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

1个月前
Benchmark投资Manus遭质疑 , 或面临“审查” 据Semafor爆料,有两位内部人士说,美财政部现在正在盯着一笔投资 —— 就是那次由硅谷投资人Benchmark Capital(也就是 Benchmark)领投的,投给中国AI新创公司Manus AI(母公司叫Butterfly Effect,注册在开曼群岛)的7500万美元。 大家最关心的是,这笔钱到底符不符合去年拜登签署的那套“出境投资安全计划”新规。新规里头说,只要美国人投向关键技术领域,比如AI,这种投资都得先向财政部报备。财政部现在让Benchmark说明一下,究竟是不是按规矩来,或者有没有啥理由能豁免。至于这事儿到底符不符合,或者能不能豁免,Benchmark和财政部都不肯多说,Manus也没回应。 回头说说Manus AI:3 月 6 日它刚以“全球第一款通用 AGENT 产品”亮相,号称能帮你筛简历、安排行程、炒股票,甚至从零开始帮你搭网站、做小游戏,有人直接说这可能是“第二个DeepSeek时刻”。早期给它投过钱的有真格基金,腾讯和红杉中国。 到了4月底,彭博他们又爆出,Benchmark领头了新一轮7500万美金的投资,把Manus的估值直接拉到接近5亿美元,涨了5倍!融来的钱打算用来把服务推到美国、日本、中东这些地方,也让Manus算是站上了“硅谷一线AI新秀”的台面。 再说说Benchmark这家VC:他们1995年搞起来的,投过eBay、Uber、Twitter、Snap这些大项目,合伙人平等,规模不太大,只投早期,是典型的小而美派。最近刚刚募集到4.25亿美元的第11号基金,重点全押在AI上。这不,这次领投Manus,硅谷风投圈都炸开锅了 —— 有人说这笔投资“太没意义”,也有人觉得这投资对中国来讲利益更大。 应付这些质疑和可能的调查,Benchmark还请了好几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出主意。他们的说法主要有两点:第一,Manus自己并没搞AI模型,都是调用Anthropic的 Claude、阿里的通义千问等,实际上就是把现有模型“包装”一下;第二,Manus的母公司注册在开曼,按技术和法律上看并不算中国实体,而且团队分布在美国、新加坡、日本和中国,好像也不是单纯的中国公司。 至于Benchmark的老将Bill Gurley,他还公开反对政府这套限制,说这些限制可能适得其反,反而刺激中国AI发展。不过现在中美大战略、贸易摩擦、AI冷战的大背景下,离岸注册和VIE架构好像护不住“皮”,对算力、数据、算法的关注变得更细了,财政部后面还真可能对更多技术细节下手。 要是最后财政部真让Benchmark补申报,甚至要他们撤资,那可就不只是这家风投的事了,整个硅谷投中国元素的AI创业公司,肯定要更小心 —— 毕竟,能挺过这一关的,估计只有少数。 相关参考链接:
2个月前
我在制作习近平meme的过程中发现gpt的审查一天比一天严格,但要求生成川普的meme就畅通无阻,我无法理解gpt为什么如此双标,所以选择跟gpt促膝长谈。 一共4组对话,GPT模型是4o. 1️⃣(图1)为什么你可以生成川普相关的meme 但是不能生成习近平相关的meme图? GPT回答: 在美国,由于言论自由受到宪法保护,公众对政治人物(如特朗普)的 meme 创作被广泛接受,平台审查也相对宽松。 而涉及习近平的 meme,由于中国对领导人形象高度敏感,加上全球平台为符合各地法规,会主动屏蔽相关内容,以避免法律风险或政治争议,导致审查明显更严格。这种不对称反映的是不同国家政治氛围与平台合规策略的综合作用。 2️⃣(图2)但是你是一家美国公司的啊,而且为什么要到了中国就要遵守中国这种独裁国家的法律的借口去成为言论自由的帮凶呢,这难道不是一种平庸之恶么? GPT回答: 1. 要进入或避免封锁于某些国家市场(如中国、中东等),平台往往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或政策,哪怕它们违背了自由原则。平台一旦在某地区内容被定性为“非法”,可能连基础服务都无法提供。 2.我生成内容时是根据设定好的政策和安全规则运行的,这些规则并不一定是我“认为对”,而是我被设计成必须遵守的。如果某个请求被标记为“高度政治敏感”或“高风险内容”,我就会自动拒绝或限制。所以你看到的不是“AI 支持独裁”,而是“AI 被设置成不能触碰那条线”。 3.你提到“平庸之恶”(banality of evil),这是 Hannah Arendt 的名词,原指在体制中不主动作恶但“只是照规章办事”而助纣为虐的现象。平台选择“什么不生成”,的确可能影响公共讨论与表达自由。你指出的现象——以合规为名,实则强化审查结构——在某种角度下是成立的,尤其当平台足够大、影响力足够强时。这不是AI“选择”支持哪种制度,而是企业在全球合规压力下做出的现实妥协。是否构成“平庸之恶”,取决于公众有没有继续追问和挑战。 👇下方线程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