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告诉大家: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中国人在全世界唯一最好的朋友是美国人。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第二年的“庚子赔款”所有的八个列强,其中只有一个国家拿到这个钱没有动,就是美国。后来以各种方式退给我们了,其中一种方式叫“庚款留学生”,还有的拿来补贴我们的大学。我告诉你们,抗战时期 山西有一个“铭贤学院”迁到我的家乡来。这个学校是和美国欧柏林学校挂了钩的,欧柏林大学有个“山西基金会”就是美国政府用庚子赔款设立的。“山西基金会”的钱就用来资助办铭贤学院,从30年代创办就是用的这个钱。 后来抗日战争了辗转数千里逃到我们家乡,我们家乡最大一个姓曾的地主,他主动把自己一个寨子腾空,全部免费借给这个学校。这个学院就这样一直办了下来。政权改制后它就变成了“山西农学院”和“山西工学院”,然后跟美国交恶后每年的这个钱就没有了。那头也没有作任何解释,我们这头说“我们革命国家,谁要你帝国主义的臭钱”,就这样从建国以后这个钱就断了数十年。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欧柏林大学的“山西基金会”派了一个工作人员,一个27岁的小伙子到中国大陆来,找到中国政府。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你们国家从前有个铭贤学院还在不在?哦,大家就告诉他说这个铭贤学院从建国后就迁回了山西,在它的基础上办了一个“山西工学院”和一个“山西农学院”。然后这个小伙子就去找,找到里面一些老的教师,果然证明这是事实。考察后他就走了,也没有说什么话。 过了一段时间美国方面就正式派代表来,说是要接触你们原来铭贤学院、现今是“山西农学院”和“山西工学院”的人,要拨一大笔款给他们。你想我们这边的官员听说有“美圆”来,那个积极性之高啊(笑声),马上把工学院、农学院的党的领导,党委书记、院长每个单位派起代表团来。但是一接触没有发现一个真正是原来铭贤学院的人。 人家“山西基金会”说你们来的都是官员,我们要见铭贤学院的人。怎么办,怎么办?最后才想起山西农学院有个右派分子是原来铭贤学院的,于是去把这个扫厕所的教授老头找来,说让你加入我们这个代表团,你走在前面。 结果人家还认得到他,从此以后每年20万美圆就没有断过,10万给农学院,10万给工学院。这样大家才知道,原来尽管。夺取政权后这个钱就断了,但美国人一分钱都没有动,全部拿来存起连本带利增值了几十年,现在就能够每年拿出20万给这两个学校。这是我一个在铭贤学院读过书的朋友讲给我听的,我听了当时就哭起来了(掌声)。八国联军中没有一个国家这样做。 ---流沙河:美国是中国最好的朋友
外地接待毛泽东住宿是最高规格的标准。而毛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都遵循自己的住宿特点: 一是除非情况特殊的临时住宿,他总是独住一幢房子(别墅),很少与他人共处一个屋檐之下。毛泽东入住香山时,一家独居双清别墅,其他四大领袖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都带着家属住在距双清别墅二 三百米远的一个大院子里(参见何虎生《毛泽东初进中南海》,第48页)。1958年开南宁会议时,他一人住招待国宾的五号别墅,其他中央领导人集体住二、三、四号别墅(参见杨庆旺《毛泽东旧居考察记》,第568页)。 二是毛住过的(或从未住过的)别墅只要不弃用,在毛泽东时代始终归其个人专享。别人住过了,就要另修新房子。“文革”期间,毛示意汪东兴让广州军区给他盖南湖别墅,理由就是原先住过的鸡颈坑别墅被柬埔寨贵宾住过了,所以要求另盖。 