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民国
关注
卫斯理
2周前
娶妻的确要谨慎,徐志摩当年一个月赚1000块大洋,当时图书管理员月薪是8块大洋 但纵使赚这么多还不够他老婆花
#徐志摩
#婚姻
#收入
#消费
#民国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3周前
叶企孙,一生培养了79位院士晚年却如此凄凉#民国 #文学 #文化
#叶企孙
#院士
#凄凉
#民国
#教育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3周前
历史真有趣,总能照见现实生活。 民国时,上海有不少报馆。比如《申报》、《新闻报》之类的,常常写一些读者们特别爱看的社会新闻。比如某位富豪与名妓的风流韵事,大小姐与自家司机的恋爱故事。 这类新闻有个特点,就是普通大众感兴趣,但当事人最怕见报。于是呢,记者先写完故事梗概,由某个记者拿去以补充材料的名义,拿去见当事人。当事人当然是不愿见报的,于是请求花钱消灾。 花钱数额,一个是看当事人的经济实力,一个是看大众对此类故事的兴趣程度,价钱从几百到上万不等。光靠收集这样的娱乐八卦,报社都能赚不少钱。 当然,敢在上海滩敲诈有钱人的记者也都不是普通人,要么是杜月笙的弟子,要么是黄金荣的门徒。背后有靠山才不至于被报复。 再回头看看狗仔队偷拍明星那套玩法,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当代娱乐圈的玩法,基本都是民国大佬们玩剩下的。
#民国
#上海报馆
#社会新闻
#敲诈
#娱乐八卦
分享
评论 0
0
艾地声
3周前
曾经的北洋民国,你想得到吗?!
#北洋民国
#历史
#民国
#北洋政府
分享
评论 0
0
东方网-上观新闻
2个月前
城事|上海国际电影节来了,在豫园老街穿越民国光影,邂逅海...
#上海国际电影节
#豫园
#民国
#电影
#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2个月前
民国总统黎元洪:当老百姓不再跪官的时候,中华民族才真正的站起来了。
#黎元洪
#民国
#中华民族
#官民关系
#社会变革
分享
评论 0
0
Silent Bird
2个月前
民國文人的傲骨......
#民国
#文人
#文化
#历史
#个性
#文学
分享
评论 0
0
iPaul
2个月前
这孩子说自己是岳飞家族第34代后人,祖上29代都是军人。 那就是说,宋朝做宋军,元朝是元军,明朝又是明军,清朝又成了清军,民国又是国军,现在是共军……三十姓家奴都不止哦
#岳飞后人
#家族历史
#军人世家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国
#共军
#家族忠诚
分享
评论 0
0
好怕怕
2个月前
本杰明的纪录片 视频很长,1917年在中国上映的第一部纪录片电影的节选~这部纪录片由Benjamin Brodsky历时十年拍摄,从香港到北京,展示了民国初期的大部分中国风情。 本段视频以北京为主,我是目不转睛看完了~时间是位魔法师,一百多年来的北京已经变得完全两样。 对我来说,那时的北京很有意思。
#纪录片
#历史
#北京
#中国
#香港
#民国
#电影
#文化
#Benjamin Brodsky
分享
评论 0
0
悉尼閑人
2个月前
认知决定命运!晚清首富饿死在“新中国” 这位公子哥叫盛恩颐,是晚清首富盛宣怀的儿子,其名字还是慈禧太后给起的。 此公子曾留学伦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精通四国语言,其妻孙用慧是民国总理孙宝琦之女。 盛宣怀过世时,留给他1300万两白银,约合如今的150亿人民币。 新政成立后,他的所有财产被剥夺充公,1958年,盛恩颐饿死在苏州的家中!
#晚清
#盛恩颐
#盛宣怀
#新中国
#留学
#慈禧太后
#孙宝琦
#财产剥夺
#1958年
#苏州
#历史
#清朝
#民国
#经济变迁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2个月前
民国小姐郑念,死于自己的认知
#民国
#认知
#郑念
分享
评论 0
0
Jacobson🌎🌸贴贴BOT
3个月前
有网友说:80年前民国的“公子医生”孔令侃,把亲信塞进医院高层,导致医疗事故频发。看来,历史从未远去。
#孔令侃
#医疗事故
#历史
#民国
分享
评论 0
0
芙宁娜娜💙𝐅𝐮𝐫𝐢𝐧𝐚𝐧𝐚
3个月前
民主之光陆以恒 诸夏之光刘仲敬 民国之光辛灏年
#民主
#诸夏
#民国
#陆以恒
#刘仲敬
#辛灏年
分享
评论 0
0
每日反共🇺🇦
4个月前
汉贼不两立,匪籍和民国身份不相容!
