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
3周前
很多人努力想改变自己,却越改越焦虑、越累,甚至反复放弃。因为你一边说想改变,一边却在不断强化旧有的身份认同。比如你说:我要改变拖延,其实就是在默默告诉自己:我就是个拖延的人。你想改变自卑、贫穷、肥胖,本质是在潜意识里不断加深对我不够好的认同。这种出发点是抗拒自己,不是成长自己,行动也只能靠外在压力支撑,永远无法转化为真正的内驱力。真正的转变不是改变,而是唤醒。你不是要成为另一个人,你要做的,是唤醒本就存在但被遗忘的自己。你不是从自卑变成自信,你只是唤醒了那个原本就自信、有力量的你,只是那一面被打压、被怀疑、被忽略了。我是谁,决定我怎么做,进而决定我拥有什么。过去我试图通过改变摆脱自卑,结果越来越内耗。直到有一天我转变思维:我本来就是一个阳光、自信的人。从那一刻开始,我开始以自信者的方式去思考、说话、行动,整个人的状态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个秘诀可以应用在所有领域,尤其是财富和幸福:大多数人陷在这样的模式:我要做,我才会有,我才能是。例如,我要努力赚钱,才能变富,才能成为富足的人。但真正有转化力的思维是:我本来就是,我因此去做,我自然会有。我本来就是一个富足、幸福、有爱的人,我以这种身份行动,我自然就会拥有财富、幸福和爱。钱流向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不缺爱的人。幸福从不是追来的,而是你先成为幸福的人。心外无物,本自具足,一切向内求。所以,真正的改变,不是努力改掉什么,而是重新定义你是谁:唤醒你内在的那个更好的自己,用那个身份去生活、去行动,你自然会吸引来你想要的结果。
Morris
3周前
所有成长型的能力,一定是靠勇敢作为起点的。自律啊表达、坚持、放下。勇敢他是被人误解最深的一个能力。我们往往觉得好像善良是人最稀缺的能力,但其实不是。因为善良他可能是懦弱的延伸,但勇敢永远不是温吞的附庸。勇敢他是害怕加上行动完全不害怕。那不是勇敢,那是夯。从心理学上面说,勇敢他是一个情绪和行动脱钩的经典案例。勇敢者首先他是有害怕,其次他是能察觉到他自己害怕,最关键的是他还采取了行动。而很酥脆的鲁莽者就是不察觉,不怕去行动。逃避者是害怕察觉不行动。所以只有勇敢的人是三样都做到的。再重复一遍,我知道我害怕并且采取行动,这是勇敢的定义。为什么说他稀缺啊?因为他的情绪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人类他本人他是抗拒痛苦的,所以逃避是大部分人默认的模式。第二,认知门槛比较高,他要看清恐惧的来源,主动去接触,而不是无脑的冲动,还要高度的察觉,情绪调节还要有选择性。第三,他的行动门槛也很高,行动往往没有掌声,也没有保证的结果。多数人都是等准备好了才行动,但勇敢的人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也行动。勇敢往往无法被看见,也不会立即被奖励。他不像聪明、漂亮、努力那么容易被点赞,他是反人性的机制。他常常要求你突破安全区,比他天然就不是大部分人具备的能力。所以勇敢,他比聪明更难,比勤奋更深。聪明可能是靠天赋,勤奋靠的是习惯,但勇敢只能靠你一次又一次做了就知道的选择,但这个能力从小就要去培养,他并不是想象的说啊,你要胆子大一点啊,然后去逼迫孩子去尝试。被强迫练胆子不是在培养勇敢,而是在训练脱敏加服从。看似孩子好像更勇敢了,但其实是个麻木。逼迫的勇敢,掐灭的是孩子的感知力,长期下去,孩子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讨好权威变成讨好型人格,要么就是反过来封闭抗拒,形成逆反式的勇敢,其实是情绪失控的反扑,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准你怕,而是我知道你怕,但我们一起看看怕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