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韵和
3周前
x-朱韵和
朱韵和
3周前
朱韵和
3周前
朱韵和
3周前
北大啊!北大! 至于北大,那更是心中永远的痛,也永远的恨。不过“北大”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校。只能心情复杂地“啊!北大啊!北大!” 1949年毛进京后,到过清华好多次,一次也没有去过北大。 1949年4月30日,北大邀请他参加五四纪念会,毛拒绝了。他说:“感谢你们的邀请。因为工作的原故,我不能到 你们的会,请予原谅。庆祝北大的进步。”显然,“工作的原故”,是一个明显的托词。 后来,北大校长马寅初自以为与毛有老交情(当然是被批前),想请毛到北大给师生做一次报告,但毛不肯去。1951年9月11日,毛在马致周恩来的一封信上批示:“这种学习很好,可请几个同志去讲演。我不能去。” 为什么“我不能去”?仍然是那个旧伤疤作怪。我去了,师生们会怎样想?就会想眼前这位伟大领袖原来当年只不过是我们校的一个图书管理员。丢不起这个人啊! 不去北大,但心中有北大。每逢运动,他对北大是“关爱”有加的。 1957年,北大教职工打成右派的90人,学生右派421人,共计511人。毛很不满意,认为北大当时的校党委书记江隆基手太软,就把铁道部的陆平派来担任校党委书记。到了这年十月以及来年春季,不少的单位已开始对右派进行甄别,给一些所谓搞错的人摘帽,可北大却反其道而行之,又搞了一场“右派补课”,补划右派173人,总数达到了699人,其中教职工110人,学生589人。 文革初起,毛又偏偏选定了北大作为文革策源地。当时,北大历史系贴出一副对联:“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李讷回家说给她老爸听,毛说:“什么池浅王八多,要改一个字,明明是池深王八多嘛!” 也许读者会认为这只不过是“伟大领袖”对自己的女儿随口说的一句戏话而已。可事实上毛对自己脱口而出的这句话很重视,特别关照李讷向聂元梓传达。一个“深”字不打紧,运动又火上浇油似地升级了。 尽管如此,毛还是不满意。 1968年7月28日,毛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聂蒯韩谭王“五大学生领袖”,直接对聂元梓说:“最近有些学校斗了些黑帮,画了像,新北大才搞了十几个,就那么点黑帮?我看不止那一点吧。”于是又有无数北大的教授和干部遭了殃。北大副校长、历史系主任翦伯赞夫妻就在这年年底的12月18日夜,双双吃下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凭什么说北大的右派不止这么多? 凭什么说北大“池深王八多”? 凭什么说北大的黑帮“不止那一点吧”? 还不都是起源于1918年的那一点刻骨铭心、小鸡肚肠的感受吗。 ---当年的北大图书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 三月云淡风清
朱韵和
3周前
在北大图书馆时的感受 毛是于1918年8月19日,第一次从湖南来到北京。他后来在与斯诺谈话中谈了这一段经历: “我自已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7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坑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 “对于我,北平好像 花费太大了,我是从朋友们借了钱来北平的,来了以后,马上就必须寻找职业。杨昌济——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这时是国立北京大学教授。我请他帮助我找寻一个职业,他就把我介绍给北大的图书馆主任。这主任就是李大钊,他不久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后来被张竹霖枪杀了。