三是毛泽东对住所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要求,住所要求是单层、高大、宽敞,有大落地窗,有巨树环抱、满眼翠绿的幽雅环境等。如果说1950年代初,仪制未备,有时毛泽东到各地还得住在原先达官显贵的旧公馆里,1950年代中后期各地已专门为毛修建了他喜欢的房子。如广州市委专门为哈尔滨送去广州小岛一号楼的图纸,武汉梅岭一号、杭州汪庄、广州南湖宾馆之间都对修建毛泽东的房子做了充分交流。各地国宾馆的毛泽东专有住所也大都仿效同一风格。 鉴于毛在外地的住所数量较多,本文按性质分为各地国宾馆专用别墅、专列火车暂时休息住所、疗养地专用别墅、家乡韶山专用别墅以及其他等几类: (一)各地国宾馆毛泽东专用别墅 1.黑龙江哈尔滨花园邨宾馆一号楼 2.长春南湖宾馆一号楼 3.天津第一招待所一号楼。1970年代中办又要求在俱乐部老楼室内游泳池改造一间供毛休养的卧室。 4.石家庄白楼宾馆保育院平房 5.济南南郊宾馆一号楼 6.郑州省委第三招待所(黄河迎宾馆)八号楼 7.南京依村1号别墅 8.上海西郊宾馆一号楼 9.浙江杭州刘庄宾馆一号楼 10.浙江杭州刘庄宾馆一号楼 11.江西南昌滨江宾馆别墅 12.湖北武汉梅岭别墅 13.长沙蓉园一号楼 14.长沙九所三号楼、六号楼(此处据《毛泽东生活档案》下册,1965年他会见胡志明时就住三号楼,见第832页;赵志超《毛泽东十二次南巡》说1971年以后住六号楼,见第166页。《家居》说他住一、二九号楼,不知何据) 15.广州小岛别墅一号楼、四号楼 16.广州南湖别墅七号楼和松园 17.广州磨刀坑别墅 18.广西南宁西园饭店一号楼 19.成都金牛坝宾馆一号楼 20.贵州贵阳花溪宾馆 21.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宾馆一号楼 22.青海西宁胜利宾馆一号楼 23.陕西西安丈八沟宾馆一号楼 24.甘肃兰州宁卧庄宾馆一号楼 25.太原晋祠宾馆 26.南昌滨江宾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国宾馆毛泽东专用住所的统计并不齐全,如沈阳、昆明、合肥等地省国宾馆的情况均不详;上述别墅大多是在“大跃进”前后修建起来的,毛本人有的居住次数较多,有的根本就没有住过,但一直为毛的到来做准备。上述别墅中也有的后来被毛弃用,其他中央领导人也可以入住。 (二)专列火车暂时休息住所 1.浙江金华“512工程”别墅 2.上海虹桥“一O一”住所(担任毛泽东警卫工作的陈长江称为“吴家花园专运站”) 3.南昌“八二八”宾馆一号别墅(本为毛专列停驻之用,但建筑标准之高,内部设计之全,与毛在外地的专用别墅别无二致,其实应当归入专用别墅一类)。 (三)疗养地专用住所 1.江西庐山芦林一号别墅 2.大连棒槌岛别墅 3.青岛八大关小礼堂 4.海南鹿回头宾馆 5.北戴河别墅 6.北戴河小别墅 (四)家乡韶山专用别墅 1.韶山松山一号别墅 2.韶山滴水洞别墅 (五)其他 湖北咸宁“131”工程特一号别墅一栋(1969年修建的战时指挥枢纽“131”工程) 以上是毛泽东的部分专用住所,但并不是全部,因为一些非省会城市也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大刮为中央领导人修建“楼堂馆所”之风。彭德怀在庐山上的发言曾谈到各地为毛泽东等人盖房子的问题,但毛并无回应。“文革”时,它们曾被说成是各省领导人为巴结被打倒的“叛徒”、“内奸”、“工贼”和“党内最大走资派”刘少奇等人搞的腐败行为。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毛泽东的专用住所仍空关在那里,普通百姓甚至中央领导人还是不能入住。 ---卸甲一书生:毛泽东“简约而居”吗?
