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运动三十六周年:什么才是最好的纪念? 人类有两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一种是死亡,另一种是遗忘。我们用悼念、追思和回忆来抵抗遗忘曲线。一个不断遗忘的人甚至没办法证明自己活着。抵抗遗忘就是我们活着的证明。但光是抵抗遗忘还远远不够。抵抗遗忘只是最低限度的纪念。那什么才是最好的纪念? 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在雅典阵亡将士葬礼演说中鼓舞雅典人,他说:“你们应该努力学习他们的榜样。你们要下定决心: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 (谢德风译) 而今,六四运动三十六周年之后,我们要不要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我们还像以前一样爱自由吗?我们还像牺牲者一样勇敢吗?而今中国较之三十六年前,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我们何以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对于牺牲者而言,最大的背叛不是遗忘,也不是对自由生活的信念发生了动摇,不是因为看不到社会出路而变得愤世嫉俗,甚至不是因为我们今天仍然深陷在“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中并且安于现状。 我们当然要抵抗遗忘,我们在这一天纪念我们的集体创伤,当然应该纪念。但是我们不应该活在失败阴影下再也走不出来:我们的所有行为不要显示出我们是一个被历史挫败的民族最悲哀的样子。 中国人对于悼念政治有一种十分复杂的情感:先是周恩来之死引发四五运动,后来是胡耀邦之死又引发六四运动,悼念政治本身就有抗争的意味。但是六四运动以后呢?我们依然在悼念,但是悼念政治却没有了。悼念政治式微,不见得就是因为抵抗意志越来越薄弱了,更深层的障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障碍:普遍自我挫败、互相贬低和自我矮化的心结,使得我们不但疏远了政治参与,甚至还疏远了他人。 即便中国的悼念政治式微,中共当局也丝毫没有降低戒备,比如李克强之死就引起当局高度戒备,再往前赵紫阳之死,中共当局也如临大敌般高度戒备。中共当局对悼念政治高度戒备显示出一个外强中干政权对民意的恐慌程度。 既然如此,我们就更要把悼念政治重新树立起来。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做更多工作:我们需要让社会运动重新延烧起来,我们需要让因看不到社会出路而自暴自弃的群体重新振作起来,我们需要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互动去打通阻滞的社会环节,我们需要把信心重新还给社会……我们需要改变这一切的一切。 不如就在今天,我们重新拾起悼念政治的传统,像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人一样勇敢地面对牺牲者的牺牲: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们的榜样。我们要下定决心: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
1个月前
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标志着韩国政治再次左转,一场关于“战略自主”与“安全依赖”的博弈正在展开。他所代表的共同民主党高举“均衡外交”的旗帜,表面上主张在中美之间灵活腾挪,实则释放出一种危险信号:韩国或正逐步偏离美日韩传统安全框架,试图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中自创一条生路,当然主要是拥抱中共,然而问题在于,韩国真的有这样自主腾挪的空间吗? 在朝鲜日益频繁的导弹试射、金正恩持续扩张核武库的今天,李在明依然主张“缓和、对话、包容”的对朝政策。这种立场听起来理性温和,实则忽视了现实的冷酷。过去十年间,朝鲜无视一切谈判承诺,不断强化军力与挑衅力度。以“对话换和平”的逻辑,不仅毫无实效,反而纵容了北方政权的扩张野心。 李在明在竞选期间多次强调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减少“在美中之间选边”的倾向。他口中的“实用主义外交”并非平衡,而是一种软化立场、一种对现实力量的妥协。中国对韩国实施的“萨德报复”依旧历历在目,那是一种经济胁迫、政治惩罚和战略威慑的三重叠加。面对这样一个对外毫不手软、对内强化威权的邻国,李在明却要向“理解”靠拢,不啻于对风险视而不见。 在安全问题上,李在明提出要减少对美国的军事依赖,主张韩国“自主国防”。这听起来很有民族主义号召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极具风险。韩国目前的军事力量虽强,但在真正面对朝鲜核威胁和区域大国压力时,仍严重依赖于韩美同盟的防卫框架和情报共享体系。削弱与美国的战略协作,不是在增强自主,而是在削足适履。 更关键的是,韩国目前所处的战略地位不容天真幻想。中国试图主导区域秩序,美国在印太布局中强化盟友体系,日本重整军备,而朝鲜已明确表示“不接受南北统一”,甚至强调“两个国家各自发展”。此时此刻,韩国的最佳战略应是强化联盟、稳定内部,而不是在强权之间做危险的走钢丝游戏。 李在明当选,并不只是一个政党胜出的结果,更是韩国民众在“安全与独立”、“同盟与自我”之间做出的选择。然而,这个选择是否基于充分的现实认知?是否低估了周边势力的压迫性和不确定性?接下来几年里,韩国人必然付出慘重的代价! 若他的“自主外交”真走向事实上的疏美亲中,那么未来韩国将在战略格局中迅速边缘化,安全外包变得空洞,外交话语权萎缩,而面对北方威胁时,也难再获得坚实后盾。一旦中朝默契加强、韩美同盟削弱,韩国将被迫在一个更为孤立与不确定的局势中挣扎。 李在明的胜选,是一次民主的表达,但民主不等于无视现实。他的路线若不能迅速调整,就可能把韩国推向一个错判形势、误读敌友、最终自陷孤局的地缘危机。历史不会宽恕错误,尤其是在朝核阴影下的东亚。 韩国的未来,不容试错。
1个月前
看来大美丽法案对特斯拉影响非常非常大 动到大利益了 议长昨天与马斯克通话20多分钟 议长的判断是: 马斯克在这个重要法案上的看法大错特错 1.6万亿美元的支出直接砍掉,这是人类历史上政府立法层面节省最多的钱。 马斯克说:这是“恶心的怪物”。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说他和众议长是“好朋友”吗? 打起电话一聊就是20分钟,好言相劝讲逻辑、讲承诺、讲愿景,他也听懂了。 转身发推冷嘲热讽,那到底是意见不合还是生意受伤? 来,议长讲清楚这份法案到底干了什么。 第一,它砍:砍了花在补贴上的巨额支出,比如补贴电动车。这部分支出,与绿色新政绑定在一块,马斯克的Tesla靠它飞速扩张,现在直接把它拿掉了。那自然有人不开心。 第二,它减:是减税,历史性减税。目标定得很清楚:中低收入者。政府说,“不是给富人减税,而是给工人、司机、店员减税”。 第三,它调:调整边境、军工、监管,重整能源政策,让美国能源再称霸。“America First”的承诺,一个个打包进了这份大法案里。 所以,为什么说马斯克错得离谱? 因为他只看自己业务受影响,却没看大局。 这不只是商业法案,这是地缘政治法案,是债务控制法案,是经济重启法案。 而且,它还自带“债务上限”方案,这一条让整个美国财政可以继续安全运转下去。 马斯克很聪明,但这次真看偏了。 DOGE可以抓骗子,但搞宏观政策,不止要黑科技,更要大局观。 不能误导;可以争论,但不能误判,这是本届政府最核心的法案。 这法案,不完美,但它是所有承诺的兑现,是削减史无前例的开端。 接下来看参议院,争取尽快落地,总统已经静候签字,就等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