李大钊给我找到工作,当图书馆的助理员,每月给我不算少的数目——8块钱。”(笔者注:酸溜溜了,嫌钱少呀!) 毛说8块钱不算少,那是自我调侃,那时北大的名教授的工资最高是300元。8块钱,让毛感到屈辱。一个临时工,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岗位,8块大洋的工资,决定了当年毛在北大的地位。 毛泽东继续回忆说: “我的地位这样的低下,以至于人们都躲避我。我担任的工作是登记图书馆读报纸的人们的名字,可是大多数人,都不把我当人类看待。在这些来看报的人们当中,我认识了许多有名的新文化的领袖们的名字。像傅斯年、罗家伦,和一些别的人,对于他们我是特别感兴趣的。我打算去和他们开始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忙人。他们没有时间去倾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土话。”(笔者注:酸溜溜,比前又进了一步。) 作为一个乡下来的师范生,毛当然很羡慕那些大学生,更羡慕那些穿长袍或是着西装的教授。毛又是一向自命不凡的人,他在湖南第一师范时噎崭露头角了,一向是师生们的聚焦中心。他又十分关心时政,所以他希望广交朋友,被人注意,听他发表高见。然而,他在北大图书馆里受到了冷落。大家各忙各的,没有人了解他的过去,更没有人去预测他的将来,甚至也没有人特别注意到他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孤独和寂寞之感,何况他,一个自负、自傲、自大、敏感得远远超过常人,且也确有大才、大识、大志、大谋的非凡之人呢?于是他觉得受到了伤害。 这其中就有那个声名赫赫的周作人教授,还有几个很有名气的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和张国焘等。 当周教授在毛手上借报还报时,毛是很在意的,多次企图与他攀谈,但粗心而忙碌的周教授却一次也没有给他机会,甚至连抬起头来望他一眼的眷顾都没有。 毛也打算去和傅斯年、罗家伦、张国焘这些有名的大学生去攀谈,可是他们与周教授一样没有给机会。 毛泽东在最初的努力失败后,很快就转为对他们的鄙视。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可是他们都是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那些留学生们,大学教授们,人事纠纷,复杂心理,看不起你,口中不说,目笑存之”。(笔者注:很生动!也很酸!) 在毛自傲、自卑、敏感、多疑的心里,凡是无暇或不愿与他攀谈的人,他都认为是看他不起。这样一来,就成了到处是看不起他的人,正像丢斧子的人的眼中到处都是偷斧子的人。毛每天都处在这样一种自造的心态之中,他被激怒了,但又无奈,于是自卑情绪就发展了,反过来对他们充满了蔑视和仇恨。你看不起我吗?我还看不起你呢!据傅的侄子傅乐成说:“毛在北大写信给朋友,说他被孟真先生和罗家伦等人欺骗了,因为他们不像他在长沙耳闻的那么优秀。” 刘备是英雄,毛却是枭雄,英雄与枭雄是大不一样的。刘受到诸葛均冷遇(其实,根本谈不上是冷遇),能以平常心对待;而毛受到周作人等几名教授、几名学生们的冷遇(其实,也谈不上是冷遇),却产生了强烈的不平和报复心。 ---当年的北大图书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 三月云淡风清
朱韵和
3周前
