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晚年生活
关注
朱韵和
3周前
到毛泽东身边去玩的女人那么多,为什么孟锦云能独获青睐﹖ 首先是她的性格。她不怕场合,胆子大,放得开。第一次进中南海跳舞,毛才跳过一支曲子,就敢主动邀毛跳第二支。权延 赤笔下也曾写过一位叫王学文的大连姑娘,是和孟锦云同时第一次进宫侍舞的四、五个同伴之一,比孟还虚长了一岁,却左怕右怕 ,精神紧张,「刚跳了一圈就出了 一头汗」。孟锦云还不像别的女孩子,问一句才答一句。她敢于跟毛瞎侃,从「小同乡」,扯到「天上的九头鸟」,扯到「黄鹤楼」,以及毛泽东下巴长的那颗痣。 她「充满稚气」的发问,常引得毛开怀大笑。 我们来瞧瞧那颗痣-- 「主席,您嘴巴底下有一个痣子,听我奶奶说,这是有福气的痣子呢。」 主席听了,看到小孟白白净净的脸蛋上,也有一个小小的痣子,便笑着说﹕ 「你的脸上也有一个痣子,那你也有福噢。」 「那可不是,您的痣子是湖南痣子,我的痣子是湖北痣子,长的地方不一样。」 主席哈哈大笑﹕ 「没想到,你还是个小九头鸟呢。」(郭金荣《毛泽东的最后一个女人》(一二页)。 毛泽东就喜欢这种在他面前无拘无束的女孩。综观他的一生,泼辣、敢作敢为、乃至天不怕 地不怕的女人占了多数。贺子珍「你扔椅子我就扔板凳」﹔吴广惠因为稍嫌柔弱,不敢跟贺对着「扔板凳」,没好多久便遭毛逐出延安﹔江青的敢作敢为我们都领教 得多了﹔张玉凤敢当面骂他作狗。就连那位想结婚而毛不让她结婚的女机要员,也敢于指责毛是资产阶级玩弄女性,过着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 相反,那些扭扭捏捏,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的「小脚女人」会使他厌烦。他觉得那样的女人﹙男人也一样﹚不自然,没有天真感,看了很不舒服。疑心上来的时候,还不知她私底下藏着什么勾当,是不是兼有什么特殊使命,以至吓成这副模样。总之,他不可能跟这样的女人好到哪里去。 有过陪睡的经历,孟锦云她们才敢贸然去找毛讨一个「公道」,要他表态支持她们「硬骨头」造反派﹔坐过五年大牢之后, 她也才有直截了当找毛给她平反的勇气。获得毛平反,并当即留用身边的殊荣后,毛还说小丽是「红娘」,是「鹊雀」。鹊雀搭桥,使小孟走过这座小桥,来到了毛 泽东的身旁。﹙四十四页﹚说穿了,就是把自己比作牛郎,把孟锦云比作了织女﹔或者是把自己比作张生,把孟锦云比作了莺莺。毛泽东一连用两个典,来表达对牵 线人的感激之情,这两个典都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可见孟锦云还不是一般的陪睡,而是已睡出了「很深的感情」。 有一次,孟锦云对张玉凤说﹕ 「张姐,我都快三十岁了,我真想要个小孩呢。你跟主席替我说说。」 张果真把孟的想法告诉了毛﹕「主席,孟夫子想要个小孟夫子啦。」 「再等一年吧,等我死了,她再要吧。」﹙一二三页﹚ 孟锦云想要小孩,如果不是想要一个毛的孩子,干嘛要张玉凤跟主席替她说说﹖她要跟丈夫生孩子,与毛泽东和张玉凤何干﹖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小孟想请个假,回去与丈夫同房。但这样理解显得牵强。当毛的贴身护士虽不自由,并不是连跟丈夫同房的机会都没有的,除非你不想同房。 毛的回答也有意思,明显是不想跟孟生孩子。其时孟锦云才二十七、八岁,毛却已力不从心,李志绥也早告诉他无法再生育的实情,所以才有「等我死了,她再跟她丈夫去生吧」的潜台词。 到底谁是毛泽东的最后一个女人﹖是张玉凤还是孟锦云﹖其实是无关紧要,也无从考据的。而且「最后一个女人」的意思, 也本来含混不清。是指最后一个跟毛泽东睡过觉的女人,还是指毛泽东最后发展成「女友」的女人﹖看叙述者力图表明的意思,应该是指具有女友身份、最后一个到 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女人。 某春日,毛泽东到户外蹒跚走了一圈,半开玩笑地说﹕ 「张姐,孟夫子,你们二位是我的左膀右臂噢。」 他没有说错。一个左右了苍茫大地沉浮的人,一个「扭转了乾坤」的人,最后就剩下这两个年轻女子,扶着他走到生命的终点。 ---毛泽东最后的女人张玉凤、孟锦云 作者:赵无眠
#孟锦云
#毛泽东
#张玉凤
#晚年生活