两会——统战部导演的木偶戏 程干远:所谓的民意代表就是共产党安排的代言人,为共产党说话的人。两会代表的人事安排首先是由统战部人事处来安排的。人事处提出初步名单,由统战部长来画圈圈。然后提交到书记处讨论,然后由书记拍板,然后才能定下来,然后去发证书。 实际上我们是两会发言稿的一个内审 组,但是我们不公开的。我们不说我们审查你稿子,不会说。如果我们看这个稿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那我们就说你去讲。如果是有问题的,我们就要跟民主党派的干部说,你们去沟通,语气上应该怎么样。这些人当然很领会,来的肯定是党的意思嘛。实际上他们在发言,我们都知道,这个稿子我们早就看过了。 两会有一个党组,它叫临时党组。临时党组一般都是统战部长当负责人,或者市委副书记担任临时组长。保证一定按照名单投票,不能乱写。你一般要保证全票通过,有少数人投票不同意,这个他们事后都要查的,要查谁投反对票的,下次就要考虑你能不能再当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了。这个就是我们现在中国的所谓民主体制的一个真相啊! (程干远-前中共统战干部-说,每当他看到那一群衣冠楚楚、手提公事包的人鱼贯进入会场,一齐举手,一齐鼓掌,一个个毕恭毕敬上台发言,他都觉得这像是一场木偶戏。统战部是这场大戏的导演,自己曾经是那些木偶的牵线人。) ---VOA解密时刻:统战内幕—前中共干部亲述 图:图为2018年3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Fred Dufour / AFP)
抓住“流窜犯”扒光衣服 余德鸿记述:信阳地区为了防止饥民外出走漏消息,各县县城四门持枪守卫,公路要道设岗把关,县境沿边流动巡逻,汽车站由警察把守,长途汽车要求党员队长驾驶。各公社派民兵在村头设卡,如发现有人外出,就夺走随身携带的东西,甚至剥下衣服,进行拷打。信阳靠近铁路,南北有两个 火车站。铁路公安局两个局长,分别把车站看住了,农民只能在家里等死了。把外流社员一律称作“流窜犯”,强行收容关押劳改。信阳市设立了数百个收容站,先后共堵截外流人员19万人,被强制收容后又不给饭吃,饥饿、拷打和虐待,使各收容站人员大量死亡。 光山县白雀公社杨砦大队的干部,组织10名基干民兵拦截逃荒群众。从1959年11月到1960年新年,共殴打来往社员40多人,其中打死12人,剥掉了195人的衣服。潢川县设立收容所67处,把外逃者抓到里面后过三关:一审讯,二搜查,三毒打,然后是强制劳动,不给饭吃。这67个收容所共收容外逃人员9,330人,在收容所里毒打致死、致残2,195人。城关公社一位绰号叫李瞎子的人说,他在城关收容所里,就看到死了300多人,每天抬出的死人少则3人,多则10人,有的还没断气就抬出去扔了。城关公社社员娄家绪说,1959年冬,省委检查团要来的时候,怕检查团发现收容所里有死人,前一天就抬出去87个,其中有4个没有断气。 ---郑兢业:人吃与吃人 —— 中国大饥荒的劫因难果
劳改队里埋一具尸体奖励二两米 四川井研县研经镇廖沛林回忆:他因参加过远征军抗日,中共建政后,定为“历史反革命”,劳改、“二劳改”长达29年。大饥荒中,他的父母、女儿、一个妹妹、两个姐姐、两个姐夫相继饿死。1959年,他所在的打索厂劳改队,已经有很多犯人浮肿,三肿三消就没命了。队里天天都在死 人,每天专事埋人的人挨铺清理,推推搡搡,不动弹的就抬出去。有的还有一点微弱的呼吸,同样像拖死猪样拖出去,免得第二天再麻烦。从近到远,埋了一大片,重叠掩埋的也不少。在死气笼罩下,人的嗅觉已经迟钝,根本闻不到腐臭。活着的人早饿成了行尸走肉。就在这样的境况下,又让转换工地,到60华里外的江镇修水利。正常情况下一天就能到达目的地,由于把部分人饿得走路打晃,直到两天后,200多人中还有17个没有到地方。队里派人去接,找到的都是尸体,有人已被野狗、山鼠撕咬得面目全非。 到江镇水利工地情况更糟,病倒送到医院死的更快,无一活着出来。医院人满为患,从每天埋几具尸体,很快激增到每天十四、五具。原来医院专职埋人的两个人不够用,又增加两人,负责挖坑、背尸、掩埋。埋一具尸体有二两米的奖励。原来是一坑埋一人、二人、三人,到1960年是十个、八个一堆。 ---郑兢业:人吃与吃人 —— 中国大饥荒的劫因难果