原来十一月十四日,是光绪皇帝死忌,即二〇一九年此日,是光绪驾崩一百一十一周年纪念。 光绪生前,赞成开民选议会,有臣子说不可,这样你会大权旁落的。光绪想想,下说:“吾欲救中国矣,若能救国,则朕虽无权何碍?” 只此一句,已胜过什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胡锦涛学说之类加起来之总和。 只是中国运不怎么样。光绪明明只有三十七岁,却体弱多病,死在慈禧前一天。本来装模作样,像李登辉对晚年的蒋经国一样,装扮出恭顺服从的样子,慈禧不必谋置其于先死。正如胡耀邦赵紫阳,八十年代对邓小平言听计从,不要显露任何独立性格,中国以后三十年,加上香港,不会搞成今日这个样子。 光绪是品格善良的好皇帝,连伊藤博文,虽然日清之战战胜,割占得朝鲜和台湾,也于心不忍,戊戌年间,本来准备来帮光绪一把,出任国策顾问,教清国转型为君主立宪。因慈禧干政,谋而未成。 未几即孙文革命,推翻帝制。 光绪之败,败于他本人或虽肯潜隐,他身边的一干读书人却很毛躁。老佛爷那么喜欢管?都归你管好了。光绪只须申请Take Leave半年,乘轮船游东瀛、美利坚,转铁路去东岸再乘船抵英狤猁、佛朗西,购物一大堆:丝巾、香水、手袋,带回北京,皇阿妈就笑不拢嘴。 但是这样所谓知识分子的舆论,就会大骂玩物丧志,所以光绪要顾及所谓“民间众议”。但一这样,也就离倒台不远。 折腾来探索去,那么多伟大领袖,原来沧海遗珠,最伟大是此病君。 ---陶杰:帝制现代化 图:光绪皇帝广为人知的肖像,但并非照片,实际为素描画像
朱韵和
3周前
朱韵和
3周前
朱韵和
3周前
陶杰:他没有铜像 有人在网上列举前港督麦理浩爵士当年领导香港,仅三千六百日,完成以下政绩:成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费教育、拆除港九所有木屋区让贫民搬进公屋、推行“居者有其屋”而让公屋住户上一级拥有自己的低价房产成为业主、建立社工行业、推出高龄和伤残津贴、建立工业学院、演艺学院、区议会 选举。 每一件都是中国人三千年帝皇统治从未想过之事,因为麦督的政策,每一件,都把香港市民当做“人”,而不是奴隶和牲畜。 而且麦理浩是苏格兰人,私下政治倾向工党,是一个古典社会主义者——亦即十九世纪欧洲的社会民主(Social Democracy)这一系,英国前首相麦当劳和艾德礼这一支,其时西方的自由左派,尚未如今日肝硬化成左胶,是二十世纪西方文明最美好而健康的时期。 一水之隔的大陆,自称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在麦理浩领导香港的同期,大量浮尸由珠江口冲下。麦理浩的社会主义政策,除了组织照顾房屋和医疗,毛泽东时代有,邓小平又改了回去,到了今日,不三不四,一样也无。 但麦理浩只是英国公务员队伍的一名文官。在英国历史上并无位置。一个三等的英国公务员,击败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夸夸而谈的前后三大喧噪: 1,三千年中国儒家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麦理浩在香港,为你实践了。 2,一九四九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麦理浩向你证明:何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必由饿死三千万人、文革、以及大量冲来香港海域的浮尸来证明。麦理浩香港三千日,给你示范。 3,香港主权移交后任何一个嘴巴里声称他自己管治香港也行的香港特首。 至于海底隧道,也在麦理浩时代落成。这些只是硬件,与人性和心灵无关,仅小儿科而已。 让事实来说话。无人恋殖,只有崇优,包括在文化人类学的层次。 而麦理浩在香港,没有留下一具铜像。,他只在香港的绿水青山之间,留下了一条麦理浩径。 图1:爬山的前总督麦理浩夫妇 图2:1975年,英女王首次訪港,在麥理浩陪同下參觀當時入伙僅一年的愛民邨,大批居民圍觀。 图3:1979年啟用的麥理浩徑全長100公里,以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命名。 图4:前港督麥理浩任內設立郊野公園和麥理浩徑,獲不少市民形容為德政。全長100公里的麥理浩徑共分10段,貫穿多個郊野公園,是不少行山人士的必行路線。
朱韵和
3周前
