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公共食堂
关注
朱韵和
1周前
1:1958年12月,实行“军事化”劳动组合,一度生产队男女社员分别寄宿并组成班、排,图为队列集体出工场景。拍摄地点:松江县城东公社。 2:1958年冬,实行劳动力大兵团集体下田,午餐时征用收集了农户的炊具,至田间埋锅烧饭场景。拍摄地点:松江县城东公社。 3:1959年5月,提出“吃饭不要钱”的口号, 致使许多公共食堂第二年出现青黄不接窘状。拍摄地点:松江县天马公社。 4:1958年8月,50年代实行全民皆兵(民兵组建)活动,松江城东乡民兵大队集会场景。拍摄地点:松江城东乡。 摄影师|吴四一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313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351 条信息
#军事化劳动
#大跃进时期
#公共食堂
#松江县
#集体化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周前
對農民來說,1958 年是無比疲憊的一年,從興修水利到深耕和密植,再到人民公社,運動一個接一個,以致有人一聽到「放衛星」就害怕,因為這意味著又要犧牲睡眠,連續熬夜和苦幹。公社幹部們不顧農民忍饑挨餓,拚命降低成本、吹噓產量。在公共食堂成立後,幹部還普遍利用手中的權力,任意剋扣農民的口糧 。 ---國家煉鋼,人民死亡:小高爐的火光照得漫天通紅,中共大煉鋼鐵運動的荒謬與悲劇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313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351 条信息
#1958年
#大跃进
#人民公社
#饥荒
#公共食堂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周前
“吃饭技术革命” 余习广先生写道:到1959年11月初,荥经县多数食堂粒米不见,全靠红薯、玉米掺野菜下锅煮糊糊。五九年冬天开始,绝大部分公共食堂断炊了。为了体现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的“优越性”,公共食堂奉命不得停伙,必须冒烟!于是,食堂将糠壳、红薯藤叶、玉米秸秆、棉花壳等晒干磨成粉子,掺上 野菜、树叶之类,煮成“面糊糊”,号称“吃饭技术革命”。在“吃饭技术革命”运动中,刚到初冬就菜根菜芽都挖光吃尽了。食堂又从县仓库里运来粗糠,加上玉米核核,经炒、炕后磨成面,或者是用玉米壳渗上石灰水,浸泡几天捣烂,捞去粗纤维,过滤成粉,多是石灰沉淀物,加上米浆,做成米“豆腐”。有的食堂还想出了新招,用人尿加清水,晒上两周,待水中生出青苔,取名小球藻,就以这种尿水来充饥。 1960年春,公共食堂大多停伙。社员肿的肿,死的死,四乡八野,尽是哭声。逃难的人们流向县城,流向外地。从各公社到县城的路上,每天都有一路倒地的死尸;而县城四街八巷,到处都是饿死者或干枯、或肿胀、或发臭的尸体。由于县城死人多,开始人们还将死尸抬出去,用席子一裹,挖个坑掩埋。随后,死尸越来越多,埋尸成了个苦差事。于是,县里决定给埋尸的人以“粮食补助”。而奉命掩埋的人越来越精,想方设法进行“技术革命”,挖下大坑,抬来死尸往里扔。后来干脆不埋了,死人往沟里扔,或者随意扔在县城北门口外的那条小河沟里,任其顺流而下。至于农村,开始还有人埋。随后,因死人太多,而活着的人们,也大多病病秧秧地自觉得离死不远,哪有心思和精力去埋人。尤其是那些死得只剩下老小病残和那些全家死绝的家中,死人搁在家中无人过问,一直臭气冲天,最后烂得只剩下骨架。不到半年,荥经县饿死了一半人。荥经县大规模饿死人事件,被称为“荥经惨案”。 ---郑兢业:人吃与吃人 ——中国大饥荒的劫因难果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313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351 条信息
#荥经惨案
#大饥荒
#公共食堂
#人道主义危机
#饿死人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人民日报
2个月前
践行初心 赢得民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日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干部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辖区内巨基工业园因配套不完善,员工就餐难。街道随即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推进公共食堂在园区落成。新开业的食堂,日接待量可达到500人次左右,得到园区员工好评。
甘肃“女虎”赵金云被诉,足坛反腐风暴再掀· 640 条信息
#八项规定#:反腐纠偏并行,基层躺平与精准治理再博弈· 29 条信息
#深圳宝安区
#沙井街道
#巨基工业园
#公共食堂
