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权力运作
关注
自由李亿freeliyi
3周前
第一次读《中县干部》是本科毕业后,纠结要不要考公务员时。 读了后,我就放弃了考入体制内的打算。 之前总分享书,这次不是书,而是北大博士冯军旗的论文。 25万字,读完像看了一部县城权力运行的纪录片。 冯军旗2008年去河南某县挂职两年,第一年当副乡长,第二年当县长助理,采访了161位副科级以上干部。 他把这个县化名"中县",意思是"县里的中国"。 读这篇论文最震撼的地方,是它把很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用数据和案例说清楚了。 晋升副科一般要8年,副科到正科约3年,正科到副处约7年,副处到正处约7年。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人完整的政治生涯。 更狠的是,一个干部现在的职位和年龄,大致就能看出他仕途的天花板在哪。 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冯军旗刚到乡里,接连两周被轮番接风,酒量只有一两的他吐了半个月。有人偷偷塞给他两盒"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说这是"官场必备良药"。 这不是段子,是真实记录。 论文里最让人坐不住的,是"政治家族"那部分。 县里一位主要领导说:"如果我妹妹在中县工作,不用我打招呼,她的工作和提拔都会处处受照顾,这是几千年来的政治传统"。 政治家族的大小,往往和核心人物的权力成正比——核心人物权力越大,家族内出的干部就越多。 冯军旗整理出这个县161个政治家族的关系网。 某个家族,核心人物当过县委组织部长、政协主席,他妹妹是副县长,妹夫是卫生局长,女婿是旅游局长,另一个女婿是市人民医院院长。 这不是个案,是普遍现象。 读到这些,你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位置永远轮不到你。 不是你不够努力,是游戏规则本来就不是为你设计的。 干部子女在教育上全力投入,县领导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有些家属甚至不上班去陪读,还有人高考移民去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 这些细节,冯军旗都记录下来了。 论文里还有个概念:政—党螺旋晋升模式,就是先在政府系统历练,再进入党委系统,然后螺旋上升。 为什么这样?因为党政分立的制度设计。 读完这篇论文,最大的感受不是愤怒,是理解了很多以前看不懂的事。 为什么有些人升得快,有些人一辈子原地踏步。 为什么基层公务员那么在意关系和人脉。 为什么县城里大家茶余饭后都在议论谁是谁的关系。 论文答辩时,专家于建嵘说这篇论文"道出了中国县乡政治的实情",导师郑也夫说"调查详尽而扎实"。 确实如此。 这不是书斋里的空谈,是实打实在一线摸爬滚打两年换来的。 冯军旗每次访谈前都会强调:这是为了写博士论文,会对人名地名化名处理。后来论文被媒体报道,他还为此承受了很大压力,向中县的干部道歉。 读这篇论文,你会看到一个真实的县城权力生态。 没有批判,没有歌颂,就是把它运行的逻辑展示出来。 中国有近2000个县,成千上万的体制内干部。 《中县干部》写的是一个县,但它揭示的规律,可能在很多地方都适用。 这就是为什么它值得读。 不是为了批评什么,而是为了理解中国基层权力是怎么运作的。 看懂了这套逻辑,你就能看懂很多事。
#中县干部
#政治家族
#官场生态
#权力运作
#基层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2个月前
国民教育产物,目的在于培养听话、守纪律的劳动力,而不是培养独立的创造者。教育强调知识和技能,故意忽视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真正理解金钱,就会触碰到权力、制度和资源分配的真相。掌权者和既得利益群体更希望多数人保持“稳定”与“可管理”,而不是人人都去追问财富和权力的本质。
#高考反思:名校情结下的教育之殇· 257 条信息
#国民教育
#劳动力
#权力运作
#稳定
#财富本质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如何收拾殘局和中共有關「六四」問題的決策內幕一直是中共的最高政治秘密,民間對事件真相追求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黨內文件不斷以各種渠道公布出來。 「六四」30週年之際,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最後的秘密——中共十三屆四中「六四」結論文檔》,公布關於「六四」事件的又一批黨內機密文件,展現 「六四」鎮壓後,中共「統一思想」的過程,揭露高層權力運作的機制。 「六四」軍隊開槍20天後,於6月23-24日召開的此次中央全會的主要議題是支持鄧小平的開槍決定,用中央全會的形式,撤銷趙紫陽的總書記職務, 強化 「4.26 社論」對「八九學運」的定性,並集體「學習」鄧小平關於「六四」事件的數個講話和時任總理李鵬關於撤消趙紫陽職務的報告。 數天前舉行的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元老講話和高官發言以機密文件的形式發給參會官員,在會議結束時全面回收以確保對外保密。 