泸沽湖“女儿国”末代王妃 在欢庆“民主改革”获得“伟大胜利”的1959年冬月,次尔直玛被几个民兵绳捆索绑地押到区政府,听候宣读判决书:“被告肖淑明,又名次尔直玛,女,现年三十二岁,文化程度初中,不法地主、历史反革命,解放前作恶多端,私设法庭,吊打农民,解放后继续作恶,还向农民收取300余石租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X条X款,判处有期徒刑八年……”此后,她被送到西昌黄梁关劳改农场去劳改。这个劳改农场在大山坳里,面积很大,荒凉无人,囚犯想跑都跑不出去。记得,有一回吃晚饭的时候,她从劳改食堂打了盒饭往保管室走,经过管教人员食堂时,一个管教干部喝酒喝醉了,看见她就向招手:“王妃,过来!”当然,她必须走过去站在管教干部面前,听候吩咐。那个喝洒喝醉了的管教斜眯着眼说:“往日你是王妃,而今在小民手下,来,给老爷斟杯酒!晚上还得陪我洗脚嘞!啊?哈哈哈哈哈……” 1967年刑期满了,照理该放她回家,可没有放她回家,强行留场当“就业员”。到了1973年劳改农场才“清放”她回家。家在何方何地,还存在不存在?她背着包袱,提着篮子,拄着棍子,沿着山间小道踽踽前行。一切是那样陌生,一切又是那样熟悉?路边的桃花、李花依然灿烂,山下的溪流依然奔腾不息,而她衣裙破旧,形容憔悴,孤苦零仃像个乞丐。来到当年的老房子,老房子不再存在,只有被水冲涮的泥路无言地躺在那里,还有几根孤零零的木桩。这时,来了位驾马车的老人,终于把她认了出来:“你不是次尔直玛?”她应着“哎哟,十多年了,苦受够了吧?”她苦苦一笑:“你老人家还好吧?”老人道:“别提了,1960年差点饿死,过去是贫农,现在是贫农,将来啊,懒球得说了。”她在老人的带领下,找到大女儿喇品英的家。女儿早巳长大成人,并且有两个十一岁和六岁的孩子,他们呆呆地望着这个从地狱里爬出来的祖母,竟不知世道的迁变风云。晚上,大儿子喇品高、二女儿喇品容、么儿子喇品全,全都回来了,一家人抱着哭成一团,小小的木撂房子里全是眼泪。 1976年春后,她的阿柱(丈夫)喇宝臣回来了。自从她划为地主到坐牢的14年,夫妻分别已整整20年了。这20年恰恰是她的青壮年时代,他一直在外面当“官”,战战兢兢不敢和她接触,不敢回家,现在已白发苍苍,步履艰难七十岁的老人,他似乎看穿了世界才敢于回归故土,见他50岁的地主阿夏(妻子)。不管怎样,夫妻一场,旧情依然,她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年饭。他坐在桌上面对一帮乞丐般的儿孙,是喜是悲看不出,俨若一尊菩萨,冷漠无言。饭后,他拉着次尔直玛的手,感慨万千地说:“你这双手变成了锯子,又黑又弯的,当年我们结婚时你的手又嫩又细,十个指头如嫩笋一般,而今……唉!都是我的错啊!我对不起您,我把您从雅安接来,没有让您享一天福……” 直到1987年她才被摘掉了地主分子、历史反革命帽子的“帽子”,恢复了公民权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为了革命和统战的需要,1995年她又被县上指定为县政协副主席,不久又晋升为西昌地区政协常委,政府每月给她160元补助。一家很有眼力的经济开放公司,借着泸沽湖旅游事业的起步,为她搭建了一座“末代王妃府”,凡参观照像者门票二十元整,似乎她又变成了一个活化石的商品,给人诸多联想…… ---“女儿国”末代王妃 中共管教人员要她晚上陪洗脚... 作者: 铁流 图1:末代王妃次尔直玛(肖淑明) 图2.3.4.:云南泸沽湖
朱韵和
3周前
朱韵和
3周前
街头理发师 这家街头理发店提供便宜的理发服务。并保证不受天气影响。中国,2007 年 3 月 Street hairdresser This street hairdresser offers a good and favorable haircut. And guarantees protected before the weather conditions.China, March 2007
朱韵和
3周前
