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

1周前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后,中央考虑到中南海里的领导工作太过繁忙,为了让他们工作之余得到较好的休息,每周六都要举行舞会。而伴舞的就是从空政文工团选的年轻女文工团员。这些伴舞的文工团员一旦与重要的领导人接触,她们的身上就携带了领导人的光环。而如果有幸跟毛泽东伴过舞,那就更了不得了,立马 在团里地位就发生变化,“行情看涨”。“行情”到底会“涨”到什么程度呢?曾是毛泽东身边伴舞后来又做了毛身边工作人员的孟锦云有过一段回忆,可以见出极尽浓墨重彩的二十世纪中国独特的政治生态和民情浮世绘大图—— “一个普通的文工团员,无职无权的一名舞蹈演员,只因她是通天人物之一,七一年结婚时,门庭若市。来送礼祝贺的人,竟然挤不下宽敞的小礼堂。不少不怎么重要的人物,只得在礼堂四周徘徊着,也算祝兴、贺喜。小汽车排满了同福大院,直排到同福胡同口的几百米之外。”(《毛泽东的黄昏岁月》天地图书)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道人情啊。“不怎么重要的人物”尚且“挤不下宽敞的小礼堂”,那么,所谓“重要的人物”呢,又有多少,且都是些什么人?据孟锦云回忆,重要的人物的官位可是大了去了!他们是: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的夫人叶群,海军司令员吴法宪,以及空军司令部的各大要员如王飞、江腾蛟、于新野、周宇驰,以及其他各“政委、副政委、主任、副主任”。而且这些“空军的大首长们,在这几个小将面前,点头陪笑,又是重礼奉送,又是请客吃饭”(同上)…… 所有这一切都如演出一般,生生地发生在同福大院的门口与礼堂里,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幕的荒唐?只因一个“硬道理”:她们可是毛泽东身边的人!是可以跟毛主席讲话的人!! 吴法宪怎么也没有想到,叶群打电话让他到空军招待所来开会,居然是听两个女文工团员的讲话。来人是由林彪夫人叶群主任陪同而来的,这就叫一个身份。来者就是平常环境里,与空军司令位置隔了数重天的两个文工团员:一个叫刘*媛,一个叫邵*辉。刘*媛是那种身份极其特殊的人物,其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她陪主席跳过舞,是主席的舞伴,这种身份就意味着她是可以跟最高领导人对话的人物。因而,也是可以对空军司令“召之即来”的人物! 吴法宪知道,空政文工团里现在分为两派,一个是“保派”,一个是“打派”。可能是刘的为人太“高”,结果以她为头子的这一派最后只剩下5个人了,成了绝对的少数派,几乎天天都遭到另一派的围攻,甚至不让她们几个回到团里,处境十分困难。这个时候,文革派仗打得热火朝天,要出入中南海已经不容易了。但是,刘*媛想尽办法后,最终还是见到了毛泽东。一见毛的面,刘*媛就抱头大哭。毛泽东询问原由,刘*媛就向毛诉说空政文工团的情况以及自己所受到的遭遇。在经过一番泪雨纷纷的叙述后,刘*媛想验证一下毛泽东对于“保派”与“打派”的底线,直接问道:“对吴法宪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毛泽东不加思索地说:“吴法宪可以炮轰、火烧,但是,不要打倒。” 毛泽东的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向刘*媛交了底了。这个“底”一交,由刘*媛通过叶群告诉吴法宪,可就是个天字一号的机密与人情,这意味着吴法宪可以安枕无忧,因为毛泽东讲了的吴法宪“不要打倒”。 吴法宪听了,真是感激涕零。接下来,不怕你是空军司令,也得听刘*媛同志的“要求”了。刘*媛的要求很明确:“你吴司令要站出来,明确表示支持我们这一派。” 叶群和吴法宪立即表示,一定这么办。这样办也就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一定要帮助刘*媛把空政文工团的形势翻过来。