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天安门广场
关注
德潤傳媒
1周前
日前,抖音博主“北漂拍客小宁”发布视频,展示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一盏华灯,安装了多个摄像头,并表示“充满了安全感。评论区无数网友则在用点赞表情👍刷SB。
#抖音
#北漂拍客小宁
#天安门广场
#摄像头
#安全感
#网友评论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1周前
6月17日,有抖音博主发布了一条关于天安门广场上的监控摄像头的视频,底下全都是用👍拼成SB的评论和反讽之语。
#抖音
#天安门广场
#监控摄像头
#网络评论
分享
评论 0
0
周锋锁 Fengsuo Zhou
2周前
这是六四早晨8点左右,地点是西单附近,这群坦克就是此前6点从天安门广场到六部口追杀碾压学生的,愤怒的北京民众在此用用血肉之躯和共匪军对峙,高喊“法西斯”,遭到追打和枪击,反反复复。为了恐吓市民,共匪军抓住一个抗议者在坦克前下跪。愤怒的人群把一个死亡的士兵吊起在公交车上,作为回应。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六四事件
#天安门广场
#西单
#坦克对峙
#北京抗议
#共匪军
#法西斯
#学生碾压
#市民恐吓
分享
评论 0
0
Lisa Xin 子涵
2周前
💐 这个父亲节,神韵舞蹈演员Lee和Grace Rubacek分享了艺术背后那份沉默的力量。 鲜为人知的是:他们的父母曾在1999年中共对法轮大法发起暴力镇压后,前往天安门广场和平举起“真善忍”的横幅(右上图)。 2001年,妈妈Kay在中国被关押了23小时。 2002年,面对越来越多酷刑和死亡的报道,爸爸David也前往了中国——他遭到殴打并被拘留了23小时。 今天,Lee和Grace在神韵艺术团的舞台上,延续着同样的精神—— 他们用中国古典舞的艺术,传递父母们曾经捍卫的真相!💖💪 #父亲节 #神韵 #法轮大法 #艺术 #信仰 #真相
#父亲节
#神韵舞蹈
#艺术
#法轮大法
#镇压
#天安门广场
#酷刑
#殴打
#拘留
分享
评论 0
0
加拿大国际广播
3周前
【对话】周锋锁:六四依然在以不同形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 周锋锁:它(六四事件)力量非常非常大, 因为它生死攸关, 它越了所有其他事情在我生命里的重要性。 那个时候, 我没有想到, 从那一刻, 我的一生会因为天安门广场, 因为那个时候发生的一切, 确定了轨迹。
勿忘六四:36年后对历史真相的追问与反思· 49 条信息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六四事件
#天安门广场
#周锋锁
#历史影响
分享
评论 0
0
郭宝胜 Baosheng Guo
3周前
记者:川普对你下达了什么具体指令对付首都的抗议者? 前国防部长:用枪射击抗议者! 记者:什么样的政府曾经用枪射击抗议者? 前国防部长:专制政权,如中国政权在天安门广场所干的!
#川普
#抗议者
#首都
#用枪射击
#前国防部长
#专制政权
#中国
#天安门广场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周前
1989 年 5 月 23 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抗议者游行 Proteste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all age groups march for democracy in the streets of Beijing near Tiananmen Square, May 23, 1989. (AP Photo/Jim Palmer)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天安门广场
#1989年抗议
#民主游行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周前
1989年5月17日,星期三,北京青年乘坐汽车游行至天安门广场,参加集会。 Beijing youths ride atop a car as they parade to Tiananmen Square for a freedom rally, Wednesday, May 17, 1989 in Beijing. (AP Photo/Sadayuki Mikami)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天安门广场
#游行
#集会
#北京
#政治运动
#1989年
#民主
#自由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周前
1989年5月18日星期四,北京,示威者来到天安门广场支持学生绝食抗议。 Enthusiastic demonstrators are cheered by bystanders as they arrive at Tiananmen Square to show support for the student hunger strike, Thursday, May 18, 1989, Beijing, China. (AP Photo/Sadayuki Mikami)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天安门广场