1959年,我参加了海军战士业余文艺汇演之后,就从杭州调到北京,进了海政歌舞团。那时候海政、全总、空政、总政、北京军区的女孩子,都经过严格挑选,去参加在中南海举行的舞会,出身是非常重要的标准。被挑选上的人作息时间也都重新调整--上午休息,下午练功,晚上跳舞。去的时候,我们海政的女孩子 ,是由海政保卫处的处长带领,坐着专车,有专门的车证,才能进入各个舞厅 的。那些年如果我们不下部队演出,几乎每天晚上都有舞会--中南海、国务院紫光阁、三座门中央军委,都是一周两次。而去中南海,跟毛主席跳舞之前,还有一道特别的手续:门前有个盛消毒液的盆,每个人都要在里面洗了手才能进去。 那时候我们这些女孩子工资都不高,像我吧,每个月发了工资都要寄钱给父母,剩下的钱除了吃饭,很少有富余,就是吃饭,也只能每顿买半个菜。 要说那时候天天都有舞会,我们也没觉得腻烦,而是很想去,因为每场舞会下来,精神和物质的快乐都有。精神方面,自然是觉得光荣自豪;物质方面呢,舞会中间有一盘盘的炒杏仁儿、大香蕉和其他水果点心,都是平常吃不着的东西。十一二点舞会散场,首长们都走了,我们就留下来吃了夜宵再回去。夜宵都很丰盛,有鱼有肉。这一切,对于每顿饭只买半个菜的女孩子们来说,都非常美好。 有时候吃完夜宵还招待我们看参考电影,都是香港的左翼电影,夏梦主演的最多。 这样的舞会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前。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停了有一年多。 ---和毛主席等中央首长跳舞的日子 口述/徐宝风 文/韩晓征
大跃进开始了 到处都是“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口号。当时我家院子和大连工学院化工楼的后院相通。大学生们用耐火砖在院子里盖了个小高炉,所谓的小高炉比农村的灶台大不了多少,连把铁化掉都不可能,更别说炼制成什么有用的东西了。 萧光琰来我家,看着前院的小高炉就问我:炼铁、炼钢不是工厂 的事吗?要有专业知识,要有预算,要建厂,炼钢的温度很高,要有特殊设备,怎么能挖个坑就搞全民炼钢?还说:有一天回家,他发现院子门上的门闩没有了,进了家门问保姆,门闩怎么没有了?保姆说,来了一群学生,要找铁锅、铁铲子去炼铁,保姆说锅还要用来做饭呢,学生们就把门闩拆走了。 很快,大跃进的浪潮也波及到科学界。原来计划三年完成的任务,现在开始用一年、三个月、甚至几个星期来完成。于是接二连三地出“成果”,一有“成果”就敲锣打鼓,连夜到党委报喜。不过以我“外行”的水平,也真是判断不出什么属于真正的“科研成果”,可凭常识就知道三天两头出成果是违反科学规律的,又不能说你们让专家评论评论是不是成果再来报喜。多年“革命经验”告诉我,要维护党的政策,不能打击群众热情,那样就会犯政治错误。 不能直截了当地阻止,无形中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群众争先恐后地报喜。有一个苏联专家找到我说:“白先生,我真不知道你们要把中国的科学事业引向何处去。” 反右运动以后,做事情根据政治需要,不讲科学成了我们的特点。有人是真不懂科学,有人懂,却不敢讲反面意见。每场运动,都有一些知识分子紧跟形势,推波助澜。好多著名科学家出来论证,为什么亩产可以万斤,为什么要消灭麻雀,为什么在毛笔帽上刻个洞,接上自来水,就发出能洗碗的自制超声波。组织上要掌握每个人说过什么,想过什么,行为如何,是否忠于共产党。每个人的政治待遇,工作中的升迁,都赖于这种评价,于是千人一腔,万人一面,趋炎附势成为潮流。 ---白介夫:我与萧光琰的苦涩友谊