——这是多么巨大的力量啊! 接下来的事就动用空军的政治力量和资源了。吴法宪在他的《岁月艰难》里回忆说: “首先由林豆豆出面,在《空军报》制造舆论,说刘*媛她们是无产阶级革命派。然后,再经过一番工作,空政文工团里支持刘*媛的人就多了起来。这时,刘*媛她们自己也公开说,毛泽东和林彪是支持她们的。于是,在短短的时间里,空政文工团的形势就急转直下,刘*媛成了多数派的头头,并夺取了文工团的领导权,成立了空政文工团革命委员会,刘*媛和邵*辉分别任革委会正、副主任。由于她们能够经常到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直接向毛泽东汇报情况,接受指示,在空军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人称‘刘司令’、‘邵政委’”。 ---毛泽东身边文工团员何以呼风唤雨? 作者: 一清
2周前
1个月前
5月16日晚间的常委会 赵紫阳在16日晚间与戈尔巴乔夫会晤之后,紧接着又在中南海开了一次常委会。说实话,这次会议不太重要,但俺也简单聊聊。从中可以看出——对立双方(改革派 VS 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会上,双方再次围绕“426社论”的定性展开激烈争论,互不相让。以下是杨继绳所著的《中 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一书的记载: 5月16日晚的常委会上,赵紫阳再次提出“4·26”社论要有个说法,他认为这个社论对学生运动定性不恰当,要改。 赵紫阳说:“虽然我没有看这个社论,但我可以承担责任。”他说,“4·26”社论的定性要改,但无论如何不能涉及小平。小平只要说一句话就行:“现在看来学生的问题并不像原来说的那么严重。”剩下的工作由我们来做。 李鹏说,让你承担责任,没有那个必要,这不是政治家的态度。 姚依林和李鹏态度一样。 李说,“4·26”社论是邓的讲话。 赵说,不是,是常委会定的调,向邓汇报后才有这个讲话。 李说,你在朝鲜回的电报中说同意制止动乱。 赵说,动乱这个词是中性的。问题不是出在动乱上,而是出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定性上。而这个定性是常委作的。 这次会不欢而散。 16日晚间的常委会,一直开到次日凌晨才结束。唯一达成共识的是——在17日以政治局常委的名义发表一封公开信。但即使对这封公开信的措辞细节,双方也爆发争吵。以下摘自《改革历程——赵紫阳回忆录》一书,引文中的小括号是俺加注滴。 5月16日夜,在会见戈尔巴乔夫后,我召开常委会议,讨论发表以五位常委的名义劝说学生停止绝食的公开讲话(公开信)。 讲话稿中有“学生的这种爱国热情是可贵的,党中央和国务院是肯定的”这句话,遭到李鹏的反对。他说:“说可贵就可以了,还要什么肯定?” 杨尚昆说:“学生反腐败,可以说肯定”。 我当时对李鹏这个说法很反感,所以我就说:“既然说他们的爱国热情是可贵的,为什么不能肯定?如果这句话也不说,就等于什么话也没有说!那发这个公开讲话还有什么意义?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讲话(公开信)能够缓解学生的情绪,不要老在字眼上计较。” 多数常委都主张保留这句话,结果算勉强通过了。 ---编程随想:5月17日,“戒严令”出笼的经过
1个月前
