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网络空间
关注
江河老于
2周前
古往今来 我们对现实一无所知,因为真理隐藏在深渊之中。 —— Democritus 现实存在于人类的头脑中,而不存在于其他任何地方。 —— George Orwell 网络空间正在殖民我们过去所认为的现实世界。 —— William Gibson Yves Tanguy
#真理
#现实
#网络空间
#意识
#哲学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新华网
2周前
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观察
汇聚网络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6月10日至11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大会期间,举办了开幕式、主论坛、14场分论坛等活动,与会嘉宾围绕网络文明建设热点话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发布了2025年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等一系列成果,生动展现了网络文明建设的新成效。
合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引发热议,AI与数字国乐交融· 21 条信息
#时代新风
#网络空间
#2025年
#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分享
评论 0
0
红网-经济日报
2周前
汇聚网络空间蓬勃正能量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侧记
合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引发热议,AI与数字国乐交融· 21 条信息
#网络文明
#2025年
#大会
#正能量
#网络空间
分享
评论 0
0
中工网-新华社
3周前
新华全媒+|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观察
新华全媒+|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观察
合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引发热议,AI与数字国乐交融· 21 条信息
#网络文明
#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网络空间
#时代新风
#2025年
分享
评论 0
0
红网-环球网
3周前
中国网络文明论坛|良法善治,构建清朗有序网络空间
#中国网络文明论坛
#良法善治
#网络空间
#清朗
#依法治网
分享
评论 0
0
红网-环球网
3周前
让文明新风尚在网络空间更加充盈
#文明
#网络空间
#新风尚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
3周前
点亮文明之光,让正能量成为网络空间主旋律
#文明之光
#正能量
#网络空间
#社会变革
#精神文明建设
分享
评论 0
0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
3周前
中新网评:点亮文明之光,让正能量成为网络空间主旋律
#文明之光
#正能量
#网络空间
#主旋律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
1个月前
共建中拉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多国部长这样说
#中拉关系
#网络空间
#命运共同体
分享
评论 0
0
张平
3个月前
家庭私事,无论有多大,只要不涉及严重犯罪,就应该尽量在家庭内部解决,解决不了可以找律师谈判,再不行上法院打官司,闹到网络空间来是个什么意思?
#家庭私事
#法律纠纷
#网络空间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人权-Human Rights in China
4个月前
感谢大家在RightsCon2025的最后一小时与我们相聚于台北。作为“中国人权”的执行主任和长期人权活动家,我认为中国最重要的人权战场就在线上——在网络空间。从人脸识别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审查和监控系统之一,将尖端技术武器化以维持控制。尽管中共进行高科技镇压,但网络空间的抵抗仍然强劲。人们继续寻找创造性和勇敢的方式来绕过审查,分享信息并挑战威权控制。他们的坚持确保了自由和真相的斗争继续存在,为超越压迫的未来带来希望。 在 ChatGPT 及其他生成式 AI 工具出现之前,最先进的 AI 应用领域是人脸识别,而中国正是这一领域的先驱。中国政府将 AI 驱动的人脸识别技术整合进监控网络,广泛用于新疆,以追踪和控制维吾尔族群。第一次大规模人工智能驱动的审查活动发生在2017年,当时刘晓波的形象在他去世后被系统性地从中国网络空间抹去。 如今,中共正在加速推进 AI 监控镇压。DeepSeek AI 的迅速崛起便表明了中国对未来技术控制权的坚定意图,其影响令人担忧。最近,OpenAI 发现了一款中国 AI 监控工具,该工具专门用于监测并标记全球社交媒体上的反中共言论。同时,DeepSeek 已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 AI 应用,吸引了数百万用户,使中共的审查、监控和信息操控能力扩展至全球。 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数字极权,我仍然被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深深鼓舞。2022 年的“白纸运动”展现了自由网络空间在境外如何激发境内的现实抗争。抗议者借助防火长城之外的数字空间,迫使中共放弃严苛的清零政策。年轻人及首次参与行动的公民采用创新战术——通过 AirDrop 共享信息,在电子游戏中嵌入抗议讯息,并向境外有影响力的账号投递实时动态,再由这些账号回传信息至国内。这种信息回流的模式证明了:只要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无论审查如何严密,都无法彻底抹杀反抗的意志。 中共深知这一威胁。为了遏制微信上的病毒式动员,它对群聊规模设定了严格限制,以降低异见传播的速度。然而,近期,一群开发者创建了一款独立消息应用——VeryReal,该应用支持 10,000 人群聊及大规模视频通话,最终却因其“社会动员能力”而遭中国政府封禁。尽管如此,这一概念依然展现了技术如何被用来对抗数字极权。VeryRealAI 在短时间内便迅速吸引了 100 万用户,其中大多数来自中国本土,这清楚地表明,尽管中共竭力掌控网络话语,仍有大量人群渴望一个不受审查的数字空间。 近期事件更进一步凸显了这种数字回流的影响力。上个月,陕西蒲城爆发抗议,起因是一名 17 岁学生离奇身亡。尽管当局实施严密审查,市民们依然涌入社交媒体发布信息,以海量内容淹没审查机制。抗议者,尤其是年长女性,巧妙地利用方言规避 AI 关键词过滤,成功让信息突破封锁——最终逃出中国防火墙,并由境外人士回传至国内,进一步放大影响力。 自由网络空间中的关键行动者之一是“李老师”,他是一名独立中国记者,其在线平台已成为未受审查新闻的重要来源。近期,他揭露了学校强迫学生超时学习的现象,为受害者提供了举报渠道,并成功促使地方政府调整政策。他的工作表明,仍有数百万中国人渴望获取真相,并愿意为此而努力。 去年,“中国人权”与“李老师”联合发布的一条六四纪念推文,在单条推文上的浏览量达 300 万,全系列推文总浏览量更突破 1000 万。这些数字证明了国际关注如何能够冲击中共的审查体系。当中国人看到外界的关注与支持,他们的抗争意志也随之增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继续创新——开发新策略,利用一切可用工具,建立可持续且有效的反抗体系。今天,我们将听取一些我有幸与之共事的最具创造力和勇气的活动家的发言。我希望这场讨论能够让我们充满能量,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可能边界。 谢谢大家。
#RightsCon2025
#中国人权
#线上人权战场
#网络空间
#人脸识别
#生成式人工智能
#审查和监控系统
#高科技镇压
#信息绕过
#威权控制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