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

2周前
BBC中文:您自己有没有反思当年政治体制改革是否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当年是否有办法避免“六四”的发生? 鲍:我这一辈子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一事无成。我要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事件做成功的。毛泽东时代是这样,邓小平时代也是如此,现在当然也没什么事情,一事无成。 你认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毛泽东不怕 党内出赫鲁晓夫,不搞文化大革命吗?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办法叫毛泽东不怕出赫鲁晓夫,那也没有办法叫邓小平不怕出赫鲁晓夫。毛泽东就是怕刘少奇做秘密报告所以才发动文化大革命,所以同样,邓小平也是怕赵紫阳做秘密报告,因此从顶层设计了一个“六四”事件。唯恐天下不乱的不是学生,是邓小平。他要乱,才能至少在他在世时根除党内出赫鲁晓夫的可能性。 BBC中文:30年来“六四”在中国一直是禁忌。您认为是时候公开讨论“六四”了吗? 我曾在“六四”10周年时写过,邓小平留给后继者最大的历史遗产就是“六四”。谁只要平反了“六四”,谁就得到民心,谁就超过了邓小平,也超过了毛泽东,就可以得到人民的信任。所以这是最大的历史遗产。这件事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一做就成功。 现在的领导人要心平气和看这个问题,不要把自己跟邓小平捆在一起,应该把自己跟邓小平切割开来。特别是当国家遇到困难,需要团结、凝结人心的时候,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值得郑重再三考虑的问题。他要真想摆脱现在的各种矛盾和困境,真想得到选民的信任,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这种矛盾作为一个公民个人很难感受到,但作为领导人如果连这个感觉都没有,那是不可思议的。 ---六四30周年: 鲍彤从昔日改革者到今天的政治囚徒 云昇 / BBC中文
6个月前
温家宝2024年12月23日给母校中国地质大学杨巍然老师用毛笔写了一封信,信里谈论的都是学术和人情,只字不谈政治,按说这样的信在稍微开明的年代,完全是可以登在官媒上的,只是一尊时代,任何退隐的党内元老都不允许现身不允许发声,温家宝这封信只能在民间传播。 温家宝给这个时代给一代人留下来的最大的警示就是沒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当年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温家宝的身影,许多人对他的这种勤劳不以为然,给他贴上“影帝”的标签,他谈宪政谈改革谈民主谈人权都被骂成是作秀演戏,他的讲话被禁,央媒不给报道,现在回头看看,温家宝主政的时代是不是相对开明的时代,虽然囿于形势,也有诸多掣肘,但那是一个可以放胆说话的时代,那是一个中产阶层迅速崛起的时代,那是一个还有一点美好回忆的时代。 温家宝给杨巍然老师的信: 尊敬的杨巍然老师,您九月十日的信,及所附《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动力机制及其远程效应》论文,曾伍勋教授九月四日的信,及所附《大地行吟》五节专辑均已收悉,十分感谢! 惊悉李舜贤教授,王思源教授不幸逝世。深感悲痛,谨致哀悼,并向他们的家人表示慰问。您和郭铁鹰老师都年过九十,仍坚持指导年轻教师从事青藏高原构造研究,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术的追求令人感佩。 对西藏高原地质构造,我没作过任何研究,只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接受美国《自然》杂志主编艾伯茨专访时谈到地震成因时,提到青藏板块。 我说,这次地震是印度板块向北俯冲造成。青藏板块向东俯冲,地震区处在龙门山断裂带。断裂西部向东仰冲,然后向北东走滑,经过精确测量震中地区地壳水平位移1.5米,折层东部下陷20 厘米。 此后我十分关注青藏板块形成演化的动力机制,特别是地幔活动的影响。我认为燕山晚期至今,地幔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青藏高原隆起的重要因素。地球科学的研究,应将内圈层外圈层作为一个整体,青藏高原构造研究,特别应重视地幔的活动。 《大地行吟》越办越好,这是学校支持,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之所以支持和鼓励办好《大地行吟》,根本考虑是科学必须与文化,艺术相结合。近代以来,随着矿业的发展,我国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地质学家,他们中的一些人既是科学及,也是社会活动家和文学家像李四光,丁文江,章鸿钊,杨钟健,谢家荣等。我常饶有兴趣地读他们各类著作,了解他们的历史经历,生活情操,思想境界,学术造诣,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 我曾在《纪念马杏垣先生》文中写道,在西南联大期间,马先生曾以“马蹄”为笔名创作了一幅表现八路军战士的木刻作品,并在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上发表。除表现出爱憎分明,思想更加炽热外,也反映出他从年轻时就有良好的艺术基础。学地质的一定要学一些文学,艺术。这对于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启迪青年的创作思维,具有深远意义。 值此新春到来之际,请转达我对全校老师同学们的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新年快乐! 此复,顺致敬意 温家宝 二0二四年 十二月廿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