#学生绝食抗议
#示威者
#1989年北京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周前
1989年6月6日,抗议被镇压后,北京街头的居民和士兵。 摄影:刘香成/Associated Press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1989年抗议
#北京事件
#天安门广场
分享
评论 0
0
花花呗
3周前
完整的天安门广场大屠杀“坦克人”照片,比裁剪版更强大。
#天安门广场
#坦克人
#历史事件
#大屠杀
分享
评论 0
0
LT 視界
3周前
六四事件36週年了。有關這段歷史,不同價值觀的人有不同看法。但是,有一點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中共動用軍隊血腥鎮壓了平民抗議。即使當年作惡者,也害怕面對這一事實,鄧小平的子女紛紛否認開槍命令是鄧小平做出、李鵬否認參與鎮壓決策。作惡者的推責,本質是畏罪,敢做不敢當。
#六四事件
#天安门广场
#军队镇压
#历史真相
#中共
#平民抗议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3周前
🔥 1989.6.4 期间, 一對 中國年轻男女 為了躲避 坦克車的殺戮……
#六四事件
#天安门广场
#坦克人
#民主运动
#1989年
分享
评论 0
0
《议报》
3周前
【译丛】中国为何没有再发生天安门运动 EndCcp#Victory2025今天,6月4日,是天安门广场屠杀事件36周年纪念日——一个既充满悲剧又充满希望的时刻。然而,尽管许多中国人为争取民主展现出了勇气,也得到了国际支持者的声援,但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运动。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天安门广场
#民主运动
#国际支持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周前
坦克从长安街驶向北京天安门广场。 Tanks roll down Chang An Boulevarde, en route to Tiananmen Square in Beijing. (ABC News)
#长安街
#天安门广场
#坦克
#北京
#历史事件
#政治
#军事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3周前
🔥89年6月3日 華視晚間新聞‼️
#1989年
#六四事件
#天安门广场
#中国历史
#民主运动
#华视新闻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4周前
六四事件,即1989年6月4日前后发生在北京及其他中国城市的学生和市民运动及其后续的镇压,是一段复杂且敏感的历史事件。以下是从多个角度进行的客观分析: 背景 社会环境:1980年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腐败加剧、社会不公等问题。许多人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的期望增加。 学生运动:1989年4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去世,他因支持政治改革和开明政策而受到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尊敬。他的逝世引发了悼念活动,逐渐演变为要求民主、反腐败、新闻自由和政治改革的抗议活动。抗议者主要聚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与者包括学生、工人、市民等。 事件经过 抗议发展:4月中旬,学生开始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提出“反官倒(反对官商勾结)”“反腐败”“民主改革”等诉求。抗议活动持续数周,规模扩大,全国多地出现类似示威。 政府反应:中国政府内部对如何处理抗议存在分歧。部分领导人主张对话,但强硬派占上风。5月20日,北京宣布戒严,军队被调入。 6月3-4日镇压:1989年6月3日晚至6月4日凌晨,军队进入北京,使用武力清场。部队动用了坦克、装甲车和实弹,驱散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地区的抗议者。冲突导致大量伤亡。 伤亡与争议 伤亡数字:官方未公布确切伤亡人数。官方称约200名平民和数十名士兵死亡,但国际人权组织、目击者和西方媒体估计,死亡人数可能在数百至数千人之间,受伤者更多。具体的数字因信息封锁和不同来源的立场差异而难以确认。 镇压性质:中国政府称此次行动为平息“反革命暴乱”,认为抗议活动威胁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批评者则认为,政府对和平示威者使用过度武力,违反了基本人权。 后果 国内影响:事件后,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政治活动的控制,收紧了言论自由和新闻审查。许多抗议者被逮捕、监禁或流亡海外。官方对六四事件的讨论被严格限制,相关内容在中国大陆的教科书和媒体中几乎不被提及。 国际反应:西方国家谴责中国的武力镇压,部分国家实施了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的关注增加,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外关系逐渐恢复。 