三妹获毛泽东赐御名”李霞” 有一次铁道兵文工团又奉命进中南海伴舞,其中就有三妹,正好赶上跟伟大领袖跳。她本来就会”来事”,如此天赐良机,当然乘机大显身手,竟一下引起了老人家的兴趣,由于她是单眼皮,已故”第一夫人”杨开慧也是单眼皮,老人家竟说她有点像杨开慧,杨的小名叫”霞姑”,伟大领袖就赐 她以御名为”李霞”。他们在舞中闲聊时,老人家问她明天是星期天,你们都去哪儿玩哪?她说没有什么地方可去。老人家顺口道,到我这儿来嘛!说者无心,听着有意,第二天三妹真的去了。中南海警卫室不让她进,她说是主席让我来的。警卫室打电话报告请示,又一直捅到伟大领袖处,老人家想了想道,我是说过这话,既然来了就让她进来吧!于是龙颜芳心一齐大悦,她成了毛主席的座上客,老人家也重见了活生生的又一”霞姑”。就在他们一老一少相谈甚欢时,中南海警卫室一个电话打到铁道兵文工团,批评他们怎么没管好自己的团员,居然让她闯到伟大领袖身边来了。警卫室让文工团团长政委马上赶到中南海海来,准备等”私闯后宫”的,已成为老人家身边”李霞”的团员,出来时带回团去,给予必要的批评教育。 几个小时以后,也许”日理万机”正”为国操劳”的伟大领袖确实另有公务,三妹这才恋恋不舍地”退朝出宫”,一到中南海门口,就由自己的团长、政委带了回去。不过团里谁也不敢怎么着她,因为她己有了”尚方宝剑”,说是毛主席让她以后随时可以再去,并且留了相互联系的办法,使她从此享受了”圣上恩宠”,并且谁也惹不起的通”天”人物。不久以后,她就被调出铁道兵,”奉旨”安插到离老人家更近的北京卫戍区,又进了什么公安学校,据说老人家非常关心她,让她脱产学习特别是学外语,说要将她培养为贴身秘 书,并且不论何时,老人家一旦想到她,她就得进”宫”伺候,老人家外地出巡时,她也得陪”驾”,一时成了伟大领袖身边不可或缺的人,至于是”宠臣”还是”宠妃”就说不清了。 为毛诞下“龙”种? 也就在此期间,即1965年秋,我那”铁哥们”画家,正出差在西藏,忽接北京急电,如给岳飞的十二道金牌似的,命他迅即返京,接受重大任务。他一头雾水地赶回京城,却见已为他布置好了新房,立即“奉旨”与三妹完婚大吉,并且筹办喜事全部用费,皆由伟大领袖处支付。为他们操持一应婚礼大事的,就是我的老友二姐,她表明这是执行”最高指示”,奉命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的。这使我那“铁哥们”画家,又惊又喜又难以置信,没做梦就娶上了媳妇。他们婚后,相继有了一儿一女,越长越大后竟没一个像他们的爸,即我那”铁哥们”画家,好在当爹的并不计较,当时也没DNA检查,也就由它去了。 到”文革”时期,三妹和画家天妇竟都成了名人和要人,只是夫妇二人各走一极,妻子成了北京市革委会的文教组副组长,其官职和权力至少相当于省市的文化厅局长,当时她经常出头露面,对下属的各个文化单位和文艺团体等等,到处下命令作指示,还曾领着样板戏女演员,随她进”宫”参见人们梦寐难求的伟大领袖,既使她们亲耳玲听了凡人未闻的”最高指示”,又为当今”圣上”当面恭唱了”堂会”折子戏,都使女演员们获得了此生的最高荣誉。1967年7月25日,林彪、江青等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广大革命群众,原是文工团员的三妹,竟手抱语录本,笑盈盈地站在”副统帅”和”伟大旗手”之间。只是这时她那老公,即我那”铁哥们”画家,不仅没有如此风光,反而成了所在单位掌权造反派的对立面和阶下囚,因为他的老婆能通”天”,遭到了夺权者的忌恨,找不到也不敢碰女的,就拿男的出气,使那画家受了很多罪。在两派斗争中他也成了着名人物,不过是反面的,”坚决打倒”他的大标语,刷到了天安门城墙上,比他作为画家的名气,大得怎么也比不了。他的夫人即当年的三妹,有时运用权力和关系,拉他或帮他一把,却又常常顾不上自己老公,由他被对立面批斗关押和刑讯逼供,因此我那画家朋友,那些年吃了大苦头,与其夫人的地位待遇,成了一个如天堂,一个进地狱,他们夫妇自然也被革命”革”得时分时合,闹得家不像家,夫妻也不成夫妻了。 好在不论别人怎么折腾,三妹身后自有最大后台,使她”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照当她的市革委文教副组长。可别小看这个副组长,其能量和威风却大得令人目炫,许多上层人物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新任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曾与三妹同行的刘庆棠(也就是人称”长征两万五,不如跳个芭蕾舞”的那个舞蹈演员),北京卫戍区司令吴忠,甚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革委会主任吴德等等,都是她家的常客,她家门前老是停着作为高级干部标志的红旗轿车,原是我们军长的二姐她丈夫,对这位三妹也恭敬甚至崇拜起来,时时来讨教和请示她这事那事。