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韵和
1个月前
饿殍遍野的飢荒时期大建行宫 大饥荒时,全国范围饿殍遍野,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然而,最令人震惊的是,中共官员们为了赢得领袖的欢心,照样大兴土木,耗费巨资在各地修建老毛的〝行宫〞,对百姓的困苦没有半点怜惜。 滴水洞工程建于大饥荒年代(湖南省饿死至少一百多万人),从一九六○年下半年 开工到一九六二年,一、二、三号主体工程完工,建筑面积共三千六百三十八平方米。同时还修通了韶山冲到滴水洞的公路。整个工程造价高达上亿元。后来又增修了防核防空的防空洞。 “四一四工程”上海西郊宾馆,圈地一千一百三十三亩,是上海最大的花园别墅式国宾馆,始建于一九六○年九月。园林、花木、房屋修建,连同女服务员,一百多人长年为它服务。二十年间,毛泽东总共也没有住过几天。 在大饥荒年代,与滴水洞,上海西郊宾馆等同时建造的领袖别墅还有:庐山芦林一号别墅、南昌八二八宾馆、长沙蓉园、成都金牛坝宾馆、武汉东湖梅龄别墅、武汉东湖宾馆、郑州省委第三招待所、北戴河莲花山别墅、北京密云水库别墅、哈尔滨花园村一号楼、广州南湖行宫、广州小岛一号楼、南京紫金山宾馆、济南南郊宾馆、青岛迎宾馆、青岛八大关小礼堂、杭州西湖行宫、杭州刘庄宾馆、杭州汪庄宾馆、金华六○一别墅等六十一处奢华行宫,滴水洞从一九六二年竣工后,因行宫众多,故有些行宫老毛只住过几天。毛泽东在滴水洞只住过十一天。 ---大饥荒是中共有计划的屠杀手段 编写:爱德华
朱韵和
1个月前
主席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哪﹖ 可以说,毛泽东待之最为宽厚的女人,就是这位张玉凤了。他对她最大的惩罚就是自己的离世。他死了,张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她再也不能也不敢为所欲为,再也没有耀武扬威的本钱了。毛一咽气,她忽然意识到没了靠山,缓过劲来放声嚎哭﹕ 「主席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哪﹖」 倒是 江青用左手抱住她的肩膀,笑着劝慰﹕「小张,不要哭,不要紧,有我哪,以后我用你。」 张立刻停止了嚎哭,满面笑容对江说﹕「江青同志,谢谢您。」 不久江青被捕,她反过来揭发江青「迫害毛主席」的罪行﹕某年某月某日,江青吵着要毛的钥匙﹔某年某月某日,又吵着要 分稿费,把毛气的不得了﹔某年某月某日,江青不顾医生反对,硬要给不能翻身的毛翻个边儿,结果促使毛心跳过速,面色紫涨,......这些鸡毛蒜皮的家庭 琐事,都堂而皇之加载了中共中央签发的红头文件,供「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一九八○年底公审四人帮,张玉凤又出庭作证。 世态炎凉,是张玉凤最深切的体会。她患了甲状腺瘤,先在一家医院就诊,后来突然不给治了。一问,说是「上头的意 见」。而当年她的婆婆生病住院,人们巴结犹恐不及,院长亲自参加专家会诊。一九七三年八月,张玉凤生孩子,住进最好的北京协和医院高干病室。毛泽东有言, 一切费用,均由他的稿费支出。前去探望的政要显贵也不少,江青和张耀祠都送了尿布和吃的东西。张玉凤解职之后,一时竟找不到生活中的位置,在中央警卫局政治部挂了一阵子,接着转业到一个档案馆。她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无文 凭,只能干一些搬运档案之类的体力活。 一般民众很少有人不知道和不相信,「张玉凤是毛泽东的女人」。很多年以后,走出红墙的张玉凤还会在某个场合被人认出 来,并朝她指指点点﹕「这个人就是老毛的......」因为从文革过来的人都还记得,那个紧扶着毛泽东无数次出现在照片、影屏和萤屏上的年轻女人。