长期效应:经济改革继续推进,中国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实现了高速发展,但政治体制改革停滞,民主化进程受阻。 不同视角 中国官方立场:认为抗议活动是动乱,威胁国家稳定,镇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措施,强调随后的经济发展证明了政策的正确性。 抗议者及支持者:认为这是一场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正义运动,镇压是残暴的,呼吁政府承认错误、公布真相并进行问责。 中立观察:一些学者指出,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矛盾,既有对改革的合理诉求,也有政府对稳定失控的担忧。武力清场的决定备受争议,但背景复杂,需考虑时代局限性。 结论 六四事件是一场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事件,涉及社会、政治和人权的多个层面。其评价因立场不同而存在巨大分歧:一方强调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性,另一方聚焦于人权和民主的缺失。由于信息受限和官方审查,事件的完整真相仍未明朗。客观理解这一事件,需要综合考虑历史背景、当事各方的动机以及后续影响,同时尊重不同观点的存在。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六四事件
#天安门广场
#学生运动
#政治改革
#民主化
#改革开放
分享
评论 0
0
美国驻华使领馆 U.S. Mission to China
4周前
天安门广场屠杀事件36周年纪念日 马尔科·卢比奥国务卿 1989年春,数万名学生聚集在北京最大的公共广场,悼念一位试图引导中国走向更加开放及民主的体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他们的行动激发了一场全国性的运动。中国首都及全国各地的数十万普通民众连续数周走上街头,通过倡导民主、人权以及制止腐败横行来行使他们的表达自由与和平集会的自由。中国共产党对此予以残酷镇压,调动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汇集在北京街头和天安门广场的手无寸铁的平民开枪,企图扑灭他们的民主诉求。 中国共产党竭力掩盖事实,但世界永远不会忘记。今天,我们缅怀那些在力争行使他们的基本自由时被杀害的中国民众,以及那些因寻求对1989年6月4日事件追责并伸张正义而继续遭受迫害的人们。他们在面对必然的危险时所展现的勇气提醒我们,自由、民主和自治的原则不仅仅是美国的原则。它们是全人类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无法抹杀的。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天安门广场
#1989年
#民主运动
#人权
#中国共产党
#人民解放军
#镇压
#马尔科·卢比奥
分享
评论 0
0
美国驻华使领馆 U.S. Mission to China
4周前
我们记得36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广场的残酷镇压行径,并缅怀在那一天被杀害及监禁的无辜民众的勇气。自由、民主和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无法抹杀的人类原则。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中国共产党
#天安门广场
#残酷镇压
#缅怀
#自由
#民主
#自治
#人类原则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4周前
2009年6月4日凌晨,北京天安门广场入口处,一名警察(在帘子后)正在检查护照。6月4日是1989年天安门广场军事镇压20周年纪念日,当局已将该地区的安保级别提升至最高,并禁止西方记者进入。 EPA/OLIVER WEIKEN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1989年天安门事件
#天安门广场
#周年纪念
#安全警戒
#西方记者
分享
评论 0
0
傅志彬Fu Zhibin
4周前
36年前的今夜我正在天津南开与两位同学喝酒,与他们讲述我在天安门广场的所见所闻。第二天一觉醒来,满校园已是群情激愤。三十六年后特写此文纪念那血腥一夜!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六四事件
#纪念
#天安门广场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1个月前
👍 加拿大记者 Arthur Kent 于6月3日晚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广场实地拍摄,剪辑的纪录片“六月黑夜”! 👉 此片获得艾美奖。他记录了最真实的天安门广场6.5中共血醒镇压学生的场面!
#加拿大记者
#Arthur Kent
#纪录片
#六月黑夜
#艾美奖
#天安门广场
#血醒镇压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1个月前
