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tic
1个月前
北极地区突然出现了一个极度贫穷的国家,平均月薪只有印度的 1%,但是这个国家盛产程序员、而且效率很高。 任何人都可以远程雇到这个国家的程序员,以较低的成本帮你完成各种编程任务,但是编程质量不太稳定,经常出错、需要返工、每次返工都要额外算钱。而且返工后也不保证质量。 你会对这个北极穷国感到激动吗? 你会突然间感到自己成为未来的主人了吗? 那我告诉你,这个穷国的名字叫做“AI编程”,现在激动了吗?🤡 AI编程的本质,就是一个印度程序员的二次印度化,这种商业模式早就就存在了。 十几年前,你就可以用几十美元在upwork、fiverr之类的外包平台上找到廉价的印度程序员,帮你写个函数、写个自动化小工具、甚至写个网站,虽然没有AI快,但是一般两三天也能交货。 这就是最早的vibe coding。 以前对着印度小哥发指令,单次几十美元,现在对着cursor发指令,月费几十美元,就这点成本差别。 对于大厂来说,这个差别很重要,因为可以砍掉90%的初级程序员省下大量成本。 但是,圈外的小白们在激动什么?你雇谁去做,都是几十美元的商业规模而已。 如果你现在的vibe coding想法真能改变世界,十年前就可以花 几十美元找印度小哥去实现了,为什么拖到现在?👾 印度小哥一直都在苦苦等你,而你没去做,从来就不是因为缺少编程工具,而是因为你知道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和洞察。 而AI编程工具,给了你一种幻觉,因为你亲眼看到了屏幕上啪啪啪跳出的程序字符,你就感觉好像编程也就这么回事嘛,好像很简单嘛。 就好像你看到木工切了很多木块、最终做出了高级家具,所以你以为木工的核心就是切木头,那很简单嘛,所以你去三一重工买回了个大型切割机,咔咔咔一堆乱切,速度比木工还猛呢,就以为自己瞬间变成专业木工了。🦍 这就是目前AI编程的怪现状。 AI编程工具能给小白们产生的价值,就是印度小哥的几十美元产值+外加一些颅内高潮。 其实之前我已经浇过几次冷水了,本来早就放下了。 但是刚才看到油管上我一个比较尊敬的文科博主说“近期要all in AI编程,努力做AI时代的新主人”,我就忍不住笑了,实在是觉得他带错了方向,所以就再发一篇,能救一个是一个。👉 看目前的形势,AI编程就跟曾经的中国大妈集体炒股一样,在外行人士里形成了一种病态的风潮。 专业效率工具,从来就不是给小白用的。正如大型切割机的核心用户,从来都是职业木工和木材加工厂,而不是家庭主妇。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如果每个家庭主妇天天都在家里操作大型切割机,也是挺荒诞的一个世界。
sitin
1个月前
阿里巴巴推出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LM)的 自主智能编程代理(Autonomous AI Programming Agent)Qoder。 它的核心理念超越了传统的代码补全工具(如 GitHub Copilot),旨在成为一个能够理解复杂需求、自主规划、执行并最终完成整个软件工程任务的AI智能体。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位由AI驱动的“虚拟软件工程师”,你只需要提出高级别的任务或需求,它就能独立完成从设计、编码、测试到调试的全过程。 AI编程工具 Qoder ,具备代码库语义搜索、架构洞察、持续记忆、动态模型路由等功能,支持自然语言任务委派与一键"维基化"代码库。 预览阶段全功能免费开放。传统编程工具只是帮你"写代码",Ooder 则像一个"读过你全部代码、记得你全部习惯、能跨系统替你干活”的资深同事。 核心功能和特点: 1.自主性与任务分解(Autonomy & Task Decomposition) 功能: 用户只需提供一个自然语言描述的高级任务(例如:“为一个电商网站创建一个用户登录系统”),Qoder 能够自动将该任务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子任务(如:设计数据库表、创建后端API、编写前端页面、实现安全验证等)。 特点: 这与需要开发者一步步写提示词的ChatGPT不同,Qoder 自己会做“规划”,体现了“智能体(Agent)”的核心能力。 2.多代理协作框架(Multi-Agent Collaboration) 功能: Qoder 的内部可能由多个 specialized 的“子智能体”组成,每个智能体负责不同的职责,例如: 架构师代理: 负责技术选型和系统设计。 编码代理: 负责编写代码。 测试代理: 负责编写单元测试、运行测试并检查代码覆盖率。 评审代理: 负责代码审查,检查代码质量、潜在bug和安全漏洞。 特点: 这些代理会相互协作、互相验证,模拟了一个微型开发团队的工作流程,从而生成更可靠、更健壮的程序。 3.工具使用与外部集成(Tool Usage & Integration) 功能: 作为一个真正的智能体,Qoder 应该能够调用外部工具,例如: 执行Shell命令来运行程序、安装依赖。 读写项目文件,在不同文件间交叉引用。 执行SQL查询来验证数据库操作。 调用API来获取数据或进行部署。 特点: 这使得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文本生成器,而是一个能够与现实软件开发环境交互的“行动者”。 4.持续学习与反馈循环(Continuous Learning & Feedback Loop) 功能: Qoder 能够运行它自己编写的代码。如果运行失败(遇到编译错误或运行时异常),它会自动分析错误信息(stack trace),进行调试并重新尝试修改代码,直到程序成功运行。 特点: 这种“试错-学习”的循环是智能体区别于简单代码生成器的关键,极大地提高了任务的成功率。 5.上下文感知与知识共享(Context Awareness) 功能: Qoder 在开发过程中会维护一个丰富的上下文,包括项目结构、已有代码、技术栈要求等,确保新生成的代码与现有项目完美融合,而不是生成孤立的、无法运行的代码片段。
Austin
1个月前
最近推上独立开发的讨论又火了,分享下我的经历和看法。 本科毕业后,我在校招公司干了4个月。之前习惯了远程工作,线下上班压力太大,果断辞职。后来赶上AI热潮,做了几个项目,有些小有成绩。毕业两年多,几乎没上过班,自称“独立开发者”应该没问题吧? 劝人辞职? 有些人热衷劝别人裸辞,别看现在闹得欢,以后劝不动了他自己也得去上班。(请勿对号入座) 晒收入截图? 赚到钱时确实开心,虚荣心驱使我也晒过几张。后来我就不晒了——证明自己后,没必要靠截图博眼球。 推上有些夸张的收入图,水分少说50%,甚至可能是P的。打造“成功人设”,多半是为了卖课或专栏。卖课不一定没价值,但得自己擦亮眼分辨真假。 如何看待独立开发本身? 独立开发就是独立创业,利润嘛小了点,但是风险很大。如果你按耐不住想开发产品的想法,那你可能是适合走这条路的人。 没失业可以在下班时间每天抽两三个小时开发,日拱一卒,当成爱好慢慢来,等拿到合适结果再辞职。 或者失业的话,趁机给自己定个截止日期,比如 3 个月,耐心一点的 6 个月。到了时间还没有拿到结果,直接找班上吧。这样和自己约定好,不太会焦虑。 大部分人为上班学习了十几二十年,但是为了创业却没什么准备,甚至没准备好失败,所以注定大多数都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