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价值

Morris
2周前
有次问一个德国人,说你们德国人口只有8000万,但是有2300多个世界品牌,108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你们德国人是不是特别有优越感?结果这个德国人听完以后特别困惑啊,说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啊,我又没有参与创造这些成就,为什么要骄傲?出生在哪个国家本来就是随机的,我有什么好骄傲的?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呢,我也愣住。因为我们从小到大,不是都习惯了会从这些外在的标签,去寻找认同感嘛。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啊,当我们总是依赖说,我是哪里人,我在哪个公司,我毕业于哪个学校,来证明自己的时候,实际上是用别人的成就在为自己贴金。因为站在自己的影子里面一样误以为自己也很高大。其实德国能够有今天的成就,背后是有着深沉的文化逻辑的。德国是唯一一个把父母教养儿童的义务明文写入宪法的国家。比起传授知识的,德国人更加注重传授技能,注重培养孩子一生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想起我自己刚工作那几年,也总是喜欢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强调一下自己毕业的学校啊、工作单位啊,仿佛这些标签能够让我显得更有价值。直到有一次啊有一个大哥直接问我说,除了这些你还会做什么?你自己能做什么?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真正的自信呢不是来自于我是谁,而是来自于我能做什么。从那以后我开始专注于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用作品说话,用结果证明。当我们不再需要别人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时候,那种内在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Morris
4周前
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让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达到了什么外在目标,而在于他是否活出了与其真实能力相匹配的状态。麻雀没有变成凤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当人被迫或盲目追求与自身能力、觉悟不匹配的外在目标时,便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他会给未来的不确定性强加一个确定,确定会收入稳定,会有车有房,会感情美满,会风生水起,却忽视自身的局限性。这看似是规划未来,实则是在自己骗自己,给自己画一张根本吃不到的大饼,我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我是否能达到世俗定义的。而在于我能否清醒的认识并接受自身能力的边界,并在这个边界内真实的活着。如果我的能力决定了我的状态就是某种形式的穷困潦倒,那么坦然接纳这种状态,活出其中的真实,就是我的价值所在。同时,我深知,任何真正的改变、成长或拥有都必须源于我自身内在的觉悟,别人无法强加给我超越我认知的东西,即使强行塞给我,我也无法真正掌握和持守。只有那些我真正从内心深处领悟并认同的道理、目标或方法,才有可能转化为我自觉的行动,而只有我能通过自身行动实现和掌握的东西,才真正属于我,成为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点,有自己的道路,我就在我这个起点上去做到。我能做到的最好就可以了。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