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1959年
关注
Daniel Fang
1个月前
1959年,9月3日的北京城,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但是共产党不会告诉你,从1958年开始,中共国许多地方就已经开始饿死人了。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396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439 条信息
#1959年
#北京
#饥荒
#中共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个月前
1959年,我参加了海军战士业余文艺汇演之后,就从杭州调到北京,进了海政歌舞团。那时候海政、全总、空政、总政、北京军区的女孩子,都经过严格挑选,去参加在中南海举行的舞会,出身是非常重要的标准。被挑选上的人作息时间也都重新调整--上午休息,下午练功,晚上跳舞。去的时候,我们海政的女孩子 ,是由海政保卫处的处长带领,坐着专车,有专门的车证,才能进入各个舞厅 的。那些年如果我们不下部队演出,几乎每天晚上都有舞会--中南海、国务院紫光阁、三座门中央军委,都是一周两次。而去中南海,跟毛主席跳舞之前,还有一道特别的手续:门前有个盛消毒液的盆,每个人都要在里面洗了手才能进去。 那时候我们这些女孩子工资都不高,像我吧,每个月发了工资都要寄钱给父母,剩下的钱除了吃饭,很少有富余,就是吃饭,也只能每顿买半个菜。 要说那时候天天都有舞会,我们也没觉得腻烦,而是很想去,因为每场舞会下来,精神和物质的快乐都有。精神方面,自然是觉得光荣自豪;物质方面呢,舞会中间有一盘盘的炒杏仁儿、大香蕉和其他水果点心,都是平常吃不着的东西。十一二点舞会散场,首长们都走了,我们就留下来吃了夜宵再回去。夜宵都很丰盛,有鱼有肉。这一切,对于每顿饭只买半个菜的女孩子们来说,都非常美好。 有时候吃完夜宵还招待我们看参考电影,都是香港的左翼电影,夏梦主演的最多。 这样的舞会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前。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停了有一年多。 ---和毛主席等中央首长跳舞的日子 口述/徐宝风 文/韩晓征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439 条信息
#中南海舞会
#1959年
#海政歌舞团
#物质匮乏年代的舞会
#与毛主席跳舞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个月前
1959年10月1日 十年大庆烟花show
#十年大庆
#1959年
#烟花
#庆祝
#国庆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个月前
大学生攒钱救助家人饿杀自己 依娃受访者仁天和: 1959年,我在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上学,政教系有个来自四川的二十岁出头的男同学,记不得他的姓名了。他每天把自己的馒头尽量省下,拿到兰州西站黑市上去卖,一个一块钱。当他攒下五百块钱时,自己把自己饿死了。他死后,我们从他的日记本里发现了把 馒头拿到火车站卖的秘密。原来,他家非常困难,来信说家里没吃的,让他寄钱回去。一个学生往哪弄钱?他就把自己那点保命的口粮挤出来卖掉,把钱存起来。他没有往家里寄,想着假期回家拿回去。结果没活到假期就饿死了。政教系处理他的后事时,用五百块卖馒头钱,给他买了一口棺材。 ---郑兢业:人吃与吃人 ——中国大饥荒的劫因难果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396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439 条信息
#大学生
#饥荒
#救助家人
#饿死
#1959年
分享
评论 0
0
网易新闻-极目新闻
3个月前
内蒙古遇1959年来最强降水,有游客滞留沙漠近三小时
内蒙古遇1959年来最强降水
#内蒙古
#降水
#1959年
#最强
#灾害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个月前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高清彩色照片 20世纪福克斯公司邀请赫鲁晓夫观看《康康舞》的拍摄,这是一部歌舞片,反映的是19世纪末巴黎歌舞女郎的生活。