🔥 1989年4月25日,大批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悼念4月15日逝世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六四事件打开序幕。至今,「六四」在中国内地仍是禁语‼️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六四事件
#胡耀邦
#天安门广场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个月前
陈达钲“黄雀行动”营救六四民运人士 “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陈达钲说。“但是当时参加救济行动的人还记得我,我们救过的人也有一些每年向我表示感谢。” 如今,70岁的陈达钲靠收取几处房产的租金和帮助朋友打理生意度日。但是在1989年,当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抗议运动遭到军队镇压时,他帮助建立了一条 通往自由的秘密生命线。 根据关于该次行动的历史资料和他自己的讲述,陈达钲带领的一群香港走私贩,驾船在午夜时深入中国南部的孤立水道,以暗号传递的消息,还交出巨额的贿赂,将130多名受到官方通缉的学生、学者和官员偷运出了中国。陈达钲说,他和他的手下像中国古典小说里不服管束的孙悟空一样,用计谋打败了“天军”。 “一只猴子不算什么,但是一群猴子就了不得了,”陈达钲说。“我们就像一群猴子做到了谁做梦也没想过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帮助了那些最大的‘黑手’从大陆逃了出来。”北京政府将1989年时,受到官方最严厉谴责的异见人士称作“幕后黑手”。 陈达钲否认自己是香港“三合会”旗下帮会的成员,但是他说他熟悉帮会的行事风格,而且这些帮会也曾在天安门抗议遭到镇压后,帮助因政治逃亡的人士。 1989年时,香港还是英国殖民地。与许多香港居民一样,陈达钲也对共产党领导人派兵到抗议学生占领的天安门广场清场,射杀平民实施戒严的做法感到震惊。陈达钲说,由于愤怒,他病倒了,他还给自己最小的儿子剃了光头表达愤慨。他解释道,“我在做生意,所以不能给自己剃光头。” 他说,他对学生的同情来自对腐败的愤怒,以及他之前在中国内地生活的愤懑。1944年,陈达钲出生在毗邻香港的广东省。他说,由于父母遭到政治迫害,他的童年受到了很大影响。他的父母因为商人背景而被划为“阶级敌人”。在13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六哥”的称呼正是来源与此。他说他们家基本要靠最年长的哥哥养活。 十几岁时,陈达钲在一所职业学校学习电气工程,后来在一家印制毛泽东作品的印刷厂工作。由于中国官员拒绝撤销对他的政治指控,他于1972年逃离内地,游到了香港。 随着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外开放,他做起了走私生意。他乘船溜到内地赚钱,将便携计算器、廉价珠宝、酒,甚至汽车从货船转移到快艇上,快艇能够逃脱香港警方和内地巡逻队的追捕。他给予内地边防人员大量贿赂,这有助于他做生意。他说,“我非常成功,因为我很小心。” 在1989年6月4日抗议运动遭到镇压后,陈达钲的手腕和关系对抗议者极有价值。 1989年 6月中旬,香港的一群活动人士邀请陈达钲来到一家酒店,寻求他的帮助。参与营救行动的杂志编辑刘达文(Lau Tan Man)透露,他们当时已经与一名三合会老大进行过接触,但后者要价过高。由于陈达钲对共产党心怀怨恨,他似乎是一个更稳妥的选择。 陈达钲表示,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他说,“如果你想得太多了的话,你就不会做。” 陈达钲与合作伙伴制定了一个计划,其中包括首选的逃生路线、暗号、联络点、伪装、假身份证,以及贿赂内地官员和守卫的钱。在众多运动同情者的帮助下,逃亡者辗转抵达广东,沿途藏匿在同情者的家中,或工厂和仓库里。陈达钲及同伴则派快艇前去接应。 逃亡者和走私贩靠暗号,以及比对撕去一半的照片来分辨彼此。但陈达钲表示,行贿也是必需的,这样才能确保边境巡逻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船能够悄悄驶入驶出。 但这项工作仍然非常危险。陈达钲的两名手下和一名逃亡的学生在一起海难中丧生。陈达钲表示,他自己跑过两趟。他的团队大约有10人,他们跑了几十趟,他则负责开展组织与计划工作。 走私贩做出的最为大胆的举措是,通过货船偷偷将陈一谘带离海南岛。陈一谘曾是被罢黜的共产党领导人赵紫阳的助手。陈达钲称,当时一名水手带着装有子弹的手枪,坐在陈一谘躲藏的舱口保护他。 此次营救行动后来被称为“黄雀行动”,源自中国古时的谚语。1989年晚些时候,中国警察利用两名被通缉知识分子的虚假信息,诱捕了陈达钲的两名手下,营救行动有所放缓。陈达钲于1990年前往北京,并达成一项协议,当局释放上述两人。作为交换,陈达钲承诺不再帮助逃亡者。 刘达文表示,其他走私贩和组织者继续开展营救工作,但由于安全措施的加强,行动慢了许多。 自此之后,一些组织者指责陈达钲投靠中国当局,或夸大了他在此次行动中的作用。陈达钲对此不以为然。 “我必须保证我的两个兄弟能获得自由,”他说。“如果你对自己的人不忠实,那做什么还有什么意义呢?” ---储百亮 《纽约时报》记者 图:陈达钲在他位于香港的办公室说,“我们就像一群猴子,做到了谁做梦也没想过能做到的事情。”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黄雀行动
#六四事件
#民运人士营救
#陈达钲
#香港
