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4个月前
陈云遗言:姓资姓社 陈云对江泽民、李鹏说: 我们共产党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是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这一点非常重要。我看不少同志淡薄了、遗忘了,有的人从行为上已经背离了、背叛了。我们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这些基本概念不能搞糊涂。照抄照搬西 方资本主义的一套是行不通的,还要碰壁的。就是西方工业国也不是一个模式。在一些部门、地方碰了壁,搞了一团糟,还不清醒,还自以为是“敢想敢闯”。这种情况的发生,中央要及时纠正、发出通报。 陈云对万里、薄一波说: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公有制基础不能动摇削弱,而且要在建设发展中增强。中央加强宏观调控是正确的。中央要控制掌握经济、财政大权。一些权下放了,有问题的,要收回,果断地收。 显然,陈云还在坚持“共产主义”革命目标,还不承认共产主义公有制失败,不承认全球共产党国家发生过的巨大赤难,不承认马列主义已为实践惨烈论谬。1990年代,中共党内甚嚣一时的“姓社姓资”之争,源头即在于对改革开放方向的定性。陈云代表党内原教旨派要求“不忘初心”,执意坚持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方向,故才有对江李这段“谆谆教导”。 (1995年3月初,“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住院,一月余间,与当时中共政治局常委及元老彭真、杨尚昆、万里、薄一波、宋任穷、宋平等频频谈话。4月10日,陈云去世;5月10日中央书记处整理出《陈云同志住院期间和中央领导同志、部分老同志的谈话》(1.8万余字),涉及八个方面:中央权威、党风社会风气、政治思想工作、宏观调控、农业农村、发挥工人作用、改革开放中打好“中华牌”、对西方不能存寄幻想。 5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将《谈话》下发全国各党政单位,要求全国认真学习。此件亦被称“陈云遗言”,从中可看出中共指导思想的许多硬伤,细细辨析,信息多多。) ---从《陈云遗言》看赤疮 作者: 裴毅然
中共党文化,是典型的伤害链系统自维持工具。 当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层面均建构起能稳定运行的自维持机制,作为复杂系统而存在的社会才能实现“超稳定”。 从这个角度看中共,你会看到,党文化、计划经济、暴政维稳这“铁三角”,正是其统治地位极难被撼动的根本原因。 所以习近平必须反改开,必须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得而复失。 因为不如此,他就无法修复中共国这伤害链系统的自维持机制,不如此,产业链逻辑的影响就会从经济层面渗透到文化层面,最后冲击政治层面。 我们需要明白,只要是为了修复伤害链系统的自维持机制,只要是为了在中华沦陷区构建伤害链,任何人上台,都会做和习近平一样的事,即在经济上回归匮乏,回到让每个人都只能在存量博弈里挣扎,只能内卷内斗内耗的生活状态。 同类的分析也可用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你可以看到儒家文化、小农经济、皇权政治同样组成了“铁三角”。 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其他国家、其他族群的历史里,你同样能看到“铁三角”,看到经济与文化与政治的适配。 例如在极度匮乏的自然条件下,原始经济和神权、奴隶制的适配。 以及,你其实不是不能从欧美列国的经济、文化变迁中,从技术进步的过程,从由派系争论推进的宗教改革,从工业革命,到新思潮涌现,看到政治制度生成演变的源流。 是的,这是真实存在的客观规律。 它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一旦“铁三角”构筑成型,社会就进入超稳定状态,进入一种极难摆脱的路径依赖。即使一个皇朝又一个皇朝崩溃,一个王国又一个王国消亡,社会总会在巨灾过后回到原点,在帝国的废墟上建起新的帝国。 繁荣模式要进入超稳定状态,同样需要构筑自己的“铁三角”,用新的铁三角取代旧的。 就象中共要用党文化取代儒家文化,用计划经济取代小农经济,然后才能让党天下取代中国历代皇朝的政治建构形式一样。 欧美也需要用自己经过现代文明洗礼的新文化体系,取代自身曾长久传承的伤害链旧文化。当然,这件事他们早就开始做了,在欧洲人开始用新思潮取代曾极度压抑的旧观念时,在更早期的每一次艰难探索的宗教改革里,他们早就在支付代价。 欧洲甚至可以说从未进入过超稳定状态,在文化上,在经济上,在政治上,小国林立的欧洲一直在竞争压力下不断展开新的尝试。 然后你们知道,从欧洲的探索里最后走出了美国。 走出了一个以全球产业链的构筑和扩张为经济基础,以糅合了清教观念但更多的是以从旧大陆出走时对自由的渴望为基,并在独立战争中实打实的拒绝了国王的观念体系为文化基础,以开国先贤们的智慧结晶三权分立为政治基础的新铁三角。 一个说起来仅有两百多年历史,以政权是否稳定,王朝是否更迭,江山是否易姓而论,却比许多以文明古国自居的国家寿命更长的国家。 从美国开始,人类社会正在尝试构建一种新的超稳定,找到一条无论经历哪些波折,承受多少冲击,人们终将再次踏上的,可以依赖的,值得信赖的路径。 这件事,不仅仅是美国的事。 是的,很多人玩笑般地说美国是“灯塔”。但扪心自问,你们谁能置身于文明演化的大局之外?