#赫鲁晓夫访美
#康康舞拍摄
#20世纪福克斯
#歌舞片
#1959年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7个月前
《顾准日记》中出现最多的两个词是哀鸿遍野和斯大林主义,, 1959年1月9日,顾准说:“细细辨察,虽然国庆建筑与哀鸿遍地同时并誉,人们对此联想还并不多。这证明斯大林主义在中国还有生命力。”“哀鸿遍野,我努力求饱,有些说不过去。陈毅宴会,还有著名演员演出助兴。……”顾准日记中不仅真实地记下了 他所目睹的河南农民的生活惨状,而且贡献了他的理论思考: 中国农民过着糊口经济的生活,他们中间的知识分子同样不懂得这个问题。他们从糊口经济的立场出发,在土地革命的旗帜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结果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回过头未,以强力未打破糊口经济,代替圈地,代替羊子吃人的是在饥饿状态下上山炼铁,与7000万人的大兴水利,而且,还要在政治上给以资本主义自发的称号。 土包子而怀抱城市中心主义是极其可怕的,对农民真是天大的灾难。愈是农村愈严重,愈是不按价值规律,只能在指定地点吃愈为严重。那么,一把卡住农村全村人口吃饭问题的公共食堂,怎能不成为横行霸道的权力的来源,与道德败坏的泥坑? ---选自谢泳著《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
#顾准日记
#哀鸿遍野
#斯大林主义
#1959年
#中国农民
#河南生活
#理论思考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7个月前
农村大饥荒来临时,由于时滞效应,城市还保持原来的状态。这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寻找食品充饥。四川作家东夫先生在他的纪实著作《麦苗儿青菜花黄——川西大跃进纪实》中,记录了当时成都市周围的农民涌入成都的一幕: 1959年7月,成都市的大街小巷、旅馆车站、餐馆、糖果铺挤满了农民,每日少则数万人 ,多则十数万人……他们想来吃一顿饭或买点可吃的东西回去。入夜,大批人蜷缩街头露宿。据温江地委和成都市委“动员农民回乡联合办公室”统计,7月20日在西城区饭馆吃饭的农民达53428人次,挤购糖果的7850人次。7月20日,香雪海饭店进餐人数3528人次,竹林小餐2706人次,东华饭馆进餐人数2100人次,7月21日,香雪海饭店3331人次,竟成园4658人次。华阳胜利、桂溪、石羊等乡“挡获”进城购食品农民,查出饼干1400斤,糖果400斤,面包800多个,蔬菜2000斤,煤油20斤…… 北京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首都是全国保证的重点,到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出现饥饿的情况。所以,北京的“时滞”到1959年底,比它周围的天津、保定、石家庄还要晚两个月。据记载:“1959年底,北京周边城市在大小饭馆已经实行了就餐收粮票制度,许多外地居民集中涌到北京,专程觅食就餐。一时间京城大小餐馆门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排长龙景观,人流云集,彻夜不散。从晚上开始排次日的早餐队,早餐后又排午餐队,午餐后又排晚餐队,晚餐后又排次日早餐队……循环往复。”(高智勇:《北京困难时期商品供应追记》) 到1959年底,农村和城市的饥荒“时滞”消失,城市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紧张起来,再没有农民大批进入城市了。从此以后,农村和城市的饥饿同步,但饥饿程度农村甚于城市。 ---大饥荒年代的城乡时滞 作者: 杨继绳
#大饥荒
#农村
#城市
#四川作家
#东夫
#纪实著作
#大跃进
#成都
#1959年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7个月前