“孔子学院”终于改名,叫“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三千年儒家祖师,本来是一个Icon,出于全世界都见到的种种原因,终于眼巴巴的被中国在全球自己砸掉。 一座“学院”形象搞掉了不要紧,惨在连孔子这个中国人膜拜了百代的教育始祖,在二十一世纪,Branding也跟着臭。 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品牌非常困 难,如意大利,不要以为今天的Prada和Gucci,在市场叫得天价,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算罗马帝国,人家由但丁开始,达文西、米开朗基罗,到克罗齐、普契尼、苏菲亚罗兰,五百年点滴的累积,还加上全民品味一致崇优,连黑手党教父电影,都拍成一个美学的宗教系列。有此后盾,在前台百货店橱窗里摆设的各种手袋,才喊得几万欧罗的价钱,不是T恤,也不是奶粉,而是贵价货。这就叫国家品牌、民族形象、文化软实力、文明典范。 国家的第一流的品牌,由质素第一流的国民自动保养。在全球各地行走,不随地抱小孩在商场花盆小便,不喧哗无理取闹,不动不动就五官扭曲高声谩骂认定全世界欠了他三百年的血债今日必须偿还。意大利人在世上行走,做起生意来,有热那亚地中海的国际贸易经验,接触过阿拉伯人和蒙古帝国,虽各有各的小算盘,但都非常爱国,意大利菜不精致绝不推出,不会以自私将国家的品牌砸掉。 孔子的品牌,本来最后传到中华民国蒋中正时代即终结。台湾对岸的曲阜砸成废墟。有马克思列宁一日,即无孔孟儒家可以并立,虽然这家学问有自己的缺陷。 西方人这一代本来不知就里,朦查查的在能了解孔子到底是什么人之前,发现这个长胡子长指甲宽袍大袖的注册商标,就出现一股异味,由出品商自己收回。 同是老头子,家乡鸡虽然是高卡路里的快餐,多食无益,但是几十年没有骗过你,因此还是家乡鸡那副桑德斯上校的胡子脸孔耐净耐看。 图1:2010年6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为澳大利亚的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揭牌。 ---陶杰:中国为何在全球自己砸掉了品牌
朱韵和
3周前
历史有趣的地方,在于因果的细节。中国小孩读的历史教科书,偷偷摸摸,将许多因果的诱因细节略去,不断重复一句话:洋鬼子欺负我们。绝不告诉下一代,是你先欺负洋鬼子,洋人只是据理反击。皇帝是好的,只是奴才坏事?哈哈哈。二百多年前一样,今日也一样。 ---陶杰:皇帝永远是好的 中国的历史课本 ,尤其研究自鸦片战争以来之种种,犯了一个毛病,就是鼓励懒惰。研究道光之后的中国外交,历史学家只看清宫里的奏折,以及名人大臣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书信往来。 道光之后,中国与遭到所谓帝国主义的欺凌,到底是何真相,种种纷争中,除了你中国自己的版本,必定也有人家洋人经历目睹的版本。 以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为例。这两件都是大事,与英国有重大关系。前者英国策动,后者则由英人积极参与、观察、写报告结论,以决定英国是否押注在太平天国这一边。 英国有大量历史档案,提供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许多细节、事实、记忆。英国人与中国人不同。英国重事实陈述,不重情绪判断。历史文件、书写纪录,非常用心保存。全球领事馆的调查、与中国各地官吏人民的往还,巨细皆有纪录。 英国人述十九世纪的中国问题着论极多,如麦化生(D McPherson)的“中国两年”(Two Years In China),书后即附详尽的军事报告。莫斯(HB Morse)的“中华帝国的国际关系”(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即附有英国外交部文件。 还有英国国会记录了当时上议院历史学家麦哥利与首相格拉斯东,两派的辩论,决定是否应该向清国用兵与战争责任问题。至于鸦片贸易涉及东印度公司与印度,下议院的委员会曾召集广州英国的鸦片商人来下议院聆讯,了解当年林则徐没收鸦片的状况。 