民间流 传的毛的风流韵事,也以张玉凤的故事最为详尽、具体和生动。京夫子写《毛泽东和他的女人们》,就明言以张玉凤作为这本书的女主角。韩作写的《毛泽东情 史》,也把张玉凤正式列为毛泽东的「第六个女人」。 但流传是一回事,要证实却不能以是否流传得广泛作为依据。李志绥第一个以知情者的身份公开证实了这件事。他的回忆录 里,张玉凤是毛泽东的众多女友当中,唯一一个被他点明了姓名的。其它那些女人的名字,李志绥都隐去不谈,因为他考虑到她们还要在社会上做人,她们的家人还 要继续生活。张玉凤则不一样,她历时最久,并因此而获得巨大的权力。对于民间的传言,她和她的丈夫好象也并不在乎,至少在乎过一阵子之后便不再在乎。张玉 凤跟毛的生活又联系得如此之紧,以至于你无法单独去谈及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张玉凤是揭开那一段「历史的真相」就首先得面对的一个人。 在汪东兴、林克等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人员跟李志绥辩论历史的真相时,张玉凤缺席。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我们对张玉凤 名字和形象的熟悉,用时兴的话说也就是她的知名度,要超过汪东兴、林克,她又是李书中唯一被点了名的「女友」,如系捏造,完全可以站出来诉诸法律,告他一 个「严重损害名誉罪」,张玉凤的沉默正是这样。何况这么些年过去,人们的观念开放了,对以往的许多禁忌也都转持 较为宽容的态度。「毛泽东的女人」,原来也不是那么丑的事,甚至还有几分神奇和荣耀,正可以藉此搞活经济「先富起来」,如当个什么毛家菜馆「董事长」之类 的。她有什么必要为那死去的老头子并不甚好的名声,自己褫夺自己头上的这个名分﹖ 民间流传的故事,就包括了张玉凤在毛泽东身后的「名份之战」。一个皇朝已结束,先君正遭到当政者明里暗里地清算,这 个名份有什么可讨的﹖但她似乎有一种「秋菊式」的执着,一定要讨「一个说法」。她接连向党中央打了三次报告,要求为自己和孩子正名。这事儿若到了当初被她 冷落怠慢过的华国锋手里,到也就好办了。毛泽东不是说过,「你办事,我放心」么。华是个老实人,但已大权旁落,自身的位子都难保,根本没他置喙之地。党中 央也作出过决议,所有「重大问题」都必须由邓小平拍板。邓的批示是﹕「这类人儿太多。我们不要管什么李玉凤、萧玉凤,不要开这个例。郭沫若同志去世后,也 有许多女子领了孩子来提要求。统统不能承认。」倒是胡耀邦觉得应该实事求是,至少得有个妥善的安排,于是让心腹、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冯文彬,找张玉凤个别 谈话。冯文彬色胆包天,竟依仗权力,将她弄上了手,满足了巨大的好奇心,但还是没能给她「一个说法」。张玉凤一气之下,写信告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最后 由胡耀邦出面,撤了冯的职务。 这故事的真假,尚待真正知悉内幕的人出面证实。胡耀邦已作古,冯文彬也早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死于中央党校副校长任 上,只剩下一个张玉凤还健在。然而多年的经历已告诉她,「秋菊的官司」在她那儿是打不出名堂来的。她也早放弃了讨「一个说法」的诉求,只要民间的「说法」 继续这样响亮,人生夫复何求﹖ ---毛泽东最后的女人张玉凤、孟锦云 作者:赵无眠
Morris
1个月前