1959年4月底,我正在利用课余时间为学校共青团委办“五四”青年节墙报,我儿时的朋友张志柏(小名车子)从湾里匆匆赶到浠水第一中学找我,急急忙忙地说:“你父亲饿得不行了,你赶快回去,最好能带点米回去。”他还告诉我:“你父亲没有力气去铇树皮,饿得没办法,想到江家堰去买点盐冲水喝,没想到倒在半 路上,是湾里的人把他抬回来的。” 我当即放下手上的工作,向团委书记兼班主任赵纯烈老师请假,并到食堂科停伙3天,取出了3斤大米,立即赶回家——睡虎下湾。走到湾里,发现一切都变了样:门前的榆树(浠水称之为油树)没有皮,白花花的,底下的根也铇光了,剩下一个凌乱的土坑。池塘干了,邻居说是为了捞蚌放干的。蚌有股难闻的腥味,过去是不吃的。没有狗叫,没有鸡跑,连过去欢蹦乱跳的小孩子们也呆在家里出不来。湾里一片死寂。 走进家门,真是家徒四壁,没有一颗粮食,没有一点能吃的东西,水缸里连水也没有。饿得走不动,哪有力气挑水啊! 父亲半躺在床上,两眼深陷无神,脸上没有一点肌肉,皱纹宽阔而松弛。他想伸出手招呼我,但没有伸起来,只是动了动。这只手和上生物解剖课时看到的人体骨骼标本上的手差不多,外面虽然有一层干枯的皮,但没有遮住骨骼上每一处的凸起和凹陷!看到这只手,我心里陡起一陈酸楚和震撼:原来通常说的“瘦得皮包骨”是这样的恐怖和残忍!他嘴里嘟啷着,声音很低,他是叫我赶快走,赶快回学校去。 父亲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两个月以前他还是好好的(其实当时他腿上已经浮肿,可我不知道是饿的)。父亲在生产队里负责放牛。那头水牛很可爱,经父亲精心照料,它壮实而清洁。这头小水牛虽然不会讲话,但它的眼神会说话:或是亲近,或是忧伤,或是渴望,或是恼怒。它通过眼神可以和父亲交流,我也略懂一些它的眼神。我每次从学校回来,总要骑着它在山坡上溜溜。两个月以前,父亲讬人叫我回家。生产队里把这头牛偷偷地杀了,我家分了一斤牛肉。他知道学校生活苦,是叫我回家吃牛肉的。我一进屋,就闻到诱人的肉香。父亲不吃。他说这牛跟他关系太好了,牛通人性,他吃不下。其实是找借口,让我一人吃。我大口地吃起来,他在旁边看着,眼里露出慈祥的光。我后悔自己不懂事,如果他吃了那一斤牛肉,也不至于饿成这个样子! 我捏了捏父亲的手,就赶紧拿起水桶和扁担,把水缸挑满了。我又扛起锄,提上筐,到去年种花生的地里去铇花生芽(去年铇花生漏在地里的,春天长出了比豆芽菜粗得多的嫩芽,据说其中含有毒素,不能吃,但也被人们铇得差不多了)。我铇着,铇着,心里充满了懊悔和自责,我为什么不早点回来挖野菜呢,为什么不早点请假拿点米回来呢? 懊悔和自责无济于事。我用带回的米煮成稀饭,送到床边,他已经不能下咽了。三天以后就与世长辞。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前言 作者: 杨继绳
#1959年
#五四青年节
#饥荒
#家庭困难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8个月前
1959年,国营上海市百货公司夜景
#1959年
#国营企业
#上海市
#百货公司
#夜景
#历史
#城市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9个月前
1959年1月9日,顾准说:“细细辨察,虽然国庆建筑与哀鸿遍地同时并誉,人们对此联想还并不多。这证明Stalinism(斯大林主义)在中国还有生命力。”“哀鸿遍野,我努力求饱,有些说不过去。陈毅宴会,还有著名演员演出助兴。……”顾准日记中不仅真实地记下了他所目睹的河南农民的生活惨状,而且贡献了他的 理论思考: 中国农民过着糊口经济的生活,他们中间的知识分子同样不懂得这个问题。他们从糊口经济的立场出发,在土地革命的旗帜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结果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回过头未,以强力未打破糊口经济,代替圈地,代替羊子吃人的是在饥饿状态下上山炼铁,与7000万人的大兴水利,而且,还要在政治上给以资本主义自发的称号。 ,,,,,, 土包子而怀抱城市中心主义是极其可怕的,对农民真是天大的灾难。愈是农村愈严重,愈是不按价值规律,只能在指定地点吃愈为严重。那么,一把卡住农村全村人口吃饭问题的公共食堂,怎能不成为横行霸道的权力的来源,与道德败坏的泥坑? ---读了让人怦然心动 1959:谁在思考 —读《顾准日记》札记 作者: 谢泳
#斯大林主义
#顾准
#中国农民
#1959年
#河南饥荒
#陈毅
#糊口经济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9个月前
1959年 的王府井百货大楼
#1959年
#王府井
#百货
#北京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0个月前
