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

2周前
腾冲,最有格调的茶室! 清欢不渡,白茶不予! “不渡”两个字,尽显主理人学识修养! 今天跟一位在腾冲的大咖交易员,在不渡茶庭做交流,发现高人都在世外,四句开示,醍醐灌顶! 第一句:趋势就是天道,是社会和金融发展的必然。浩浩荡荡,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每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局,无论是政商系统,交易系统等。那些拥有顶层权力和财富的人都是谋局的人,这个局布好了,系统就运转起来了,拥有一个赚钱系统,才是拥有财富的最高艺术。 钱不是“挣”来的,而是“谋”来的。会赚钱不如更值钱,赚钱是一时的,值钱才是一世的,做事只能赚钱,做局才能值钱。 越埋头做事的人越穷,认知越高、格局越大的人越富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第二句:财富的本质就是认知变现,亏钱的本质就是认知有缺陷。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来的钱,往往会靠实力亏掉。 这个社会最公平的地方在于:当你的财富和认知不匹配的时候,社会有一万种方法收割你。 第三句:在中国做企业如果不善于研读政策,就像农民种地不看天气一样。 政策就是中国企业的天,天一变,什么都变了。 在中国做企业做投资,一定要看趋势,学会从政策中发掘红利,他提到现在西部很多机会,比如新疆,重庆,云南。所以最近我跑云南来了,准备投一点酒店。 第四句:如果你想赚钱就必须学会讲故事。 因为大众只愿意为复杂的东西买单,他们更容易被复杂的描述和套路所打动,越是花里胡哨的东西越能让他们着迷。 切记大众从不想要真相和价值,它们只是渴望被理解,需要情绪安慰,所以干万不要把你认为的价值和真相强加于人,你只需要理解它们目光的狭隘,然后造故事和传奇让它们沉迷,你就能大获成功。
1个月前
中华民族血的教训:文革代,必须远离政治/独立观察者投稿 一、这代人,不能再上桌了 每逢中华民族历史大劫之后,总有人总结教训。但最让人痛心的是,我们的“教训”,常常只是口头说说,下一轮灾难很快又会重演。尤其当我们让那一代深受文革极端思维熏染、却又从未真正反思过的人,重新走上权力巅峰,掌控国家机器时——我们就注定还要再痛一次、再流一次血、再付出一整代人的代价。 这不是偏见,而是历史规律。从文化大革命到“红卫兵上位”,从“乌托邦式空喊”到“舆论制造真理”的政治癫狂,我们本可以早早远离。但我们没有。 结果呢? 我们一次又一次看见政治舞台被情绪主导、谣言放大、事实被压制、理性失语。今天,我们所有人正生活在这些“文革残余代”掌权下制造出的巨大迷梦和废墟中。 二、真假战争,舆论幻象 以近期网上盛传的“印巴空战”为例:你若相信所谓“巴铁”用简陋战机击落了数架印度幻影与苏-30战机的宣传,你会以为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但我派出多个印度朋友去调查:没有残骸、没有飞行员遗体、没有哀悼、没有官方认领,甚至连一张像样的现场图都没有。 这到底是战争,还是自嗨?是真相,还是为了满足“民族高潮”的幻觉?我越来越怀疑,这场“空战”的真实性,甚至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他们编的”。 更讽刺的是,那些质疑的人,却被扣上“不爱国”“卖国贼”的帽子,哪怕你讲事实、摆逻辑,也无法穿透“声浪制造真理”的网络铁幕。 三、残体圈:比谣言更可怕的,是集体自嗨 打开抖音、视频号、小红书,这些所谓的信息平台,充斥着震天响的背景音乐、闪烁抖动的字幕、无数剪辑伪装的“战地快讯”。它们根本不是新闻,而是情绪贩卖。真正的新闻是讲逻辑、重证据、有节制的。而这类“残体内容”靠节奏轰炸、氛围烘托、字幕挑动,引导着整个民族集体高潮,却完全剥夺了基本判断能力。 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谁还敢质疑?谁还能思考? 更恐怖的是,这些人还标榜“爱国”,要求你必须按照他们的方式“表达爱国”,否则你就是敌人。这样的环境,与红卫兵、义和团有什么区别? 四、十年崩塌,从未反思 你回头看看——从2009年“四万亿”放水起,到房地产绑架国运,再到疫情彻底摧毁实体经济,这十几年里,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一轮群体精神错乱。政策靠赌、舆论靠吼、市场靠造神、人民靠幻想。 从“房价永远不会跌”,到“国家必然保底”,再到对一些“地产大佬”的盲目崇拜——这群人不是犯错,而是一错到底,还逼别人跟着一起错下去。 