#汉贼不两立
#匪籍
#民国
#身份不相容
分享
评论 0
0
岁静小能手
5个月前
满清入关前,不肯剃头的是中国人 满清覆灭后,不肯剪辫子的还是中国人 民国灭亡前,喊共产党上台的是中国人 民国灭亡后,喊打倒共产党的还是中国人
#满清入关
#剃发易服
#辫子文化
#民国
#共产党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我为什么说怀念民国是一种病
#民国
#怀旧
#心理健康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怀念民国,表面上是一种对往昔文化与风华的追思,实则往往是一种观念的退步与精神的退守。民国时期,尤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时期的中华民国,并非真正的宪政民主政权,而是一个带有浓厚极权色彩的威权社会。 诚然,民国时期在教育、学术、文化上曾有过璀璨的光辉,那是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但政治制度却始终未能摆脱党权高于法权、军政干预民政的局面。从“训政”到“动员戡乱”,宪政始终是一纸理想,未能落实为现实。国会形同具文,党国体制之下,个人自由与政治权利始终受限。 当下简中高耸如云的大都会,上天入地的大基建,光鲜亮丽的繁华景象,早已令包括美国、台湾在内的民主灯塔社会竟折腰。表面上看,正体及繁体所有电视台上的新闻节目,都在歌唱简中社会的伟大复兴,都早愤怒谴责自身社会的衰败和绝望——当然,我并不认同这种无知和荒谬。 转型宪政民主之前的中华民国,充其量也只是邓大人倡导的“先富起来”,也多半是一种不均衡发展的表象。上海、南京的摩登与繁华,并未能覆盖乡野的贫困与动荡;少数菁英阶层掌握资源,绝大多数民众依旧挣扎于生存线。民国的现代化,是少数人的现代化;民国的自由,也只是少数人的自由。 怀念民国,往往是一种对表面繁荣和文化浪漫的向往,却忽略了威权政治的阴影与社会不公的伤痕。真正的宪政民主,不仅是选举和议会,更是法治、权利、平等与责任,而是司法独立、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而是以新闻媒体为核心的第四种权力的崛起。若将一个尚未完成现代政治转型、充满体制缺陷的威权社会理想化,无疑是对民主精神的误解与倒退。 过去是回不去的从前,我们也只能往前看,不能卡顿在当下。历史值得怀念,但怀念不应成为逃避现实的理由,更不应成为对现代政治追求的妥协。只有直面历史,汲取经验,方能走向更加成熟、公正与自由的未来。
#民国
#文化追思
#政治体制
#宪政
#极权社会
#思想解放
#党权
分享
评论 0
0
Silent Bird
6个月前
民國的快遞員,那可真叫一個牛
#民国
#快递
#牛人
分享
评论 0
0
大雄的微笑
6个月前
🔥 轉:民國時期個人是有權擁有槍支的。大家以為跟著中共,推翻國民黨,就有更多的自由。結果呢?你手無寸鐵,中共有槍有坦克,它手中捏著百姓的命‼️
#民国
#枪支自由
#中央集权
#国民党
#中共
#坦克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6个月前
民国抗战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非常有气势,歌词贴切!
