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

毛發動文革由來 丁抒先生一九九五年出版的 《人禍》修訂本,這是一部研究“大躍進與大飢荒”的專著。作者收集了大量中國大陸的各種出版物,包括統計資料、回憶錄、地方志、歷史著作、官方文件、報刊評述等,作出了超越西方學者的許多論斷: 一、推論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二年大飢荒死于飢饉的人數下限為三 千五百萬人,可能的數字是接近四千萬人。 二、論証大飢荒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量出口高征購得來的糧食,揭露“周恩來極其錯誤地”反對外貿部主張售黃金買糧食救災,反而出口六百萬噸糧食買進几十萬兩黃金,否則可使數十萬飢民免于死亡。 三、論証蘇聯逼債造成中國經濟困難之說全無根據。不僅當時還債之數與中國亂花損失之數不成比例,而且,蘇聯還借給中國二十萬噸糧食解決東北的燃眉之急 ,使東北死人較少。中共對此卻不予公開。毛拒絕與蘇聯組聯合艦隊后,蘇仍向中共送來轟炸機、導彈與潛艇,協助中國仿制,直到大躍進失敗后,才中止協助中方造原子彈,因擔心中共亂來。 四、查實毛對大躍進惡果完全知情,五八年秋,毛就知道廣西餓死人,撤了陳漫遠,還說如果死五千萬人,我也要撤職,殺頭都可能。但是當餓殍千里時,他又說“錯誤就那么一點,有甚么了不得!”又公然說:“甚么時候我都不下罪己詔。 ”在國家極端困難時,縱容下面為他蓋極其豪華鋪張的行宮,勞民傷財。 五、揭示毛指揮的“大躍進”,在黨內激起嚴重的不滿,高干罵得很凶,要他下台的話都有,劉少奇主張把這慘史寫成書,編成戲,還要立碑,讓后人永志不忘 。只有林彪對毛表忠,周恩來則為毛解套。文革的陣容與圖謀,其實在總結大躍進的七千人大會上已然成型。    丁抒的貢獻,給文革研究作了極為扎實的鋪陳,而大躍進失敗正是毛走向垂死掙扎給中國帶來浩劫的開始。 ---"回首十年說批毛" ﹒金 鐘﹒
文革初期几十万红卫兵涌上“革命圣地”井冈山,山上很快断粮,上山学生们竟有饿死。周恩来动员赣鄂闽浙粤等大城市蒸馒头做点心,再由空军飞机空投。“我们前后一共向井冈山空投了半个多月的食品,才使大多数的学生们免于饿死。不过,最后还是饿死了极少数的几个人,还有因为饥饿一下吃多了,撑死的也有。 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局限于井冈山一地,在韶山等其它的‘革命圣地’,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吴法宪认为毛搞红卫兵大检阅有心理享受的原因:“像这样面对面接受红卫兵的顶礼膜拜,毛泽东自己可能也觉得是一种心理上的享受。”然而,数百万人拥京,交通、住宿、粮食全线告急,周恩来实在没办法,只得向毛请求限制进京人数。毛不满意:“现在才接见了六、七百万,少了,要再加一倍,还要保吃保住保行。”毛高高在上发指示,只考虑政治不考虑经济,不管衣食住行这些麻烦事儿,才会有如此“无产阶级领袖的大气魄”。八次大接见后,幸亏73岁的毛自己吃不消,终于说了一句“不能再见了”,下面才敢发通知阻止学生进京。吴感叹:“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不知道花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不知道给国家、社会和有关地区的政府、人民带来了多么大的负担。幸亏是毛泽东最后自己受不了了,如果当时真的是像他说的那样,接见人数再增加一倍的话,情况不知会糟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其实,毛搞大接见还有一层未被揭示的政治因素:向刘邓等党内反对派显示政治实力——我在中央高层可能不占“多数”,但在人民群众中却是绝对“多数”。 ---裴毅然:吴法宪提供的党国要闻
朱韵和
1个月前
问:有人说,在毛泽东主政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人们也有安全感,生活有尊严,实际情况是否如此? 谢道和: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的记忆最初可以追溯到1958年,那时我才六岁,正是大炼钢铁、大跃进和公共食堂的时候。 在我的印象中,邻里关系相对来说是不错的,我们家所在 的屋场一共住了三户人家,因为户数少,因此,平时的关系处理就比较单纯,而且,这三户人家的阶级成分都属于贫农,在当时来说,也不存在阶级对立的问题。 但到了公共食堂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作业组的干部都是非常霸道的,远比现在的干部要蛮横得多。那时,所有的小孩子无论有没有到入学年龄、有没有上学,都必须劳动,扯猪草、割牛草,还要跟着大人们去干各种农活,才能获得食物,那时是真正的“不劳动者不得食”。 作业组专门给小孩子配置了猪草票、牛草票,每个小孩一天必须完成几斤的猪草或牛草,只有完成规定的劳动量后,才能到公共食堂就餐、吃饭,如果没有完成,那么,作业组长就会把当天晚上的食物直接喂猪或喂牛,也就是说,小孩子因为没有完成工作量而必须受挨饿的惩罚。 