更不该的,是把希望寄托在“温良恭俭让”的文官集团,以为他们会收拾残局、还政于民。结果却是,他们亲手扶上去的,是一个逻辑混乱、知识残缺、对世界全无理解的小学生水准的“最高统治者”。 我们曾以为有温和派能拯救这个系统,然而他们却成了最大的帮凶。 五、历史必须画界限:让“文革代”退出政治 必须画出一道历史的分界线: 所有经历过文革、在那个时代深受极端思想熏染、没有接受过系统反思的人,今后必须彻底远离政治岗位。 他们可以作为父母、可以作为普通公民,但不能再掌控政策、指挥宣传、影响国家命运。他们用“群众热情”“集体意志”“人民高涨”包装谎言,制造幻觉、误导青少年,将一个曾经在世界上大步迈进的国家,拖入了不可逆的泥潭。 更进一步,我们还要警惕在“文革逻辑”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极端信徒。2013年之后,那些还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统一叙事、洗脑教育、极端民族主义鼓吹——他们长大以后,也不能再轻易掌握权力。 政治必须由理性、审慎、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来领导。而不是交给那些从未学会质疑、只知道复读和效忠的人。 结语:一代人的愚昧,不该让下一代去买单 这不是代际仇恨,而是国家记忆的净化。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为“文革遗毒”付出了太多代价。如果我们再不警惕、再不阻止,下一次的代价,将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沉沦。 别再犯一次次相同的错误。 别再说“我们又走了弯路”。 你可以原谅时代的局限,但不能原谅明知是错、却还要走进去的集体疯癫。
1个月前
🧐 加密×权力:当一个反叛行业主动跳进了沼泽|理想主义的末路,一定是自愿跪下吗? 这次《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值得深思—— “当加密货币遇到华盛顿沼泽”。 一句话,道破了加密行业今天最深的讽刺。 一个原本诞生于对权力不信任的技术,如今却主动把命运交到了权力手中; 一个曾承诺打破既得利益的系统,现在正被既得利益写进白宫的家族账本。 在“去中心化”最响亮的口号之下,加密行业悄然完成了中心化的归宿:它不再是反抗系统的工具,而成了体制内博弈的新棋子。 我们究竟是在构建一个更公平的金融秩序?还是在用技术的幌子,把旧世界的权力逻辑复制一遍,只不过这一次是在链上? 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人们曾以为革命的终点是胜利,但现实常常告诉我们:革命的终点是被收编。 曾经“去中心化”这个梦想不是目的,而是避免我们再次被权力收编。可惜,现在的加密行业,正争先恐后地倒向它原本最厌恶的事物。 2009年中本聪写下“根本问题在于央行滥用货币发行权”的那一刻,没人想到,十几年后,“比特币之子”们会在华盛顿沼泽里争抢总统的目光,围绕选票、权力、稳定币和meme币做交易。 这不是《纸牌屋》。这是真实发生的事。 这篇文章读完发人深思,我先给大家看下这篇的核心内容—— 1️⃣从乌托邦到“沼泽资产”—— 引子:曾经币圈人最讨厌的 SEC 当家人 Gary Gensler 离任后市场无数次出现这样的声音:我们从未如此怀念过那个老人! 区块链伟大的技术,曾许诺技术中立性,如今却成了某个党派的宣传工具。 TRUMP Meme币背后,是特朗普本人、家族企业WLF、与总统“共进晚餐”的资格; USD1稳定币从零到全球第七,背靠的不是技术优势,而是“特朗普背书”; 大量诉讼在政权更迭后戛然而止,监管从高压到放水,只因为领导换了人。 这不是自由市场,这是权贵特权。 当你发现,曾经最激进反权威的行业,开始热情拥抱华盛顿的裙带资本主义时,说明加密早已不是一场革命,它是生意。 而生意从来不讲理想,只讲回报。 2️⃣选边站队的代价—— 行业赌的是:只要特朗普胜选,就能赢回“监管自由”。 但代价是: 加密立法沦为政客选边的筹码; 民主党阵营迅速反感该行业; 原本有望通过的两党稳定币法案,因为“总统晚宴+TRUMP币”而胎死腹中; SEC与CFTC的监管归属之争,也因明显利益冲突变得更加难以推动。 本来想争一条合规之路,结果变成了“权力寻租的附庸”。 一旦风向变了,一切都可能归零。 这句话分量很重! 3️⃣沼泽里的“加密泡沫”—— 经济学人那篇封面文章里,有一个细节格外刺眼: “特朗普家族所持TRUMP币估值近20亿美元,几乎等同于其全部地产、高尔夫球场和俱乐部的价值总和。” Meme币替代房地产成为总统财富的主力资产,这难道不是讽刺? 我们已经不是在交易代币,而是在交易权力的象征、与影响力的投名状。 