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1962年
关注
寒江独钓
2周前
众所周知,1949-1976年毛泽东都是中国实权最高领导人,至于所谓的退居二线,一是毛始终紧紧抓着党权和军权;二毛低调了几年,那也是1962年后。毛独霸所有权利期间酿成饿死四千多万人的饥荒,这是铁的事实!一个饥荒饿死几千万人,简直是前无古人!中华上下三千年,全世界,都没有饿死这多人的大饥荒!
毛泽东时代:四千万冤魂与饿殍,真相难掩· 13 条信息
#毛泽东
#中国历史
#大饥荒
#党权
#饥荒
#1962年
#三千年
#饿死
#军权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个月前
我注意到陈的面容变得凝重起来。“我来给你讲讲我和毛泽东的第一次吧。”沉吟了一下,她继续说:“那是在1962年的一次中南海舞会上,毛泽东命令我脱掉衣服,我没有动,他开始撕扯我的连衣裙,我用力把他推开。这一年,我刚满14岁。” 按照要求,军人一律着便装。那天陈惠敏穿的是半透明纱质连衣裙,高挑 的个头,隆起的胸脯,俏丽的脸蛋,在陪舞的女孩堆里如同鹤立鸡群般的显眼。陈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进中南海舞场陪舞了。毛泽东走进来时,通常要在沙发上坐一坐,等在舞场一侧的女孩们会急不可耐地围上来,想跟毛跳舞的人在无形中排起了长队。一旦毛泽东站起身,乐队立刻奏起乐曲《浏阳河》,毛一般都是拉上挤在最靠近他身边的女孩,步入舞池。 陈惠敏不是每次都能有机会陪着毛跳上一曲的。 这次有些不同。 舞会中场休息后才出现的毛泽东,走过来主动邀请她跳舞,而且跳了一曲又一曲。陈惠敏虽然忘记了当时毛对她都说了些什么,但仍能清楚记得毛看着她的眼神,虽然依旧的温和、亲切,但总感觉有那么一点异样。 大约夜里11点左右,身穿浅灰色中山装和同样颜色西裤的毛泽东,在跳完一曲后停下来,牵着陈惠敏的手,在众人注目之下,走进舞场边的休息室。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女孩们,于1958年十月加入到中南海舞会的陪舞行列,代号为“中南海任务”,由空军政委吴法宪亲自负责。大约到1967年初,由于文革越演越烈,谁都顾不上了,中南海舞会逐渐偃旗息鼓。但不定期的,毛泽东还会找一些已经熟悉的女孩,进中南海来陪他跳跳舞、跟他做做爱。陈惠敏进中南海陪舞的时间,算下来不超过五年。 当陈惠敏讲起她和毛的第一次时,我问她:“毛泽东拉着你的手往休息室走去时,你有什么感觉?” “紧张得不得了,脑子里一片空白。”陈惠敏回忆着说,仿佛37年前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我不晓得他想干什么事。” 陈惠敏多次亲眼目睹过毛泽东与陪舞女孩中的一个,手牵着手走进休息室。这些女孩有的在里面呆上个把小时便单独出来,也有的不再露面,直到一天或两天之后,才回到文工团。 没人知道她们为什么会留下,也没人敢问。当时直接负责挑选、审查陪舞女孩并且带队去中南海的人,是文工团政委陆友。他一再要求女孩们保守秘密:不该打听的事,不能去打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准说出去;必须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经常管不住嘴的陈惠敏也不敢多问,直到有一天她被毛泽东留下来,才知道在中南海里呆上一两天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晚在休息室里,当毛要陈惠敏把衣服脱掉时,她一阵恐慌,加上害羞,不知所措,她开始浑身发抖。刚满14岁的陈,完全没有性意识,也从未听说过“性交”这两个字。她想大声喊叫,又不敢,只能乞求般的看着毛。一直显得慈祥可亲的毛泽东,此时已是欲火中烧。他见陈惠敏一动不动地站着,仿佛没听见似的,顿时大怒,走上前狠命想撕开陈的连衣裙。脾气倔强的陈惠敏决定反抗。 说到这里,陈惠敏突然停住了。 我急切地催问:“怎么不说了?快往下说呀!” 陈惠敏淡淡一笑,把话题一转:“你先帮我联系到一家出版社吧。” 我已经预感到陈所讲的她与毛泽东的故事将会十分有趣,但要找到一家肯出四百万英镑买她故事的出版社,比登天还难。 ---张朴:《陈惠敏的自白——我是毛泽东的女儿和情人》前言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15 条信息
#中南海
#舞会
#毛泽东
#陈惠敏
#1962年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个月前
1962年,苏联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访问日本期间和艺伎合影。 USSR Foreign Minister Andrei Gromyko with geishas at the first visit to Japan at the invitation of the government, 1962
#苏联
#日本
#外交访问
#1962年
#葛罗米柯
#艺伎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个月前
除个别地方外,农村的饥荒最早发生在1958年冬天。而城市的饥饿发生在1959年的下半年,时差大约10个月。农村情况好转大约在1961年秋后,城市生活好转在1962年下半年,时差大约1年。1960年9月我从县城中学考进了清华大学。到北京前,我已经饿了22个月了。入校后,比我高一个年级的同学说,1959年刚入校 时伙食还很好,饭能吃饱,菜的质量也很好,有鱼有肉。而当我们进校时,就只能半饥半饱了。1962年初,我回湖北,在汉口火车站附近一条小街上,有卖小吃的自由市场,虽然食品质量不好却不要粮票。这种情况在北京是没有的,我们高兴地饱餐了一顿。1962年春,农村自由市场可以不用粮票买到价格较高的食品,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就不行。一般人经历的大饥荒是三年,而我们这些1960年从农村考入大学的人,却经历了四五年。 ---大饥荒年代的城乡时滞 作者: 杨继绳
#饥荒
#农村
#城市
#清华大学
#1958年
#1961年
#1962年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