引人注目的是,在黨內資歷高於鄧小平的元老陳雲未出席會議,以書面的形式提交兩句話:「一、趙紫陽同志辜負了黨對他的期望。二、我同意中央對趙紫陽同志的處理」。陳雲並未明確表示支持鄧小平使用軍隊鎮壓的決定。 87歲的退休元帥徐向前說,學運的根本目的是「妄圖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一個反共反社會主義的、完全附庸於西方大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對於如何處理「敵人」,81歲的前軍人和國家副主席王震言辭最為激烈,如果「鎮壓反革命暴亂就此完結,我很不贊成」。似乎沒說過癮,王震又提交了一份書面講話(王震是唯一有兩份發言稿的人),細數具體措施:「該殺的殺,該判刑的判刑,勞改、勞教一大批……戴了帽子的,勞改勞教的,一律吊銷城鎮戶口,送到偏遠地區,強制勞動。」 王震強調,「這次我們的方針是,一個不放過,一個不擴大。否則,不足以顯示人民民主專政的威力。」 王震將趙紫陽重用或支持的改革派稱為「像(注:原文)林彪那樣的大小艦隊」。他說這些人「控制一大批輿論工具,到處搞政治性沙龍、演講和集會,甚至鑽進黨和國家的核心部門,佔居重要崗位」。 王震用語強硬,接連兩個四字詞語和一連串並列短語描述他認為的嚴峻形勢:「(他們)上下勾連,內外串通,長期以來進行思想的、輿論的、組織的凖備和精心策劃……發動利用社會上的流氓政治團伙和地主官僚、封建軍閥反動階級殘餘及社會渣滓,企圖以動亂直至暴亂,達到推翻中國共產黨(的目的)。」 針對「國外敵人」,宋平說:「美國多方插手,『美國之音』每天造謠、煽動,唯恐中國不亂。」王震逐個列出了他所認為的海外勢力如何影響學運:金錢收買、思想文化滲透、派遣特務、盜竊情報、製造謠言、挑起動亂、扶植內部敵對勢力等,「除了直接出兵,什麼都用上了」。 被鄧小平臨時授命,取代趙紫陽的江澤民, 以總書記的身份發言,借著對其上任起關鍵作用的《世界經濟導報》事件,指責趙紫陽「採取資產階級政客的態度」。 江澤民含糊了鄧小平和保守派之間的分歧,向鄧效忠,為自己在黨內權力之路獲得平衡。 他的講話文件中表示,「鄧小平同志等老一代革命家健在,一般的工作,我們絶不打擾他們, 但是遇到重大問題,我們還是可以隨時向小平同志請教,聽取其他老一輩革命家的意見」。 實質上已被軟禁的趙紫陽參加了政治局擴大會議,但沒有被安排發言。兩天的會議時間,主要請所有參加會議的黨內元老和中共最高官員逐一發言,表態批判。 鄧小平只在第二天出席。 據趙紫陽在其《改革歷程》一書中記錄,他堅持在最後進行自辯發言,發言時,與會者「面部緊張,急躁不安」。 正式表決時,據趙回憶,鄧小平說,「到會的人,不管是不是政治局成員,都有權參加表決」。 黨內元老李先念接著說,「這是李鵬給大家的權利(因為李鵬是會議主持人)」。 在趙紫陽看來,這些十分「滑稽」的程序卻意在「以勢壓人」。除趙之外,全體舉手贊成。這場看似合法,但實際無視《黨章》的會議,試圖使中共鎮壓八九學運合法化。 《最後的秘密》涵蓋的機密文件還包括因反對鎮壓而遭到撤職的政治局常委胡啟立,以及主管宣傳的芮杏文和統戰部部長閻明復。他們承認,在危機時執行了趙紫陽的指示。這暴露出黨內80年代對新聞與文藝自由的不同路線。但不少「六四」研究者認為,他們的認錯是迫不得已。 閻明復在講話中說,自己在「八九」學運期間經歷了從「比較清醒」到「嚴重模糊、矛盾重重」的過程。但5月19日戒嚴大會後,聽了彭真、楊尚昆、李鵬、喬石的談話,「特別是聽了傳達小平同志重要講話,才又重新有了比較清醒認識」。 「八九」學運期間,5月20日北京戒嚴前,中國的新聞工作者爭取到了極為短暫的新聞自由。在刊發黨內宣傳講話的間隙,得以客觀、公正地報道學運。 胡啟立的講話為此提供了事實依據。他說,「十二日,我按照紫陽同志的批示,向首都各大新聞單位主編傳達了他的講話」。他被迫承認,這次傳達是「向新聞界燒了一把火」,令「錯誤的輿論導向」出現。 芮杏文也表示,他向首都新聞單位負責人傳達了趙紫陽的批示,因而「給新聞單位負責人鬆了綁,使新聞宣傳決了口,輿論失控越來越嚴重,直至完全失控」。 文藝思想上,芮杏文提到趙紫陽與鄧小平的不同政策。他說,鄧小平的出發點是,「黨對文藝工作要按照文藝創作規律來管,不要亂管,不要亂干涉」。而趙紫陽則認為「少管、不管」。 ---六四「最後的秘密」 香港出版中共機密文件再揭權力內幕 魏安 斯影 Role,BBC中文
#六四事件
#中共决策
#政治秘密
#民间追求
#党内文件
#高层权力
#香港新世紀出版社
#机密文件
#统思想
#权力运作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人研究院
9个月前
中共的政治文化完全继承自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传统,而非马列主义。中国人通过关系网络来运作权力,而不是依据马列主义。那些声称中共是马列外来政权的人,显然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政治运作。他们既没有真正观察过中国官场,也没有接触过中共高官,更不了解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些人只是学了一点西方政治学的皮毛,就在自媒体上卖弄学问,鹦鹉学舌,令人贻笑大方。
#中共政治
#中国政治传统
#马列主义
#权力运作
#西方政治学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