还有太平天国时期的外交,英国发表蓝皮书,由一八五三年到一八六三年长达十年,有国策论述,是供中国人研究太平天国之乱,必须参阅的资料。 中国四十年来向英美派出大量所谓留学生,都学科技、工商金融管理,没有一个公费去英国读历史。 为什么?除了“让少数人富起来”的邓小平思想变成中国人的信仰,读历史学科无法令一个人迅速致富。读历史与档案图书馆为伴,不是与人发生金钱利益关系,档案图书和文件纪录无法令人成为上市公司主席。 读科技和工商管理不同,加上中国的人网,其中有无限所谓的商机,而且迅速上位。在一个只讲金钱的社会,事实和真相俱为金钱服务。而历史科学偏偏就是与真相和事实为依归。 上法庭,法官也要听控辩双方陈词。读历史,研究纷争和战争,也要看两边的版本。只接受一边的灌输,只会令你越来越蠢。 ---陶杰:历史不止一个版本
朱韵和
3周前
朱韵和
3周前
朱韵和
3周前
没有被发表的“毛语录” 如果要问,哪一条堪称“第一毛主席语录”,一般人都认为是: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这一条语录概括了伟大领袖一生,不畏天地,勇敢奋斗,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近年,笔者看到早在1921年上半年,中共一大之前,毛泽东28岁时所说的: “压迫是政治真正的本质。如果你压迫得法,表示你为政不差。最后分析起来,政治的影响力十分简单,不过是经常保持压迫罢了。” 这条语录的来源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第一好友萧子升的回忆。 1920年冬,留法勤工俭学的萧子升由巴黎回到北京。1921年3月,毛萧二人在长沙见面。此时的毛是第一师范附小的校长,大多数活动是秘密指挥共青团的组织。 从1921年3月起直至7月,两人不断讨论社会主义革命,这段语录就是毛泽东在批驳萧子升的无政府主义观点时说的话。 笔者认为,这一条没有发表,甚至没有被发现的“毛主席语录”才是真正的“第一毛主席语录”。他概括了毛泽东的一生的全部所作所为,全部政治艺术,尤其是我们深切感受的毛泽东在建政后的执政表现。 在他28年的执政中,他搞了5、60次运动。固然是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更是一个运动未完,另一个运动已始;大运动套小运动;小运动演变为大运动。 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无时无刻不处于运动之中。 运动给所有的人,所有的家庭带来的全都是恐惧与灾难,即使是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即使是整人者,运动也并不给他们带来什么欢乐。他们战颤着去积极、恐惧地去整人。 说毛时代的中国是绞肉机,是角斗场,每一个觉悟过来的过来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什么虚妄之语,而是真真切切的实际。 毛泽东为什么要这样无休止地搞运动,这一段语录就揭示了其真谛。也就是所说的“经常保持压迫”,只要“压迫得法”,也就是“为政不差”了。“为政不差”也即是“独裁无虞”了。 也许,毛泽东早就忘了他28岁时说的这段话,但是这段话所表达的理念早已深深地浸染了他的灵魂与血肉,他的压迫之法是入了“化境”的,化纸笔于刀枪,变腐朽为神奇。 啊,这“第一毛主席语录”,竟是在毛主席还远没有当主席时说的话。 ---作者: 三月云淡风清
朱韵和
3周前
戈尔巴乔夫夫妇参观长城 1989 年 5 月 15 日,中国北京。 The Gorbachevs Visit the Great Wall View of married couple Raisa Gorbacheva (1932 - 1999) & Soviet leader Mikhail Gorbachev (1931 - 2022) at the Great Wall during their State Visit, Beijing, China, May 15, 1989. (Photo by Forrest Anderson/Getty Images)