泸沽湖“女儿国”末代王妃 在欢庆“民主改革”获得“伟大胜利”的1959年冬月,次尔直玛被几个民兵绳捆索绑地押到区政府,听候宣读判决书:“被告肖淑明,又名次尔直玛,女,现年三十二岁,文化程度初中,不法地主、历史反革命,解放前作恶多端,私设法庭,吊打农民,解放后继续作恶,还向农民收取300余石租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X条X款,判处有期徒刑八年……”此后,她被送到西昌黄梁关劳改农场去劳改。这个劳改农场在大山坳里,面积很大,荒凉无人,囚犯想跑都跑不出去。记得,有一回吃晚饭的时候,她从劳改食堂打了盒饭往保管室走,经过管教人员食堂时,一个管教干部喝酒喝醉了,看见她就向招手:“王妃,过来!”当然,她必须走过去站在管教干部面前,听候吩咐。那个喝洒喝醉了的管教斜眯着眼说:“往日你是王妃,而今在小民手下,来,给老爷斟杯酒!晚上还得陪我洗脚嘞!啊?哈哈哈哈哈……” 1967年刑期满了,照理该放她回家,可没有放她回家,强行留场当“就业员”。到了1973年劳改农场才“清放”她回家。家在何方何地,还存在不存在?她背着包袱,提着篮子,拄着棍子,沿着山间小道踽踽前行。一切是那样陌生,一切又是那样熟悉?路边的桃花、李花依然灿烂,山下的溪流依然奔腾不息,而她衣裙破旧,形容憔悴,孤苦零仃像个乞丐。来到当年的老房子,老房子不再存在,只有被水冲涮的泥路无言地躺在那里,还有几根孤零零的木桩。这时,来了位驾马车的老人,终于把她认了出来:“你不是次尔直玛?”她应着“哎哟,十多年了,苦受够了吧?”她苦苦一笑:“你老人家还好吧?”老人道:“别提了,1960年差点饿死,过去是贫农,现在是贫农,将来啊,懒球得说了。”她在老人的带领下,找到大女儿喇品英的家。女儿早巳长大成人,并且有两个十一岁和六岁的孩子,他们呆呆地望着这个从地狱里爬出来的祖母,竟不知世道的迁变风云。晚上,大儿子喇品高、二女儿喇品容、么儿子喇品全,全都回来了,一家人抱着哭成一团,小小的木撂房子里全是眼泪。 1976年春后,她的阿柱(丈夫)喇宝臣回来了。自从她划为地主到坐牢的14年,夫妻分别已整整20年了。这20年恰恰是她的青壮年时代,他一直在外面当“官”,战战兢兢不敢和她接触,不敢回家,现在已白发苍苍,步履艰难七十岁的老人,他似乎看穿了世界才敢于回归故土,见他50岁的地主阿夏(妻子)。不管怎样,夫妻一场,旧情依然,她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年饭。他坐在桌上面对一帮乞丐般的儿孙,是喜是悲看不出,俨若一尊菩萨,冷漠无言。饭后,他拉着次尔直玛的手,感慨万千地说:“你这双手变成了锯子,又黑又弯的,当年我们结婚时你的手又嫩又细,十个指头如嫩笋一般,而今……唉!都是我的错啊!我对不起您,我把您从雅安接来,没有让您享一天福……” 直到1987年她才被摘掉了地主分子、历史反革命帽子的“帽子”,恢复了公民权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为了革命和统战的需要,1995年她又被县上指定为县政协副主席,不久又晋升为西昌地区政协常委,政府每月给她160元补助。一家很有眼力的经济开放公司,借着泸沽湖旅游事业的起步,为她搭建了一座“末代王妃府”,凡参观照像者门票二十元整,似乎她又变成了一个活化石的商品,给人诸多联想…… ---“女儿国”末代王妃 中共管教人员要她晚上陪洗脚... 作者: 铁流 图1:末代王妃次尔直玛(肖淑明) 图2.3.4.:云南泸沽湖
#泸沽湖
#女儿国
#末代王妃
#民主改革
#历史反革命
#1959年
#刑罚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0个月前
1959年1月13日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历史
#新闻
#1959年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0个月前
1959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严重饥荒。中科院院部担心下放在商城的人会逐渐饿死,1959年底发来通知,要商城大队统统返回北京,等候调往新的劳动基地。 1月20日晚,顾准和中科院下放人员,乘火车回到了北京。 他在南口火车站下车,望了望首都一片歌舞升平的气氛,还没有拆除的国庆十周年 庆祝横匾和大红宫灯…… 他来到长 安街和天安门广场,一眼就看见了报纸上早已介绍过多回,为迎接 国庆十周年盛大庆典而建造的“十大建筑”。“十大建筑”之首是 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顾准望着这个冠以“人民”二字的苏式宫 殿型建筑,便想起商城和信阳活活饿死在公路上的无数老百姓……他刚从大片的死人堆里爬出来,实在无法接受‘人民’大会堂的沉默,也无法接受这样大兴土木,这样粉饰太平。他在心里愤慨地说道:‘我永远不进这个人民大会堂!’” ---高建国《顾准全传》
#饥荒
#中科院
#北京
#1959年
#历史
#劳动基地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