#情感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周前
“毛办”“负责人”:陪睡丫头“张玉凤” 谈到毛在“文革”时期的私生活,就不能不涉及他与其晚年的“宠妾”张玉凤的关系。据李志绥回忆,1970年毛与林彪发生摩擦,结果导致来自空政文工团的“女友”刘素媛失宠,此后张玉凤正式调入中南海。在她陪伴毛度过其风烛残年的最后6年时光里,张在中国政治尤其是宫闱政治 中的地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她从毛的生活秘书变为“机要秘书”,掌管着毛的私人保险柜,此柜里有一批党和国家的特级绝密档,其中不乏许多高级干部写给毛的检讨书、认罪书、告密信等,这些材料反映了许多高层领导人的人格和品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这些人的“生死簿”。 在高层政治斗争中,谁掌握了这批文件,就等于变相控制了党政军大权。其次,她完全取代了毛泽东的家人,获得了实质上的“妻子”的地位。毛泽东临死前的几年,只有她和另一位“女友”孟锦云能进入毛的房间,而且只有张才听得懂毛因病而含糊不清的讲话。而毛所有的“最高指示”和批复的档都要经过张玉凤之手,以致于毛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怀疑:“谁知道这些同意或批评,有多少是真的或是歪曲了的。”[31]几年前张玉凤的一则回忆提到,毛在1976年7月15日曾召见毛远新、华国锋、江青、汪东兴和张玉凤,提出了毛之后政治局常委班子的名单,毛远新、汪东兴、张玉凤作了记录。该名单顺序为:毛远新、华国锋、江青、陈锡联、纪登奎、汪东兴及张玉凤。[32]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把毛的这一荒唐昏乱的身后安排,当作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临终前对自己的宠妾的一种表面性的政治安慰(看起来更像是毛当着张的面所做的临终授命),因为这种安排绝无可能实现。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到,张在当时中国政治中的地位以及她含而不露的政治企图心,否则她为什么不当面拒绝毛将她列入政治局常委的安排?这一安排也有可能是她向垂死的毛要政治名分的结果。 从1970年到毛去世,张对毛的影响远远超出一个“陪睡丫头”(江青对张的蔑称)的范围。张实际上扮演着毛的妻子的角色,掌管着毛的所有生活,而晚年的毛对她的依赖日深,如此江青就事实上从毛的生活中完全“出局”了,只剩下一个徒具虚名的“妻子”名分。了解张玉凤的真实地位,对理解分析毛晚年的高层政治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那时,上至政治局常委,下至毛的私人亲友,无论是讨论国策大计,还是私人访问,都必须经过张的通报之后,方能决定见与不见。[33]由于毛晚年根本不愿见江青,江青曾不断地对张“巴结”、“献殷勤”,即便如此,张和江的关系仍然不和谐。一方面,她们之间的“大妇”和“小妾”的争宠夺利关系极难缓和;另一方面,张也是个醋劲十足的泼辣女人。1971年她曾因为怠慢了毛的一个“客人”而与毛互相骂“狗”,大吵一场,结果曾一度被毛赶出中南海。这个“客人”其实是毛以前的一个文工团“女友”——陈姓女士,此人后来去香港后在报刊上披露了这一内幕。[34]从目前极为有限的已公开披露的材料来看,张玉凤(包括孟锦云)都未在毛面前为江青美言。例如,孟锦云在回忆中提到,毛泽东和她(指张玉凤)慎重地谈过与江青公开离婚的打算。[35]另据中共中央档披露,张玉凤和江青自1973年底起多次因张保管的毛泽东的几百万稿费发生严重冲突。江青甚至公开叫嚷:毛的存款“不要小张管,要远新管。”[36]“文革”中毛对江青最严厉的批评(即批评“四人帮”)正是发生在此次冲突之后。不难猜测,张玉凤在毛严厉批评江青一事上很可能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著名学者余英时教授总结毛泽东的治国方式时,使用了“在榻上乱天下”的比喻。此语有两重意思,其一指毛喜欢在床上办公的怪癖;其二指毛在“文革”中“视女人为工具”,表现了“他的冷酷而兼放纵的生命的一个环节。”[38]确实,毛泽东的晚年生活在情欲横流的温柔乡里,然而,他也为情所累,会不时地陷入和引发与他身边的女人之间的“战争”。例如,1976年5月11日,不知因为什么无聊的事,毛与张玉凤大吵一场,结果导致心肌严重梗塞。当时虽然抢救了过来,但此事大大地缩短了毛的寿命。[39]毛生前虽然“妾嫔”成群,但死后尸骨未寒,其正配夫人便被投入监狱,最后以自杀终结生命。对于“在榻上乱天下”的毛泽东,这显然是一种政治报应和嘲讽。 ---宋永毅:江青和张玉凤的秘密战争