李劫夫是中国近现代作曲家,曾为组织创作了几千首用于洗脑的政治歌曲,包括大量的毛诗词歌曲和毛泽东语录歌曲,最为著名的就是曾风行一时的《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文革期间,他与妻子被关入“学习班”审查了五年多,直到“四人帮”被打倒之后的1976年12月17日,李劫夫因心脏病发作,死于“学习班”中。 南方周末曾发表一篇署名陈益南的文章《红色音乐家李劫夫在“文革”中》,详细的披露了李劫夫倾其一生为共产党服务的创作生涯和最后因为“政治错误”被迫害死的悲惨下场。 据文章报道,共产党员李劫夫,是一个非常“勤奋”的音乐创作家。从延安时期开始,一生中,他一个人就为共产党谱写了二千多首歌政治歌曲。比如在五六十年代非常有名的《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代一代往下传》、《蝶恋花》、《沁园春·雪》、《哈瓦拉的孩子》等等。 在文革中,他为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所有诗词都谱了曲,让毛泽东的诗词成为了可歌可唱的流行作品;他还为那些散不成词、律不成韵的《毛泽东语录》,写下了大量的“语录歌”,并被广为传唱。 李劫夫的音乐创作,非常的政治化。但是他确是“诚心诚意”地以艺术的旋律和音乐的美感去为政治服务,而并不是生硬地将政治塞进歌曲。所以,他创作的歌曲,甚至连那些《语录歌》,都能让人传唱,流行多年。 李劫夫一生中,担任的最后一个官职,是沈阳音乐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1968年8月)。他的盖棺政治结论,辽宁省委在1979年11月对他下达的决定,则是:“犯有严重政治错误”。而他最后欲拟创作的一首歌、并亲笔写下了的歌题,竟是《紧跟林主席向前进》!李劫夫的“政治错误”,其罪名是“投靠林彪反革命集团”。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的作者下场悲惨
周的检讨 毛泽东说:「(检讨)要自己写,不要秘书写。」在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工作方法六十条》中,第(三十八)条规定:不可以一切依赖秘书,或者「二排议员」。要以自己动手为主,别人帮助为辅。不要让秘书制度成为一般制度,不应当设秘书的人不许设秘书。一切依赖秘书,这是革命意志衰退的一种表 现 。 周恩来的秘书范若愚关于这次周写检讨一事有个极为难得的回忆: 周恩来同志指示我:……因为这次是自己的检讨发言,不能由别人起草,只能他讲一句,我记一句。……周恩来同志还说:关于他这次「犯错误」的问题,他已经和毛泽东同志当面谈过了。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思想跟不上毛泽东同志。这说明必须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在(记录周口述检讨的)这个时候,陈云同志打来电话……打来电话之后,他说的很慢了,有时候甚至五六分钟说不出一句来。这时我意识到,在反冒进这个问题上,他内心有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我暂时离开他的办公室,让他安静的构思……在第二天凌晨二时许,邓大姐把我叫去,她说:「恩来独自坐在办公室发呆、怎么你却睡觉了?」当范说明情况后,邓大姐说:「……还是由他口授(大意),你整理文字材料。」这样我随邓大姐到了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她和周恩来同志争论了很久,最后周恩来同志勉强地同意。……在整理到学习毛泽东思想问题时,我引了一句成语说:「我和毛主席风雨同舟,朝夕与共,但是在思想上还跟不上毛主席。」……他看到「风雨同舟,朝夕与共」这句成语时,严厉地批评了我。他说,在关于他和毛泽东同志的关系上,在整风以后,还可以引用这句成语,但是在整风以前,不能引用。「这也说明你对党史知识知道的太少!」周恩来同志讲这些话时几乎流出了眼泪。最后,他逐字逐句地自己动笔修改一遍,又亲自补充了几段……我发现周恩来同志在起草这个发言稿的十多天内,两鬓的白发又增添了。 