#天安门广场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个月前
忆父亲赵紫阳不忍镇压 赵二军:不相信可恢复名誉 赵二军近年常在北京和广州居住,与他相约在广州的一间餐厅访问,他侃侃而谈,但婉拒录影。赵紫阳曾在文革前后两次担任广东省委书记,赵二军在广州长大,曾任海军飞行员,说得一口流利广东话,访问时国粤语夹杂。八九民运期间,他在海南工作,不时回北 京了解局势,也曾到天安门广场拍照。 拒做用军队镇压学生的总书记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学生和市民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后发展成反官倒、反贪腐和争取自由民主的运动。《人民日报》在4月26日、赵紫阳外访朝鲜(北韩)期间发表社论,将民运定性为动乱。赵紫阳回国后希望为学运降温,但并不成功,更指邓小平仍为党的最高决策人。据其回忆录《改革历程》,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5月17日决定戒严,赵当时在想「不能让自己成为动用军队镇压学生的总书记」。 三十年前的5月19日凌晨近5时,赵紫阳在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后来当上总理的温家宝陪同下,到天安门广场探望已绝食近七天的学生。他拿着扩音器说:「同学们,我们来得太晚了。对不起同学们了。你们说我们、批评我们,都是应该的。」同日晚上,李鹏在首都党政军干部大会宣布北京5月20日起戒严。 赵紫阳曾自言自语「还来得及」 当时身在北京的赵二军说,戒严后「父亲自言自语,说了几次『还来得及,还来得及』」。5月24日离京前夜,他在中南海住处看到戒严部队拿着铁桩通过隧道前往人民大会堂,「那时父亲还抱有一线希望,希望邓小平回心转意,但想不到最后悲剧还是发生了。」 六四开枪镇压后,赵紫阳被指「分裂党」和「支持动乱」,被革职审查三年,但找不出任何勾结、串连的证据,事件不了了之,但他被软禁至2005年1月17日逝世,终年85岁。回顾赵紫阳的功过,赵二军说子女只会认为父母伟大,应留代历史和人民评价。 监控赵家愈趋严密「250份盒饭,是纳税人多少钱」 每年赵紫阳忌日、清明、六四,赵家都被严密监控,「今年清明节上百个公安在门口,保母不敢外出,吃饭都成问题。她问监控的人能不能去拿盒饭,去派出所拿,里面的人说有250份盒饭。一日三餐,是多少纳税人的钱?」今年清明后第四日,监控人员才全部撤走。 上世纪八十年代,赵紫阳主政,赵二军说那是中国政治最宽松、最开放自由的时候,没有学生和市民认为政府会开枪,「当时政治(气氛)宽松,大家敢说话,老百姓上街游行,就像香港回归后市民上街反对23条立法,但现在就更难,因为香港逐渐向大陆的机制转换,对自由的压力更大了。」赵二军说赵紫阳本能上觉得国家的体制有问题,「我父亲没有完全否定共产党,认为中国共产党要重新取得合法性,要有一个竞争的过程,在自由开放的过程中维持合法。比较世界这么多种制度,美国模式的自由民主政制还是符合多数人的利益。」 八九官方论调回归「反革命暴乱」 赵二军:冇眼睇 六四成为中国政治改革的分水岭,赵二军说,六四前赵紫阳主张党政分开,但六四后中国又在各层级恢复强化党的领导,削弱民主和法治,政治体制改革走了回头路,「把最应该国有的教育、医疗推给市场,老百姓没有自由,不听话、有不同意见的干部就升不上去。现代到处都贴着『自由、民主、法治』的标语,但老百姓举牌要这些就不可以。」 官方对六四的评价,从「反革命暴乱」变成「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2008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钦定、新华社刊发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亦沿用此论调;但到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就重新定性为「反革命暴乱」。赵二军笑说少看这些报道:「冇眼睇!原本想淡化,但绕不过去,又恢复了吧。」 对于平反六四、恢复赵紫阳的名誉,赵二军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为什么胡耀邦和赵紫阳的待遇不一样,胡的问题是自由化,人民内部矛盾;赵紫阳是反对这个体制,他们觉得威胁政权合法性,是敌我矛盾。动用军队镇压老百姓是谁的责任、死难者怎么赔偿?所以(平反)是不可能的。」 骨灰安排与当局有共识但年内难成事 赵紫阳逝世后,骨灰一直存放家中,当局与家属就骨灰安放问题有不同意见,其遗孀梁伯琪2013年逝世后,二人的骨灰至今未能安放。赵二军透露,当局约两年前同意家属自己安排,双方亦商定地点,赵家今年已完成准备工作,「我们希望在今年,但估计很难,今年太多事了,是六四三十周年、建国七十周年、五四运动百周年,还是我父亲诞辰百周年。」 他说,当局最初要求安葬在八宝山,但家属不同意,「父亲被撤销一切职务,离世前只是普通党员,是老百姓,旁边埋葬谁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看了一些公墓,但组织不批准,还讲过一些规定,严格来说是违反人性的。」他认为当局害怕赵紫阳墓地会变成标志,「他们必须害怕,最后同意的地点也是容易控制的。」 ---香港01 图:2005年1月17日,赵紫阳逝世,终年85岁。当时赵家设灵,赵二军(右一)在场打点。(法新社)
#赵紫阳
#八九民运
#天安门广场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