为什么有些底层人能爬出来,而有些却始终爬不出来?有些人执行力强,有些人执行力差,关键区别到底在哪里?本质在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处于底层的人——往往只渴望“确定性”,而忽略了“可能性”。但是你要明白,确定性根本不属于底层。它只属于既得利益集团。底层人最应该抓住的,恰恰是“可能性”。那什么是“确定性”?比如说:你给我多少钱,我保证你获得什么样的回报,这类承诺看似诱人,却往往都是陷阱。无论是做生意还是投资理财,只要有人承诺你“确定的收益”,你就得警惕——他图的是你的本金,而不是与你共赢。真正的确定性,是不会流向市场的。比如,一块地皮能不能拿下,一个项目能不能吃下来,真正的确定性资源,都是在圈子里流转的,根本轮不到你看见。你一旦能“看得见”,大概率只是个陪跑的角色。 所以我们真正要追求的,是“可能性”——那种没有人能给你承诺、但你努力了就可能获得回报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真正靠谱的人或项目,反而从不轻易做出承诺。因为他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告诉你的是风险与可能性,而不是天花乱坠的保证。只有骗子,才会对你承诺“稳赚不赔”。底层最大的困境在于“输不起”,所以才会更想要“确定性”。但现实是:凡是你能接触到的确定性,几乎全是坑,全是伪装精美的陷阱。反而,那些没有承诺你什么、只是给你提供平台、愿意共同试错、愿意带你做事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信任的机会。因为他们给你的是可能性,而不是诱惑你的确定性。
Daniel Fang
1个月前
国民党31名立委面临罢免投票,占该党在立法院席次的57.4%。 许多罢免案选区都是国民党传统票仓,即便罢免成功,国民党也可能在补选中赢回席位。 尽管如此,“大罢免”行动值得推动,因为这是“修正我们民主”的方式,无论结果如何,这都会是很大的力量“告诉三个政党的人,要正视台湾的最新民意,这群人绝对会监督你们,不可以推行任何不符合民主的法律”。 民进党起初刻意与“大罢免”保持距离,但最后仍表态支持。总统赖清德强调民进党“必须与公民同行”,并指示党内协助挺罢免团体“保卫国家”。 这无可避免地加剧了在野党的指控,指民进党暗中策动“大罢免”与青鸟行动,认为民进党将从中获得最大政治利益。 毕竟,民进党不仅有机会重新取得立法院长期多数席次。即使国民党最终在补选中拿回席位,民进党也能短暂掌控国会数周,通过重要法案。 国民党及其他在野党举办的反罢免集会,也吸引成千上万支持者参与。上周末,在新北市板桥的集会上,参加者挥舞标语,高喊“拒投罢免”,双手交叉表达抗议。 分析指出,无论结果如何,“大罢免”都将对台湾高度分化的社会留下深远影响。 政治斗争有时相当激烈,立法院内因朝野僵持爆发肢体冲突,社运人士则遭遇肉搜与网路攻击。邓璞告诉BBC,在街头宣传时,他和伙伴曾遭反罢免居民推挤甚至攻击。 投票过程中也不乏丑闻:官方发现罢免连署名单中有大量伪造签名,其中包括已故选民,涉及民进党与国民党立委的罢免案都有。 澳洲国立大学台湾研究计划的政治学者宋文笛指出,这次投票“将强化四年任期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必须看表现、定期检验的观念。政治对立恐怕会在好转之前,进一步恶化”。 但宋文笛也补充,“大罢免”同时“为政治行动主义创造了新的空间”,尤其对民进党支持者而言。他认为,这对台湾公民社会的韧性是正面影响。 卡内基中国中心的非常驻学者庄嘉颖表示,如果多数罢免案成功通过,“将向台湾政治人物传递一个讯号:他们在把握民意时必须更加谨慎……不能偏离民意太远,否则将付出代价。” “但如果最后雷声大雨点小,则会让政治人物更大胆妄为。”他说。 “这会加剧社会对立……而且政治人物也很容易就把‘大罢免’,视为又一次无法突破同温层的公民运动。” 不过,庄嘉颖补充说,如果这次大罢免的最终结果相当接近,没有明显胜负,则可能意味着“国民党与民进党终究必须寻求妥协与合作”。 (以上几个文章段落均来自BBC中文网)