#民国
#抗战
#歌曲
#牺牲
#气势
#歌词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7个月前
今日大陆统治者所嫉妒有二:一是大陆小资知识界人士怀念之民国,二是香港人怀恋之英殖。 大陆有人怀念所谓的民国美学太过,引起打压。民国有美学否?有一点。皆因清末和北洋,外派留学生,在西洋所学之科目繁多,不只理工,文学、美术、音乐时,样样皆有,还包括比较冷门的美学(Aesthetics)。 宗白华与朱光潜两氏,为留洋之美学派两大师。其实广义如建筑家梁思成、林徽音、诗人徐志摩、李金发、施蛰存,还有导演马徐维邦,亦俱美学家。 于是欧洲的地名,就出现以下的音义美译:翡冷翠、枫丹白露、牛津、剑桥,而不是今日GDP金钱购物时代的佛罗伦斯、方登勃罗、奥克佛尔斯特,以及康姆勃列治。 只看这两组译名,一组是淑女士绅,另一组是大妈农工,高下立判。崇优主义者选哪一边认同?不必再议。 美学在中国只短暂的萌芽,为何无以为继?中国人说,是因为后来遇到侵略战乱,以及日后破四旧之毛江“文革”。 后者毫无异议,只是前者:即使列强侵略,也只会令中国人的美学生活更为丰富:上海的法租界的梧桐树、青岛德国人的老房子、哈尔滨沙皇时代风格的马迪尔饭店和东正教堂,还有长春日欧建筑的大正遗风。凡此种种,俱是美学,由于所谓的列强侵略(Thank God),在晚清和民国的交汇处,所以民国美学也自成一个非常丰富的体系。 减去欧洲和日本的良性影响,真正的民国,其实“美学”有限,去台北看看,一度遍地充斥的蒋介石和林森铜像,相当丑陋,并无美学可言,民进党上台拆掉,堆填在一处,过几百年皆无价值。 士林官邸内可见蒋中正伉俪平时家居品味,家俬俱当时七十年代初之流行,与西贡前总统府中阮文绍留下之风格一样,汽车亦美国车。端庄有余,色彩略嫌当时大府第之时俗。 台北市的房子也相当丑,今日残余之美学,如梁实秋和孙立人生前之日式房子故居,又是殖民地时代留下的。市长柯文哲说:中华民国何来美学,都是日治时代留下,中华民国只有破坏美学的能力。此言有点偏激,国民党无破坏之心,只是包括马英九在内,无美学训练而已。 对岸则不同,连美也可以叫做“臭美”,那么相反就是“香丑”最好。上海有几家文人书店咖啡馆,西式布设,点缀几块乌镇买来的清代木雕门板,有德国威玛时代的留声机一座,满洲国时代旧皮大沙发两张,泡意大利黑咖啡,有一股陈丹青的美学之风。但不要忘记,陈先生及其追随者,俱共产党眼中的敌人。 ---陶杰:美学这回事 淑女士绅对决大妈农工
#大陆
#统治者
#小资
#知识界
#民国
#香港
#殖民
#美学
#清末
#北洋
#留学生
#宗白华
#朱光潜
#梁思成
#林徽音
#徐志摩
#李金发
#施蛰存
分享
评论 0
0
lily valley
7个月前
民国豪华班底:
#民国
#历史
#豪华班底
#人物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7个月前
大饥荒时期的茅台 酿酒需要消耗大量粮食,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遇到荒年,统治者往往会下令禁止酿酒,以节约粮食,直到民国这个传统都在保持。1937年,贵州当局颁布违背酿酒处罚规则(十条)。其中,在天灾粮食困难期间禁止以粮食煮酒、熬糖、米浆刮布。对违禁酿酒者,最高可处以8倍罚金。 茅台的原料 主要是高粱和小麦,由于工艺原因,对粮食的需求量尤大,一吨酒要耗费五吨粮食。曾任仁怀政协副主席的周梦生回忆,建国前,当地遇上旱涝灾害,粮食减产,米珠薪桂,为了民食,政府下令全县严禁煮酒熬糖,禁令森严,就是下了窖的沙,也不准翻烤,已烤存的酒不许出售。禁期有时长达一年。 在大跃进后的1959-1961年,也就是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国内面临史上最惨不忍睹的大饥荒,这个时期的茅台酒酿造是怎样的呢? 根据可查的记录,1959、1960、1961三年,茅台酒合计产量为2079吨。[2]其中,还出口139.86吨。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前文提到过,茅台因为工艺、原料、场地等原因,产量一直有限。1949年前,在没有遇见灾荒,政府不禁止生产的情况下,生产能力最牛的恒兴年产量最高峰也不过32500公斤,折合32.5吨。3家相互竞争,不断扩大产能,但加起来年产量也不超过60吨。如此下来,正常情况下3年最多也就出产180吨。 在全国饿死将近4000万人的那三年,茅台却生产了2079吨!产量不仅没有缩减,反而实现了真正的大跃进,是正常年份11.5倍! ---血茅台——你不知道的国酒故事 作者: 二大爷
#大饥荒
#茅台
#粮食
#民国
#酿酒
#贵州
#历史
#经济政策
分享
评论 0
0
摩西煮酒MosesTalking
3年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的这首《送别》尽显民国意境,如果让摩西做一次选择,摩西愿意穿越到民国,做一个民国人…… 🙏👍👏🤝🤣😂😅
#送别
#李叔同
#民国
#穿越
#意境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