这不是web3。这是web0:一个赤裸裸的权贵游戏。 4️⃣这个行业到底要什么? 经济学人认为,我们需要的是清晰、理性、技术导向的监管;不是总统的“代言”,也不是选举周期下的反复钟摆; 如果说DeFi的终极理想是抵抗中心化金融的道德风险,那为什么我们又要依附在“最大的不确定性”—— 总统本人的意志上? 去中心化不是没有中心,而是任何一个中心都可以被替换。可现在这个行业,为了争取某一个中心的宠爱,把一切“可替代性”都交了出去。 5️⃣结语:革命真的失败了吗? 《经济学人》的内容我认为写的很棒,提出了关乎于数字货币走向的很重要的问题和政治因素; 批判固然深刻,它戳破了行业自恋的泡沫,也揭示了去中心化理想与现实权力结构之间的巨大落差。 但是也有那么一些我认为不到位的瑕疵; 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不是乌托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一切事物发展前行的过程,都必须经历这些看不见的手的操控; 同时它也低估了两件事: 第一,Crypto不是美国的,它是全球的。 在尼日利亚,它对抗的是金融歧视;在阿根廷,它是通胀的避风港;在新加坡和欧洲,它被嵌入机构合规架构中;即便在美国本土,它也不止于K街的游说和总统的晚宴。 第二,Crypto不是靠meme币撑起的,它的核心仍然是结构性金融重构。 稳定币正在成为美元的链上传导层,RWA正在重新定义资本的“所有权与流动性”,AI×Crypto 正在构建机器与人之间的价值接口。比特币依然在时间维度上证明其抗审查、抗贬值的逻辑,DeFi依然在设计“无需信任”的金融模型。 所以问题不是“革命是否失败了”,而是: 这场运动是否还有人愿意,重新回到那张白纸上,继续画图? 革命不会一蹴而就,伟大的技术也从来不会在纯净实验室中诞生。它们往往起于愤怒、陷于折中、兴于异化、成于反省。 而现在,正是行业最该反省的时刻。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加密从乌托邦走向华尔街的旅程,那么接下来的十年,就该是从“被收编”中挣脱出来、真正嵌入世界底层结构的旅程。 最终,去中心化的力量,不是拒绝中心,而是构建一个谁都不能独占的世界。 一切都会顺畅发生,一切应该发生的事情也都会发生,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试图阻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人,最终都会被碾压!
1个月前
我给大家一个忠告:别信辩证法,更别浪费时间去学这玩意儿。它不仅让人降智,还极具毒性。 在中国,辩证法常被吹捧为一种“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尤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里,它几乎被神化。但现实中,所谓“辩证法”,其实是一套歪曲逻辑、操控舆论、服务权力的工具。 它声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于是任何冲突、苦难、不公,到了辩证法的嘴里都能洗成“有益的”。贫富差距?发展代价。政治迫害?阶段矛盾。战争与镇压?历史必然。 这就像是在告诉你:你被欺压,是为了让社会更好。你受苦,是为了国家进步。 荒谬吗?我们看看现实里的辩证法逻辑,随便举几个例子: 长城防火墙不是审查,而是“保护中国免受境外思想侵扰”; 工人拿低薪不是剥削,而是“保持国家的发展优势”; 铁链女也能被辩解成,至少帮助了一部分精神障碍女性获得家庭,并解决了贫困地区的生育问题; 六四镇压不是屠杀,而是“维护国家稳定”。 只要你愿意“辩证”一点,任何罪恶都能变得合理,任何黑暗都能找到光明的影子。 总之,由于辩证法宣称“事物都有两面性”,于是原本清晰的是非,被它搅成了混沌不清的泥沼。没有对错,只有“发展的阶段”;没有责任,只有“历史的辩证运动”。 ——这不是哲学,是一种高级的愚民术。 你若质疑?他们会说你“形而上学、不够辩证”。你要讨论?他们直接把你打成“非主流思想”。这是一个自我封闭、自我洗白的体系,一旦接受了前提,你就再也走不出来。 可笑的是,中国学校禁讲逻辑学,却强推辩证法教育,从小学灌输,大学背诵,连考公务员都要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你以为这是为了培养你的哲学素养?别天真了——它是为了让你更顺从、更听话、更不会质疑权力。 真正的思考从来不靠这种“自圆其说”的诡辩术。辩证法不是通向真理的钥匙,而是让你放弃判断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