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

1个月前
说说重农抑商这个事儿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重农抑商」应该是儒家文化的要义,其实并不。它是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的时候提出来的,很显然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只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被作为意识形态的外衣,穿在了法家的内核的外面,所以它会被认为是儒家所推崇的。 这些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宪政的推崇,舆论圈对商鞅以及它的变法思想的批判也蔚然成风。但你若回来那个时候的经济社会史会发现,各国都在变法,商鞅没去时的秦国,可以说是国力最弱的,再不变法就会被周边已经变过法的强国吃掉,变法势在必行。于是,商鞅来了,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变法成功了。 为什么商鞅的变法是最成功的,因为周边其他国家已经陆续推行了变法,但因为贵族的强烈反对,只能在某一方面推行,而商鞅作为集大成者,在制度、法律、户籍、文教等多个方面相互配合,做了系统性的变法,所以经过前356和前350年的两次变法之后,秦国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国家。 而所有变法,都围绕着一个目的进行,那便是最大程度的汲取民间的财力物力,实现中央集权,进而在被别人吃掉前先吃掉别人。重农抑商就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之一。 你知道,战争年代,国家最需要的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兵源,一个是粮草。有了兵源就可以随时反击对手或对外出兵;有了粮草出兵就有了后勤保障。但粮草需要有人在土地上持续耕种,稳定兵源就需要有人在政府可以管理得到的地方持续生育。但那时候,经商是很赚钱的,而且商人为了获利经常在各国之间流动,很难停下来成为国家的兵源和粮草补给开源。特别是某地,比如咸阳粮食丰收的时候,邯郸正好闹灾荒的时候,就会有人为获利,把咸阳的粮食贩到邯郸为卖。所以商鞅就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为了把尽量多的余粮控制在政府手里,商鞅还推行了粮食换爵位。比起贩卖时各国的重重关卡,直接拿来换取爵位还是划算的。慢慢地,秦国就积累起越来越多的财力物力,直到统一六国。虽然中间也有贵族势力的反复回潮,但有些趋势是很难阻挡的。就像毛泽东在1940年代成为中共的旗帜一样,就算不是商鞅也会有其他人来推行变法,就算不是秦国,也会有其他国家来统一天下,这是当时的趋势,非人力可挡。 有人肯定会说,为什么一定要统一呢?就不能各国和平共处?还真不能!要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暴力机器,长期不用就会腐化、被吃掉,所以暴力机器得频繁使用。不是用来攻打别人,就是用来抵御别人的攻击,不会白养的。在当时生产力地下,剩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是区别。 加之,到了战国时代,人口已经达到2000多万,土地比人口更稀缺。谁占有了土地,谁就会获取更多的财富和资源。更多的土地就意味着更多的财富和资源,更多的财富和资源就意味着更多的安全和权力。这也是整个农耕时代,中华帝国都痴迷土地,崇尚统一天下的内在原因。 所以你看,即使到了后工业化商业逻辑主宰世界的今天,大部分中国人,依然痴迷土地崇尚统一。不然那句「宁愿祖国不长草,也要收回钓鱼岛」也不会久久回荡在中国上空。
“孙文先生結合中外文化而创造的"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的学说,其原则至今仍未过世。孙文先生提出的从专制过渡到民主政治的"軍政、训政、宪政"三原则,至今仍可借鉴。当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在原则不变的前过提下,內容应当有所更新,以期适应新时代的步伐。” 关于孙文的旗帜 八十四问:当代中国民运是否应继承中国民主先贤们的传统?如何继承? 当然应当继承。尤其是中国民主运动的先驱、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文的学说,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孙文先生結合中外文化而创造的"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的学说,其原则至今仍未过世。