朱韵和
3周前
1956年英国、为1957国际地球物理年绘制的漫画, 表现企鹅在西方阵营中玩乐,而苏联阵营中的企鹅则被操练和奴役。 British Cold War cartoon (1956) showing penguins having fun in the western camp, while the ones in the Soviet camp are drilled and enslaved
朱韵和
3周前
朱韵和
3周前
我写《周恩来的秘密情感世界》一书时,其中一章谈有同性恋倾向的中国已故总理周恩来与中共著名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暧昧关系,有关路易‧艾黎部分主要资料即来自安琳出版于2003年的一本学术著作《中国友人-路易‧艾黎之迷思》(Friend of China-the Myth of Rewi Alley)。安琳在这本书首次披露,中共 十大国际友人之一的新西兰人路易‧艾黎是同性恋者。路易‧艾黎1927年来到中国,1987年在北京逝世,是支持中共政权的著名国际人士,他终身未婚,中共的宣传和他自己的声称都说,他是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而选择了独身生活,从而牺牲了自己的婚姻幸福。但安琳的研究发现,这个为了中国革命的堂皇说辞根本是一个天大的谎言,路易‧艾黎不结婚不是为了中国革命,而是他不爱女人。(同性恋的周恩来用婚姻来掩饰其性倾向,他曾劝路易‧艾黎结婚,但路易‧艾黎仍然坚持独身,在这一点上他比周恩来更忠实于自己。)安琳的书还指出路易‧艾黎这类西方同性恋者来到中国,初衷并不是来支持中国革命,而是来寻求性自由,因为在1949年前的中国,比起基督教世界的西方,同性恋者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新西兰中国问题专家安琳的警告 作者: 蔡咏梅
朱韵和
3周前
朱韵和
3周前
朱韵和
3周前
捆绑 捆绑通常的作用是限制受难者的动作,古今中外均有用绳子捆人的记载,中共掌权后,把捆绑发展成一种作用于肢体、关节的酷刑。主要通过绳具使受难者的肢体处于非正常状态,包括牵拉关节、韧带和强迫反关节来给受难者制造痛苦。捆人方法是狱警的必修课,1958年大跃进以后,捆绑技术愈加长进,文革期 间几达登峰造极,就笔者所见,记录如下: 小绑:只绑双手,身体其它部位不着绳索。被绑者伸出双手,通常是手心相对。用细绳在两个手腕部位紧紧地缠绕三至五圈,再将绳子穿过两臂之间的空隙,紧紧缠绕三至五圈,然后打结。多用于临时捆绑,可牵引行走。或用于吊在树上、房屋的横梁上,施以暴打。苗溪茶场大坪监管区有一名叫高万志(音)的犯人,大约二十五六岁,逃跑被捉回后,吊在树上,管理员亲自动手用乱棒将其活活打死。施刑者后被调离,不知如何发落。 押解式捆绑:又叫穿小麻衫,犯人从颈到肩至大臂都被捆绑,小臂与双手不绑,大臂被向后缚紧,且与颈、肩、上身固定在一起,无法活动,小臂和双手可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这是为了让犯人在押解途中既无充分自由,又能勉强自理生活(比如吃饭、喝水等)。顾名思义,此种捆绑方式常用于长途押解。 四马攒蹄:人匍匐在地,将其手脚用绳子捆在一起。 五花大绑:这是监狱中最常用的捆绑方式。通常用棕绳或麻绳,先把绳子(七米左右)对折,或在对折处作一小绳圈;把绳圈搭在被绑者的后脖颈上,然后向前顺两肩拉过,像献哈达一样,绳子垂在胸前;把绳子从两腋下穿至后面,在上臂缠绕两或三圈,下臂缠绕两圈,把绳子两头拉到后背中间合并,向上引过后脖颈的绳圈,再将穿过后颈绳圈的绳子用力向下拉,同时把被缚人的小臂尽量向上托送,使被绑者两大臂反向叉拢,双腕在背后向上交叉,尽量托至两胛之间;用拉下来的绳子牢牢捆住手腕,最后打死结。 无论哪种捆绑方式,被绑者的苦痛程度与捆人者的力气大小、狠毒程度密切相关。