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生成式人工智能
关注
中国民主转型研究所(ICDT)
2周前
《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二季 专论 莎拉·克雷普斯、道格·克里纳:人工智能如何威胁民主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炸性崛起,已经在深刻改变新闻、金融和医疗,但它也可能对政治产生扰乱性影响。比如,向聊天机器人咨询如何应对复杂的官僚体系,或请求其协助撰写给民选官员......
#AI乱象:失真、隐私泄露与信任危机· 86 条信息
#人工智能
#民主
#政治影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技术变革
#社会影响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央视新闻客户端
1个月前
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四分之一工作岗位或受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
国际劳工组织20日发布一份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就业的报告表示,全球四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可能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
#国际劳工组织
#生成式人工智能
#工作岗位
#影响
分享
评论 0
0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
2个月前
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
#生成式人工智能
#网信办
#AI备案
分享
评论 0
0
宝玉
3个月前
问:什么是 RAG? RAG(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是一种结合了信息检索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通俗地讲,它先通过检索,从数据库或互联网等外部知识源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再利用生成模型(如GPT)基于这些内容生成答案。这种方式让模型不仅依靠训练时学习到的知识,还能实时获取最新信息,从而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问AI:“2025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普通生成模型可能无法回答,因为训练数据仅截至2023年。但使用RAG技术,AI会先去检索最新的网络或知识库内容,确认“2025年奥运会将在巴黎举行”,然后再生成具体回答。这种技术让AI变得更可靠、更具实时性。 RAG的核心优势在于既能发挥生成模型灵活表达的能力,又能利用检索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适用于问答系统、客服机器人、知识助手等场景,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RAG
#检索增强生成
#信息检索
#生成式人工智能
#GPT
#生成模型
#外部知识源
#实时获取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人权-Human Rights in China
4个月前
感谢大家在RightsCon2025的最后一小时与我们相聚于台北。作为“中国人权”的执行主任和长期人权活动家,我认为中国最重要的人权战场就在线上——在网络空间。从人脸识别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审查和监控系统之一,将尖端技术武器化以维持控制。尽管中共进行高科技镇压,但网络空间的抵抗仍然强劲。人们继续寻找创造性和勇敢的方式来绕过审查,分享信息并挑战威权控制。他们的坚持确保了自由和真相的斗争继续存在,为超越压迫的未来带来希望。 在 ChatGPT 及其他生成式 AI 工具出现之前,最先进的 AI 应用领域是人脸识别,而中国正是这一领域的先驱。中国政府将 AI 驱动的人脸识别技术整合进监控网络,广泛用于新疆,以追踪和控制维吾尔族群。第一次大规模人工智能驱动的审查活动发生在2017年,当时刘晓波的形象在他去世后被系统性地从中国网络空间抹去。 如今,中共正在加速推进 AI 监控镇压。DeepSeek AI 的迅速崛起便表明了中国对未来技术控制权的坚定意图,其影响令人担忧。最近,OpenAI 发现了一款中国 AI 监控工具,该工具专门用于监测并标记全球社交媒体上的反中共言论。同时,DeepSeek 已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 AI 应用,吸引了数百万用户,使中共的审查、监控和信息操控能力扩展至全球。 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数字极权,我仍然被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深深鼓舞。2022 年的“白纸运动”展现了自由网络空间在境外如何激发境内的现实抗争。抗议者借助防火长城之外的数字空间,迫使中共放弃严苛的清零政策。年轻人及首次参与行动的公民采用创新战术——通过 AirDrop 共享信息,在电子游戏中嵌入抗议讯息,并向境外有影响力的账号投递实时动态,再由这些账号回传信息至国内。这种信息回流的模式证明了:只要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无论审查如何严密,都无法彻底抹杀反抗的意志。 中共深知这一威胁。为了遏制微信上的病毒式动员,它对群聊规模设定了严格限制,以降低异见传播的速度。然而,近期,一群开发者创建了一款独立消息应用——VeryReal,该应用支持 10,000 人群聊及大规模视频通话,最终却因其“社会动员能力”而遭中国政府封禁。尽管如此,这一概念依然展现了技术如何被用来对抗数字极权。VeryRealAI 在短时间内便迅速吸引了 100 万用户,其中大多数来自中国本土,这清楚地表明,尽管中共竭力掌控网络话语,仍有大量人群渴望一个不受审查的数字空间。 近期事件更进一步凸显了这种数字回流的影响力。上个月,陕西蒲城爆发抗议,起因是一名 17 岁学生离奇身亡。尽管当局实施严密审查,市民们依然涌入社交媒体发布信息,以海量内容淹没审查机制。抗议者,尤其是年长女性,巧妙地利用方言规避 AI 关键词过滤,成功让信息突破封锁——最终逃出中国防火墙,并由境外人士回传至国内,进一步放大影响力。 自由网络空间中的关键行动者之一是“李老师”,他是一名独立中国记者,其在线平台已成为未受审查新闻的重要来源。近期,他揭露了学校强迫学生超时学习的现象,为受害者提供了举报渠道,并成功促使地方政府调整政策。他的工作表明,仍有数百万中国人渴望获取真相,并愿意为此而努力。 去年,“中国人权”与“李老师”联合发布的一条六四纪念推文,在单条推文上的浏览量达 300 万,全系列推文总浏览量更突破 1000 万。这些数字证明了国际关注如何能够冲击中共的审查体系。当中国人看到外界的关注与支持,他们的抗争意志也随之增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继续创新——开发新策略,利用一切可用工具,建立可持续且有效的反抗体系。今天,我们将听取一些我有幸与之共事的最具创造力和勇气的活动家的发言。我希望这场讨论能够让我们充满能量,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可能边界。 谢谢大家。
#RightsCon2025
#中国人权
#线上人权战场
#网络空间
#人脸识别
#生成式人工智能
#审查和监控系统
#高科技镇压
#信息绕过
#威权控制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央视网
4个月前
上海市新增6款已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截至2月22日,上海市新增6款已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累计已完成6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上海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备案
#新增服务
分享
评论 0
0
新华网-人民日报
4个月前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快速普及应用 赋能千行百业 便利千家万户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快速普及应用 赋能千行百业 便利千家万户-"如今,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百花齐放。"
#生成式人工智能
#普及应用
#千行百业
#赋能
#便利
分享
评论 0
0
Sam Altman
5个月前
twitter hype is out of control again. we are not gonna deploy AGI next month, nor have we built it. we have some very cool stuff for you but pls chill and cut your expectations 100x!
#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
#Twitter热潮
#技术预期
#科技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