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政治会不关心你吗? 需要寻求新稳态的是这个世界,是所有人,不是仅仅美国一个国家。 所以,当新稳态呼唤自己的自维持机制,试图形成能起到自维持作用的文化建构,形成能起到自维持作用的经济基础时,你们都该投身其内。 不要只把目光局限在政治层面。 你想要中共国民主化,想要全球民主化,或是只想要泰国民主化、古巴民主化、朝鲜民主化,可以。 但想达到目标你就需要看到,经济和文化对实现政治目标的重要性。 更需要看到,每个国家的民主化,或者更准确地说,在繁荣模式下进入稳态,必须以铁三角的成功构筑为前提。 繁荣,需要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并令其占据强势地位,成为社会共识,成为主流,以此为强大的自维持工具。 这和繁荣需要让现代工业国家的生产方式遍布全球,成为各国各族维护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经济理由一理。 而政治,则是为经济建构和文化建构保驾护航的工具。 追求民主的人需要在政治领域的目标难以直接达致时,花点力气在文化上,在经济上,在为政治目标准备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上。 那些试图为自己关心的族群找到出路的人,需要去关心,这个族群的文化应如何进行更新,这个族群的主要谋生方式可以怎样实现现代化的转变——这才是务实。 上帝已经把很多问题的答案摊开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做的只是去看,看懂。 想推进文明演化,想得到更美好的生活,想进入繁荣的超稳定,你需要做的事情早已十分清楚。 行动起来吧!
6个月前
温家宝2024年12月23日给母校中国地质大学杨巍然老师用毛笔写了一封信,信里谈论的都是学术和人情,只字不谈政治,按说这样的信在稍微开明的年代,完全是可以登在官媒上的,只是一尊时代,任何退隐的党内元老都不允许现身不允许发声,温家宝这封信只能在民间传播。 温家宝给这个时代给一代人留下来的最大的警示就是沒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当年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温家宝的身影,许多人对他的这种勤劳不以为然,给他贴上“影帝”的标签,他谈宪政谈改革谈民主谈人权都被骂成是作秀演戏,他的讲话被禁,央媒不给报道,现在回头看看,温家宝主政的时代是不是相对开明的时代,虽然囿于形势,也有诸多掣肘,但那是一个可以放胆说话的时代,那是一个中产阶层迅速崛起的时代,那是一个还有一点美好回忆的时代。 温家宝给杨巍然老师的信: 尊敬的杨巍然老师,您九月十日的信,及所附《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动力机制及其远程效应》论文,曾伍勋教授九月四日的信,及所附《大地行吟》五节专辑均已收悉,十分感谢! 惊悉李舜贤教授,王思源教授不幸逝世。深感悲痛,谨致哀悼,并向他们的家人表示慰问。您和郭铁鹰老师都年过九十,仍坚持指导年轻教师从事青藏高原构造研究,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术的追求令人感佩。 对西藏高原地质构造,我没作过任何研究,只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接受美国《自然》杂志主编艾伯茨专访时谈到地震成因时,提到青藏板块。 我说,这次地震是印度板块向北俯冲造成。青藏板块向东俯冲,地震区处在龙门山断裂带。断裂西部向东仰冲,然后向北东走滑,经过精确测量震中地区地壳水平位移1.5米,折层东部下陷20 厘米。 此后我十分关注青藏板块形成演化的动力机制,特别是地幔活动的影响。我认为燕山晚期至今,地幔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青藏高原隆起的重要因素。地球科学的研究,应将内圈层外圈层作为一个整体,青藏高原构造研究,特别应重视地幔的活动。 《大地行吟》越办越好,这是学校支持,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之所以支持和鼓励办好《大地行吟》,根本考虑是科学必须与文化,艺术相结合。近代以来,随着矿业的发展,我国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地质学家,他们中的一些人既是科学及,也是社会活动家和文学家像李四光,丁文江,章鸿钊,杨钟健,谢家荣等。我常饶有兴趣地读他们各类著作,了解他们的历史经历,生活情操,思想境界,学术造诣,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 我曾在《纪念马杏垣先生》文中写道,在西南联大期间,马先生曾以“马蹄”为笔名创作了一幅表现八路军战士的木刻作品,并在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上发表。除表现出爱憎分明,思想更加炽热外,也反映出他从年轻时就有良好的艺术基础。学地质的一定要学一些文学,艺术。这对于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启迪青年的创作思维,具有深远意义。 值此新春到来之际,请转达我对全校老师同学们的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新年快乐! 此复,顺致敬意 温家宝 二0二四年 十二月廿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