她之所以如此,原因只有一条,即她能通”天”,全国八亿人,她是少有的能直接面见伟大领袖的人之一。连她的住房,也是由中央办公厅安排的,位置就在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即现在王府井南口北京饭店西侧贵宾楼的原址。不只如此,家里还按了部摇把电话机,那头直通中南海,老人家可以随时传唤她进”宫”,电话铃响后,红旗轿车就到门口,马上将她接进”宫”去。可怜我那”铁哥们”画家,虽是她的老公,却成了她家男仆,吴德、吴忠和刘庆棠等一到,因为都是夫人的高官贵宾,他就得在一边递茶倒水伺候客人,夫人俨然是党国要人,老公只剩了喊”喳”应”诺”的份儿了,他们家只有”母鸡”会”打鸣”了。 ---卢弘:一对姐妹花与毛泽东的一段情 编者按: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两位主角,妹妹2003年已经作古,姐姐则还健在,她们就是毛泽东私人医生李志绥《回忆录》中所披露的那对姐妹花,先是妹妹被毛泽东”宠幸”,一度差点为毛留下”龙种”,她之后再把姐姐奉献给”伟大领袖”。本故事的作者则是这对姐妹的战友、中国著名外交家、前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将军的女婿、前《解放军报》社编辑卢弘。
2个月前
文革开始后,这些人的命运有了很大的不同。她们都是一个叫作"硬骨头革命造反团"的成员。1967年,夺权运动席卷全中国,刘素媛一派在文工团的权力争夺中惨败。刘带领其余四个女孩前往中南海向毛泽东求援。在毛的支持下,由林彪夫人叶群出面帮助,刘素媛夺得了文工团的大权,做了革委会主任,让她的亲密 战友邵锦辉做了副主任。当时人称"刘司令","邵政委"。因为有毛泽东的撑腰,刘素媛红极一时。她结婚时,空军的主要领导们,全都到场祝贺。 另外三个女孩的命运就悲惨了。 据陈惠敏回忆,她们是好朋友,与刘素媛不和,退出了硬骨头革命造反团。一次,三人在一起议论到毛泽东,发了几句牢骚,被人听见,告诉给刘素媛。刘连夜进中南海,报告了毛。毛大怒,高喊一声:"造谣!"当天深夜,一百多名士兵包围了她们的住处,三个女孩被立即带走,关押。刘素媛参与了审讯。几个月后,全部开除军籍。田玲被押回老家农村当农民;孟锦云被判刑关进了监狱;陈惠敏被送到遥远寒冷的北大荒农场监督劳动。 陈惠敏的故事就这么一个接着一个,组成了她的人生路途: 从一开始的抵抗毛泽东的性要求,到变化为被毛称作"尤物"。毛的女友众多,但只有陈惠敏一人获此"殊荣"。 文革造反,陈不过说了几句不满的话,便被毛一巴掌打入18层地狱。在关押中遭到毒打、折磨,逼得她写血书向毛泽东苦苦求援。 暗无天日的北大荒农场,繁重的体力劳动,看不到头的艰苦生活。一天半夜里陈惠敏被连长叫到场部,忽然她听到连长嘴里发出类似毛泽东的命令:把衣服脱掉。 林彪事件后,在父亲战友的帮助下,陈获得平反,重新穿上军装,回到北京。与中共解放军大将粟裕产生了一段恋情。 1975年在孟锦云的帮助下,陈重新走进中南海,毛泽东继续称她为"女儿",同时又要陈全身裸露、一丝不挂地陪他读书。 1976年毛去世前陈惠敏离开中南海。回到南京家,挨父亲打,说她污蔑伟大领袖毛主席,要打死她。后来结了婚,挨丈夫骂,说出生不久的儿子,是毛泽东和她生的野种。 八十年代往返于大陆与香港之间做生意,差点被国安弄死,1989年六四之后,在著名的"黄雀行动"的帮助下,逃亡香港。 九十年代一直呆在香港,做房地产生意失败。九七香港回归前,国安五次找她谈话,要她回国去住,但她决心到国外生活,与儿子相依为命。 几天过去了,陈惠敏的一些故事还只是开了个头,由于她身患严重的红斑狼疮,需要定期换血,精力受到影响,每次见面都说不了太长时间。 ---张朴:《陈惠敏的自白——我是毛泽东的女儿和情人》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