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

1周前
李国庆再婚,配偶是德国之声停薪留职员工张丹红。哈哈哈,简直了。(请大家在评论区用一句话总结) 2008年,时任德国之声中文部副主任的张丹红在德国电视台为中共洗地:中国在过去30年使4亿中国人脱贫,这是对人权最大的贡献。 2008年,无数人因为北京奥运被强拆、被抓黑监狱、胡佳被判刑、刘晓波被捕、高智晟被抓和被酷刑、藏人、维吾尔人被高压统治……。 后来张丹红的言论在全世界范围引发批评,她被调到德国之声其他部门,强调一下,她从未被开除,是中共或五毛引导舆论,称「德国打压言论自由,开除了张丹红」。 2010年我到德国之声工作,2014年8月被德国之声开除,其中的理由之一就是我攻击同事,所谓的攻击,就是因为我在推特上批评为中共洗地的专栏作者泽林以及张丹红。 2014年11月,科隆大学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活动。有很多德国汉学家和中国教授与会,主持人是特里尔大学教授梁镛,他也是孔子学院在德国的重要负责人。 遇到这样的机会,我当然毫不客气,讲了中共在海外的媒体渗透,直接指出孔子学院根本不是文化交流机构,是帮助中共收集情报及做统战的机构,我记得梁镛脸都白了。 后来在提问环节,有可能是喜欢舔共得到梁镛授意或是那种「有用的白痴」德国汉学家就向我提出问题:2008年,张丹红的言论是否属于言论自由范畴。 我直接答他:当前的中共与当年的希特勒政权是同样的性质,如果一个人讴歌希特勒,你觉得这是不是言论自由。 在德国,所有美化希特勒的言论都是违法行为。所以我的回答让提问者直接闭嘴。 感谢当时勇敢邀请我与会并做主讲的那位德国科隆大学教授。他也许只是为了平衡观点,但在亲共浓度相当高的德国汉学界,这已经很有勇气了。 张丹红在微博上很有名,与那些知名的五毛一唱一和,我都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一些入籍德国的华人,还是德国之声员工,可以突破《德国之声法》的约束,落力为中共吆喝。 再后来听说她带着与前夫生的女儿,回到北京。不是离职,是停薪留职。
感谢大家在RightsCon2025的最后一小时与我们相聚于台北。作为“中国人权”的执行主任和长期人权活动家,我认为中国最重要的人权战场就在线上——在网络空间。从人脸识别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审查和监控系统之一,将尖端技术武器化以维持控制。尽管中共进行高科技镇压,但网络空间的抵抗仍然强劲。人们继续寻找创造性和勇敢的方式来绕过审查,分享信息并挑战威权控制。他们的坚持确保了自由和真相的斗争继续存在,为超越压迫的未来带来希望。 在 ChatGPT 及其他生成式 AI 工具出现之前,最先进的 AI 应用领域是人脸识别,而中国正是这一领域的先驱。中国政府将 AI 驱动的人脸识别技术整合进监控网络,广泛用于新疆,以追踪和控制维吾尔族群。第一次大规模人工智能驱动的审查活动发生在2017年,当时刘晓波的形象在他去世后被系统性地从中国网络空间抹去。 如今,中共正在加速推进 AI 监控镇压。DeepSeek AI 的迅速崛起便表明了中国对未来技术控制权的坚定意图,其影响令人担忧。最近,OpenAI 发现了一款中国 AI 监控工具,该工具专门用于监测并标记全球社交媒体上的反中共言论。同时,DeepSeek 已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 AI 应用,吸引了数百万用户,使中共的审查、监控和信息操控能力扩展至全球。 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数字极权,我仍然被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深深鼓舞。2022 年的“白纸运动”展现了自由网络空间在境外如何激发境内的现实抗争。抗议者借助防火长城之外的数字空间,迫使中共放弃严苛的清零政策。年轻人及首次参与行动的公民采用创新战术——通过 AirDrop 共享信息,在电子游戏中嵌入抗议讯息,并向境外有影响力的账号投递实时动态,再由这些账号回传信息至国内。这种信息回流的模式证明了:只要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无论审查如何严密,都无法彻底抹杀反抗的意志。 中共深知这一威胁。为了遏制微信上的病毒式动员,它对群聊规模设定了严格限制,以降低异见传播的速度。然而,近期,一群开发者创建了一款独立消息应用——VeryReal,该应用支持 10,000 人群聊及大规模视频通话,最终却因其“社会动员能力”而遭中国政府封禁。尽管如此,这一概念依然展现了技术如何被用来对抗数字极权。VeryRealAI 在短时间内便迅速吸引了 100 万用户,其中大多数来自中国本土,这清楚地表明,尽管中共竭力掌控网络话语,仍有大量人群渴望一个不受审查的数字空间。 近期事件更进一步凸显了这种数字回流的影响力。上个月,陕西蒲城爆发抗议,起因是一名 17 岁学生离奇身亡。尽管当局实施严密审查,市民们依然涌入社交媒体发布信息,以海量内容淹没审查机制。抗议者,尤其是年长女性,巧妙地利用方言规避 AI 关键词过滤,成功让信息突破封锁——最终逃出中国防火墙,并由境外人士回传至国内,进一步放大影响力。 自由网络空间中的关键行动者之一是“李老师”,他是一名独立中国记者,其在线平台已成为未受审查新闻的重要来源。近期,他揭露了学校强迫学生超时学习的现象,为受害者提供了举报渠道,并成功促使地方政府调整政策。他的工作表明,仍有数百万中国人渴望获取真相,并愿意为此而努力。 去年,“中国人权”与“李老师”联合发布的一条六四纪念推文,在单条推文上的浏览量达 300 万,全系列推文总浏览量更突破 1000 万。这些数字证明了国际关注如何能够冲击中共的审查体系。当中国人看到外界的关注与支持,他们的抗争意志也随之增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继续创新——开发新策略,利用一切可用工具,建立可持续且有效的反抗体系。今天,我们将听取一些我有幸与之共事的最具创造力和勇气的活动家的发言。我希望这场讨论能够让我们充满能量,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可能边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