因此,小时候的最大感受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完全没有生存保障,作业组长随时可能会克扣我们的食物,或者干脆被停餐。那时,家长们都不敢得罪作业组长,如果他们站出来为自己的孩子辩护,很有可能当天晚上就会被斗争。这种斗争会是非常随意的,作业组长喊几个人,拉上一张大桌子,把斗争对象叫来,站到桌子上,抡起竹鞭就抽。那时的作业组长就有这么大的权力,他想斗争某个人根本不需要得到什么人的批准,看谁不顺眼就斗争。而且,这不分什么家庭成分,相反,像地主、富农被整肃得非常老实了,因此,斗争的目标主要就针对那些不轻易顺从的、性格倔强的农民。 我的父亲就因为埋怨了几句,差点招来祸端。公共食堂是八个人一桌,随便搞点什么菜蔬,打一锅汤,菜里面都是没有什么油的,而汤则是清汤白水,上面漂几个油星子。开餐时,那些先上桌的农民如果把漂在上面的油星子全部捞到自己碗里,后来的人还会有意见。有时,可能就是烧一锅白开水,里面掺两粒盐,当时,就是这么样一个情况。 因为没有油,父亲就在食堂提了意见,要求在菜里面多放点盐,因为农民出工干活时要出汗,要补充盐分。结果被干部认定为有不满情绪,准备在当天晚上斗争他。有好心人提醒他,劝他暂时避风头,父亲便连夜跑掉了,在外面一呆就是两三年,直到公共食堂解散以后才重新回来。 等到1961年,公共食堂解散的时候,我九岁,也必须到地里面去割麦子,那个时候的农民真是苦到家了。有一件事情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和我祖父一块干农活的一位农民挑着一担萝卜回食堂,我正好在食堂里,他顺手给了我一个小萝卜。结果被作业组长发现了,他一把抢过我手中的小萝卜,并且在我脑门上狠狠地磕了一下,我当场就被打晕在地上,个把小时才缓过神来。 ---文革口述史:湘中酷刑“金鸡啄米”和吊“半边猪” 纽约时报中文网
朱韵和
1个月前
朱韵和
1个月前
她吃了7个人 母亲很平静地给我讲述往事:1959年,所有家庭的锅碗瓢盆被没收,一律吃大食堂。但由于干部虚夸,虚报粮食产量,上面要求多交公粮,交不上去的有的被活活打死。家里都没有粮食吃了。大食堂只能喝稀汤。人们饥饿难忍。舅舅饿得端着碗不松手。姥姥去地里弄些草根、菜叶在铁掀上面煮, 驻队 干部看见谁家生火就闯进去,看到好吃的就端走,看到不好吃的就砸掉……就这样,母亲才两岁的妹妹在哭声弱下来的时候,饿死了…… 母亲说:“村里谁家死人,都不会说,有的直接把死人吃了,有的瞒着多分一碗稀汤……XXX的娘,就是把家里死掉的孙女吃掉活下来的,她吃了7个人……”想到小时候见到的那位和善的老人,我突然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母亲说:“才两岁的妹妹死了,家里的人也都饿得不行了……一个亲戚来家,就劝把妹妹吃掉,皮包骨头,也没有什么可吃的,就是把肝什么的掏出来吃掉……我怎么能吃我的妹妹!我娘也不同意,哭着说,我怎么能吃自己的闺女!宁饿死也不……” 我看到母亲的眼睛。她拚命地抑制自己的泪水。 我背过脸去。母亲的泪滴在我的心上。 母亲说:“晚上就偷偷把妹妹埋了,多了一碗稀汤……我家族饿死6个,全村饿死100多人。” ---时寒冰:“三年困难时期” 她吃了七个人
朱韵和
2个月前
饥饿而死是一种漫长的痛苦过程,它对人的肉体、心灵是极其残忍的折磨,摧毁的是人的理性、道德、人伦、良知和尊严,然后才是生命的死亡。人饿到什么程度才会丧失人性?才会吃得下人? “吃人者无罪”——写到这里,我要为那些曾经吃过人肉却也死去,或者活下来的人辩解今天,以面粉、大米、鱼肉、鸡蛋、 蔬菜、水果吃饱肚子,还喝着牛奶可口可乐雀巢咖啡山泉矿泉水,为身体过胖血脂过高嚷嚷着要减肥的我们,丝毫没有权利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居高临下地用法律、道德、良知去评判那些被剥夺了人与生俱来最基本的权利——吃饭,连野菜野草都吃不上,走路摇摇晃晃,身体浮肿,皮包骨头,坐以等毙,人肉成了他们唯一能寻找到能吃的“食物“的人们吃人,以求存活。一句。虽然在调研的最初,我怎么都不能接受人吃人。饥饿,使人完全失去了人性,变成了弱肉强食的野兽,当世界上在没有什么可吃的时候,人就像狼、像虎一样会去吃人。被迫吃人的人承担着人类最大的苦难和不堪,他们仅仅存留的只有一点动物求生的本能?他们还有罪吗? 一位作家写到:“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能力下降,而在一段时间内,其本能的饥饿反射极度强烈。由于生存本能的需要,他会不择手段地去搜寻一切能吃的东西。这时,生存压倒一切,动物性压倒了人性。饥到极点的人们,为了找到吃的,不考虑亲情、道德、人格和其它后果。” 我试图询问到这些吃人者的名字,记录下来,绝对不是为了羞辱他们、谴责他们。我是想告知人们:这是一个国家的耻辱,一个政权的耻辱,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耻辱。 ---依娃:大饥荒三部曲之三《寻找人吃人见证》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