#毛泽东
#张玉凤
#江青
#宫闱政治
#晚年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叶隐
3周前
要我在魏京生那个年纪,膝下无儿无女,突然有个女人带着一个女儿来认爹。只要人品端正,是不是我亲生的,都乐得捡个女儿,悉心关爱扶持,当作余生的安慰。不管我有多少遗产,她们是否图谋,反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何必计较。一个政治反对者,一生信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斗争哲学,到了晚年,突然有机会在人伦亲情中,以为父心肠,反思自我心性、观照自身德性,努力活得更完满,那真是无与伦比的福分。实在不太容易理解,为什么把一件本可温馨收场的美事,搞得一地鸡毛丑态百出呢?
#魏京生
#认亲
#父女关系
#晚年生活
#人伦亲情
分享
评论 0
0
Silent Bird
2个月前
曾志晚年與兩個同母異父,散落在民間的農民兒子合影,長年的革命歲月奔波,都已經不記得他們的父親是誰了......
#曾志
#晚年生活
#革命岁月
#家庭聚会
#亲情
#历史事件
分享
评论 0
0
猫神
2个月前
邓颖超同志,你去得太晚了🥀🥀🥀😂
#邓颖超
#悼念
#晚年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Weiping Qin 秦偉平
4个月前
军中兄弟给我打电话,说他终于为自己争取到了应得的退伍军人福利,我很为他高兴,至少晚年生活无忧。 他提醒说,只是与我分享,不要告诉其他战友,免得各种羡慕嫉妒恨。 他不是华人,生活在美国几代人的欧洲裔白人。 其实人性都差不太多,不希望兄弟苦,也不希望兄弟开路虎。
#退伍军人福利
#晚年生活
#人性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晚年,为了艾滋病人,她不仅耗去了一生的积蓄和各种奖励上百万元,最后还不得不流亡美国。 2010年3月,高耀洁被哥伦比亚大学聘为访问学者,住在了附近的一个公寓里,由护工照顾她的生活。“我来到美国也没有闲着,虽然美国政府给我混吃混喝的待遇,但我没有混吃混喝。”高耀洁笑说。 来到美国的几年间 ,她写了7本有关艾滋病疫情的书和一本诗词:《血灾:10000封信──中国艾滋病泛滥实录》(开放杂志社,2009年11月)、《揭开中国艾滋疫情真面目》(博大国际文化有限公司,2010年9月)、《高洁的灵魂》增订版(明报出版社,2010年11月)、《疫症病案一百例》(明报出版社,2011年5月)、《我的防艾路》(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镜头下的真相》(明报出版社,2013年)、《高耀洁回忆与随想——高洁的灵魂续集》(明镜出版社,2015年)、《诗词忆百年》(五七学社出版公司,2011年8月),超额完成了起初她的写书计划。 高耀洁明白,中国艾滋病祸的真相很难有公布的一天,自己也很难重返故土:“最好的我能死在回中国的飞机上。” 2007年4月20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38980号小行星命名为“高耀洁”,这份荣誉是高耀洁最为看重的:“人在做,天在看。即使我的生命结束了,这颗小星星还要高高地在太空中注视地球,注视着中国,注视着艾滋病这场世纪灾难的结局,注视着造成这场血祸的罪人们走上历史的审判台。” ---愤怒仁医高耀洁:说出真相,是我天定的使命、生存的目的 特约撰稿人 罗四鸰 端傳媒 图:2022年3月的高耀洁(依娃摄)
#高耀洁逝世:揭露河南艾滋病疫情真相的斗士· 13 条信息
#艾滋病
#高耀洁
#留美生活
#晚年生活
#学术研究
#社会责任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