#员工就餐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1959年5月,提出“吃饭不要钱”的口号,致使许多公共食堂第二年出现青黄不接窘状。 拍摄地点:松江县天马公社。 吴四一摄影。
#大跃进
#公共食堂
#粮食短缺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7个月前
事实上,刘少奇对1958年开始的大办公社、公共食堂、大炼钢铁等"左"倾做法,不仅未加反对,反而颇为欣赏,并且颇为努力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 1958年6月14日,在同全国妇联党组成员谈话时,刘借谈妇女解放问题之机,建议普遍建立公共食堂,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河南有一个农业社,有五百多户人 家,其中二百多户搞公共食堂,家庭不再作饭了。组织起来之后,出工人数增加了叁分之一,从前二百多人作饭,现在只要四十多人作饭,而且还吃得饱些,好些,还节省了粮食。"他并且大胆预言:"到将来我们到共产主义不要多远,十五年可以赶上美国,再有十五年等于叁、四个美国。再有四十年、五十年中国可以进入共产主义。"[在同一场合,刘还透露了他之所以如此热衷生活集体化的动机,即他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所不具备的条件,可以实现欧文等人的未竟之业,而在其年轻时,欧文等人的新村试验的材料,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事实上也是同时代的大多数领导人的共同的心路历程。 刘少奇不久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设想。1958年7月2日,在同北京石景山发电厂的工人座谈时,他预言:"现在赶上英国不是十几年,二年叁年就行了,明年后年要超过英国。这不是假的。钢铁、煤炭明年就可以超过,电要慢点,多几年,大概五年,五年不行,七年,其他大都是二年叁年。十五年超过美国的问题。其实也用不了十五年,七、八年就行了。……中国人口等于叁个苏联,四个美国。美国就是多几吨钢和其他工业产品。十五年我们要赶过整个欧洲(包括苏联)。欧洲共六亿人口,和我们一样,面积也差不多。欧洲几十个国家,不互相帮助,我们几十个省可以互相支援。发挥地方积极性,十五年许多省要超过一个国家,河北要超过英国,河南要超过法国,再一个超意大利,再一个超西德……我们大有希望,前途好得很。"刘认为中国可以提早进入共产主义的理由,便是人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刘还解释报上之所以不提二、叁年赶英,七、八年超美,是为了麻痹敌人。 1958年8月至9月,刘少奇赴山东和江苏等地视察,沿途他再次对各地已经如火如荼的各种"跃进"行为加温。譬如,在山东寿张县,刘表扬当地的干部群众的浮夸行为是"压倒了科学家","是一个革命",并要求当地"拨出几百亩地,办一个学校","学生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用这个办法,不要很久,全国人民都能上大学"。而在江苏常熟县,当一个乡的党委书记告诉他稻田亩产1万斤时,刘的反应是:"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7] 对于有人认为大炼钢铁得不偿失,刘少奇也在很多场合予以反驳,如1958年9月23日,他在与南通干部的座谈会上就说:"搞土高炉能出铁就好。这是出的师傅钱,不要算成本,这半年主要是熟悉技术,我们学会了本领,一年就能出几万个炼铁的人。一万人开矿,一万人运输,一万人炼铁,有叁万人真了不起,这办法好,每个县都要出人支援炼钢炼铁。"同年的9月23日,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他再次谈到这一点:"现在困难很多,化了很多力量炼那么一点铁,按照成本算起来,成本也是很高的,化不来。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把人锻炼了,将来可以炼钢炼铁,将来我们就有成百万、成千万的钢铁技术人材。这个时候化点钱学习,很有必要,不算浪费。现在建成一个小炉子,炼几个月扳掉了,这不是白炼的。再扳掉,再盖大的,再扳掉,再盖很大的。这算是什么浪费呢?不算浪费。从这样发展起来,我们国家精神很好。"这事实上也是当时反驳所谓"怀疑派"的最为流行的一种解释。 综上所述,在1958年大跃进开始之际,刘少奇基于年轻时对新村理想的偏爱,积极参与了这场运动的决策与发动,其热度并不亚于同时期的毛泽东。这时的刘,不仅要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而且还设想将全国建成一个大公社。1958年底,当一个外国客人问他学校是否也要搞公社时,刘的回答是:"都搞,机关和街道也要搞。" ---刘少奇与大跃进 作者:猛牛屁股
#刘少奇
#大跃进
#公共食堂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