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科学写作
关注
Y11
1个月前
写作即思考 科学写作首先是一种思维的梳理过程。 当你开始动笔时,实际上是在强迫自己把零散的想法系统化,把模糊的概念清晰化。 就像我们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写或打字的过程本身就是大脑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 这种加工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思维中的漏洞,理清研究的逻辑链条,甚至在写作中产生新的灵感。 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位年轻研究员在整理实验数据时,发现了一些与现有理论不符的现象。 起初他很困惑,但当他开始系统地记录和分析这些数据,试图用文字描述出来时,突然意识到这些异常数据中可能隐藏着一个全新的规律。这个发现最终促成了一篇重要的论文。这就是写作的魔力——它不仅是记录,更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当然,AI工具在科学写作中确实能发挥积极作用。 比如,AI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语法错误,优化句子结构,甚至在文献综述时提供一些建议。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整个写作过程外包出去。 首先,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责任意识。 如果一篇论文的所有文字都出自AI之手,那么谁来对其中的结论负责?谁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引用的规范性?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肃的事业,任何结论都必须有明确的责任人。 其次,AI生成的文本可能存在"幻觉"——也就是编造数据或引用不存在的文献。去年就有研究发现,一些AI工具会虚构参考文献,这在科学写作中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要编辑一篇AI生成的论文,往往需要投入比自己从头撰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更重要的是,科学写作是一项充满创造力的工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个引人入胜的叙事,是科学家的核心能力之一。这种叙事能力不仅关乎论文能否发表,更影响着研究成果能否被更广泛地理解和应用。一个好的故事,能够让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质量的科学传播。而这种传播,离不开科学家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深刻理解和生动表达。AI可以辅助我们,但不能替代我们的思考和表达。 最后,我想说的是,写作即思考。当我们亲笔写下每一个字时,实际上是在与自己对话,与自己的研究对话。这种对话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研究,也能让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因此,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珍视人类亲笔写作的传统。这不仅是对科学责任的坚守,更是对科学精神的传承。毕竟,真正的科学创新,永远源于人类的思考和探索。
#科学写作
#AI工具
#批判性思维
#研究责任
#科学传播
分享
评论 0
0
宝玉
3个月前
来自 Nature:Writing is thinking《写作即思考》 论大语言模型时代下,人类亲笔进行科学写作的价值。 撰写科学论文是科学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交流研究成果的常规做法。然而,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报告结果,它更是一种能发掘新思想、新观点的工具。写作促使我们进行结构化、有目的性的思考,而不是任由思绪如脱缰野马般混乱、跳跃。通过动笔写作,我们可以将多年来的研究、数据和分析梳理成一个逻辑连贯的故事,从而明确我们想传达的核心信息以及我们工作的影响力。这并非空谈玄理,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例如,科学证据表明,手写能促进大脑皮层的广泛连接,并对学习和记忆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在此呼吁,要继续重视人类亲笔进行科学写作的价值” 在大语言模型(LLM)时代,这个呼吁可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只要给出正确的提示,大语言模型就能在几分钟内生成整篇科学论文(甚至是同行评审报告),这似乎能在研究的“硬骨头”啃完之后,大大节省发表成果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大语言模型因为无法承担责任,所以不能被视为作者,因此,我们不会考虑发表完全由大语言模型撰写的文稿(使用大语言模型进行文字编辑是允许的,但必须声明)。更重要的是,如果写作即思考,那么当我们阅读一份由 AI 生成的论文时,我们读到的究竟是大语言模型的“思考”,还是论文背后研究人员的思想呢? 目前的大语言模型也可能出错,这种现象被称为“幻觉”。因此,由大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需要经过彻底的检查和验证(包括每一条参考文献,因为它可能是凭空捏造的)。所以,目前的大语言模型究竟能节省多少时间,仍然是个未知数。编辑一篇由大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可能比从头开始写一篇论文或同行评审报告更加困难和耗时,部分原因在于,你必须先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才能进行修改。其中一些问题或许可以通过那些仅基于科学数据库进行训练的大语言模型来解决,正如本期中刘凤麟(Fenglin Liu)及其团队的一篇综述文章所概述的那样。这一切,尚需时间来证明。 当然,这并非否认大语言模型可以成为科学写作中的宝贵工具。例如,大语言模型可以帮助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语法水平,这对那些母语非英语的研究者来说尤其有用。大语言模型在搜索和总结各种科学文献方面也可能很有价值,它们还可以提供要点,协助进行头脑风暴。此外,大语言模型还有助于克服写作障碍,为研究发现提供不同的解释,或是在看似无关的主题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激发新的思想火花。 然而,若将整个写作过程完全外包给大语言模型,我们可能会失去反思自己研究领域的机会,也无法参与到那项充满创造力且至关重要的任务中——即将研究成果塑造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叙事。而这种能力的重要性,无疑远远超出了学术写作和出版的范畴。
#写作即思考
#大语言模型
#科学写作
#AI辅助
#学术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