孙文先生提出的从专制过渡到民主政治的"軍政、训政、宪政"三原则,至今仍可借鉴。当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在原则不变的前过提下,內容应当有所更新,以期适应新时代的步伐。在结束中共专制,建设民主中国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借鉴近数十年来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新经验,借鉴苏联、东欧由共产党专制向后共产党时代转变的经验与教训,并总结中华民国宪法实施的经验与教训。应当说,中国当代民主运动是孙文先生民主革命的继续与发展。值得强调的是,现在孙文这面旗帜,台湾丢掉了,中共也丢掉了,尽管两岸在口头上还承认孙文先生的历史地位。国共两党丢掉的这面旗帜,我们当代中国民主运动应当把它重新举起,因为两岸的中国人,数千万海外华侨,还都认同孙文先生,还都认同这面旗帜。重新举起这面旗帜,是团结海内外华人的最佳选择。沒有一面共同认同的旗帜,全世界华人就不可能凝聚在一起为创立和建设民主的新中国而尽力。
4个月前
怀念民国,表面上是一种对往昔文化与风华的追思,实则往往是一种观念的退步与精神的退守。民国时期,尤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时期的中华民国,并非真正的宪政民主政权,而是一个带有浓厚极权色彩的威权社会。 诚然,民国时期在教育、学术、文化上曾有过璀璨的光辉,那是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但政治制度却始终未能摆脱党权高于法权、军政干预民政的局面。从“训政”到“动员戡乱”,宪政始终是一纸理想,未能落实为现实。国会形同具文,党国体制之下,个人自由与政治权利始终受限。 当下简中高耸如云的大都会,上天入地的大基建,光鲜亮丽的繁华景象,早已令包括美国、台湾在内的民主灯塔社会竟折腰。表面上看,正体及繁体所有电视台上的新闻节目,都在歌唱简中社会的伟大复兴,都早愤怒谴责自身社会的衰败和绝望——当然,我并不认同这种无知和荒谬。 转型宪政民主之前的中华民国,充其量也只是邓大人倡导的“先富起来”,也多半是一种不均衡发展的表象。上海、南京的摩登与繁华,并未能覆盖乡野的贫困与动荡;少数菁英阶层掌握资源,绝大多数民众依旧挣扎于生存线。民国的现代化,是少数人的现代化;民国的自由,也只是少数人的自由。 怀念民国,往往是一种对表面繁荣和文化浪漫的向往,却忽略了威权政治的阴影与社会不公的伤痕。真正的宪政民主,不仅是选举和议会,更是法治、权利、平等与责任,而是司法独立、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而是以新闻媒体为核心的第四种权力的崛起。若将一个尚未完成现代政治转型、充满体制缺陷的威权社会理想化,无疑是对民主精神的误解与倒退。 过去是回不去的从前,我们也只能往前看,不能卡顿在当下。历史值得怀念,但怀念不应成为逃避现实的理由,更不应成为对现代政治追求的妥协。只有直面历史,汲取经验,方能走向更加成熟、公正与自由的未来。
4个月前
因为被轮昭先生拉黑,我其实也不想说,但其洗地太拙劣了,有必要说两句:“希特勒、墨索里尼、查韦斯、包括普京,他们上台以后所做的,是:打击和限制反对党、限制出版自由、限制结社和示威自由。独裁者是以这种方式获得宪政不许可的权力、和巩固权力。而不是靠给官僚机构查账”,这话说得不错,但经不起一驳,完全是洗地👇 只能说:这些限制自由、巩固权力的方式,是独裁者完成独裁集权后,常用的标准模式,才可以限制自由,巩固权力 而现在:大家质疑川大嘴想独裁,是质疑他任人唯亲、打击政敌、有违反法律和宪法之嫌,加上其手下争相效忠,以国王自居,川大嘴有独裁的倾向,但很明显,大嘴目前并没有过多的限制自由、巩固权力的权力,和希特勒普京还有相当的距离 没有任何人说川大嘴已经完成独裁,就是说,川大嘴处在独裁的初级阶段,有走向独裁的可能,所以大家批评他,并不适应于希特勒普京的独裁模式 而“靠给官僚机构查账”,的确是完成独裁的好手段之一,比如习皇的反腐败,就是靠“查账”模式完成的,和川大嘴今天的查账性质一模一样,事实证明,通过查账来打击政敌,的确可以走向独裁 现在的问题是,通过查账,打击的是哪些人?手段、程序、处理结果是不是合法?有没有选择性打击政敌?能不能保证公平公正? 轮昭以完成独裁集权的希特勒普京等人,来为有独裁动机的川大嘴洗地,明显是偷换概念,搅浑水的诡辩术,大家不能不知 至于给人民送福利,当然是好事,但送福利模式的动机,不能是为了独裁而收买人心,至于川大嘴有没有给人民福利,是不是收买人心,今天可以不提,我们慢慢看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