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你电脑里那5000篇PDF,其实是你最强的“私有资料库”,但你却没用好它。真正的“资料雷达”是你本地的文献管理器:Zotero。 核心Hack: 确保你开启了“全文索引” (Full-text Indexing) 功能。 开启后,你搜索一个关键词,它不再只搜“标题”和“摘要”,而是会搜索你本地所有PDF的每一行正文。这个功能,能帮你精准“雷达”到那些“我记得看过,但忘了标题”的“沉睡文献”。 Zotero 是一款免费且开源的个人研究助手,帮助用户高效收集、整理、注释、引用和分享研究资料与成果,适用于学术研究、论文写作和资料管理。 可在 Mac、Windows、Linux、iOS 和 Android 上使用,支持网页端随时访问。 浏览网页时,Zotero 能自动识别学术文章、新闻、图书等各类参考文献,一键保存至个人库。 可将条目分类至不同收藏夹,用关键词标注,并创建动态搜索文件夹,随着研究进展自动更新。 支持 Word、LibreOffice、Google Docs 插件,能一键插入及自动格式化参考文献,涵盖 9,000 多种引用风格。 可选择在多设备间同步资料,随时随地保持最新进度数据不丢失。 方便与同事、学生协同管理、撰写、分发课程及资料,也支持构建共享文献库。 由非营利组织开发,并完全开源,用户数据自主可控,无商业化风险。 此外,Zotero 还有轻量级的文献生成器 ZoteroBib,适合仅需快速生成参考书目的人群。Zotero 官方还提供详尽文档、活跃论坛和全球社区支持,非常适合学术研究者、教师、学生或任何需要规范化资料管理的人士。
宝玉
3个月前
来自 Nature:Writing is thinking《写作即思考》 论大语言模型时代下,人类亲笔进行科学写作的价值。 撰写科学论文是科学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交流研究成果的常规做法。然而,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报告结果,它更是一种能发掘新思想、新观点的工具。写作促使我们进行结构化、有目的性的思考,而不是任由思绪如脱缰野马般混乱、跳跃。通过动笔写作,我们可以将多年来的研究、数据和分析梳理成一个逻辑连贯的故事,从而明确我们想传达的核心信息以及我们工作的影响力。这并非空谈玄理,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例如,科学证据表明,手写能促进大脑皮层的广泛连接,并对学习和记忆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在此呼吁,要继续重视人类亲笔进行科学写作的价值” 在大语言模型(LLM)时代,这个呼吁可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只要给出正确的提示,大语言模型就能在几分钟内生成整篇科学论文(甚至是同行评审报告),这似乎能在研究的“硬骨头”啃完之后,大大节省发表成果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大语言模型因为无法承担责任,所以不能被视为作者,因此,我们不会考虑发表完全由大语言模型撰写的文稿(使用大语言模型进行文字编辑是允许的,但必须声明)。更重要的是,如果写作即思考,那么当我们阅读一份由 AI 生成的论文时,我们读到的究竟是大语言模型的“思考”,还是论文背后研究人员的思想呢? 目前的大语言模型也可能出错,这种现象被称为“幻觉”。因此,由大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需要经过彻底的检查和验证(包括每一条参考文献,因为它可能是凭空捏造的)。所以,目前的大语言模型究竟能节省多少时间,仍然是个未知数。编辑一篇由大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可能比从头开始写一篇论文或同行评审报告更加困难和耗时,部分原因在于,你必须先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才能进行修改。其中一些问题或许可以通过那些仅基于科学数据库进行训练的大语言模型来解决,正如本期中刘凤麟(Fenglin Liu)及其团队的一篇综述文章所概述的那样。这一切,尚需时间来证明。 当然,这并非否认大语言模型可以成为科学写作中的宝贵工具。例如,大语言模型可以帮助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语法水平,这对那些母语非英语的研究者来说尤其有用。大语言模型在搜索和总结各种科学文献方面也可能很有价值,它们还可以提供要点,协助进行头脑风暴。此外,大语言模型还有助于克服写作障碍,为研究发现提供不同的解释,或是在看似无关的主题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激发新的思想火花。 然而,若将整个写作过程完全外包给大语言模型,我们可能会失去反思自己研究领域的机会,也无法参与到那项充满创造力且至关重要的任务中——即将研究成果塑造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叙事。而这种能力的重要性,无疑远远超出了学术写作和出版的范畴。
朱韵和
8个月前
晚年,为了艾滋病人,她不仅耗去了一生的积蓄和各种奖励上百万元,最后还不得不流亡美国。 2010年3月,高耀洁被哥伦比亚大学聘为访问学者,住在了附近的一个公寓里,由护工照顾她的生活。“我来到美国也没有闲着,虽然美国政府给我混吃混喝的待遇,但我没有混吃混喝。”高耀洁笑说。 来到美国的几年间 ,她写了7本有关艾滋病疫情的书和一本诗词:《血灾:10000封信──中国艾滋病泛滥实录》(开放杂志社,2009年11月)、《揭开中国艾滋疫情真面目》(博大国际文化有限公司,2010年9月)、《高洁的灵魂》增订版(明报出版社,2010年11月)、《疫症病案一百例》(明报出版社,2011年5月)、《我的防艾路》(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镜头下的真相》(明报出版社,2013年)、《高耀洁回忆与随想——高洁的灵魂续集》(明镜出版社,2015年)、《诗词忆百年》(五七学社出版公司,2011年8月),超额完成了起初她的写书计划。 高耀洁明白,中国艾滋病祸的真相很难有公布的一天,自己也很难重返故土:“最好的我能死在回中国的飞机上。” 2007年4月20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38980号小行星命名为“高耀洁”,这份荣誉是高耀洁最为看重的:“人在做,天在看。即使我的生命结束了,这颗小星星还要高高地在太空中注视地球,注视着中国,注视着艾滋病这场世纪灾难的结局,注视着造成这场血祸的罪人们走上历史的审判台。” ---愤怒仁医高耀洁:说出真相,是我天定的使命、生存的目的 特约撰稿人 罗四鸰 端傳媒 图:2022年3月的高耀洁(依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