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刘少奇对1958年开始的大办公社、公共食堂、大炼钢铁等"左"倾做法,不仅未加反对,反而颇为欣赏,并且颇为努力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 1958年6月14日,在同全国妇联党组成员谈话时,刘借谈妇女解放问题之机,建议普遍建立公共食堂,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河南有一个农业社,有五百多户人 家,其中二百多户搞公共食堂,家庭不再作饭了。组织起来之后,出工人数增加了叁分之一,从前二百多人作饭,现在只要四十多人作饭,而且还吃得饱些,好些,还节省了粮食。"他并且大胆预言:"到将来我们到共产主义不要多远,十五年可以赶上美国,再有十五年等于叁、四个美国。再有四十年、五十年中国可以进入共产主义。"[在同一场合,刘还透露了他之所以如此热衷生活集体化的动机,即他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所不具备的条件,可以实现欧文等人的未竟之业,而在其年轻时,欧文等人的新村试验的材料,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事实上也是同时代的大多数领导人的共同的心路历程。 刘少奇不久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设想。1958年7月2日,在同北京石景山发电厂的工人座谈时,他预言:"现在赶上英国不是十几年,二年叁年就行了,明年后年要超过英国。这不是假的。钢铁、煤炭明年就可以超过,电要慢点,多几年,大概五年,五年不行,七年,其他大都是二年叁年。十五年超过美国的问题。其实也用不了十五年,七、八年就行了。……中国人口等于叁个苏联,四个美国。美国就是多几吨钢和其他工业产品。十五年我们要赶过整个欧洲(包括苏联)。欧洲共六亿人口,和我们一样,面积也差不多。欧洲几十个国家,不互相帮助,我们几十个省可以互相支援。发挥地方积极性,十五年许多省要超过一个国家,河北要超过英国,河南要超过法国,再一个超意大利,再一个超西德……我们大有希望,前途好得很。"刘认为中国可以提早进入共产主义的理由,便是人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刘还解释报上之所以不提二、叁年赶英,七、八年超美,是为了麻痹敌人。 1958年8月至9月,刘少奇赴山东和江苏等地视察,沿途他再次对各地已经如火如荼的各种"跃进"行为加温。譬如,在山东寿张县,刘表扬当地的干部群众的浮夸行为是"压倒了科学家","是一个革命",并要求当地"拨出几百亩地,办一个学校","学生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用这个办法,不要很久,全国人民都能上大学"。而在江苏常熟县,当一个乡的党委书记告诉他稻田亩产1万斤时,刘的反应是:"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7] 对于有人认为大炼钢铁得不偿失,刘少奇也在很多场合予以反驳,如1958年9月23日,他在与南通干部的座谈会上就说:"搞土高炉能出铁就好。这是出的师傅钱,不要算成本,这半年主要是熟悉技术,我们学会了本领,一年就能出几万个炼铁的人。一万人开矿,一万人运输,一万人炼铁,有叁万人真了不起,这办法好,每个县都要出人支援炼钢炼铁。"同年的9月23日,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他再次谈到这一点:"现在困难很多,化了很多力量炼那么一点铁,按照成本算起来,成本也是很高的,化不来。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把人锻炼了,将来可以炼钢炼铁,将来我们就有成百万、成千万的钢铁技术人材。这个时候化点钱学习,很有必要,不算浪费。现在建成一个小炉子,炼几个月扳掉了,这不是白炼的。再扳掉,再盖大的,再扳掉,再盖很大的。这算是什么浪费呢?不算浪费。从这样发展起来,我们国家精神很好。"这事实上也是当时反驳所谓"怀疑派"的最为流行的一种解释。 综上所述,在1958年大跃进开始之际,刘少奇基于年轻时对新村理想的偏爱,积极参与了这场运动的决策与发动,其热度并不亚于同时期的毛泽东。这时的刘,不仅要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而且还设想将全国建成一个大公社。1958年底,当一个外国客人问他学校是否也要搞公社时,刘的回答是:"都搞,机关和街道也要搞。" ---刘少奇与大跃进 作者:猛牛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