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危机

“吃饭技术革命” 余习广先生写道:到1959年11月初,荥经县多数食堂粒米不见,全靠红薯、玉米掺野菜下锅煮糊糊。五九年冬天开始,绝大部分公共食堂断炊了。为了体现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的“优越性”,公共食堂奉命不得停伙,必须冒烟!于是,食堂将糠壳、红薯藤叶、玉米秸秆、棉花壳等晒干磨成粉子,掺上 野菜、树叶之类,煮成“面糊糊”,号称“吃饭技术革命”。在“吃饭技术革命”运动中,刚到初冬就菜根菜芽都挖光吃尽了。食堂又从县仓库里运来粗糠,加上玉米核核,经炒、炕后磨成面,或者是用玉米壳渗上石灰水,浸泡几天捣烂,捞去粗纤维,过滤成粉,多是石灰沉淀物,加上米浆,做成米“豆腐”。有的食堂还想出了新招,用人尿加清水,晒上两周,待水中生出青苔,取名小球藻,就以这种尿水来充饥。 1960年春,公共食堂大多停伙。社员肿的肿,死的死,四乡八野,尽是哭声。逃难的人们流向县城,流向外地。从各公社到县城的路上,每天都有一路倒地的死尸;而县城四街八巷,到处都是饿死者或干枯、或肿胀、或发臭的尸体。由于县城死人多,开始人们还将死尸抬出去,用席子一裹,挖个坑掩埋。随后,死尸越来越多,埋尸成了个苦差事。于是,县里决定给埋尸的人以“粮食补助”。而奉命掩埋的人越来越精,想方设法进行“技术革命”,挖下大坑,抬来死尸往里扔。后来干脆不埋了,死人往沟里扔,或者随意扔在县城北门口外的那条小河沟里,任其顺流而下。至于农村,开始还有人埋。随后,因死人太多,而活着的人们,也大多病病秧秧地自觉得离死不远,哪有心思和精力去埋人。尤其是那些死得只剩下老小病残和那些全家死绝的家中,死人搁在家中无人过问,一直臭气冲天,最后烂得只剩下骨架。不到半年,荥经县饿死了一半人。荥经县大规模饿死人事件,被称为“荥经惨案”。 ---郑兢业:人吃与吃人 ——中国大饥荒的劫因难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