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

【嘉文】 章立凡:胡耀邦治丧手记 1989年4月15日,是我终生不能忘怀的日子!这一天的中午,我听到消息说:”耀邦今天上午去世了!”第一个反应是不信。给朋友打电话,大家重复着惊愕、怀疑与悲恸,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北京时间晚七点整,耀邦的黑白照片出现在”新闻联播”上,残酷的消息被证实了。 …… 此时会议开始,首先由戈扬带领大家向耀邦遗像默哀致敬,继则由德平代表家属致辞: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父亲虽然猝然病逝,但我们所有的家属都不会堕入自毁性的悲哀中去。我们希望在悼念活动中,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能以一种祥和的环境和心态来度过,祝祖国大地吉祥! 这番”振导祥和”的致辞,无论从何时何地看,都说得十分得体,我悬着的心顿时落位。 座谈会的与会者,有不少是耀邦的故旧,对于他的猝然逝世,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悲愤之情,故当日的发言,多有为耀邦在1987年初的下台鸣不平的内容。轮到我发言时,我首先回顾耀邦为我父亲平反之事: 1980年,我曾为父亲章乃器的右派错案多次向中央申诉,大约4、5月间我听到消息,父亲被列入不予改正的六人中。于是我向中央领导同志再度申诉,当时曾携”反右”时印发的材料到耀邦家上访,请求中央对父亲的言论做出重新估价。当时小平同志不在北京,胡耀邦同志把我的申诉转送小平同志。通过这种下情上达的方式,小平、陈云表了态,对文件做了改动,在后来下达的60号文件上,父亲的名字被列入改正的21名”右派”之首。这件事是我终生难忘的。 接下来我谈了对耀邦逝世的看法,但立场是超党派的: 耀邦同志的逝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损失,也是国家、民族的巨大损失。耀邦同志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我感到十分忧虑和悲哀的是,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谁能有资格继承他的遗产。十三年前,小平同志为周总理致悼词,不料爆发了天安门事件。小平同志继承了周恩来的政治遗产,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现在耀邦同志逝世了,改革处于困难阶段,党的威信在下降。全国人民,包括我们知识分子,应该和党共济时艰做出牺牲,但这需要党带头作牺牲。耀邦是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的,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乃至生命。古人云”哀兵必胜”,他的逝世,可以说是给了中国共产党一次历史机会,如果想加强自身的凝聚力,振作精神纠正错误的话,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历史的时机稍纵即逝。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希望党中央珍惜这个机会,做出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的抉择。 郑仲兵特地对我说:我认为你今天的发言非常好,这确实是我们党最后的历史机会。 ……
3周前
老布什访华 方励之夫妇受邀百人大宴 事情发生在1989年2月,老布什(George H.W.Bush)作为新总统首访中国。 “他跟中国人有很好的关系,一直访问中国。所以这次访问被设计成一次探亲(Homecoming)之旅,重温早期建立的关系。”洛德大使回忆道。 在大使馆草拟布什总统宴请中国人的数百人盛大宴会名单 时,洛德大使认为,除了中国政府和中共官员,也应该象征性地邀请改革派人士,甚至异议人士,以显示美国重视人权。 “因此我们把一些最重要的改革派人士,其中之一是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包括在名单里,我们以这个名义邀请了他。他数年来一直直言中国必须有更大的政治自由,并对邓小平有很严厉的批评。” 名单上报白宫和国务院,获批准。 北京方面先是不动声色,在布什总统抵达前一天突然召见洛德,在布什总统抵达后又威胁国家主席杨尚昆不出席宴会。但在布什与赵紫阳会晤、宴会举行前数小时,北京突然软化了立场,表示杨尚昆会出席宴会。而就在美方松了一口气、以为一切总算顺利时,北京的安全人员却在暗中采取强制措施阻止了方励之夫妇赴宴。当时洛德大使还蒙在鼓里。方励之随后举行记者会,国际媒体广泛报道,美中关系陷入紧张。 洛德大使说,“所以,本来可以是布什总统很成功的一次访问,结果被中国人强迫方励之夫妇不准出席宴会的争端阴影遮盖了。” ---八九之春动乱之际 美驻华大使为何突然离任? 美国之音
3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