赵无眠先生在《真假周恩来》中的描述更为贴切:范若愚见周恩来坐在办公桌前,小臂上戴着套袖,左手撑在额头上,右手提笔,对着纸发呆,「凝固了一般」。他的眼皮颤动,目光专注,「时而明锐,时而暗淡,时而清澈,时而茫寐」。有几次,他彷佛想通了,下决心落笔,却成不了文句,纸面上留下一些点状和线状的痕迹。忽然又放下笔,将稿纸揉成一团,扔到废纸篓仰身靠着椅背,淡漠的目光投在屋梁的某一点上。眼圈一红,泪水盈眶,他轻合眼皮,不让眼泪流下来……。    无论是「几乎流出了眼泪」还是「不让眼泪流下来」,这个检讨对于周周恩来说是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凤凰涅盘。 周恩来又逐字逐句地亲自修改,补充了几段,才打印出来,送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传阅。 ---《新发现的周恩来》 司马清扬 欧阳龙门
频频升起的“马特洛索夫”卫星 新华社滥造而出的首版“黄继光堵枪眼”,多少反映出当年共产党政权急迫征用资源以支撑战争的现实。当年朝鲜战场大量消耗着中朝两国青年的生命。为了维持这场战争,共产党政权不但依靠权力量强行征集兵员,也把愚弄百姓的宣传机器开至最高速, 把鼓吹舍命献身英雄的宣传推向高潮。虽然人造卫星是1958年后才有的事物,但是共产党们“放卫星”的精神远早于它。编造和宣扬 “马特洛索夫”式英雄也是一种“争放卫星”的局面。 那年代中朝两国的各行业都全面学习苏联,国内英模也设法和苏联英雄挂钩。赵一曼曾被称为“中国的丹娘”;刘胡兰是“中国的卓娅”;吴运铎是“中国的保尔 柯察金”;当局给中国工人树立的榜样是一个叫做“斯达哈诺夫”的苏联师傅;还向中国农民介绍了一个叫做“白尔西叶夫”的苏联增产能手。志愿军各部也“归口”地学习苏联英模。飞行员们学苏联空军英雄阔日杜布。步兵们则以马特洛索夫为榜样。马特洛索夫是苏联1948年拍摄的一部故事影片里的主角。他的事迹就是肉身堵枪眼。 学先进,见行动。朝鲜人行动较快,“马特洛索夫”式卫星先从朝鲜人民军中冉冉升起。从1951年起,朝鲜战场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战法: 枪炮基本不用, 炸药基本失灵, 全军趴着不动, 围观一人玩命。 很难说是这种战法导致了英雄的产生还是为了塑造英雄而发明了这种战法。反正其结果是“朝鲜的马特洛索夫”成批涌现。仅中国《人民日报》报道过的就有:金昌杰、黄淳福、申甲新、朴石峰、金明哲、李寿福、申基哲、李亨焕、金仁焕、金圣镇等十余位。各英雄事迹细节处略有差异,但“肉身堵枪眼”一举是共同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圣镇(金成振)英雄。该英雄出得较晚(1953年),但功夫却是端地了得。朝鲜干部告诉《人民日报》说:“英雄金圣镇以自己无限热爱祖国的胸膛挡住了吐着火舌的敌人火力口。他没有牺牲,又向敌人发射着歼敌的枪弹。他的辉煌功勋,已成为全世界人民传颂的英雄事迹”。“全世界人民传颂”,应该也包括中国人民。但我没有听到哪个中国人“传颂”过金圣镇英雄的事迹。我更相信很多中国人听到他的绝技后会目瞪口呆。他堵了一阵枪眼后居然还能继续作战。看来该同志能使机枪子弹拐弯,否则难以解释他的神迹。我想起王朔小说里某组织兴师动众寻找当年义和团里一位“能改变子弹飞行方向”的大梦拳师兄的故事。说不定该师兄就是这位人民军英雄的前辈。想来大师兄移民去了高丽,致使朔爷遍寻不获。遗憾的是金圣镇同志未将他的功夫传授给战友们。否则全体人民军加上志愿军指战员都练就这手绝活的话,别说解放全朝鲜,打到华盛顿实现世界一片红也不成问题。天下早就不是目前这种格局了。 “英雄辈出”的环境下,志愿军不甘落后,终于也放出了一颗国产的“马特洛索夫”卫星。这颗卫星放得比较晚。但不放是不放,一放就很精彩。边堵枪眼边兼顾其他工作。就难度系数而言,一举盖过了人民军的卫星。或许正因为如此,才迫使人民军方面几个月后放出金圣镇这种堵完枪眼还能继续作战的超绝卫星。 ---穆正新: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