自负,但听到枪声后,市民从家中涌到街上,他们清醒的知道,面对的是场寡不敌从的战争,但他们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他们要保护学生,他们觉得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 手无寸铁的市民围着满载士兵的卡车,用各种方法去游说士兵,一位小伙子把身份证递给士兵,说:我曾是对越战争的军人,学生们是和平请愿。你们不要去镇压他们。 枪声从西长安街向东面推进,依然人山人海,军队的第一道防线-——武警部队,向人群投射瓦斯弹,市民一下子向两侧分开,市民和武警部队一次次开始血肉拉锯,每当烟雾一点点散去时,市民重新集合起来,他们与武警一轮一轮的角力,以阻止他们进到广场, 那是父亲,母亲对孩子的爱。那是兄长姐姐对弟弟和妹妹的爱。 江林想接近部队,想看看开枪是真的吗?军人用的是什么子弹,她匍匐在地上,子弹从头顶飞过,燃烧的热浪灸烤着人们,枪弹声中,她听到人们大骂法西斯。军队就朝着声音射去,那些曾给军队送过食物,送水的市民受伤惨重。 江林说:这就是屠杀的场面,这些平民有武器吗?他们唯一能做的阻止军车进入的,就是点燃路边的一些东西,交通工具等,这些根本不具暴力性。 桥上的军车启动了, 一辆又一辆的军车启动了,江林预感军车已进入天安门,他们调转自行车,看到沿途很多被自行车和平板车紧急送医的伤员,她和友人们泪流如雨,感受到一连串的耻辱,当时她并没意识到,这标志她一生重大的转折开始了。 接近午夜时分,江林逐渐接近天安门广场,枪声最密集的就是天安门广场。她迎面看到外媒记者,告诉她不要往里进了,太危险了。 从午门向南望去,金水桥一片火光,这里曾经历经了七天之久的万人绝食,一个个奄奄一息的学生,一个个握着儿女的手的母亲,那些宁愿为孩子送冰棍的市民,为学生捐款,冀望中国有美好未来的市民,枪声一响,把他们的理想全部毁灭了,当他们把赤诚的心奉献出来时,子弹把这些击灭了。 早已埋伏在此的武警向江林逼近,有几个武警用电警棍殴打她。强大的电流和刺痛击向江林,江林在倒下时还听到其他被打者犹如死亡前绝望的声音,那天张胜也被打伤肋骨。 他们没有亮明自己的军人身份。她说,那天她不是军人,那天他是老百姓,是学生。 后来,江林被送到医院。医生缝合了她头部的伤口。她在医院看到无数的伤员,从里到处,血迹斑斑。不停的有人送进来,有人再分流到其他医院, 后来江林老师接受采访时说:那是母亲被人强暴的感觉。 江林老师在两次讲述中,强调透过拉萨镇压/六四屠杀,可以一窥党军体制、一党专制的本质, 江林老师说,不可质疑的是,学生运动是积极正面的,表现正面,巨大的民意。但他问当年的学生,你们当年想没想过,你们面对的对手是怎样的对手,和理非要取得成功,难度有多大? 江林老师认为,学生面对的对手非常强大,运动后期之后,学生正变成高层斗争,保守派和改革派斗争的人质。 江林说中共保守派是在用学生对付党内的改革派,清算和停止政治体制改革;共产党也用人质对付北京各界支持学生的团体和个人。而且中共当局 制造舆论,说学生是被外国势力利用,这是中共伪造的六四屠城的合法性籍口,中共把广场的学生列为人质后,就是要为屠城找到合理的话语。 江林老师还讲了三个外界不知道也想不到的事情 1,他的一位好友,曾告诉他,当时当局通知学生,在六月五日要与戒严部队联欢,她朋友的儿子当时是高中生,六月三日晚间遇难,根本没有想到当局会杀人的他们,还准备了崭新的白衬衣和一包糖,为联欢做准备。 2,16个集团军兵临城下,1989年6月3日,解放军的两大指挥机关总参谋部、总后勤部都被放假,江林认为,之所以放假,就是怕 16个集团军军变 ,这七位上将在战争年代都曾经是这些部队的直接首长。 3,总政机关的干部 从六月三日晚上,连续一周都没有回家。当天总政督战在戒严部队之后,当时总政的主任是杨白冰,他就是其中一个刽子手之一。 请大家也记清其他刽子手,比如杨尚昆; 一直到今天,中共还在以这样的方式杀人,镇压藏人、维吾尔人,香港人,军队只听党的话,不会听国家和人民的话。 江林老师的讲述让我想起韩国电影《华丽的假期》,这是一个以光州镇压为主题的电影,与我们有同样历史的韩国已向民主化转型,而六四屠杀历史还在中共强力封锁中。 近年,有很多人大发「见好就收论」,他们认为当时的学生们年轻、幼稚,不知「见好就收」,我想怒斥的是:好在哪里?是李鹏会见学生时的恐吓?还是它们出动的坦克和军队? 在我看来,他们有着那个年龄该有的锐气,哪怕中共有可能把他们当成人质。但换到学生的角度,他们这群中国最有知识的人要做的是自己的事情,是践行他们作为一个公民对国家,对国民的责任。 被谴责,被唾弃,被抗议,被问责的对象,永远也只能是刽子手和中共独裁体制。 所有那些青春定格在屠城之夜的名字,我们也必须记得。2010年艾晓明老师发布了吴国锋的46张照片,和写下他的故事《你的至爱与至痛,必须被看见》。他的头上有枪伤,他的腹部是巨大的刺刀伤口。这伤口也是我们的。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江林老师的故事,请搜索《纽约时报》对江林老师的访谈,也请多读读吴仁华老师的泣血之作《六四天安门血腥清场内幕》,《六四屠杀内幕解密》、《 六四中的戒严部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