文革期间,在毛泽东“对敌人要狠”;在雷锋“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的煽惑下,狱卒们大多无所不用其极地大逞淫威。逮捕人的时候,横眉怒目、咬牙切齿,对准被捕者的腿肚子冷不丁地横踹一脚,将人踢倒在地,掏出绳子来,像捆柴一样随意折腾,有时候几个凶狠的狱警合力捆一个人,被捆人当场昏死过去的屡见不鲜。一根轻柔的绳子就可以要一个人的命。 在中国共产党管辖的监狱里,捆绑是司空见惯的刑讯逼供和突显淫威的惩罚方式,以我所在的苗溪茶场十三中队为例,在1966年至1972年这个阶段,几乎每天都有人被捆绑,每天都会听见被捆绑者凄厉的叫声,大年初一也不例外。 ---铁流:中共监狱是世界上最黑暗最残暴的
朱韵和
3周前
朱韵和
3周前
(彭德怀)从1966年12月13日凌晨被北航红旗从成都劫走,直至1974年11月29日命归黄泉,这期间被批斗了多少次?已经没人能说得清。什么飞机式、挂牌子、戴高帽、拳打脚踢,剩粥馊饭,所有这些“现代化”的“核武器”般的手段,他都在“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年岁前后,统统地不止一次地尝了个遍。而且,他有很 长一段时间落在红卫兵手上,红卫兵的文化水平普遍比中南海的一般群众高,革命性也强,花样精也多。仅北航红旗那一次三十多人参加的内部小型批斗会,就将他打翻在地七次,打断筋骨两根,前额淌血,遍体鳞伤。北航红旗的头头,一个人称小诸葛的白衣秀士,坐阵指挥了这次批斗会。他本来也可能是不准备亲自动手的,只是看着手下人打得痛快,心生技痒,也上去打了彭德怀一记耳光。 又有一次,在北京卫戍区小礼堂批斗会上,彭已被斗得精疲力竭、七荤八素的了,好不容易等来十几分钟的“课间休息”,却不料被时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的李钟奇冲进来一拳打倒在地,还果真被踏上了一只脚。李司令一只脚踩在彭司令的身上,一手叉腰,一手伸出两尺远,作红卫兵般英武状(这种造型,文革宣传画中比比皆是),大声喊道:“彭德怀!你也有今天呐!”。军区副政委王紫峰中将把便纸篓当高帽子扣到了彭的头上。对彭说:“你认识我吗?我就是差点被你枪毙的人!”说着就朝彭左右开弓,狠命打了彭几个耳光,像敲竹板般一样清脆响亮。 李钟奇中将殴打彭德怀是事出有因。他在1958年彭所领导的军中的反教条主义运动吃了不少苦头,被降级降职,文革中,他终于找到了机会报仇。 王紫峰中将则是因为在“抗美援朝”期间,由于部队行动迟缓延误战机而遭到彭的严厉斥责。彭德怀当时就认出了这个王紫峰,骂道: “我认得你,你在朝鲜战场上是个怕死鬼,我是差点没有枪毙你,我当年应该毙了你!” 也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老人家发动的,也有许多是单位的、地方的运动。当年彭德怀在军内大反教条主义的运动,虽有老人家的因素在内,但彭德怀主导和原创的成分也很大。 李钟奇在那次运动中挨处分、降级,也肯定是蒙冤受屈。除了李外,遭受打击迫害的也数以千计,如刘伯承元帅、粟裕大将、萧克上将、李达上将、郭天民上将等,特别一提的是蔡铁根大校,他才是挨整最惨的,李钟奇远不是最惨的。 但王紫峰这件事就更难说得清了。也许他真是逃兵、怕死鬼,也许他并不是,而是彭总苛厉了。 彭的话不可全信。彭在得势时,对上级不买账,对同僚和下级都很凶。林彪曾给他四个字“傲上慢下”,可谓确评。 当年的三国英豪中,关公傲上却不慢下;张飞慢下却不傲上。关公傲上,不听诸葛亮的教悔,结果败走麦城,被孙权割了脑袋;张飞慢下,随意鞭打士卒,结果被部将割了脑袋。这两个三国名将的结局都是由于他们自身的性格缺陷造成的。你说彭老总既傲上,又慢下,为将的两个致命缺点他都占全了,他能有好下场吗? ---文革死人,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作者: 三月云淡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